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甘肃官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个教授的文章一针见血!

2018-04-05 宰相传媒

在经过了各大央媒、网媒集体发声,网友大片声讨批评之后,“甘肃省‘扶贫公路’偷工减料,刷层涂料就算整改”一事有了正面回应。


2日上午,甘肃省正式对外发出声明:立即启动问责程序,对偷工减料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推诿扯皮等作风问题调查处理


文 | 吕德文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侠客岛”(ID:xiake_island)


1

事件




事件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甘肃省的一条总投资近16亿元的扶贫“折达”公路(折桥到达川),被媒体曝出偷工减料,隧道内原设计中的“双层钢筋”,施工后竟然变成“单层钢筋”,被要求整改则敷衍了事,刷层涂料就算完事儿。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条新闻的调查中,央视记者也多次碰壁。找到公路局,公路局称管不了;找到交通厅,交通厅却称应该去找交警,甚至给出这样的处理结果——上面领导说这个事情,已经接待完了,想待着就待着,不想待着就走,找公路局也行、找别的单位也行。


经过媒体的曝光之后,甘肃省终于正面回应问题。媒体报道,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就此事作出批示:


“这是一起十分典型的不作为不尽责、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严重的案例,发生在三令五申要求转变作风、不推诿扯皮、正确对待各方监督的现在,必须严肃问责,责成交通厅党组立即安排查验现场,全面整改路隧问题,向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刻检查,省监委启动问责程序,省政府正式函复央视,表明我省态度,诚恳接受监督”。


各项整改工作也在紧急推行。当地成立了专项调查组,从项目立项、建设、资金、管理全过程进行调查;在进行交通管制的基础上,安排专人24小时疏导车辆,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出行便利和安全;请交通运输部检测中心专家到现场对原维修加固方案进行技术论证,进一步充实完善整改方案;同步明确整改内容、质量标准、施工进度等。


与此同时,责成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在昨天处理6名工作人员(省公路局副局长赵书学、省公路局建设处处长廖海东、副处长杨爱民等6名公务员进行停职处理、接受调查)的基础上,向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刻检查,同时,尽快对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此外,甘肃省也启动了问责机制,重点查三方面的违规违纪和工作作风问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信访接待、办理情况督查,严查不作为、不尽责、官僚主义、衙门作风等作风问题等。



2

问题




官僚主义是一个老问题,不新鲜。但凡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从革命时期开始,中共也多次进行过反官僚主义的运动,一直到十八大以来的“反四风”,反官僚主义显然“一以贯之”。无论是从中央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的需求,还是从“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出发,官僚主义都是必须不断“革”、“禁”、“反”的事项。


从这一事件的产生、酝酿到爆发成为舆情,显然,当地的行政生态出了问题。


坦白讲,各地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并不罕见。但是十八大以后,在整改过程中敷衍塞责、推诿至此,也实属少见。


从行政体系运行逻辑看,出现此次事件,暴露出背后的三个主要问题。


一是行政惰性太强,相关部门和官员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将行政体系最为恶劣的一面展现无遗。


诚然,官僚制具有天然的惰性,它习惯于按部就班,各部门总希望利益最大化、责任最小化。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行业监管部门的公路局,也消极作为,在媒体曝光后仍推诿塞责。可以想像,在相关官员看来,形式上按部就班“履职”,组织调查组、出份调查报告,事情就算完结了。这是典型的科层制“卸责”的逻辑,是在钻科层制的程序漏洞。


二是行政效率低下。问题并不出在常见的部门职责不清上,而是出在责任单位履职不到位上,很是少见。不能否认,基于部门职权有限等原因,以公路局牵头来组织联合调查组可能力有不逮,但这不能成为其卸责的理由。正常情况下,如果公路局无法有效行使职权,完全可以申请上级部门及主管领导介入嘛。如此拖延不办,甚而应付了事,难辞其咎。


三是政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回应性很差,在处理上访及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显示出权力的傲慢。无论如何,在记者调查过程中,交通厅安排保安接待信访,且让保安代表信访部门领导宣布处理结果,是出于回避舆论监督的动机,还是有意刁难记者采访,都显得过于傲慢。


尤其是,在越来越强调舆论监督,也越来越重视信访工作的今天,当地有关部门的做法,说明当地政府的回应性有待加强。



3

生态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行政生态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生态,指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权责分配及权力运作场域;二是外部生态,指政府与市场、社会、媒体等互动而成的网络。


从这个角度看,当地政府的行政内部、外部生态都不够正常。


从内部生态上看,如此之大、如此之明显的政府失责问题,竟然找不到履职部门;即便有责任单位,还百般卸责。这说明相关部门和领导缺乏担当,也说明其政府机构的权责关系有待理顺;


从外部生态上看,行业主管部门竟然无法有效监管行业问题,这既是相关政府部门的原因,也在深层次上说明政府与市场关系之不正常。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地行政体系对群众投诉、舆论监督如此迟钝,甚至有意排斥,说明当地政府机构既没有认识到政府的回应性是行政的内在要求,也没有认识到,加强与社会、媒体的互动是避免行政惰性、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由之路。


其实,如果我们把视野打开一些就会发现,当前大部分地方的政府机构,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清晰的问责机制。因此,在出事之后,他们能够迅速在舆论监督等外部压力的传导下,将舆论关注的一般的“问题”上升到“事件”,加大对其处置力度和速度。


这既得益于外部压力的传导,也得益于科层体系内部处理问题的机制的畅通,比如督查、开放群众投诉等。例如,一般上级领导在接到举报或者投诉之后,哪怕存在“懒政”思维,也多会出于避免引火上身的考虑,迅速处理。


当然,不可否认,科层体系往往有自我封闭和保护的天然属性,它会尽力避免舆论监督等外部力量干扰。不过,在开放社会,这已不可能,也不可逆。然而,这样一个不大可能发生在开放社会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发生了。这说明,当地政府的监督体系并没有完全起到应有的作用。


原因?或许是被官僚体系的惰性给吸纳掉了。毕竟,当地政府是直到央媒介入、大规模曝光之后,才真正“被触动”。



4

改善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虽然这件事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但痛定思痛,以此为契机,着力改善当地的行政生态,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却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发生此类事件之后应有的进一步行为。


对当地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科层体系进行有效动员。


我国是一个政治与行政合一的国家,行政行为往往承担着诸多政治功能。普通群众也恰恰是从相关部门和官员的具体行政中,来感知人民政府的职责和道义。经验地看,很多时候,为了行政的政治内涵,各级党组织通过政治动员,往往能够打破行政部门的常规运作模式,使之加速运作,进而克服官僚制的惰性。


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很多行政事务,一旦上升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便被赋予了极强的政治性,相关部门及官员也不会将之作为一项普通的行政事务来看待。


就事论事,这件事明显反映出当地科层体系惰性太强,日常运转中的动员太少。这才导致相关部门和官员麻木不仁,处理事务时推诿、搪塞。此外,当地对待媒体的做法,也反映出当地科层体系自我封闭的生态太强,不善于运用媒体监督等方式来改善行政生态。


如今,很多地方政府已经通过开放媒体监督,甚至主动采取电视问政等方式,实现了督查转作风的目的,不仅训练出了政府机构回应外部监督和诉求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了政府机构的日常运作。


说实话,如果当地政府能通过此次事件举一反三,对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专项整治,严查不作为、不尽责、官僚主义、衙门作风等作风问题,使计划有序、持续进行,或许是改善当地行政生态的一个契机。


我们常说,危机倒逼改革——这也就是“危机”一词当中,“机”字的真正涵义。


拓展阅读:


又是甘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总投资近16亿元的折达公路,是甘肃省专门修建的一条扶贫公路。这条公路经过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县,当地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群众出门只能爬山或坐渡船。而这条公路的通车,不仅可以解决当地群众的出行问题,对于经济发展也有非常大的作用。

钢筋双层变单层,存严重安全隐患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事关百姓福祉的扶贫公路,却被举报“工程质量差”,特别是这条路上的“考勒隧道”。


“考勒隧道”是穿山而建,隧道顶部是绵延的山脉,隧道到山顶的距离,至少有几百米,如果隧道内的钢筋不达标,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隧道内原设计中的“双层钢筋”,施工后竟然变成了“单层钢筋”。




随即,专项联合调查组要求相关部门对隧道封路进行加固整修,并计划整改工作于2017年11月28日完成。


1

拖延半年,刷个涂料就算“整改”




如今,距离整改完成已经过去了近四个月的时间,为了解隧道的整改工程完成情况,记者对东乡进行了走访调查。


东乡村民:坑坑洼洼,路不好走,一直改不了。


东乡村民:一年事故相当多。


在记者掌握的处理报告上,明确写着2017年11月10日施工单位就已进场,组织实施整改,计划11月28日完工。可当地村民却告诉记者,隧道连“封路”都没有封过,更没有进行“整改”。



村民:没封过,这个路没封过,正常通车。


考勒隧道内,路基的裂缝随处可见,有的地方的裂缝近一厘米,有的裂缝横跨整个隧道,而隧道的墙面更是随处可见各种裂纹,墙面上修修补补,有水泥和涂料覆盖裂缝的痕迹,整改情形跟处理报告中的方案相差甚远。



2

各部门敷衍了事,问题工程“踢皮球”




对此,记者走访了整改工程的施工方:核工业西北工程建设总公司。公司负责人表示,项目负责人此时正在隧道的施工现场。然而记者刚去过隧道现场,并没有发现任何施工单位。


为了解真实情况,记者又找到了处理报告中负责督促施工的甘肃远大路业有限公司。甘肃远大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则表示,专家评审认为整改方案不可行,需要重新做。



然而,处理报告中清晰地写着:隧道加宽段加固处理方案已通过审查(原设计单位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于(2017年)11月10日通过专家评审会(建设单位远大路业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的)。


并且,当时“施工单位已进场”。对此,甘肃远大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个说的是事实,施工队伍都进去了。


进去了在那等着没事干,所以就把隧道重新粉刷了一遍,粉刷了一遍以后这个最终方案还没出来,施工队就走了。


3

管不了“整改”的上级单位




据了解,这份处理报告的印发单位是甘肃省公路管理局,专项联合调查组就是由他们成立的。


记者找到了建设管理处副处长杨爱明,他也是专项联合调查组的成员之一。当提到公路局应该对整改工程进行管理时,该副处长表示无能为力。



甘肃省公路管理局建设管理处副处长 杨爱明:


从这个文件打出来以后,这个事情已经画上了句号了。实在不行找一下远大的人,人家说整改好了,我没空上去看去。我们公路局也是行业监管,正儿八经我也管不了人家,我只能督促一下。


省公路局管不了,记者便赶往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调查情况。然而,甘肃省交通厅信访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事情不归交通厅管理,应该去找交警。



随后,记者被交通厅的保安安排到会议厅等待接待人员,但等了整整一天,除了保安,没有见到任何其他工作人员。


最后也是由这位保安代表交通厅信访办,宣布了处理结果:上面领导说这个事情,已经接待完了,想待着就待着,不想待着就走,找公路局也行、找别的单位也行。


拖延半年的整修工程,刷了刷漆就草草收场;整改不到位的情况,反映到甘肃省公路局、交通厅,结果却都是“此路不通”;花十多亿元资金修建的扶贫路,就这样成为了一条危险丛生的问题路。


本来应该是解决实际困难的扶贫路,如今反而成为了让群众不满的“寒心”的危险路。整改问题最后到底如何解决,我们将继续关注。(完)


相关链接


甘肃的落后是有原因的,怪不了别人!


甘肃的落后,不仅仅限于客观原因,而必须检讨主观因素,否则甘肃永远走不出落后的窠臼。甘肃的落后,最主要的主观因素在于人的观念。


观念问题,本文做点集中论述:

——大学既是培养人才的所在,又是提高人气、拉动需求的好单位,各地求之不得。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紧张,中央一些部门拟将大学搬迁至甘肃,而甘肃当时的领导居然不愿意,不愿意的理由是这里粮食不够吃,真是鼠目寸光之至!

——九寨沟原本也是甘肃的一部分,这块人间少有的绝色美景无论如何都应该好好留在甘肃,加以开发利用,但遗憾的是被轻而易举地割给了四川。这说明,当时的领导对九寨沟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对旅游经济的重要性没有认识,这个损失堪比长庆油田的外迁。

——长庆油田眼看就要超过大庆,成为我国的第一大油田,可是因为关系处理不好,这个总部原本设在庆阳的油田,竟搬到了西安,每年的巨额税收也就交给陕西了。损失多大?数以亿计、十亿计、百亿计!

——丹霞地貌申遗,张掖也在其内,成功在即之时,张掖居然退出,以至于其他几个地区全部在内,而张掖独在其外。说到底,还是舍不得那点钱!为申遗而不惜血本固然不可取,但像张掖这样做铁公鸡也实不足取。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但知名度远逊于莫高窟、云冈和龙门。据说当年深圳世界之窗微缩景观拟造四大石窟,包括麦积山,但天水方面不肯出费用,导致计划泡汤。世界之窗建成后游人如织、影响巨大,麦积山悔之莫及。

——多干活多挣钱,这在各个地区都是如此,可是咱有些甘肃人是浅尝辄止,每月挣够一两千块钱也知足了,老板如何鼓励也不肯再干了。就个人而言,知足常乐未尝不好;但是,对于整体落后的甘肃来说,都这样知足,都这样不肯吃苦,情况就不妙了。

——省会兰州也有一些怪现象,比如:人行道很宽而马路很窄,许多马路中间还设置了绿化带,到哪儿绿化不行,偏要在本来就狭窄的马路中间绿化?这种做法是先进还是落后呢?深夜关闭电梯,省了一点电费,制约的是更大的消费,这种做法是聪明还是愚蠢呢?外地车辆进入兰州市需要交费,钱是多收了一点,可影响的是兰州的形象和投资环境,这种做法是有眼光还是没眼光呢?兰州出租车总数本来就不够,打车难得很,可居然对出租车实行限号,让城里人打车难上加难,管理者有脑子还是没脑子?小狗在马路上拉屎,养狗人当然应该收拾,可拉在草地里肥了地养了草有何不可,可管理人员硬是要求清理,也不知他们的脑袋是怎么想的?

——甘肃的当归、黄芪、红芪、党参、厥麻、锁阳、百合、苹果、人参果,品质均居全国之首;甘肃的旅游资源居全国第四,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极有价值,而国人基本不知!究其原因,还是舍不得那点宣传费。什么事情都有个度,过了度就走向了反面。节俭是一种美德,节俭过头了就是抠门,而抠门者是没有眼光、没有战略、没有大格局的。

这些拉拉杂杂的事例,所反映的焦点,都是观念问题。观念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人头脑中的东西,是指挥行动的东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