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地缘困局, 台湾绕不开的宿命

2018-01-18 宰相传媒

说起台湾,地缘政治永远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第一岛链、C型包围圈、菱形钻石联盟,这些概念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自蔡英文上台以来,更是在地缘政治上大做文章。亲美亲日企图寻找靠山;从“南向政策”到“新南向”,向印度和南亚寻求合作;甘当棋子遏制中国等等……归根结底还是企图“去中国化”,早日使台湾“独立”。而这也导致了两岸关系愈加紧张。

今天,我们从地缘政治的视角出发,带着我们梳理回顾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的历史,或许能从中窥见台湾“去中国化”的心路历程。

1 从金门说起

金门大担岛上的“国军”接到电话:

“你们‘反攻大陆’的标语掉色了,麻烦刷一下。”

“国军”疑惑:“你谁啊?”

“我们是厦门市旅游局的。”

“你们也管得太多了吧?!”

“拜托,这边游客要看。”

“哦,好,马上去刷。”……

金门大担岛上已掉漆的标语

这是去年元旦时的旧事。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称,大担岛上最著名的心战墙已成为对岸游客必看的景点,因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标语落漆,厦门特地致电金门。

金门,曾经是两岸“反攻大陆”与“解放台湾”博弈的最前沿,从古宁头战役到八·二三炮战,那是一段“门对门”、“炮打炮”的血火历史。

如今,当地最出名的是高粱酒和菜刀。有大陆人笑称,我们用火炮免费给金门运送过去无数的好钢材,然后他们打造成菜刀再卖回来。

金门地位特殊,在地理位置上靠中国大陆太近,易攻难守。应该说解放军铁心要收复的话,早已不是难事,岛内也一度弥漫着一股弃守金门的思潮。但两岸最终形成了一种两门对峙攻守平衡的的默契。

为何?毛泽东说得非常形象,金门和马祖如同两只手,紧紧抓住了孤悬海外的台澎。孤悬海外的潜台词是,可能成为地缘上断了线的风筝。这怎么行?拉住你的手,兄弟你别走。

事实印证了他的判断多么英明。若干年后,民进党政治主张里,要求的是从金马撤军。因为在“台独”话语体系里,金马是可以与台湾澎湖作区分的独立存在。在“独”派心底,对于“中华民国”这样的“外来政权”,金马才是其实际应有的领土。何况政治上,这个远离台湾本岛的弹丸之地,是中国国民党历次选举中的铁票仓。民进党恨得牙痒痒,却办法不多。

另一方面,如今从小三通到供水,福建在地缘上对金门拥有绝对吸引力。金门和厦门早从“炮打炮”变成了“手牵手”。沧海桑田后,铸剑为犁的时代,甚至有岛内开明人士提议组一个金门厦门的“两门特区”。

视野再回到60年前。据说1958年八·二三炮战前夕,蒋介石受到美国压力,要求放弃金马,专守台澎。毛泽东决定炮打金门,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紧紧手里的绳子。这又打又拉、以打为拉的操作手腕,是一种高明的政治艺术,回味起来,如同金门高粱酒那样,愈陈愈香。

我们带着大家回顾这段历史,是因为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金门在两岸间的位置,恰如台湾在东亚—西太版图上的位置。

对如今执政的民进党而言,公开弃守金马显然不可能,只能这个问题上玩模糊化。但心里的小九九还是不经意间露了出来。

蔡英文在前年“双十讲话”的结尾,特别引用巴拉圭总统卡提斯对她说的话:“你的国家比你想象的更大”。

这话不妨反过来听,其实是她窄化了“国家想象”。她一定把治下的“国家”仅仅等同成了台湾岛。

2 “边缘地带”上的台湾

在上世纪40年代解放战争时期,预感局面不妙的蒋介石,派自己的心腹陈诚等人经略台湾,以作为仓皇辞庙后的一条退路。应该说,从这一点看,他的眼光是独到的。

地处大陆东南隅的台湾是个地缘战略要冲。这在冷战的漫长年代里,体现的尤为明显。问题是,为啥会是台湾?

同样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基于英国地缘政治学鼻祖哈尔福德•麦金德的“心脏地带”概念,提出了相应的“边缘地带”学说。

他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发生在“边缘地带”,而且“边缘地带”在经济上、人口上都超越“心脏地带”。控制了“边缘地带”就等于控制了欧亚大陆,控制了欧亚大陆就等于控制了世界的命运。

东亚—西太板块,就是典型的“边缘地带”。想想看,为何时至今日,从朝鲜半岛、南千岛群岛、钓鱼岛、台湾海峡到南海,热点一直此起彼伏?

后冷战时代,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威胁论”及各种变种甚嚣尘上。作为应对和破解之道,什么第一岛链、C型包围圈、菱形钻石联盟的概念层出不穷。

顺手拿过来一幅世界地图一看便知,所有这些概念都绕不开台湾。台湾处于“边缘地带”角力的跷跷板中间,一边是“心脏地带”和“世界岛”,一边是广阔的太平洋;一边是中国大陆,一边是美国日本,稳稳处在地缘政治博弈的棋局里。

从历史上看,正是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让大陆错过了第一个统一的窗口期。时至今日,细心观察的人士不难发现,朝鲜问题有时还会与台海问题存在“草蛇灰线”样的迷之交织。

八·二三炮击金门,毛泽东确定的策略就是“直接对蒋、间接对美”。高超的政治智慧背后,不乏地缘角力上的现实考量,与英美专家的论述若合符节。

岛内绿营也深知经略台湾位置的重要性。前“行政院长”游锡堃就强调,不管是东海、台海或南海,台湾刚好处在三海的衔接位置,亚太要和平,三海一定要和平,都离不开台湾。

岛内不少人认为,这是台湾向“独”的天然优势。可惜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3 棋子论

岛内尤其是绿营有不少人琢磨过如何有效换取美日支持,作为抗衡中国大陆乃至遂行分离主义的资本。

对美军购、商签FTA、福岛核灾食品进口、试图搭上TPP,类似的“投名状”一桩接一桩。

这些看似是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具体谈判和交流,背后的要害却是个地缘偏向问题。毕竟在跷跷板的角力中,多一个砝码偏向谁,哪边的力量和胜算就会增添几分。

当然,岛内政客们说得都冠冕堂皇,什么确保作为“民主阵营的桥头堡”,“维护东亚和西太平洋和平稳定”云云。

蔡英文胜选后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并且接续上演“川菜”通话和过境美国的剧情。两种围绕台湾的声音多起来。一个是大陆武统可能性的讨论,另一个就是“筹码说”。

面对物议汹汹,蔡英文回应称她听到了,但台湾有能力面对。她否认台湾沦为筹码,称“以整体国力来讲,我们也不算是一个小国家”。

除了“夜郎自大”四字,实在难下评语。

因为民进党当局和蔡英文拉拢美日抗衡中国大陆的策略被看得一清二楚,美国毫不遮掩把台湾当棋子,动作愈来愈大。问题是,台湾做有价值的棋子,就能摆脱被摆布的命运?

总的来看,美国对台包括贸易、汇率、军售等都是咄咄逼人,吃定台湾。美国的如意算盘是,利用台湾这个筹码,在政治上可勒索中国大陆,在军事上可维系第一岛链安全部署,在经济上又可从台湾赚钱。

现实是,在国际事务上,美国同样需要安理会五常之一的中国的支持,中国大陆既非没有筹码跟美国讨价还价,也绝不会让美国予取予求。

对台湾来说,不妨想想,当在国际组织间处处碰壁的时候,美日为何也爱莫能助?如此就可以理解,用地缘优势来变现做筹码,大多只是幻想。

而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上前。按照“独立”逻辑,为了在西边“抗中”,只好东边连美友日,量台岛之利益,结美日之欢心。但“台日命运共同体”的温情喊话,也抵不过地缘博弈“大鱼吃小鱼”的冰冷现实。如若不信,一个福岛食品输台压力,一个冲之鸟礁打渔无 100 64529 0 64529 0 0 14335 0 --:--:-- 0:00:04 --:--:-- 14333门,就活生生地展现出来。

这种左支右绌、顾此失彼的地缘战略困局,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之前,岛内还是有“明白人”,试图从多方面打通地缘上的“任督二脉”,可惜都无功而返。

4 从“新中原”到“七块论”

1996年5月20日,李登辉在就职演说中,大谈 “经营大台湾、创建新中原”。这个题目,某种程度上是从地缘政治文化上来建构的。

按照他的观点,台湾位于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汇集点,不但充分保存中华文化传统,并且接触西方民主、科学及工商文化,远超越中国其他地区,势必逐渐发挥主导,担负起文化“新中原”的重任。

他说这话当然有资本,一则彼时台湾经济体量和现代化程度比大陆大又高,二则他认为岛内传统文化保存好,试图喧宾夺主争正朔。但中原岂能轻易易手?

地缘逻辑和历史逻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1945年开始,数年间江山一片红。1949年12月,当蒋氏父子从成都凤凰山机场飞赴台湾的那一刻起,中原已完成易手,他们就不再拥有逐鹿的资本了。其后的“反攻大陆”,种种努力成了无望和泡影,如今只残存在金门岛的心战墙上。

想想看,以2000多万人之力,在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新中原”,试图引领9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0多亿人民,除了蚍蜉撼树蛇吞象,我们想不到更好的形容词。

别说“新中原”,连经济上利用地缘优势打造“亚太营运中心”,台当局都错失良机把事儿办砸了。纸上画饼“新中原”,更多的是迎合国民党遗老遗少的心思。以李登辉深藏不露的城府,先以巩固政治地位为要。屁股坐稳后,他的狐狸尾巴露了出来。

既然立不住,就只能破了。

在《台湾的主张》一书中,李登辉提出一个石破天惊的“中国七块论”,主张中国一剖为七,分成台湾、西藏、新疆、蒙古、东北等七个区域,相互竞争。

在他看来,“台独”要成功,首要的不在人数多寡、民意向背、意志强弱、军力大小,而在突破地缘魔咒和困局。只有中国大陆分崩离析了,台湾“独立”才能摆脱地缘的束缚,并成为地区的领头羊。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七块论”更像是“中国崩溃论”的变种,恰恰承袭的是日本右翼文氓政客早以有之的论调。在其后的岁月里,李登辉公开提倡“两国论”,媚日皮和“台独”骨合体,而不再遮遮掩掩。

可惜,如今大陆国力蒸蒸日上,七大块没见着,在统一问题上只有铁板一块。《反分裂国家法》在全国人大全票通过,让他的继任者陈水扁恼怒跳脚。尔后的“躁进”踢到了铁板上,在国际上获赠TROUBLEMAKER(麻烦制造者)这一响当当的名头。

5 “新南向”骑虎难下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是蒋经国晚年主政时对大陆的应对方针。也难怪。大陆在地缘综合影响力上如果算大象,台湾连羚羊都算不上。最笨的办法,就是仿照明清时代的“片帆不许下海”,老死不相往来。问题是,20世纪末的时代,两岸交流的窗口一旦开启,拦是拦不住的。

面对人流、金流、货流不断西进大陆,李登辉上台之初搞了个“戒急用忍”,为的是踩刹车。后来看到潮流滚滚,堵不如疏,于是弄了个“南向政策”出来。

所谓南向,就是台湾努力加深与东南亚的经贸往来。既是对大陆的地缘制衡,又可降低对中国大陆的经济依赖。用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的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种基于地缘的综合考量没错,从李登辉、陈水扁到马英九和蔡英文,“南向政策”一直在喊偶尔在做。

到了蔡英文上台,为示区隔,“南向政策”变成了“新南向”甚至“新新南向”,但无论多少个新,旧瓶装旧酒而已。

一方面台当局手里的牌太少,只能一味鼓动台商去投资、东南亚赴台旅游,另一方面“新南向”想成功,必然要“借东风”,但“东风”黄了。特朗普一上台,退出TPP,亚太再平衡也不怎么提了。少了这两个点,台当局在当地一缺政治资源,二缺“外交”连结,拿什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蔡当局虽然也想了一些法子,比如把“新南下”延伸到南亚、印度,但终归缺乏跟硬实力配套的主导权。所以被内外夹击,进退失据。东南亚不太稳定的政治局面和不完善的法制环境,让台湾企业吃尽苦头而有苦难言。“一带一路”倡议的强大吸引力,与大陆在东南亚和南亚的反“独”布局一起遥相呼应,让“新南下”几无生存空间和发挥余地。

这也是为何蔡英文上任后屡次为“新南向”鼓与呼,却屡次被业界“打脸”。骑虎难下之际,只有围魏救赵一途。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新南向”还没下文,蔡英文又在推“中南美”了。

由此可见,囿于台湾的实力,台当局在地缘上虽然知道用力方向,却没有真正的出路,只能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6 水浅而舟小也

毛泽东评价李鸿章说“水浅舟大也”,从政治抱负和行政干才的角度而言,这是特定时代的悲哀。因为晚清乱世弊病丛生,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庄子》同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水浅舟小才符合生活与环境中的比例原则。具体到政坛,禀赋干才足不足,往往是地缘格局的赋予。

虽然蔡英文很感性地借外人之口说,“你的国家比你想象的要大”。但以治理好3.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为能事,对岛内数代政治人物的影响,包括战略眼光、政治胸怀和治理干才的局限,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对岛内有些人而言,这种“桎梏”局限了眼光而不自知,只看到“身为台湾人的悲哀”。于是,日夜考虑如何摆脱。阿扁那愣头青的做法,惹得小布什都破口大骂。绿营最初的政治诉求当中,连金马等离岛都可以放弃不要的,更不用说蔡当局在南海九段线(台所谓“十一段线”)尤其是太平岛问题上的暧昧态度。

说到南海。据说东南亚某国领导人见到中国前领导人,争辩南海问题,该国领导人表示,最少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些岛屿离我们更近。我们领导人吸了一口烟,缓缓道,从地理位置上看,你们离我们中国也很近。

这个段子的真伪且存不论,就讲地缘博弈的眼光和道理而言,那是杠杠滴。

可惜,蒋经国等政治强人去后,蓝营内部的偏安化与绿营要求的“脱离”化,已经有了或明或暗的连结。翻翻历史就知道,从南宋、南明到20世纪下半叶,失去中原后,“再争正统”的战略野心更像是安慰人心的口号,无一例外气息渐无,格局陡降自在情理之中。

或许,只有辽宁舰穿越台海时,从岛内紧急起飞的“经国”号战机的名称里,才能感受到往昔的那抹风流余韵。

蔡英文或许一直没有悟到,从大中华的地理视角看,卡提斯之言是绝妙的双关之语。根据小英都认同的“中华民国宪法”,国家的定义可包括“大陆地区”,绝非局限于台岛一隅哦。

7 “弃台论”

大家都知道,冷战时期到如今,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没少搀和。从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随后在台驻军,到隔三差五对台军售,还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同时搞了一个“与台湾关系法”,不一而足。

目的很明显,就是以台湾海峡划线,试图维持两岸战略态势的平衡,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李敖曾经形象地说,台湾就是大陆捏在美国手里的GAO丸,话糙理不糙。

2010年以来,事情正在起变化。美国国内几次三番传出了 “弃台论”的声音。这是部分美国学者提出的“放弃台湾”的观点。他们认为,由于中国的崛起,如果美国继续明里暗里支持两岸对抗,不再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他们建议,改变对台“承诺”,改变台湾在美国安全战略框架中的地位。

这可让挟地缘要冲优势想抱美国大腿的人,心里哇凉哇凉的。

“弃台论”的提出,本质上是美国明白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在东亚地缘战略上想收缩战线。台湾上赶着想当棋子,但美国部分聪明人噼里啪啦盘算了下,与中国对抗风险和成本太高,万一处崩了鸡飞蛋打,还不如趁机把台湾卖个好价钱。

两害相权取其轻,才符合美利坚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台湾某些人,醒醒吧,到时候真的想替美国人数人民币?

当然,不到黄河,绿营是不会轻易死心的。“川菜通话”10分钟,一度让岛内政坛鸡血打了半个月;蔡英文从中美洲回台过境美国时,获六十部哈雷摩托车风光开道,待遇上也是挣足了面子。之后,特朗普“无知者无畏”,两次称不排除改变美国的“一中政策”;但其实,动辄谈论大生意的他,不过是想通过改写游戏规则撬动地缘政治板块,提高要价罢了。后来发现“此路不通”,特氏也很快偃旗息鼓了。

换言之,面对风吹浪打,中国大陆只需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在当前地缘政治棋局中,美国已经没有能力或足够影响力改变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逾越中国的涉台红线。

当然,博弈的过程会是长期的,反复试探性的。比如,特朗普近期签署了美国国会通过的“国防授权法案”,使台湾和美国的海军舰艇可以在彼此的港口停靠;大陆有关人士的回复则很简单:美舰抵达高雄之日,就是解放军武力统一台湾之时。

相比要穿越广阔的太平洋,中国大陆不但有“地缘主场”的优势,时间还站在自己一边。

看看这些年,大陆经济体量与日俱增,当年的“赶英超美”早已不是幻想;想想最近几次,美国对台售武的的质量和内容都在不断缩水、递减。从GAO丸论、武统论到弃台论,可见世事无常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诚哉斯言。

8 困兽犹斗的迷思

这不,岛内持续到最近的一个热点,是风声鹤唳担心梵蒂冈的“断交”问题。

从1971年被赶出联合国以来,台湾就深深感受到了地缘上的孤冷。随着其后中美建交,多米诺骨牌越倒越快,“邦交国”一个个都改换门庭,台湾那份无力感和被抛弃感,更为加重。

有人说,台湾有几个“邦交国”不重要,反正都是“金援外交”,费钱的货。但政客们心底最明白这事对于民众的心理暗示,有没有“邦交国”,有几个,大不一样。

罗大佑的歌唱出了那种微妙的情感:“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尽管当年罗大佑为了过审,在歌词本里给此歌写了个副标题“献给中南半岛的难民”,但其实从吴浊流的小说开始,这种“孤儿感”就一直挥之不去。参照台湾的“邦交国”地图,台湾除了做亚细亚的孤儿,基本上还是欧罗巴的弃儿、阿弗利加的弃儿、阿美利加的弃儿。混到最后,好好回到母亲怀抱吧,别成了愕斯(earth)的孤儿嘛。

“身为台湾人的悲哀”,就是看到地缘困局越来越难破,于是像热锅上的蚂蚁燥热难耐。阿扁那种“台独原教旨主义”式的愣头青做法,惹得小布什都破口大骂。

在战略上一筹莫展,只能在战术上困兽犹斗。岛外不爽又没法办,那岛内撕逼给你看。

往前说,日本在台协会改名,“大法官”提名闹剧,叫停“课纲微调”,成龙捐赠的艺术复制品全遭拆除,“世芳扯铃”挤进现代新成语大家庭,所辖文博机构迅速“绿化”,无一不是战术上的小动作;看当前,大张旗鼓去搜检新党青年军,高调以“国安”名义审判周泓旭,在地缘视角上,与澳大利亚等国的类似噪音遥相呼应。

近期台湾公布“国防报告书”,指出要运用“不对称战力”,强化关键防卫。联想到前一阵岛内对武统时间表的热烈讨论,此举更像是心里有鬼走夜路,吹吹口哨来壮胆而已。所谓的爱民主,讲自由,拱人权,想“独立”,都是政治逻辑、选举思路和民粹口号当头,在岛内可以混得风生水起,但孙悟空一个筋斗云10万8千里,还是跳出不了如来佛的掌心。

对于台湾参与国际议题的希望,台湾“外交部长” 李大维不小心“说了实话”。他感叹,除非获得北京允许,基本很难参与其他国际组织。

苦海无边。美日阵营救不了“台独”和地缘孤冷,售武和自卫救不了“台独” 和地缘孤冷,民主架构救不了“台独”和地缘孤冷,当局文化和行政上的小动作更救不了“台独” 和地缘孤冷。

9 布罗代尔的“长镜头”

读史使人明智。《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作者布罗代尔,提供了一架名为“时间波长变化”的观察望远镜。

在布罗代尔的论述里,历史的“长时段”,主要是那些容易为人察觉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中时段”,则指世纪内出现的人口、政治、经济、社会、政治的变化;最短的周期事件,则如媒体上天天看到的新闻,诸如某个单身女“总统”深更半夜给特朗普打电话啦、美国国会通过所谓“涉台六项决议”之类的。

这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语,天时不如地利。什么TPP,亚太再平衡,印太战略,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民粹主义和分离主义的思潮,在全球有所蔓延,一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分裂“公投”就让某些人兴奋不已,认为吾道不孤。但这些小动作,要么本就是源于地缘政治,要么在地缘逻辑面前不值一驳。

有人说,英美系出同源,但并不妨碍他们是两个国家呀。两岸即使一家亲,也可以照此办理啦。这种论调,漏洞太多,仅就地缘政治一点批驳即可——英美隔着浩瀚的大西洋,对美利坚来说,天高英皇远;但台湾就不一样了,且不说浅浅窄窄的一道海峡,就是从面积、经济体量、人口数、国际政治影响力诸方面,台湾哪点能绕开大陆的地缘吸聚效应?

记得有位解放军将军直言,“台独”最大的悲哀,就是台湾岛离大陆太近。这是金针度人的到家实话。如今,大陆军机绕飞台岛已成常态。这是对台湾的警告,也是用事实告诉域外国家,此乃核心利益和禁脔。毕竟,远水不解近渴,是基本的地理和生活常识。

香港亚洲日报中,名为安德鲁·布伦南的作者在一篇文章中表示,中国大陆只需静待,没必要用武力攻占台湾。软实力、经济以及促成类似香港特别行政区那样的一些谈判妥协,将使台湾重回中国怀抱。这其实又回到当年毛泽东对待金门的思路——地缘政治的笼子扎紧后,发挥又打又拉的政治智慧。

在经济融合上,在两岸民间和文化交流上,成为拉住台湾的两只手。在军事斗争上,和“国际空间”议题上,则悬了两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只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准,统一是水到渠成的事。

文首的对话情节像个不太真实的新闻段子,但它的精髓和潜台词很容易让人莞尔会意。对中华民族来说,和平统一是最大的政治红利。不战而屈人之兵,实乃善中之上善。毕竟,地利不如人和,世道人心而非大地山川才是目的和本质。跳出布罗代尔,才能更深刻理解地缘政治学说的精髓。

10 不是结语的结语

再回到布罗代尔的学术长焦镜头,洗去时间河流上的泡沫,或许琢磨一下沉淀下来的东西,更容易看清未来。

从两门炮打炮对峙到被称为“六爷”的轰6K例行性绕台,从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到“弃台说”在美利坚登堂入室公开讨论,从GDP占大陆40%多到最新的占4%多一点,从高峰时台湾70多个“邦交国”到如今残存的20个……此消彼长,一目了然。

经过50年日据、数十年“戒严”,直到今天,时代潮起潮落,“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无数类似的故事情节、爱恨情仇在岛内上演,但变动不居里,藏有不变的规律。浅浅的一道台湾海峡,才足够印证台湾的最大地缘宿命,印证所谓“独立”这个伪命题,不过是某些痴人说说梦话而已。

过去叫岩里正男(李登辉)的“总统”上台也好,念罄竹难书的“总统”冻蒜也好,如今挥毫“自自冉冉”的“总统”(蔡英文)执政也好,或者一朝一日自称“台独政治工作者”的那个谁上台也罢,都无法摆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法摆脱这个名为Geographic Destination(地缘命运)的造化。

本文转载自“侠客岛”


欢迎阅读,谢谢打赏(苹果用户)!

宰相传媒

  声明:本公众号所发文章原创与网络分享并行,版权属于原作者。欢迎广大微友积极投稿,宣传记录好人好事、美图美景、时事点评、精彩美文、文学作品。

    投稿邮箱:1278975364@qq.com;微信:wangzaixiang8888888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