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杨利伟荣获联合国“空间科学奖章” 回顾中国航天发展史

2017-10-31 王宰相 宰相传媒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才达到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中国航天发展史

 

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 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56年4月,成立中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元帅任主任,黄克诚大将、赵尔陆上将任副主任。

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26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前身)成立,院长钱学森,政委谷景生少将。

 

1957年11月16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一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成立。钱学森兼任首任院长。

 

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10年(1958年至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

1958年10月20日,开始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甘肃酒泉附近/1961年4月交付使用)。

1958年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1962年划归国防部五院)。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9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2年3月21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1963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成功。7月19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1966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卫星设计院(代号651设计院),赵九章被任命为院长。

1966年6月30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即后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1967年3月,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西岢岚县开始动工建设(1968年12月18日交付使用)。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现航天五院)成立。钱学森兼任院长。

1968年12月18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1月30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顺利送入轨道。中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1970年10月14日,开始在四川冕宁建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82年交付使用)。

 

1971年3月3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二次发射,把科学试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准确送入轨道。9月10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准确送入轨道。卫星按预定计划于29日返回地面。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后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

 

1981年9月20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风暴一号”新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了“一箭三星”技术的国家。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1984年4月8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成功的将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东方红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1986年2月1日,中国成功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结束了我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的历史。

 

1988年9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试验性“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88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了四枚火箭。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7月16日9时40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1991年1月22日下午18时23分,中国第一枚120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计划正式启动,命名“921工程”。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4年2月22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1996年2月15日,为国际卫星组织发射的国际通信708(Intelsat 708)卫星的火箭在发射后失去控制,造成星箭俱毁。此次事故共造成6人死亡、57人受伤。

 

1999年5月10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将“风云一号C”和“实践五号”卫星准确送入轨道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决定》,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主持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鎔基宣读表彰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出席表彰大会。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30分,中国第一艘无人“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飞船返回舱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

 

2000年10月31日,第一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12月21日,第二颗“北斗一号” 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

 

2001年1月10日1时整,无人“神舟二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飞船返回舱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搭载模拟人“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2002年4月1日,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飞船返回舱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

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搭载模拟人“神舟四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飞船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

 

2003年5月25日,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第三颗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组成了完整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Compass)。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前苏联(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后,在世界上第三个建立了完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10月16日6时28分,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着陆。飞船在太空飞行了21小时/14圈。

2003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称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自为他颁发了“航天功勋奖章”。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5年10月12日9点整,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再次飞上太空。10月17日4时33分,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着陆。飞船在太空遨游115.5小时。

2005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费俊龙、聂海胜“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为他们颁发了“航天功勋奖章”。

 

2006年4月27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将我国首颗遥感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2007年1月11日,中国军方在四川西昌成功用一枚改进后的远程弹道地空导弹击毁了一颗距地球865公里,中国自己发射的老旧气象卫星“风云-C”,这次试验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担忧。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前苏联/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印度、欧洲航天局)。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嫦娥一号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嫦娥一号的设计寿命是一年,实际寿命是494天,其中环月运行482天。执行任务后不再返回地球。(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中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再次飞上太空。9月27日16时35 分,在刘伯明与景海鹏的相互帮助下,航天员翟志刚打开舱门,开始出舱活动23分钟。9月28日17点37分,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着陆。飞船在太空遨游68小时27分钟。

200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翟志刚“航天英雄”、刘伯明和景海鹏“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为他们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2009年9月14日,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海南省文昌市破土动工。预计将在2013年投入使用。

 

2010年10月1日19时整,中国第二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了月球之旅。“嫦娥二号”的设计寿命为半年。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2011年11月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按照计划,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搭载模拟人“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11月3日凌晨1时30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进行对接。组合飞行12天之后,于11月14日20时进行第一次太空分离、第二次交会对接。第二次交会对接飞行2天之后,“神舟八号”将于16日第二次撤离“天宫一号”。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白云鄂博场区着陆。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乘坐“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6月18日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6月29日10点07分安全返回。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乘坐“神舟十号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下,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乘坐神舟十一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入太空。


中国航天工程项目

卫星

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实践系列

实践一号卫星·实践二号卫星·实践四号卫星·实践五号卫星

空间探测

双星计划·探测一号卫星·探测二号卫星

返回卫星

返回式卫星

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对地观测卫星

资源卫星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

海洋卫星

海洋一号·海洋二号

环境卫星

环境一号

遥感卫星

遥感卫星一号·遥感卫星二号·遥感卫星三号·遥感卫星四号·遥感卫星五号·遥感卫星六号·遥感卫星七号·遥感卫星八号·遥感卫星九号·遥感卫星十号·遥感卫星十一号

通信广播卫星

东方红

东方红一号卫星·东方红二号卫星·东方红三号卫星·东方红四号卫星

鑫诺

鑫诺一号·鑫诺二号·鑫诺三号·鑫诺四号·鑫诺五号·鑫诺六号

中星

中星5A·中星6B·中星8号·中星9号·中星10号·中星11号

亚太

亚太2R·亚太五号卫星·亚太六号卫星·亚太七号卫星

中继卫星

天链一号

定位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一号·北斗二号

运载
火箭

现役

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

研制中

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

空间
探测器

月球探测

嫦娥工程·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

火星探测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萤火一号

载人
航天

现役

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

研制中

神舟九号·神舟十号

空间站

现役

天宫一号


研制中

天宫二号·天宫三号



美丽的太空



人类幻想天梯



东风航天城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卫星拍摄图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别墅



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大门



东风航天城展览馆



神舟八号模型



天宫一号模型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飞船对接模型



神舟十号发射升空瞬间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六号飞船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翟志刚



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刘伯明



神舟七号飞船和九号飞船航天员景海鹏



神舟九号飞船航天员刘旺



神舟九号飞船航天员刘洋



神舟十号飞船航天员聂海胜



神舟十号飞船航天员张晓光



神舟十号飞船航天员王亚平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陈冬

杨利伟荣获联合国“空间科学奖章” 一图回顾中国载人航空“飞天”简史

10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将“空间科学奖章”授予包括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内的4名宇航员,以表彰其在推动空间科学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这是该奖项首次评选。

△ 杨利伟,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

与杨利伟一起获得此项殊荣的还有:世界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古巴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阿纳尔多·塔马约·门德斯以及国际空间站首位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

△ 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Valentina Vladimirovna Tereshkova),世界第一名女航天员,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


△ 阿纳尔多·塔马约·门德斯(Arnaldo Tamayo Méndez),古巴宇航员。他是西半球第一个不是美国人的宇航员、历史上第一位讲西班牙语的宇航员。


△ 若田光一(Koichi Wakata),日本宇航员,第一名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日本宇航员。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从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到2013年神舟十号任务实现“十全十美”,再到2016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迄今为止,一共有14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他们是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 张晓光、陈冬、 刘洋(女)、王亚平(女)。


他们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并突破了载人天地往返、太空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 



--THE END--


欢迎阅读,谢谢打赏(苹果用户)!

宰相传媒

  声明:本公众号所发文章原创与网络分享并行,版权属于原作者。欢迎广大微友积极投稿,宣传记录好人好事、美图美景、时事点评、精彩美文、文学作品。

    投稿邮箱:1278975364@qq.com;微信:wangzaixiang8888888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