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本淳:缅怀恩师张汝舟先生

张道锋/编 张汝舟先生 2022-11-19

缅怀恩师张汝舟先生


周本淳



辟寇从师犹昨日,青毡黄卷慈眉。祁寒溽暑总无违。短檠花雨座,矮屋绛纱帏。


廿载风期难定准,花溪消息常非。白头喜得共春归。无因陪杖履,西望梦魂飞。


     这首《临江仙》是1975年春天写的。冯远明兄从合肥来信告知张先生确已还乡,住在全椒蛮张村,前两年师母仙逝,讹传为先生。在这之前,单人耘君抄示先生六十年代和林散老唱和的《临江仙》词,我就依韵填了上面那首。全部是实录。上半阕回忆抗战中从师的情况。当时我在八中高二部,校址在永绥(今花垣土族自治县)文庙。张先生教国文,除课堂外,晚间假日我们几个经常上先生家听讲有关知识。义理、考据、辞章之外,有时介绍佛法起信。
   
     1941年春,我高中毕业到里耶镇教半年小学,然后去贵州进了浙江大学中文系。后来张先生先到蓝田师范学院国文系,再到贵州大学中文系。1946年6月,我跟随浙大复员,在贵阳住一宿,晚上专门去花溪拜谒先生。后来我在南京一中教书,50年代初,先生路过南京,和王气中、洪自明先生一道来看我,我陪几位先生游了玄武湖。畅谈形势,瞻望前途,意气风发。此后我以直言招忌,扩隶右军,而先生蒙冤更甚。他针对当时苗头,对党诤言,提出“肃反扩大化、干部官僚化和辩证唯心化”,希望改进。竟被打成“极右分子”,很多正直的学生也受到株连。我们完全断了消息。文革中公社要我出差去肥东买磷矿石,在合肥向几位八中老同学探听先生消息,听到讹传,十分伤感。后来冯远明兄听到确息见告,我填了那首《临江仙》寄去,很快得到先生热情洋溢的回信。第二次我再去合肥,特地绕道全椒去蛮张村,见到先生。那时才秋天,他穿了皮大衣躺在藤椅上,听到我来了,非常兴奋,留我过宿。我们前听洪自明先生告诫,一定防止老人过度兴奋影响健康,千万只能住一宿,所以次日早晨就告辞,他叫小孙女送我到渡口。

   
      四害既除,各地发展高校,张先生被滁州师专请去为顾问教授,为中文系经营擘画。宋祚胤兄由湖南来江苏探望老师辈,我和他一道去滁州,住了两宿,先生耳提面命宛如永绥情景。宋公深有感慨说:“我俩都已六十开外,为人师多年,还能受到这样亲切的教育,确实幸福。”后来由南大王气中先生主持,在滁州办了古天文历算讲习会,由先生主讲。也通知我参加,我因根基太差,学校教学任务又重,未能脱产前往,至今引以为憾。
    
    1983年农历腊月28日,忽然收到张先生治丧委员会的讣告说年三十上午9时举行遗体告别,我赶快找到车站张队长搞滁县车票,年关在即特为紧张,他让我守在车站门口,上车补票。总算29日下午3时赶到滁县,次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滁州地委负责同志都到了,滁州师专领导讲到张先生为人的光明磊落,对滁州师专的无私奉献,声泪俱下,使我又一次回忆起永绥从学的情景。

(1983年的滁县,图片来自网络)
   
      我之所以学中文,纯粹是张先生的教育。张先生当时是孔孟救国论的大力宣扬者。他教学生要求按孔孟之道律身行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目标,他选取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高阳孙文正公逸事》和《石斋黄公逸事》,用他们的高尚气节感染学生,他常常提到自己的老师王伯沆是人师中最受尊崇的,黄季刚先生是著名经师。知识方面,张先生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必须统一,特别注重打好基础,《汉书·艺文志》《庄子·天下篇》都要求熟读背诵,使我们对汉代今古文之争、诸子百家学说的重点有了基本了解,后来受用不尽。
   
      张先生学术研究和教学最突出之处,是善于以简驭繁,举重若轻,许多聚论纷纭的问题,往往数语得其肯綮,迎刃而解,使人恍然大悟,回味无穷。黄季刚是传统声韵学集大成者,张先生是黄先生在声韵学方面的高足。黄先生身后这方面遗著,中央大学推定张先生负责整理。声韵学对外行来说是高深莫测,张先生能深入浅出写了《反切一夕通》几千字的小册子,让我们掌握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受用无穷。听贵州大学的同门讲,张先生讲授诗文、现代汉语等都贯彻这个特点,对古代天文历算更有独到见解。
    
     张先生治学教学都强调创造性,对前人成说要经过自己的消化验证,再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教授,开而弗达,留给学生钻研的余地。举张先生给我们讲唐诗的例子,张先生从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挑出几十首名篇,把“送别”、“宫怨”等放在一起,给我启发很深。后来我在淮阴师专为学生开唐人绝句选修课,就依照作品的题材分成八大类,后来编成《唐人绝句类选》,1985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刊印,引起选诗界的注意,很得好评,追本溯源,还得归功于张先生。

   
      从湘西从师到今天已经大半个世纪了,张先生遗体告别也已十几个年头。今年是张先生百岁诞辰,贵州方面为了纪念张先生对贵州文教事业的卓越贡献,拟出纪念文集,叶芦兄来函见告且嘱撰文,勾起几十年的回忆,往事历历,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张先生是虔诚的佛教徒,以“利他”为行为准则,以出世心行入世法,始终强调以国家民族为重,脱屣功名权势,育人为志,信奉张横渠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奋斗终身,虽经非人折磨而不改初衷。晚年在滁州师专虽年老力衰,体弱多病,而犹诲人不倦培养新生力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薪尽火传,应该发扬这种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努力钻研,无私奉献,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竭其绵薄,才能告慰先生。百端交集,拉杂写来,语无伦次,老门生仅以此作为纪念恩师百岁诞辰之一瓣心香。


一九九九年七月挥汗作

作者简介:


    周本淳(1921~2002) ,当代著名古代文学专家、书法家。1945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文学院,解放前曾任贵州省立遵义高中、南京市一中国文教员,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室副主任、南京师专图书管理员中文科教员等职。反右斗争中,受到冲击,1969年率全家下放到淮安县平桥公社务农。1978年到淮阴师专(现淮阴师范学院)任教,1981年为副教授,1986年升教授,1993年底退休。曾应邀赴日本名古屋大学讲学,传播中华文化。历任淮阴师专副校长、政协淮阴市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副主席、淮阴市语言学会会长、江苏省语言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新编全唐五代文》编委、全国师专通用教材《古代汉语》主编。著有《诗词蒙语》《读常见书札记》,整理出版古籍《唐才子传》、《诗话总龟》《小仓山房诗文集》《唐音癸签》《震川先生集》等,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声律启蒙·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车万育




往期推荐
曹增明:怀念张汝舟先生
1980年天文历法讲习会内幕
“纪念张汝舟先生诞辰12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将于10月召开,邀您共襄盛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加关注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若您有独家资料或独到见解


请联系

邮箱:

zhangdaofeng1988@aliyun.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