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乐际:如何续写王岐山传奇?
中共新一届领导层人选尘埃落定。赵乐际从“打虎英雄”王岐山肩上接过了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的担子。未来五年,赵乐际领衔的中纪委能否续写上届中纪委的辉煌,将是外界观察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窗口。
王岐山五年前接掌中纪委书记时,面对的是一个纪律松弛的执政党和一个个腐败成风的利益集团,没有多少人相信中共真能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
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强力支持下,王岐山率纪检监察系统“撸起袖子加油干”,拿下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孙政才等多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400多名省军级以上大员,8900多名厅局级官员。习、王五年打下的“老虎”数量,超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时代的总和。
王岐山给赵乐际留下的遗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官场腐败势头受到明显遏制,这在改革开放以来还从未有过。二是纪检监察系统在中国政治中的角色和作用得到明显提升,这不仅体现在新一届中共政治局中,增加了杨晓渡这名中纪委副书记,更表现在中国将在明年3月成立各级监察委员会,成为与各级政府并列的国家机构。
这是中共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政治架构,将有利于加强对各级权力的监督和约束。
但搭建监督权力的架构,并不等于权力就能自然受到约束。中国仍将长期处于人治政治和人情社会阶段,施政者个人的作用不容忽视,有时甚至大过体制的力量。
因此,赵乐际要续写王岐山的辉煌,首先要拿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在王岐山打下的基础上,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
同时,赵乐际领导的中纪委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也必须让新成立的各级监察委员会发挥出有效监督权力的作用,让民众对中共这一重大政治改革有“获得感”。
从反腐败角度看,过去五年的“打虎”战绩已经让任何高官都不敢再让中纪委抓住腐败把柄,高官腐败的增量将明显下降,以前累积的腐败存量会不会得到清算,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腐败嫌疑人今后的表现。
同时,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以及各省级领导层是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产生的,只要涉腐高官收敛收手,并严守中共政治纪律,前几年动辄一个月好几名省部级以上大员落马的景象,今后可能不会频繁出现。
不过,中共十九大将反腐败斗争定位于“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下一个目标是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赵乐际领导的中纪委仍需对高官腐败保持高压态势,并继续通过“打虎”树权威、争民心。因此,今后肯定还会有省部级以上大员落马。
与在高层“打虎”相比,“拍蝇”主要是整治中层和基层腐败,与民众的“获得感”关系更大。
由于人多面广,“拍蝇”工程浩大,任务其实比“打虎”更艰巨,更要靠制度的合力才能持久。因此,各级监察委员会能否发挥制度设计的功效,将是未来几年中共能否取得反腐败“压倒性胜利”的关键。
应该说,赵乐际今天面对的反腐形势,要明显好于五年前,中纪委在中国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也明显高于五年前。但这些有利条件并不会减少赵乐际的压力。因为,过去五年,王岐山领衔的中纪委能在艰难局面中创下惊人业绩,等于给继任者竖起一座难以超越的丰碑。
如果赵乐际领导的中纪委继续像上届那样锐意进取,将中国反腐败从强力治标逐步转向依靠制度达到标本兼治,他还是有机会续写王岐山留下的传奇。
基层起步的赵乐际
1957年3月,赵乐际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他曾形容青海对自己的影响:“我从一名普通的知识青年成长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青海烙印,深深打下;青海情结,刻骨铭心;深情眷恋,难以释怀。”17岁时,赵乐际成为青海省贵德县河东乡贡巴大队的一名知青,之后成为工人,第一份工作是在青海省商业厅当基层通讯员。
1977年,赵乐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3年后,赵乐际返回青海,在青海省商业厅政治处工作,并先后在青海省商业学校担任老师、教务科副科长和商业厅团委书记。由于在商业厅的出色表现,赵乐际被派往当时商业厅下属单位——青海省五金交电化工公司出任党委书记、经理。到1991年,赵乐际已经是青海省商业厅厅长、党委书记。在商业系统锻炼了十几年后,从1993年起,赵乐际先后出任省财政厅厅长、青海省副省长、省长。2003年,46岁的赵乐际被任命为青海省委书记,成为当时政坛“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赵乐际主政期间,青海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由2000年的263.12亿元增加至2003年的390.16亿元,2006年达641亿元。除了经济表现突出外,他也特别重视环境保护,早在2001年就提出:污染环境的企业不要转移到青海,并建立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自然保护区。
因为父母都是陕西人,赵乐际虽然长在青海,却一直说陕西话,连做报告也不例外。2007年,赵乐际回到故乡陕西任职,当时他的弟弟赵乐秦正担任陕西汉中市委副书记、市长。为避裙带之嫌,赵乐秦于次年1月南调广西贺州市,出任市委书记。这在陕西一度传为佳话。因为特别重视民生,赵乐际还获得“亲民书记”的美誉。他抵陕就职不到一年,足迹遍布三秦大地,每到一处必先问百姓民生,尤其是他在陕南山区说的“扶贫决不能遗漏一人”,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老赵来了!中纪委新掌门是条怎样的汉子?
“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
去年10月29日,十九届中央纪委常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在会上讲话,给经历五年全面从严治党洗礼的干部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
这是赵乐际履新以来,第一次公开表态,备受关注。
老赵来了,新任中纪委书记是个怎样的人?
1 、西北汉子
党的高级干部多从基层干起,老赵亦如此。
1957年3月,祖籍陕西西安的赵乐际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他曾形容青海对自己的影响:“我从一名普通的知识青年成长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青海烙印,深深打下;青海情结,刻骨铭心;深情眷恋,难以释怀。”
17岁时,赵乐际成为青海省贵德县河东乡贡巴大队的一名知青,之后成为工人,第一份工作是在青海省商业厅当基层通讯员。
1977年,赵乐际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3年后,赵乐际返回青海,在青海省商业厅政治处工作,并先后在青海省商业学校担任老师、教务科副科长和商业厅团委书记。由于在商业厅的出色表现,赵乐际被派往当时商业厅下属单位——青海省五金交电化工公司出任党委书记、经理。到1991年,赵乐际已经是青海省商业厅厅长、党委书记。
因为父母都是陕西人,赵乐际虽然长在青海,却一直说陕西话,连做报告也不例外。
鼻音重,爱吃面食,身材结实。可以说,老赵是条名副其实的西北汉子。
2、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在商业系统锻炼了十几年后,从1993年起,赵乐际先后出任省财政厅厅长、青海省副省长、省委副书记兼西宁市委书记。
1997年,赵乐际被选为中共十五届中央委员,1999年他以42岁的年龄,初任青海省代省长,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省长”。
2003年,46岁的赵乐际被任命为青海省委书记,又成为当时政坛“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官场风评他为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赵乐际主政期间,展露经济治理的长才,将青海省带入建政后发展最快的时期。
青海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由2000年的263.12亿元增加至2003年的390.16亿元,2006年达641亿元。除了经济表现突出外,他也特别重视环境保护,早在2001年就提出:污染环境的企业不要转移到青海,并建立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自然保护区。
时任中组部副部长李建华称赞赵乐际“在全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着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巩固和发展了全省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兄长回乡弟“出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007年3月,随父母支边的赵乐际,在他刚到50岁时,受中央委托,踏上三秦故土任职。
这位省委书记做的头件大事,就是“赶走”弟弟,在家乡一度传为佳话。
当时他的弟弟赵乐秦正担任陕西汉中市委副书记、市长。为避裙带之嫌,当年6月离开陕西,挂职任中国三峡总公司党组成员、总经理助理。后经中组部推荐,次年1月交流到广西贺州市工作。
在广西,赵乐秦接连做了贺州、崇左、桂林三市市委书记,官声很好,资历很老,但在仕途上始终未能再进一步。
即使赵乐际后来位居中组部部长,也从没给弟弟晋级开过绿灯。
如今,眼看着自己的两位继任者都已官至副省级,赵乐秦还是甘之若饴。
赵乐秦曾多次引用明末清初一副对联与全市领导干部共勉: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言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可见老赵家的家风真不一般,莫分长幼,一脉相承。
4、有钱投资什么最靠谱?
把话说回来。
因为特别重视民生,赵乐际在陕西任职期间还获得“亲民书记”的美誉。
他抵陕就职不到一年,足迹遍布三秦大地,每到一处必先问百姓民生,尤其是他在陕南山区说的“扶贫决不能遗漏一人”,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有钱投资什么最靠谱?投资于人最靠谱。”赵乐际说,陕西在养老保障、保障性住房和教育方面的大投入,就是要投资民生、投资于人,让老有所养,让中低收入群体居者有其屋,让小孩受到良好的教育。
2012年5月召开的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赵乐际提出陕西发展新目标:“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
5年间陕西省GDP从5369.85亿元增长到1.2万亿元,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平均增速达到14%以上,GDP迈入万亿元俱乐部。财政收入从891.6亿元跃升到2577.97亿元,增长了近3倍。陕西迈入中等发达省份的行列。
这也是陕西百姓增收最快的5年。5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万元增长至2011年的1824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达到5028元,年均分别实际增长10%和11.2%。增幅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主政者深厚的知识底蕴和实践经验。
老赵爱读书、爱调研、爱思考,时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2008年9月5日,他来到路遥文学馆参观,对陪同人员说:“《人生》我看过,非常好;《平凡的世界》更是一部让人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作品,是一部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作品。”
5、“岐山一发力,忙坏赵乐际”
2012年11月,赵乐际晋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
从政履历基本在较为艰苦的西部地区度过,先后担任过两地“封疆大吏”,从政风格展现出“重和谐”、“顾民生”、“讲环保”等精神……有了这些条件,赵乐际成功“入局”和出掌中组部,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在陕西这片热土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我将一生坚守、弘扬。”说完这话,老赵进京上任。
此次履新,赵乐际成为30余年来第12位中组部部长。而随后这5年,绝非一届轻松的任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王岐山领导的中纪委不断“打老虎”,而赵乐际领导的中组部则忙于选贤任能。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官方微信引用民间流行语概括道:“岐山一发力,忙坏赵乐际。”
老赵为人低调,除了公务活动外,很少在媒体前公开亮相。但从他本人和新选拔的“补缺”官员的共同特点上看,中央对干部任用都有着更加明确、具体的标准——从基层干起,年富力强,文化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等等。
6、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5年过后,“风水轮流转”。
一直忙个不停的赵乐际,在党的十九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也来到了“岐山发力”的位置。
事实上,完成从中组部部长到中纪委书记这一角色转换,并非没有先例可循,尉健行、贺国强等前任都是如此。中组部深刻了解干部成长的规律、走向,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狠抓作风建设的实施部门之一。
过去5年,赵乐际领导下的中组部加强干部监督,严防用人邪风,严查带病提拔。一批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好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而阳奉阴违、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耍的干部受到了惩戒。
上述举措为规范选人用人、净化官场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赵乐际在担任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期间,与中央纪委一起强化巡视工作,特别是将选人用人检查纳入中央巡视工作总体部署,进一步磨亮了“巡视”利剑。可以看出,赵乐际对纪委工作并不陌生。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坚定地说,“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
本届中央纪委领导层,除赵乐际外,副书记杨晓渡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两位中纪委领导跻身政治局,更加强化了纪检工作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凸显了中央对反腐工作的高度重视。
对中纪委新掌门来说,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肯定不是什么“一团和气”,而是持之以恒的“刮骨疗毒”、制度反腐的“斩草除根”。
老赵,看你的!
赵乐际的“选人”和“管人”之道
11月11日的《人民日报》第4版刊登了赵乐际的署名文章《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文6800余字。
赵乐际的署名文章聚焦党建。他在文中同时提到“选人”和“管人”,提出“改进推荐考察办法,解决好用什么方式选人的问题”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解决好怎么管人的问题。”
在选人上,他表示,“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坚决查处说情打招呼、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在管人上,他则表示“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健全干部随管理成长、管理伴干部一生的制度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用好谈心谈话、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多做咬耳扯袖、防偏纠错的工作。”
选人用人既关系到一个政党事业的成败,也是一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晴雨表。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赵乐际在干部选任方面,重视“基层历练”,强调“不拘一格”,同时改进后备干部考核办法,变考察为调研,被各方赞为“方式活、效果好”;在干部监督方面,严防用人邪风,严查带病提拔,甚至亲自“开方施策”,及时发现问题、查处责任人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严把政治关、廉洁关,不断改进推荐考察办法。这些举措为规范选人用人,净化官场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大会吹响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公布了一幅激动人心的改革蓝图。大会闭幕第二天,赵乐际即在中组部召开会议并强调,“要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制度,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
改进干部考核办法获赞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当年2月,在全国组织部门培训班上,赵乐际亲作辅导报告,他表示“要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去,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
在选贤任能方面,赵乐际十分重视“基层历练”,同时强调“不拘一格”。赵乐际曾明确提出,“要突出能力才干,加强实践锻炼……注重从基层、从各条战线、从火热的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发现干部……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自2015年起,中组部开始改进考核考察办法,在后备干部工作中,变考察为调研,被各方赞为“方式活、渠道多、震动小、效果好”。同时改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工作,实现了干部选拔工作拓宽视野、优化结构。
在人事工作方面,赵乐际不仅重视“能者上”,同时十分强调“庸者下”,更重视避免“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等现象。赵乐际还曾亲自开出药方:“要完善考察考核办法,加强深度调研,重视通过知情人了解情况、重视听取普通干部群众的意见,探索走访有关部门、街访、家访等办法,充分运用纪检、巡视、审计、信访、干部年度考核、集中教育等方面的成果……健全干部提拔审查核实机制,做到干部档案‘凡提必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对考察对象党风廉政情况的意见‘凡提必听’,无论哪个阶段、哪个环节,只要发现人选‘带病’,都要坚决挡住。”
在赵乐际的强力推进下,仅2015年一年,中组部就对83家中央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受理举报7448件、立项督查668件,严肃查处违反规定程序用人、跑官要官和说情打招呼等问题,处理有关责任人员845人。清理副处级以上“裸官”1037人,岗位调整238人;各省区市有420名省管干部因档案问题受到处理处分。
“十八般兵器”惩贪治腐
过去五年,赵乐际还曾担任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他领导下的中组部将选人用人检查纳入中央巡视工作总体部署,这既是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创新,也为巡视工作再添一把利剑。12轮巡视检查,中组部累计发现选人用人突出问题1600多个。
赵乐际曾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一定要严把政治关、廉洁关,不断改进推荐考察办法,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真正让忠诚干净担当、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阳奉阴违、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
在巡视检查过程中,赵乐际还大力倡导创新方式方法,主张综合运用“一报告两评议”、“12380”举报、干部档案清理、“三超两乱”整治等“十八般兵器”,对各省区市和中央单位选人用人情况进行大排查、大起底。
对于巡视中发现的重点问题,赵乐际从来坚持重拳出击,绝不手软。比如买官卖官、“带病提拔”等严重违规违纪问题,中组部重点督办。据统计,中组部共立项督办321件违规违纪用人问题,纠正违规任用干部1603人,4483人次受到党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218人被移送司法机关。
赵乐际同志简历
赵乐际,男,汉族,1957年3月生,陕西西安人,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74-1975年 青海省贵德县河东乡贡巴大队知青
1975-1977年 青海省商业厅通讯员
1977-1980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
1980-1982年 青海省商业厅政治处干事,省商业学校教师、校团委书记
1982-1983年 青海省商业学校教务科副科长
1983-1984年 青海省商业厅政治处副主任、厅团委书记
1984-1986年 青海省五金交电化工公司党委书记、经理
1986-1991年 青海省商业厅副厅长、党委副书记
1991-1993年 青海省商业厅厅长、党委书记(1992.04兼省供销联社主任)
1993-1994年 青海省省长助理,省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
1994-1995年 青海省副省长兼省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
1995-1997年 青海省副省长
1997-1997年 青海省副省长、西宁市委书记
1997-1999年 青海省委副书记、西宁市委书记
(1996-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货币银行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1998.09-1999.01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9-2000年 青海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2000-2003年 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
2003-2003年 青海省委书记、省长
2003-2004年 青海省委书记
2004-2007年 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2-2005年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政治学专业学习)
2007-2008年 陕西省委书记
2008-2012年 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2-2017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
2017-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第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常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