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归隐”的温家宝,在干啥?

2018-04-17 宰相传媒

 “归隐了, 希望人们把我忘记!”

 “同志们、同胞们,这是我最后一次在华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会见这么多的同胞。我想通过你们向全世界的华人、华侨表达我衷心的谢意。我想对大家说,还有几个月我就要退休了,归隐林泉。我总觉得似乎还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做完,还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办好。但是,我心里常常默念屈原在《离骚》里的两句词。一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另一句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两句的意思是,为了追求真理,即使我死九次也不后悔,为了自己的清白,即使死也要死得诚实和正直。我曾经说过,我为国家献身已经四十多年。我希望人们把我忘记——包括华人、华侨——把我忘记。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几千万华侨华人。让大家久等了,我再次向大家表达谢意。”

也许会有很多人记不起这段让人熟悉的语言了。

2013年11月20日晚,抵达泰国首都曼谷,展开对泰国正式访问。发表上述讲话人在泰国中华总商会,与泰国华侨华人代表会面时这么说。

 “我非常感谢也很珍惜人民给了我为国家服务的机会,给了我信心、勇气和力量。我上任之初,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不懈努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经济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有一个更大的提高,使社会有一个更大的进步。人民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人民的心愿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这些年来,如果说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那都是人民信任、理解和支持的结果,都应该归功于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好,那是由于我个人的能力所限,希望得到人民的谅解。‘雏凤清于老凤声’,我相信后人会比我做得更好。在我即将退休的时候,我对人民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我希望我们国家的未来越来越美好,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幸福。”在离任前,他这样说。

这个人,是温家宝,时任国务院总理。

2013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温家宝正式卸任国务院总理之职。开始了他自己所谓的“归隐”。

“归隐!”是温家宝同志离开总理工作岗位之前的夙愿。

离任了,离开了工作岗位之后,他在干啥?

接受央视采访  忆与习仲勋共事经历

温家宝:仲勋同志一生坎坷,为人正直,待人宽厚,敢于直言,光明磊落。他在中央,在新老干部中间深受大家的尊重。记得我调到中办工作不久,仲勋同志就找我谈话,他待人亲切、和蔼、朴实,我一点不感到拘束,他对我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之不易,我们花了巨大的代价,要倍加珍惜,坚持不动摇。后来他又多次找我谈心,给我谈历史的经验教训,他忧党、忧国,但从不多谈自己曾经蒙受的冤屈和遭受的迫害。仲勋同志在中央工作的七年间,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矛盾在增多。在新形势下,仲勋同志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小平同志一系列重要指示,全力支持耀邦同志的工作,在许多重大决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出版著作 

2013年10月31日,《温家宝谈教育》由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首发。作为卸任后的第一本书,温家宝在给出版社的亲笔题词中表示,要“把这本书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献给祖国未来”。

该书收录了温家宝自1995年9月至2013年3月关于教育工作的讲话、报告、信函、谈话等66篇,另收录新闻媒体报道文章17组、教育活动图片50余幅,全书50余万字。该书内容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方面。参与全书编辑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刘立德介绍说,“过去十年中与教育相关的问题,不论是宏观的教育方针政策,中观的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还是微观的弱势学童、农村教师问题,本书都有涉及。”

该书分为平装本和精装本,平装本定价69元人民币,精装本95元。首印达40万册。

与此前出版的领导人著作不同的是,此书封面并没有采用温家宝本人照片。《温家宝谈教育》封面淡雅,书名中的“温家宝”系温家宝亲笔签名,封面下方大片文字为《致杨福家的信》,其中坦言对如何办好大学“工作做得不够”。人民出版社常务副社长任超介绍说,这种封面设计方案是由温家宝本人选择的。

接待来访外宾

 2014年7月8日,温家宝在国博与来华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共进早餐。并参观了“太璞如琢——崔如琢指墨艺术展”。国博官网称两人为“老朋友”,温家宝对默克尔再次访华表示欢迎,对她没有忘记老朋友表示感谢。

出席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2015年9月3日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的退休常委有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宋平、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罗干和贺国强。这也是温家宝同志卸任后出席的重大活动之一。

《温家宝谈教育》披露多件往事


该书由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本书内容涵盖了温家宝同志自1995年9月至2013年3月的代表性教育论述,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方面,包括讲话、报告、信函、谈话等66篇,收录新闻媒体报道文章17组、教育活动图片50余幅。

曾经一家人蜗居不到9平方米小屋


“父母和我们三兄妹一直租住在一间不到9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每月的房租相当于一袋面粉钱,那时父亲月工资最低时只有37元。我患过一次白喉,父亲把仅有的一块手表卖掉,买药给我打针。”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卸任后的首部著作《温家宝谈教育》今天正式在京首发,其中2011年10月25日温家宝同志在天津市南开中学看望师生时的讲话全文首次公开。讲话中温家宝回忆了童年贫寒的家境,因为经常目睹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从小就富有同情心……

因为经常目睹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我从小就富有同情心,这尤其表现为对普通百姓特别是穷人的同情,对不公道事情的憎恶。一种朴素的平等观念在我的心中萌生:人人生而平等,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平等相处。

中学就读南开中学



我的中学是在南开上的。从12岁到18岁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南开六年的学习生活,对我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也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南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她的建立、成长和发展始终同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她都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这就是南开的道路。南开中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我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就从校长、老师那里了解到敬爱的周总理早年在南开的革命活动和学习生活,知道马骏等许多革命先烈的事迹,为母校曾经培育这么多的革命家和各类杰出人才而感到自豪。


我在这所学校里学习,首先懂得的就是一个人必须有远大的理想,有崇高的志向,从小就应该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我努力学习知识,坚持锻炼身体,刻苦自励,从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南开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八个字就是南开的灵魂,它提倡的是为公、进步、创新和改革。


我上中学时就愿意独立思考,渴望发现问题,探索真知,追求真理。我记得,那时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以外,我还广泛阅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书籍。南开永葆青春,这就是南开精神。在求学期间,我和同学们总是朝气蓬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除了学习以外,我还喜欢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我不仅爱读书,还是体育爱好者。南开永远年轻,她的学生也都充满活力。我们要坚持走南开的道路,崇尚南开的风格,发扬南开的精神。

祖辈父辈是普通人    


上高中和大学以后,我家里人在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爷爷在1960年因脑溢血去世,是我把他背进医院的。现在他教过书的学校还留着他的档案,里面装了一篇篇的“检查”,小楷字写得工工整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父亲也在1960年因被审查所谓的“历史问题”,不能教书,被送到郊外一个农场养猪,后来到图书馆工作。我考上大学向他告别,就是在离城很远的养猪场。父亲告假回家帮我收拾行李。他是个老实人,一辈子勤勤恳恳。今年他过世了,可谓“生的安分,走的安详”。尽管家里出现这样一些情况,我仍然追求进步。



心系教育事业

温家宝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办一流教育,才会出一流人才,才能建一流国家。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中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它处在人生的文化启蒙和知识准备阶段,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每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础的基础。办好中小学教育,关键因素是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手里掌握着幼年人的命运,也就掌握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我国13亿人中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一方面要保证农民工子女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待遇,能上学、上好学;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办好农村教育。如果丢了农村教育,我们就会走偏方向。早在20世纪20-30年代,一些有识之士就十分关心乡村教育。他们认为,学校是乡村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乡村教育对启迪民智必不可少。在农村,教育既是基础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广大农民群众热切企盼办好教育,生活再困难,也要供孩子上学。因为他们懂得,物质上的贫穷只是暂时的,只要孩子有文化、有知识,就能改变命运,生活就会有奔头。我们一定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农村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学,都能够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这些年来,我们在发展农村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很大成效。义务教育实现了全部免费,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农村文盲大大减少。我们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农村教育硕士计划等多项措施,农村教师队伍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要看到,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简陋、教学条件较差、教育经费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农村教师待遇不高,生活条件艰苦,本地教师不安心,外地教师不愿来,学习深造机会少,存在知识老化现象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中小学教师。孩子受教育包括各个方面,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时时处处都在进行。就整体环境看,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相差很大,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城乡差距。如果不把农村的学校办得好一些,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条件和城市孩子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正基于此,从2007年起,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这个重要举措,就是向全社会发出重视师范教育的强烈信号,就是要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到农村、到艰苦的地方去当中小学教师,从而培养大批优秀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部及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4年累计招收免费师范生4.6投入更多的财力、更大的精力推进这项试点工作,并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

这里,我顺便回答一下大家在座谈中提到的有关问题。一是师范教育的实习经费要保证。政府不仅要免除师范生的学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而且要保证教育实习经费。二是要建立免费师范生录取、淘汰和奖励机制。任何学生,入学学习一段时间后,特长、特点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必须有一个机制,使师范教育像活水一样,让合格的师范生留下,不适合的转入其他方面,还要让优秀的师范生得到奖励。品学优秀的免费师范生也应该享受奖学金。三是要切实保证2007级免费师范生就业。当时研究制定政策的时候,除了免费以外,还向师范生提出一个条件,就是要服从需要,到中小学任教。教育部和有关省要抓紧落实好政策,按照公开、公正、透明、优先的原则,使免费师范生顺利走上基层中小学教师岗位。四是关于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继续教育问题。师范生可以读硕士、读博士,也可以留学,但我希望他们最终都要回来当教师。霍懋征老师健在时曾经提出,小学生要由大学生来教。她是1943年北师大毕业的,一直教小学到离开教育岗位。那为什么中学生不能由硕士生和博士生来教呢?为什么不能由留学生来教呢?如果能形成这样一种风气,我们的教育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今天,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代表,同学们是未来农村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热爱农村教育。热爱是做好一切本职工作的前提。当好乡村教师,首先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农村教育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做好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就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和毅力。要把我们的一颗心献给八亿农民,心里要装着农民的甘苦。最近,湖南宜章县乡村中心小学校长李黎明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李黎明同志呕心沥血二十多年,为农村教育奉献了青春和生命。他时常讲:“我是农民儿子的老师,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他真正把心交给了农民和农村教育,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第二,要立志干一番事业。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小学教师不会有大出息。我认为不是这样,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叶圣陶先生年轻时,曾在苏州一家小学任教,试验推行新式教学法。他以后成了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还非常自豪地在履历表中填上“小学教师”。文学家鲁迅、教育家杨昌济、国学大师钱穆等杰出人物,都是中小学教师出身。这些都说明,中小学教师大有作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第三,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同城市相比,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都还比较艰苦。同学们从事农村教育,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人在年轻的时候,不要回避困难,也不要怕吃苦。有一句话说得好———吃苦是福。艰苦的环境,不仅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还能够增长才干。大家应当把从事农村教育视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努力实现远大理想,锻炼成长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栋梁之材。办好农村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要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逐步形成激励机制,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卸任的温家宝同志继续着自己未竟的事业,散发着自己的余热。


来源 | 人民路174号

温家宝,男,汉族,1942年9月生,天津市人,196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构造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 

曾任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


1960-1965年 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矿产一系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学习

1965-1968年 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构造专业研究生

1968-1978年 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力学队技术员、政治干事、队政治处负责人

1978-1979年 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力学队党委常委、副队长

1979-1981年 甘肃省地质局副处长、工程师

1981-1982年 甘肃省地质局副局长

1982-1983年 地质矿产部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党组成员

1983-1985年 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

1985-1986年 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1986-1987年 中央办公厅主任

1987-1992年 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1992-1993年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1993-1997年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7-1998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8-2002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中央金融工委书记

2002-2003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中央金融工委书记

2003-2013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至2012年11月),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

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小赏怡情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

宰相传媒:本公众号所发文章原创与网络分享并行,版权属于原作者。欢迎广大微友积极投稿,宣传记录好人好事、美图美景、时事点评、精彩美文、文学作品。 投稿邮箱:1278975364@qq.com;微信:wangzaixiang88888888。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1.习近平是如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

2.新任国务院总理成长轨迹:李克强与他的七位引路人

3.栗战书:历经党、政、团全方位锤炼

4.汪洋:邓小平赏识、朱镕基点将、一路敢说敢做

5.王沪宁:往昔诗人 今朝国家领导人

6.赵乐际:如何续写王岐山传奇?

7.韩正:做老实人 当清白官

8.王岐山:新角色 再出发

9.政坛明星——胡春华

10.李克强的同学与赵乐际的弟弟

11.历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12.胡锦涛的家世和家事(儿女首次曝光)

13.李克强的爱情故事

14.失去共产党,中国会怎样

15.胡锦涛的十年镜头

16.《求是》杂志副总编自杀辞世,遗作堪称绝唱

宰相传媒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 先锋时政 深度解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