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她在高考前一天被人强暴,然后.....

2017-01-07 啪姐观影

高考对于我们大天朝的童鞋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而今天啪哥要讲的就是一个关于高考的故事。


《毕业会考》



它不同于以往的励志鸡汤,可以说《毕业会考》就是一碗毒鸡汤。


虽是部罗马尼亚电影,但素材很中国。


你要说这片是中国导演拍的,我都信。




因为这部电影实在是太中国了。


很多中国影迷看过之后表示这个故事中的“关系”,“对话”,“问题”放在天朝毫无违和感。




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个罗马尼亚小城的医生为了让被侵犯的女儿顺利高考取得高分不惜一切代价,托关系找后门的故事。


片中每句台词,每个场景生活中都有。




故事围绕着一位叫做罗密欧·阿尔迪亚的医生一家的生活展开。


他们居住在小城镇,男主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等女儿到18岁时,把她送到国外读书生活。



女儿伊莱扎也很是争气,不仅乖巧懂事,还是个学霸。


已经拿到了剑桥的奖学金,只要毕业会考过线就行。(平均分只需要9分~)




可就在会考前夕,意外发生了。


伊莱扎在上学途中遭到袭击,差点被强奸。



女儿虽然幸运地没被施暴,身心上却承受了重大的打击。


最终她拖着右手骨折并打了石膏的手进了考场,因为他的父亲说:不能因为一次意外就让所有努力白费。



这场景难道不熟悉吗,考试才是唯一的出路。


如果考不上大学,你的一辈子就完了。


就像本片中伊莱扎,如果她不出国,在父亲看来她的一生也完了。



但由于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打击,伊莱扎心里哪怕明明知道答案,可是手不听使唤啊。


第一门考试,她甚至连题都没做完。


9分是无望了,大概就得个8分的样子。


也就是说,之后的考试每门都必须10分



每门都满分,你觉得会出现这样的奇迹吗。呵呵.....你懂的....


既然不会出现这样的奇迹,那就只能人为了。


换句话说,就是走后门


求主考官通融通融。


事情发展到这个份上,就不再是女儿一个人的考试了,更成了罗密欧的社会关系大比拼。


接下来,影片就生动地展现了“拉关系”的各种场景。



找警察朋友。


通过各种人脉关系,联系主要部门负责人员布莱。



利用各自职位之便,相互达成交易。


罗密欧给布莱插队做肝脏移植手术。



布莱让会考委员会会长给伊莱扎放水。


俩人都各取所需。(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我们不敢拍的,电影里都有体现。)




高官给主考官打了招呼。


对方说,让你女儿在试卷上做好记号,剩下的交给我们。



记得以前我高考的时候,不下心在试卷上多画了一道,还赶紧举手示意老师,生怕说我作弊。


差距,赤裸裸的差距。(对,我就是那个没后台,没背景的小人物。)



也许正因为这赤裸裸的揭露现实,《毕业会考》还被英国《卫报》给予了五星好评,称其为——


最极致的官僚体制白描。



看完本片,有种看完《红楼梦》的感觉,人家贾宝玉一出生嘴里就含有一块宝玉。


也许在一开始我们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



无论你是含着金汤匙还是银汤匙出生,都要学会面对微笑面对生活,因为这个社会不公平的事多了去了。


就像本片看似是女儿伊莱扎的高考。


同时也是父亲罗密欧的高考



这场毕业会考,不仅在考学生、考家长,也在拷问社会良心。


《毕业会考》的考卷,也是我们的真题。




因为在一个人人讲关系的环境中,没关系就相当于裸考。


收受贿赂、治安无力、重男轻女、潜规则、暗箱操作、教育不平等……




也许是话题的隐晦性,影片也呈现出一如既往的冷色调。


在人前罗密欧·阿尔迪亚是个恪守职业的好医生,热爱女儿的好父亲。


可下一个镜头便是偷情的画面。




他有一个长期相处的情人,貌似还把她搞怀孕了。


有些人看着仪表堂堂,其实也是个花花肠子。




在女儿出事的时候他还和别的女人翻云覆雨,当妻子询问他在哪里,他一脸冷静的撒谎。



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映,到对人性“善与恶”的探讨。


导演总是以一种冷峻的视角切入,并以绝不拖泥带水的剧情节奏将观众带入罗马尼亚现实社会中去。




加上其影片灰暗的色调、没有背景音乐的影像风格,令他成为这个复杂社会最犀利的冷眼者。




《毕业会考》是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酝酿四年的作品。


影片果然不辱使命,凭借此片,导演蒙吉获戛纳最佳导演奖



其实他是戛纳电影节的常客,2007年其作品《四月三周两天》获得金棕榈奖,2012年《山之外》获得最佳编剧奖。


说起克里斯蒂安·蒙吉,永远离不开两个词——“道德”“教育”




比如《毕业会考》中“作弊与否”的选择,《四月三周两天》中仔细描写少女秘密堕胎的过程,《山之外》则是宗教对于外来者的态度讨论。



记得《毕业会考》接近结尾处出现了有一个极其熟悉的镜头,父亲在公车上似是见到了袭击女儿的疑犯面容,追下车去人却已经不见了。



于是我们看见被手持镜头跟随着的父亲在黑夜里一路跛行,气喘吁吁,被未知和莫名的恐惧包围着。



这一场景完美呼应着《四月三周两天》里奥迪利亚心急火燎赶回去察看好友流产后状况的心境,同样是黑夜里惴惴不安的禹禹独行。


而其实这样的场景在他的第一部长片《西方》中早已可见。




他总是在用清冷的镜头描摹着不甚乐观的罗马尼亚社会图景,而这个反复出现的镜头似乎也映射着他自己身处这样的社会潜藏的暴力里与不歇的动荡中的心情。



就像本片讲的那样:他觉得现在是一个人们非常容易感觉到失望的年代。


电影中父亲向女儿解释了,为何这么多年逼她上补习班、出国留学。


因为他和妻子当年满怀希望,从海外回来建设祖国。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最开始面对走后门,他也表示很无奈。


因为这些是他一向看不惯的。


但身边的人都已经习以为常。



好多东西,看不惯,还得照办。


明规则跑不过潜规则,台面上办事没有台面下容易,业务过硬不如后台过硬。



就像他教女儿要诚实,自己却一直在说谎。


偷养小三,违背职业道德,走后门,等等。



他会教育女儿一定要考上大学。


在大学中可以交到新朋友,有新的人生,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都说高考是人生新的起点,其实你是谁,答案在自己手上。


换言之,毕业之后,人生的考试才刚刚开始。



无论怎么样,人生这条路总归要靠自己走,虽然道路艰辛,但也要硬着头皮走下去。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END.| 啪姐

公众号后台对话框回复0107 即可观看影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