查看原文
其他

“限酬令”真能遏制明星们的天价片酬么?

2017-09-23 东江娃 宰相传媒


9月22日,有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在这份意见中这样规定的,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百分之四十,其中,对于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百分之七十,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百分之三十,若超出以上规定的话,剧方则需要向所属协会进行备案说明。对此,却也有多位知名制片人、编剧等业内人士。在他们看来这意见的出台对市场来说必然是一件好事,但后续如何执行和监督,是否真的能够遏止住演员的高片酬,仍旧存在一定的疑问。


    留意了一下相关新闻报道,值得追问的是影视明星“天价片酬”几乎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顽疾,对于限制演员片酬执行有多难?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于行业协会出具限制演员片酬的意见究竟效用多大持有保留意见。而对于行业协会本质上是没有约束力的,比如说如果不是会员单位怎么办呢。行业协会是行业自治,要看这个意见是否征求了会员单位的意见并获得大家签名同意,如果符合协会内部程序,那么对会员单位或许有约束力,但本质上还是靠自律。 

毕竟在近年来,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作播出了一批优秀影视作品,但也出现少数演员不合理高片酬现象,导致影视剧制作成本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比例失衡,影响影视剧整体质量的提升。而有评论者这样认为,对于“天价片酬”的根源是“被证明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太少。目前商业模式中,像“粉丝经济”的模式占有相当比重。另则就是从市场供给来看,不少优质人才规模与整个市场繁荣及增长水平还是不匹配。

    值得注意的问题还是在明星定价导向往前追溯,是一种唯收视率的导向。或者说,像过分看重收视率,不太重视产品的质量,影视剧作的商品属性被过度放大。而有了流量明星就有人肯投,钱进来了就可以继续买收视率,这样进一步恶性循环。对于“天价片酬”最为直接的原因是当前中国的影视领域产能过剩,每年有半数以上的作品不能出现在荧屏,只有知名演员参与的大制作才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保证。而且说,像知名演员甚至可以通过参股方式,获得巨额回报。由此在过高的片酬极可能加剧影视领域的寡头垄断,进一步导致市场失序。

    换句话说,诸如像明星天价片酬本质上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当市场上从事影视生产的主体众多,又缺乏市场龙头,竞争白热化,而具备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却数量有限,自然会出现哄抢明星、片酬水涨船高的局面。因此要遏制天价片酬,最重要的是使市场供需关系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由于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影视内容产品大多由这些龙头企业供给,因此他们相对明星的议价能力也较强,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天价片酬。


    在此之前,关于“天价片酬”的议论,最大问题还是在于严重伤害了影视作品的质量。这一点,主要是因为“赢家通吃”状态下,明星拿走制作成本的大头。而做好一部电影有很多关键因素,导演、编剧、场面制作等,都是需要花钱见功夫的活。然而一些偶像明星一个表情演完一部戏,就可以拿去一半多费用,其他人怎么办?更要命的是,这种游戏必须要玩下去,哪怕经纪人坐地起价,明星还是要靠哄抢。根本原因在于电影市场不冷静,这几年不断攀升的票房数字,令太多资本都想冲进市场分一杯羹。

    往往是由于明星天价片酬之所以饱受诟病的一大症结在于其往往不是“以结果为导向”,明星不用承担什么风险,在作品还没开拍之前,便拿走了大部分收益。但是一般来说,像收益分成的优势在于既可以让片方减少电影的部分前期投入,这又可以让明星与电影变成“命运共同体”来共担风险。如果电影市场表现出色,明星可以获得比以往的固定片酬更丰厚的回报,而如果电影市场表现不理想,则明星也将承担部分损失,减少片方的压力,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市场机制。等等等等。

    当然,要为了限制大牌艺人漫天要价,业内也制定出了“出场费标准”来,按照艺人的资历、地位、演出的分量等分成若干个档次,出场费逐层递加,到了一定等级予以封顶。若是影视行业建立了有效的行业协商与沟通机制,借助行业统一的规范力量对遏制明星天价片酬可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是主管机构的引导和调控也是解决“明星片酬过高”问题的辅助手段之一,也可以将明星片酬的因素考虑在内,达到一定的调控目的。

 作者简介:东江娃,非自由职业者;著有《故乡的云》等作品。


--THE END--


苹果用户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