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的雨,其实是为他们而下……

2017-06-22 刀贱笑 补壹刀

今天的北京阴雨霏霏,刀哥触景生情,想起一段往事,不禁感慨,这是老天爷为那几十万牺牲的英雄儿女哭泣吧。


67年前的今天,朝鲜几十万大军正秘密集结。他们要在两天后开展一场彻底改变东亚历史的军事行动。当时就连中国也被蒙在鼓里。战争的形势快速变化,很快炮弹就扔到了鸭绿江边。


为保家卫国,刚刚建国百废待兴的中国毅然决然出兵——抗美援朝,打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战争。关于这场战争该不该打,时至今日仍有争议。我们不可能以今天的条件和处境,去设想评判当时的决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军队入朝参战,让强大的美军止步于三八线,打出了军威国威。


如果再往前看,历史上朝鲜半岛一有战事,中国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在这场淅淅沥沥的雨中,刀哥带你们做一次时光穿越吧。


隋唐两代的“高句丽问题”


唐高宗龙朔三年即公元663年8月,朝鲜半岛水域的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战云密布。据经常在这一带跑船的人说,整个白江口水域已被实施交通封锁。



不久前,唐朝大将刘仁轨亲率万余水军率先行至白江口。很快,日本倭国将领扶余丰也率4万多水军绵延驶来。宽阔水面上,两路水军对峙。


当月27日到28日,决战爆发,日军初战失败后组织反攻,不料遭到大唐海军左右夹攻,数万倭兵被全歼。据《旧唐书·刘仁轨传》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这场史称白江口之战的经典水战,被冠以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首次交战。它也结束了一场横跨隋唐两朝、四代帝王(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的长时间、大规模军事行动。



为什么打?因为原本一直俯首称臣的朝鲜古国高句丽(注意读音,同“高沟离”)翅膀硬了,不仅要自立门户,还想反过来侵占中国地盘。


这事婶儿可忍叔不可忍!不要说英明神武的隋文帝,就连他儿子,以荒淫、昏庸和“坑爹”著称的富二代杨广,都觉得很没面子,于是毅然决定征伐朝鲜。


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隋炀帝杨广三次对高句丽用兵,并且都御驾亲征。当然,毫无意外都失败了。



三次东征给隋朝政权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不仅严重损耗国力,还使百姓民不聊生,隋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及后来隋朝覆亡,多少都与这三次大规模征伐有关。


唐朝初立,本想与高句丽通好。可惜“我欲将心向明月,怎奈明月高沟渠”,高句丽不但不从,反与当时“朝鲜三国”中的百济联手,意欲吞并另外那个甘做唐朝藩属的新罗。


新罗投书求援,唐太宗不顾朝内高层的意见分歧,果断兵援。棘手的是,当时日本虽然刚实现初步统一,但已显露狼子野心,想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侵占中国,因此加入了百济、高句丽阵营。



如此一来,这场战争就变成了两大阵营对垒,这边厢是大唐和新罗,那一边是高句丽、百济和日本。在此期间,唐太宗李世民病故,不过高宗继承父亲遗志,最终依靠强大实力搞定了对手。


大战之后,日倭败退列岛,高句丽和百济灭亡,新罗逐渐强大起来并统一朝鲜半岛。小弟新罗安分守己,大哥唐朝自此止戈。随后近千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自此奠定。


1592—1598:万历抗倭援朝


唐朝兵发朝鲜之时,日倭总体上还只是打酱油的心态,想捞点便宜。但到明朝万历年间,日本被丰臣秀吉统一后,就想来点真格的了。


丰臣秀吉这人据说形似猴子,种地和做生意都不行,但打仗很行。这位“猴兄”结束日本战国时代一统日本后,突然觉得:OMG!我这么厉害,岂不是可以征服中国称霸亚洲了!



1592年三四月间,丰臣秀吉调兵20万渡海入侵朝鲜。当时的朝鲜李氏王朝承平日久,武备松弛,国防系统跟筛子一样。日军一来势如破竹,朝鲜国王李昖出逃。


接到朝鲜求援的明神宗万历力排众议,出兵援朝。虽然并称“俞龙戚虎”的抗倭名将俞大猷和戚继光当时都已去世,但俞家军和戚家军余威尚在。加上北方边境的辽东铁骑,明朝实力依然占优,很快打得日本举旗议和。


说到万历朝鲜战争,就不能不提辽东总兵李如松。这位老兄是“万历第一大将”李成梁之子,还与本山大叔同乡。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真的很能打!



1593正月初七,率三路大军东征的李如松兵临平壤城下,三万多明军发起进攻,平壤之战拉开大幕。


那一日,平壤城头炮火连天,李如松镇定果敢,亲自在前线督战,在坐骑被日军火枪击中后换马再战,最终率军破城,击垮倭寇,取得这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首次侵略失败后,日本虽于1597年正月征集14万大军再侵朝鲜,但又被明军打败。1598年8月,丰臣秀吉在节节败退之下急火攻心而死,日军难以为继,撤出朝鲜半岛。


万历抗倭战争前后历时7年,代价惨重,但也打出了随后长达300年的和平。在那之后,日本虽然野心再起,但除了侵占琉球外,再没敢踏上半岛一步。


1894—1895:甲午风云


甲午战争虽发生在中日期间,但是因朝鲜而起,因此刀哥觉得提一下它,更能体现朝鲜半岛一旦江湖告急,是有多么凶险。


大清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求援。大清帝国虽然国之将覆,但大哥毕竟还是大哥,小弟有事不能不管,况且朝鲜几乎已是唯一的小弟了......


这时,300年前被万历中国打怕了的日本已经今非昔比,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把它变成了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日本又有寻衅滋事的实力了。



就在光绪帝决定援朝之际,日本乘机派兵,在朝鲜丰岛海域偷袭中国运兵船队,挑起战争。大清朝最开始还有点底气:打就打,你小日本儿维了新,我大天朝也搞了洋务运动,能比你差?!


可惜,结果大家都知道了,1888年建军、号称远东最大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海战中惨败给日本联合舰队。倒也难怪,慈禧把给北洋水师买弹药的钱都挪去修园子、开生日PARTY了,不败才怪!



一说甲午,想必你马上就想到了在黄海海战中高喊“撞沉吉野”的邓世昌。没错,就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老师在《甲午风云》中塑造的那个气质爆燃的形象:



但刀哥料想你也是个严肃和有深度的人,知道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勇,不是甲午战争时大清庭和北洋水师的全貌甚至实际面貌。


就举一个例子,北洋水师成立时,李鸿章物色大清国海军总司令,结果发现偌大的清廷竟无熟悉海洋作战的可堪重用之人。


无奈之下,李老爷子只好启用淮军出身的丁汝昌,出任北洋水师提督。让一个早年主要指挥旱鸭子兵的人去统领大清海军,这事可能也就李老爷子干得出来。


最后的结果,是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更强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更深重了。


1950—1953:新中国的抗美援朝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场朝鲜战争离我们年代最近,因此也是最家喻户晓的一场战争了。


宣战后北方长驱直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助南方反攻,中国应朝鲜要求同时也为保家卫国驰援朝鲜,直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这场20世纪的朝鲜战争暂告收场。


对于这场朝战的细节甚至背后一些未经披露的史实,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刀哥就不再多赘述了。



历史有它的大逻辑,历史告诉我们,对朝鲜半岛的事,中国不可能有旁观者看热闹的轻松心态,它和我们的国家利益直接攸关。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对当前半岛危机的态度是,决不能生战生乱。


当然,也决不允许朝鲜拥核。



往期精彩回顾:


阿拉伯世界总是那么乱,九句话告诉你为什么


新加坡“撕逼”大战背后有蹊跷


从篮球少年到“神秘国家”领导人


盼美国打朝鲜!中国网友怎么比特朗普还急


剑拔弩张之际,我去了趟朝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