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芳华》:美人迟暮,英雄末路

2017-12-28 宰相传媒

(图)电影《芳华》剧照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芳华易逝,人性无常,在这个本就悲观的世界里面,谁也找不到方向,只有顺着涛涛巨浪前行,溅起那一朵朵浪花;英雄也好,卑贱也罢,一切都付笑谈中;往后的岁月里,谁又会记得那一段段堪或不堪的往事呢?

——题记


故事梗概


刘峰的芳华都刻在了所谓雷锋的岁月里面,甚至连凤求凰这人性最基本的饮食男女都是在对雷锋同志的猥亵,最后在孤苦无依中拥抱未知的何小萍。


何小萍正好相反,她的芳华都刻在了卑贱的岁月里面,甚至连胸部都是她人怀疑、查看、嘲笑的话柄,最后在追求英雄的征途上疯癫却被落魄的英雄怀抱。


背景细节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如果你在危难的时候给人很小的帮助,人家会感激你。如果你持续这样下去,突然某次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帮忙,对方就会记恨你,并且记恨一辈子!


(图)电影《芳华》剧照


刘峰是伟大的,也是可怜的;为帮助别人修手表,发奋自学成才;来回出差都为别人带东西;甚至炊事班的猪跑了都是喊着刘峰去帮忙抓猪;这忙帮到这个份上,也是真正的到家了,因公腰伤成为英雄,到处演讲,文工团考虑让他去大学进修,他又主动让给了别人;但是刘峰毕竟是人,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的小九九,尤其是在那个芳华的年龄里,他也有自己的爱情浪花,有自己的饮食常情,终于在不影响林丁丁入党的前提下,在邓丽君浓歌艳舞的氛围中,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那一刻,他激动地将丁丁揽入怀中,过久的压抑终于连根释放,那一刻刘峰却让人觉得可爱真实不恶心,被别人刚好看到之时,一句“不要腐蚀我们的活雷锋”一下子就把人打到谷底;英雄就这样被供奉着,泯灭了人性的七情六欲,只有随着大众的期望不断前行,恶心、辜负、幻灭甚至杀戮,这一刻,刘峰才意识到英雄的孤独与落寞。


好字、好话、好人,不是骗局的骗局已经熏得游人醉,再回头已不能成为平凡人。刘峰赌气被迫离开文工团,想效命沙场,一死了之,可在别人眼中,他依然是英雄式的离开,重伤不上火线,看护死亡士兵就是为了英雄般战死,让他爱着的丁丁唱着赞扬自己的歌曲寸断肝肠,接受千百遍巡回演出的膜拜与尊荣,这就是英雄情节的解读与诠释。


生命无常世事难料;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事情让你天天成为英雄,英雄终究是要归于平凡,刘峰的断臂也没有让爱情发生逆转,生活就这样继续着,生存、结婚、成家、养家糊口,缅怀战友,最终抱着历经欺负英雄发疯安于平淡的何小萍知足的活下去。


(图)电影《芳华》剧照


何小萍正相反,出生卑微缺少疼爱,与父亲划清界限,入伍最幸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可以放肆的洗澡,但是她自认为幸福的开始其实就是别人眼中的一个笑话,在那个自认为美丽的地方,人性就开始磨灭了,排练中处处受人排挤,偷军装照相被别人无情的审判与讽刺,内衣假胸更是被人说当然的怀疑,排练中公然对其进行人格侮辱,何小萍已经承受不住那个美丽的谎言与幻想,也许刘峰就是她一直存在的价值和希望,在那一群锦衣玉食的背后,只有刘峰内心深处是真诚与友善,那一个标准的军礼让她有多大的幸福,领她入伍,隐瞒身份,主动陪练,这一幕幕都让何小萍有了存在的希望,直到“拥抱”事件被赶走,英雄走下神坛那一刻,才让何小萍有了亲近的勇气和决心,主动去送别,大喊我送你,都是无声的对整个文工团冷漠的抗争与愤怒,在那个需要英雄又渴望英雄的时代里,何小萍的真心与真情显得那么可贵与伟大,她甚至拿自己的前途命运与这个文工团抗衡。


高原演出,一个活脱脱的机会就摆在眼前,自己多年出人头地的希望触手可得,但是为了心中那一团怨气,她用实际行动证明着文工团错怪刘峰的肮脏,最后政委用激将法把她高高抬起,演出结束后又重重摔下,赶出文工团,调派救援队,政委认为这是惩罚,其实在她看来这是解放,与其天天苟且偷生锦衣玉食莺歌燕舞,还不如亲临前线救死扶伤彰显价值,这一刻,何小萍看懂了生活的意义和存在的理由,上帝就是这么奇怪,总是在你不起眼间给你一个惊喜,何小萍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成了英雄,就像范进中举一样,来得太突然,一下子疯了,只不过她是被吓疯的,经历过太多生死的人,一下子那么多的荣誉扑面而来,她感到压抑和窒息,冰火两重天一下子失去了判断的依据,疯了。然而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台外与台内,精神病人何小萍与莺歌燕舞的文工团成员一起翩翩起舞同一个谱曲,谁又说得清楚是哪一种舞蹈更美丽呢?


(图)电影《芳华》剧照


而刘峰与何小萍本身就是一个幽默式的对比:刘峰从英雄一路落魄到断臂求生存,妻离子散;何小萍从出生就被人看不起,一辈子受人欺负,最终成了英雄典范却被逼疯了;波峰至谷底也好,谷底回波峰也罢,在这个不平静的社会里,总有人默默的爱着你,正如刘峰与何小萍,最终都归于平凡的活下去,而那一句“能抱抱我吗”却是世上最美丽的情话,总此一生,原来你就在这。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社会的变革大潮滚滚而来,众人赖以存在的基础文工团也要面临解散,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总有说不清的复杂与无奈,你见或者不见它,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它,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那些吵吵着要马上就走的人,却是在真正要离开的时候最痛哭流涕的人,一醉方休却没有离开,深深怀恋哪些一起走过的岁月却留不住一起走过的人,生活总要继续下去,历史的进程也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螳臂当车精神可嘉但不可取,穗子献出自己的金项链希望陈灿留下来,教练大声询问政委为什么要解散文工团,刘峰断臂后来这里怀旧,何小萍看到文工团的演出能够翩翩起舞,都说明了文工团的巨大价值,但是一个完成历史使命的存在终究要归于幻灭,不然新鲜事物怎么能够蓬勃发展呢?邓丽君画像与主席画像的强烈对比之时,靡靡之音进入文工团让刘峰都禁不住诱惑差点犯错之时,丁丁换掉军装穿上流行服饰之时,已经预示着文工团生命的终结,人性总是向往更美丽与更善良的。


(图)电影《芳华》剧照


最后一问


如果刘峰没有向丁丁表白,继续着他英雄般的存在,在社会的大变革中他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如果何小萍接受高原演唱,会不会一夜成名,受到英雄般的礼遇?他们的芳华会继续在文工团中绽放下去吗?他们能够阻挡住文工团退出历史舞台的结局吗?人生三大悲剧: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江郎才尽,只希望我们平凡的普通的有韧性的生活着。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芳华》背后,那场惨烈的中越战争……

来源:馒头说 ID:mantoutalk

最近,电影《芳华》热映

电影里那场战争是怎么回事?





1978年12月

中国决定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



1


要说这场战争,必须要说说战争发生前的背景——读懂了背景,其实就读懂了这场战争。


1978年,不仅仅只是中国有位姓邓的老人将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用“暗流涌动”来形容当时的国际形势,并不过分。


先说说越南。


在此之前,越南一直是中国的“同志加兄弟”。因为无论是越南抗法还是抗美,背后都有中国作为坚强的后盾。


从1950年胡志明开始向中国求援开始,直到1978年,说中国对越南“掏心掏肺”是绝不夸张的。


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在28年的时间里,援助越南粮食500万吨、石油200万吨、汽车3.5万辆、船只600多艘;在军事武器方面,援助越南枪支213.8万支(挺),炮7万余门,枪弹12.4亿发,炮弹1807万发,舰艇176艘,中型和水陆坦克552辆,装甲输送车320艘,飞机170余架,炸药1.824万吨,有线电机6.5万部,无线电机3.5万部,军服1117万套……


加上其他各种成套项目、资源、基建、人力(包括派军队直接入越抗美)等等,中国总共援助越南的金额达到了200亿美元,如果按照当时的价格兑换成黄金,现在价值5万多亿元人民币——考虑到中国当时自身的经济情况,可谓是砸锅卖铁了。


中越“蜜月期”时,越南官兵在广西中越边境的友谊关下合影留念


但是,中国和越南“同志加兄弟”一般的情谊,却随着“越南战争”的结束,慢慢走到了破裂的边缘。


现在回过头看,当初的中越交恶,固然有越南“忘恩负义”的原因,但中国也并非没有值得检讨的地方。


首先,越南一直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国家,对于历史上成为中国的附属一直比较敏感,在接受中国援助的同时,对中国势力进入越南有很强的戒心,甚至有反感。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北京再三强调“要尊重越南同志的想法”,但在整个援助过程中,不少中国同志还是表现出一种“家长式”的作风,让越南方面的负面情绪不断酝酿发酵。


其次,在共同对待苏联的问题上,中国当时表现得有些“一厢情愿”。因为中苏交恶,中国就反复要求越南和自己肩并肩站在一个战壕里,旗帜鲜明地反对“苏修”。在有些公开宴请场合,有些中国同志甚至直接拉住越南的官员:“共同反对苏修,我们就干了这一杯!”


这就让越南感到非常尴尬——在整个越战中,中国对越南援助固然很大,但苏联对越南的援助也不小。尤其是在各种军事装备和重武器方面,苏联是越南能和美国人打下去的重要支撑。



第三,虽然无需检讨,但却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破冰”乃至建交。


中美破冰和建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还是掀起了很大的波澜。尤其是对于和美国苦战20年,失去数百万人性命的越南而言,虽然中国方面通过各种秘密渠道再三解释,但越南当时还是有一种“被出卖”的感觉。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南原本就亲苏的领导人黎笋做出了自己的抉择——全面向苏联靠拢。


按照当时中苏两国的国力对比,越南选择交一个“富朋友”而放弃一个“穷朋友”,也是无可厚非。但是,越南之后在苏联的怂恿下,不仅在舆论上开始攻击中国,并且在边境上不断挑起争端。


黎笋,统治越南(包括北越时期)长达17年。


这在中国人眼里看起来就很不地道了:君子绝交,不出恶言——你不仅有恶言,还有“恶行”。


这就惹怒了那位姓邓的中国老人,邓小平。



2


邓小平其实早就想敲打一下越南了。


但1979年的中国,形势并不乐观:虽然1978年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但十年文革给中国带来的创痛实在过于巨大,用“百废待兴”来形容当时的中国,并不过分。


而文革对中国的军队系统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与1950年代“朝鲜战争”和1960年代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时相比,经历了文革各种“运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其实已经大大下降:部队取消了军衔制,指挥官的军事思想理念已经落后,部队的单兵素质已经大不如前……



但是,越南的行为却越来越得寸进尺。


对内,越南在1975年统一后,开始出现明显的“排华”势头。在越南的“排华”浪潮中,华裔政府官员被解职、华人学校被关闭,华人的商店被迫停业,华人学校被关闭。在越南所谓的战略要地,华人都要接受“忠诚测试”,不通过的直接驱逐。在越南南部,大约3万家华人商店被迫关闭。在越南政府的纵容下,在越南属于富裕阶层的华人被敲诈勒索,强行缴税,然后一批一批地被驱逐出境。


很多越南华人被迫背井离乡


对外,经历了越战后的越南又在1975年独立完成了统一(也因此更轻视当初劝告“时机未到”的中国),信心爆棚,自称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在苏联的支持下,黎笋着手推行“印度支那联邦”计划,试图在整个中南半岛建立越南主导的秩序,凭借越战的经验和当时中苏支援的武器和军事力量,越南开始震慑甚至出兵邻国。


越南在中南半岛算是一个大国,但在亚洲只能算一个小国,但它却有当初日本的野心——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的老大。为此,越南撕毁了1958年越南政府承认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声明,侵占我国南沙群岛96%以上的岛屿。


毫无疑问,在苏联“南下”道路被中国堵死的情况下,越南成了苏联在东南亚的“跳板”,如果越南一旦形成气候,和苏联“南北夹击”中国的格局就很难撼动了。


这是中国决不允许出现的情况。


而就在这个时候,越南又做出了一件最危险的事:武力入侵柬埔寨。


1978年12月25日,越南出动25万人民军,大举入侵柬埔寨,并在1979年1月攻克柬埔寨首都金边。柬埔寨一直是中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这里还牵涉到一个“红色高棉”的问题,此篇文章不展开),越南的这一行为无疑是等于在挑战中国的底线。


被越军俘获的柬埔寨士兵


新加坡总统李光耀在1978年11月曾在新加坡接待了邓小平的来访,两人曾就“越南如果入侵柬埔寨怎么办”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李光耀回忆邓小平当时的表现:


“他一脸严肃地说,越南如果侵犯柬埔寨,中国必会惩罚越南。中国势必要他们为此付出代价!”



3


1979年的年初,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件事,是1月1日,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另一件事,是1月29日,邓小平闪电般地访问美国。


如果当时苏联和越南的领导人足够聪明和理智,其实可以从这两件事中嗅到一丝特别的味道。


邓小平访美,当然有一系列的重要事情要和美国谈,但其中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向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透露“中国准备教训一下越南”的信息。


邓小平当初旋风一般的访美,让外界猜测纷纷


美国在越战中吃了很大的亏,当时不太相信中国能在这个像牛皮糖一般有韧性的国家手里讨到便宜。但中国需要的,只是美国的一个承诺:不要插手这件事——如果可以,届时让苏联也不要插手这件事。


其他的事情,中国自己来解决。


因为出兵柬埔寨,是越南当时自己主动给中国送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越南出兵柬埔寨这一场战争,从战术上讲可以说是成功的,但从战略上讲简直糟糕透顶。从兵力上讲,他们举全国精锐之兵侵入他国,完全就不顾及中国的存在。从时间上讲,中南半岛一般在3~4月会进入雨季,不适合大规模兵团作战,他们完全可以等到2月的时候进攻柬埔寨,但他们选择在前一年的12月进攻,这等于给中国留下了3个月极佳的出兵机会。


就好比一头狼眼里只有一只兔子,奋不顾身地扑向了自己的猎物,却把自己的后背完全开放给了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狮子。


又好比在牌桌上,邓小平忽然意外地瞄到了对手的底牌,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邓小平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牌手,只能做出一个选择——拍上所有筹码,一定要让对手输个倾家荡产。


1978年12月8日,邓小平任命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为东线广西边防部队总指挥;1979年1月1日,再调1967年曾率友好代表团进入越南北方考察的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担任西线云南边防部队总指挥。


许世友


杨得志


东、西线两大兵团全部组成完毕。


到了1979年2月中旬,从广西到云南的中越边境上,已经集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批参战部队共7个军22个师36万人,配有参战民兵、民工70余万人,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800余辆,各种火炮9000余门,各种车辆3万余辆。


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来自中越边境的报告》



在这个时候,哪怕越南和苏联觉察到一丝不详,也来不及了——当天凌晨,集结在广西和云南1000多公里边境线上的20多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越南6个省11个县发动了全面进攻。


邓小平在之前接受日本媒体采访越南问题时,说过一句话:


“中国人是说话算话的。”



4


在邓小平访美期间,越南的北方防线就已经开始实施一级戒备。


但在2月17日,真的面对突然潮水一般扑来的中国军队时,越南人还是懵了。


在东线,中国军队分14路杀入越南境内,但当时越南判断中国最多打一场类似“中印边境战争”的小仗,可能只有两个师参战,所以一度发出“将入境敌人打退并杀入敌境”的荒唐指令。


但面对中国军队的强大火力,越南人渐渐慌乱起来。在此之前,越南人比当年印度人的底气还足,久经沙场的他们做出的判断是:“一个越南士兵能打30个中国士兵”。但真的打起来,他们才意识到:敢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可能是梁静茹给他们的勇气。


中国军队攻入越南境内的路线图


第一波和中国军队“刚正面”的,是越南的四个主力师。


在东线,越南的“高北师”346师和“金星师”第三师,都是战功卓著的王牌主力部队,但在中国军队的优势兵力围攻下,虽然确实做出了顽强抵抗,但基本上都被全歼,346师师长黄扁山战场失踪。


在西线,越南的345师一溃千里,除师长带小部分部队逃走外,全师崩盘。镇守越西北重镇沙巴的越军316A师,是越南最早成立的六大主力步兵师之一,但在中国149师的拼死攻击下,也几乎被打残,只能撤出阵地。


越南当时其实是准备了一批二线部队随时增援的,但看到中国军队潮水一般的攻势,二线部队愣是不敢派上去,眼睁睁地看着一线部队被一一围歼——他们也熟悉中国军队,最熟悉的就是中国人的“围点打援”。


打到1979年3月4日,在东线,中国军队突入越南境内纵深50至100公里,相继攻占高平、谅山2个省会城市,以及河广、茶灵、广和、河安、通农、石安、重庆、长定、脱浪、高禄、禄平等11座县城和同登镇。共计歼敌40671人;


3月4日,中国军队攻克谅山省委大楼


在西线,中国军队突入越南境内纵深30至80公里,攻占了黄连山省省会老街市和重镇柑塘市,以及孟康、沙巴、坝洒、封土和保胜5座县城,前出到郭参、铺楼、外波河、黄连山垭口、封土地区。共计歼敌16481人。


一个越军上士在废墟中爬出来向中国军队投降


事实上,在拿下了重镇谅山之后,红河平原已经一马平川地暴露在中国军队眼前,越南的首都河内已经无险可守。为此,河内的越南政府已经做好了搬迁准备,同时,黎笋发布了“全国总动员”,集结一切可以集结的军队,誓死保卫首都,准备拼死与中国一战。


而就在此时,中国又做了一个似乎已经成为习惯的举动——


1979年3月5日,攻入越南境内的中国军队,单方面主动撤军。



5


中国为什么要撤军?


这是必须要写的一段。因为中国当年的撤军,固然有政治舆论和国际形势方面的考虑,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场战争在狠狠敲打了越南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自己深刻的教训。


换句话说,我们的解放军当年在这场战争中,绝非如天兵天将一般战无不胜。


首先在装备上。


因为受到苏联援助,越军士兵当时普遍装备的是AK冲锋枪,而中国军队不少士兵还在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空军方面,苏联援助的米格21和米格23歼击机已是越军制式装备,而同时期中国还在使用歼6,即米格19。所以在对越战场上,中国基本上没有出动空军,因为当时的中国空军还没有全天候作战的能力。此外,受文革影响,当时中国军队的装备质量明显不高,很多坦克一打就坏,而很多炮弹干脆就是打不响。


被越军摧毁的解放军坦克


其次在军事素养上。


虽然越南说的“一个越南士兵抵得上30个中国士兵”完全是吹牛,但当时饱经战火洗礼的越南士兵,刚刚进入和平时期,战斗素养确实很高。


而反观中国军队,已经近20年没有参加过大规模战役,再加上文革十年重运动而轻训练,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士兵的战斗素养完全不能和朝鲜战争或对印边境战争时期相比。


还有一点关键的是,1965年中国军队开始取消“军衔制”,由于在军队的军服上没有军衔识别符号,指挥官都是从本单位挑选出来的,士兵只能靠脸来辨认自己的指挥官。一旦作战中指挥官阵亡,作战单位也随之解体,士兵不承认新来的陌生人是他们的军事行政长官,由此产生的混乱状态。这一点在对越战争中教训深刻。


倒在水源旁的中国士兵……


第三在军事战术上。


中国军队的高级参谋人员面临年龄老化的问题,他们虽然战功卓著,但对打一场现代战争还是准备不足。在越南战争战场上,中国军队仍然依赖队形密集的步兵,用“人海战术”冲击敌人的阵地,以精神上的勇敢作为第一要素,结果付出了巨大代价。


试图保护受伤的战友,两人均牺牲


此外,在长期的援越过程中,越南军队吸收了很多中国军队的长处,包括灵活的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频繁攻击敌人的运输线(这点在《芳华》中就有所体现,当时刘峰连队惊慌失措的状态,其实也是一种客观反映),这些战术令攻入越南境内的中国军队非常头疼,曾有人总结:“中国军队其实是在和自己的影子作战”。


试图唤醒牺牲的战友,但一切都已是徒劳……


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越南军队伤亡惨重,但中国军队一样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尤其是在战争初期,越军的顽强抵抗,造成了中国军队的重大伤——头两天中国军队的伤亡人数就达到了4000,震惊中央军委。


按照战后官方公布的数字,越南方面报军队伤亡6万人左右,平民伤亡5万人(其实其中有很多都是越南的民兵组织,这些半武装的平民在战争后期给中国军队造成很大的麻烦),而中国自报的部队伤亡人数也达到了3万(其中阵亡1万不到)。


这也是一张著名照片:我军一名侦察兵被越军俘获,在被枪杀前的瞬间


面对这样的一个情况,邓小平必须要考虑1979年3月初的越南战场形态:


在河内的周边,越南最精锐的304师、308师、312师已经完成集结,筑成了一道新的防线,而侵入柬埔寨的越南主力部队也基本回援到位。


而中国如果集结主力硬上,应该也能攻克河内,但经过综合考量,这样做的战略价值已经不大。考虑到这一战解放军也暴露出的种种问题,邓小平还是下达了撤军令。


至于黎笋立刻宣布是“越南军民经过不屈的斗争,赶走了侵略者,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全世界都看得明白,就随便他们怎么说了。



6


还是要说说这场战争造成的后果。


付出最惨痛代价的,无疑就是越南——这种代价,远不止战场上的损失那么简单。


在抗法和抗美战争期间,出于安全考虑,当时越南的北方政权,从胡志明到黎笋,一直都把全国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大部分都建设在中越边境。即使在1978年中越分裂和敌对已经彻底公开化后,也没来得及转运多少物资——这导致中越一开战,这批基地都落在了中国人的手里。


此外,中国军队的撤军,绝不是简单地撤退。因为掌握着战场的绝对主动权,中国军队是“边撤边收”和“边撤边毁”。“收”,就是把当初中国援助越南的可以拿走的物资全部拿走,从工厂设备到农业机器,最后连铁轨都扒走了。“毁”,就是带不走的东西,统统爆破,那些公路,铁路,矿山设施,全被毁灭性破坏。


中国军队贴在越南民房墙上的告示


越南军队尾随着中国军队,追不敢追,打不敢打,最后“收复失地”,留给他们的只是一片荒废的土地。


越南的噩梦还远没有结束。


中国军队虽然撤走了,但在中越边境的战斗却没有停止。由于越南再一次在中越边境的罗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地挑起事端,中越在之后的11年时间里不断爆发小规模边境冲突(其中其实也不乏中国军队主动占领争议地区的案例)


中国方面干脆就把中越边境当成了一个“练兵场”,在各个军区先后抽调了10个集团军上中越边境“轮战”,一方面锻炼队伍,一方面实验武器。而从政治意义上来说,也是对越南保持压力,将它拖入战争的漩涡不能自拔,同时震慑苏联。


这也是一张著名的照片。是27军81师241团通信连电台台长赵利当年拍摄的,是1987年拍摄战场纪实片《战士万岁》的一张摆拍照片。照片中的旗手已经牺牲,但依旧死死握住手中的红旗,用冰冷之躯支撑着战旗不倒。身旁的战友在继续冲锋。


这十一年的轮战搞得越南苦不堪言。越南与中国不同,中国可以一边在边境投入少部分力量练兵,把主要精力投入国内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但越南要举全国之力防御中国再一次的“突然入侵”——邓小平一直宣称要给越南“第二次教训”,迫使越南常年在北部边境维持一支近百万人的大军。


大量的军费开支将越南国内财政预算拖得步履维艰,经济发展明显迟滞。随着苏联国力的迅速衰退,来自苏联的援助也开始杯水车薪。


时间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以中国和“四小龙”为代表,亚洲的不少国家经济开始腾飞,但越南却始终止步不前。1990年2月13日,越南以一个排的兵力突袭我老山前线阵地被击退后,就再也没有主动发起过战斗——他们实在打不动了。


1991年11月,越共zong书记(三字连一起为敏感词)杜梅和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正式访华,两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


兜兜转转,越南最终只能选择回到起点。



7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越战争的最大输家未必是越南,而是苏联。


苏联一手扶植了越南,却也给自己和小弟都挖了一个大坑。面对中国军队大举攻入自己的盟友境内,苏联除了抗议之外,无法做出任何实质性的举动。


不是苏联不想救越南,而是中国实在太剽悍:一方面,邓小平命令中苏边境的中国军队进入高度戒备,时刻警戒;另一方面,中国可以随意出动全国1/10的兵力教训越南,但苏联却做不到可以随意出兵教训中国——事实上,苏联拿出全国1/2的兵力去进攻中国都没有把握,而且完全得不偿失。


苏联“畏缩”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自己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威信全失。因为“小弟”们都会想:噢!原来说好的要罩着我们的话,全是假的啊!


首先“叛逃”的就是埃及。就在中国从越南全面撤军之后10天,埃及总统萨达特就宣布和以色列全面和解,开始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彻底脱离了苏联(当然也脱离了阿拉伯世界)


埃及强人萨达特,后来在国内的阅兵仪式上被枪杀于主席台


然后效仿的就是阿富汗。1979年9月,阿富汗政府内亲美的阿明推翻了亲苏掌权的塔拉基。苏联随即悍然出动10万大军入侵阿富汗——这被不少人认为是对于“中越战争”中丢失脸面的一种补偿。但由此,苏联也开始陷入了阿富汗战争的泥潭。


除了阿富汗,越南在之后的十年也不断地在消耗苏联的财力。


由于越南北部的基础设施被中国军队撤退时摧毁殆尽,不得不需要大量的苏联援助。在高峰时期,苏联对越南的援助折算金额高达每天200万美元——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越战争后的十年时间里,中国一直通过和越南“轮战”,在给苏联“放血”。


大量的财政负担造成了苏联国力的迅速衰退,在西亚,在非洲,尤其在东欧,苏联阵营中的国家开始越来越动荡,直到最后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曾有一种观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1979年的中越战争可以成为一个伏笔。



8


最后再来说说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一共有过四次战争,分别是朝鲜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苏珍宝岛冲突,以及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四场战争中,前三场可以说都是被迫还击,唯有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有一个“自卫反击”的名头,却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一上来主动越过两国公认边境线,攻入对方国境(对印度一开始还只是在争议地区打)


黄文欢与邓小平

黄文欢,为原越南国务委员会副主席,他在1979年逃离越南,之后长期定居中国,直至1991年逝世。


这一场战争虽然是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但也让中国军队得到了惨痛的教训。在这场战争后,中国军队开始了包括恢复“军衔制”在内的从上而下的大整顿,军队开始正式迈向现代化——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越南军队已经完全在中国军队面前讨不到任何便宜了。


当然,这场战争在当时中国的国内政治较量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意义,这里就不展开了。


总而言之,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如果从战争本身来讲,未必会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一席之地。


但是,它对迄今为止的世界格局影响,可能比当初人们认为的要大得多。




解放军战地记者镜头下的《芳华》,每一张都震撼人心


来源:南疆烽烟正十年


在长达十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我军无数新闻工作者拍摄了海量的战地纪实照片,以影像的方式为后辈、为历史留下了关于这场战争的真实记录。其中,最能反映战争残酷,最能展示有血有肉战士丰满形象的,当属47集团军141师摄影干事柳军的纪实组照《不要忘记他们》。

拍摄背景:1987年1月5日7时7分至7时50分,老山前线陆军第47集团军步兵第421团7连加强特务连侦察排(欠4班)、喷火排10班、工兵连地爆排(欠4班)、通信连4班、1、3营炮兵连直瞄炮兵各一个排,编为突击队、第二梯队、预备队、直瞄火力队和破障队,采取奇袭的方式,出击310号阵地。

此次出击作战代号“北虎行动”,由139师副师长常万全(现任国防部长,上将)坐镇团部指挥。战斗历时43分钟,至9时,出击分队全部撤回左3号、左4号阵地。此战共歼敌184人,其中出击分队歼敌43人,炮兵歼敌141人。我军亡10人,重伤18人,轻伤2人。

▲1986年5月19日下午,柳军在南温河第一野战医疗所目睹战士齐常富被越军地雷炸伤双腿和右臂的惨状,那撕心裂肺的惨叫震撼了他的心。齐常富被抬上手术台时,大睁双眼在半昏迷状态中无限痛苦地向医护人员说:“……我能坚持住。”柳军要求拍摄裸体伤员手术过程,遭到医护人员拒绝,他在要求被拒绝后仍然固执地按下了快门。

▲1986年5月24日,坚守在距越军仅6米的一个阵地的二连三班班长李树军,在抗敌袭扰中,右小臂被手榴弹弹片击中,他不向上报告伤情,忍痛让战友将弹片取出,留下继续坚守阵地。

▲1986年10月25日,坚守在三面受敌距敌仅六米的左二阵地上的17岁战士惠邦利(下)收到家中来信,为不能照料被人打伤的母亲,不能分担家里所欠债款而苦恼。

▲1986年12月25日,出击310号阵地的火力队出征誓师大会上,柳军拍下火力队七班长赵泽奇写在衣服上的遗书:棉衣三件请送交赵泽奇。赵泽奇说他打上战场就没想过活着回去。战斗结束后赵泽奇立一等功。

▲1987年1月2日,登车上阵参加战斗的突击队员宋建平(圆圈中)含笑向战友告别。

▲“1.5战斗”打响,突击队员李涛跃入敌工事扫射逃窜的敌人。在柳军拍下这张照片后不到一分钟,李涛牺牲。右上角是李涛抱着枪抽烟等车上前线的照片。

▲冒着生命危险,四个突击队员,不顾一切地拖回李涛的遗体。柳军跑过去连续倒退着步子,拍下了这一悲壮的场面。敌人发现这一支搬运遗体的队伍,调集了强大火力进行覆盖,空爆和地爆弹在这支队伍周围狂飞,我军炮火立即迅猛还击。

突击队员李涛不幸中弹身亡。战友们冒着越军炮火,将他的遗体抢下阵地。

出击310号阵地的战斗胜利了,身负重伤的幸存者,突击队副队长唐昌云为在战斗中失去10位战友悲痛万分!

当柳军死里逃生奔回我方阵地后,在被炸开顶的屯兵工事外,发现了突击队员宋建平被空爆弹炸成筛状的遗体。指导员汤建康和一名战士正在用棉被冒着敌人的炮火掩盖上宋的遗体,以免在遭炮火伤害。柳军冲过去,拍下了宋遗体的惨状和掩盖遗体的瞬间。

1987年4月29日下午,一炮连的战士在文山县西山脚下,为1月5日收复310高地牺牲的12班班长康世彬送行。康世彬所在班的九名战士跪到在班长的遗像前,行叩拜重礼。

为了拍下战友们的杀敌实况,原本被安排在第二梯队的柳军毅然参加了突击队。他在战斗中被炮弹的气浪掀起近一米高,绑在手腕上的傻瓜相机也被气浪抛飞。5分钟之后柳军清醒过来,万幸的是没有受伤,于是赶紧爬起来抱着相机向后撤退。他不知道的是,前沿指挥员以为他已经牺牲,于是命令多门直瞄火炮瞄准了他,预防越军冲过来抢尸体。当前沿观察员在高倍望远镜里看到他奇迹般地站起来了之后,用战抖的声音,结结巴巴地报告:柳军还活着,千万别开火。

1988年初,陕西日报、中国记者杂志、中国青年报等七单位联合主办《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不要忘记他们》获得个人风格大奖,并于3月10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柳军一战成名,有评论称他是“战地摄影第一人”、“建国以来最优秀的战地记者”。

柳军,1961年2月出生于西安的一个军人家庭,1979年入伍,中共党员,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研究生学历。曾任解放军画报社社长、总编辑,大校军衔。

“战地摄影最重要的是尊重生命!要拍对得起良知、对得起战友、对得起战争的照片!”




我为什么不喜欢《芳华》...

这几天看了不少人的帖子,有捧的,有骂的,有匕首论(正面),有阴谋论(反面),有说颂扬了军队,有说丑化了英雄……我没那么深刻,我也没觉得严歌苓、冯小刚或勇敢或反动,我只是站在一个曾经的女兵的角度上,谈点自己的看法。

为了我的看法更有说服力,姐先介绍一下自己:姐1971年参军,1982年转业,在部队经历了“文革”、林彪事件、毛主席逝世、粉碎“四人帮”等过程,应该就是《芳华》这部电影所反映的年代。姐从一个战士,到通讯连的副连长,在女兵中浸泡了12年。1977年谢晋导演的《青春》,拍的就是我们连队,陈冲、张瑜等演员,也是到我们连队锻炼的。(同样的女兵题材,境界是完全不一样啊!)

《芳华》,虽然红帽徽绿军装,唤起我们对青春的回忆,但影片中的女兵们,除了脸蛋美、大腿美、没给我们一点点美感!这个剧情和内容,完全不是我们当年部队的真实写照!当年我们的连队,不管男兵女兵,正气是占绝对上风的。同志之间,战友之间,哪有那样的嫉妒、尖刻和丑陋?对一个新兵何小萍,从一开始就瞧不起她,猜疑她,欺负她。凭什么?且不说她隐瞒了父亲的身份,成分上填写的是“革干”,哪怕是成分不好,在部队,也不会这样对待一个新同志。更关键是,歧视她欺负她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个别现象。

我经历的女兵连队,新兵尊重老兵,老兵爱护新兵。记得我当班长时带新兵去农场拉大粪,回来后累了的新兵倒头就睡,我悄悄地把她们的脏鞋都刷净了。从那以后,我自己再也没刷过鞋——全被战友抢刷了。当年我们连队一个女兵开刀大出血,深夜我们接到通知,全连战士紧急集合毫不犹豫奔向医院为她献血。我们连也有来自农村的兵,有的生活困难,有的家里遭灾,连队常有干部战士为他们捐款捐物。干部子弟,我们连队也有不少,绝大多数是自律自严要求进步的,干活泼辣做事认真,生怕被别人说有“骄娇二气”,哪有像电影里那个什么什么“舍长”把老爸挂在嘴上,盛气凌人飞扬跋扈。

在那个年代,我们学雷锋真心诚意,争当好人,争做好事,哪怕真是为了争取入党打扫猪圈,也不会顾头不顾尾仅仅做个样子。就像电影里嘲笑的:谁呀,为了入党打扫猪圈连个门都不关!像刘峰这样一个学雷锋标兵,大家也一定会争相学习,而不是像电影中看他做好事就翘嘴揶揄、嘲笑他。

刘峰犯了错误,大家突然一下都远他而去,甚至集体落井下石。这样的描写太奇怪了,太不符合实际情况。那时如果有人犯错误,大家会坐下来,开个班务会,真心诚意地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去帮助他,关心他,怎么会墙倒众人推呢?

我认为,我们那个时代,有错误有缺点,但人心是向善的。尤其是部队,更尤其是十几岁的女兵,善良、纯洁、真诚、上进是主旋律,人品比现在扶个老太都怕被讹好得不是一点点!

我还是这句话,这部电影,除了几个脸蛋几个舞蹈动作外,他哪个地方赞扬女兵了?洗澡、游泳、跳舞就是美了?哪个地方写出女兵的心灵美了?见到的只有丑恶。欺负新兵、诬陷别人偷东西、抢别人对象,诬告好人,甚至还有一个集体去人撕衣服的情节!这还是女兵吗?简直就是一群市井泼妇!来了个分队长,也仅仅只是驱散大家,连批评都没有。我真是看不下去,我几个邻居一边看一边问我,你们部队那时是这样的吗?呸!别说部队了,文革后,就是知青点、工厂农村、大学宿舍,也没有这样的啊!人性之丑陋在这里被描绘到极致,这还是我们的连队我们的战友吗?!

当今社会,世风日下,我们的文艺作品,应该教人们学雷锋,应该教人们做好人,应该告诉大家扶老人别害怕,应该担负起弘扬正气弘扬好传统的责任。这才是年轻人应有的芳华,才是值得称颂的芳华!




欢迎阅读,谢谢打赏(苹果用户)!

宰相传媒

  声明:本公众号所发文章原创与网络分享并行,版权属于原作者。欢迎广大微友积极投稿,宣传记录好人好事、美图美景、时事点评、精彩美文、文学作品。

    投稿邮箱:1278975364@qq.com;微信:wangzaixiang8888888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