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雄还是巨骗?也曾让美国人困惑

2017-07-14 喵一刀 补壹刀

贾跃亭、郭广昌这些风云一时的资本大鳄是商业英雄,还是超级骗子?


这是眼下摆在中国人面前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而类似问题也曾摆在美国人面前,一度让美国人颇为困惑。


今天,刀姐就跟你们讲几个华尔街的故事。


骗子


他曾是华尔街的传奇英雄。


纳斯达克前主席,与“股神”巴菲特齐名的投资大师,犹太人的“基金教父”,广受称道的慈善家,一连串耀眼的标签,让他在商界获得极高威望。



他公司网站上有这样一段声明:“他追求完美无瑕的从业记录,致力于公平交易,并保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些一直以来都是本公司的标志。”


客户们对他的信任几乎是毫无保留。因为不论市场好坏,他的证券投资公司居然每年都可以支付10%以上的投资回报利润。


“他是犹太版的美国国库券。他是那么的安全。”一名对冲基金工作人员说。


许多国家的大银行、华尔街的对冲基金公司、金融机构把财富交给他打理,包括斯皮尔伯格在内的一些明星富豪,争相把钱交到他手里,为此有人还要四处托关系。让他帮忙理财,甚至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到2000年,他的公司资产已有3亿美元,2008年公司资本金变成7亿,管理资产达170亿美元。当年10月,他公司的交易量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排名第23位,平均日成交量5000万股。

唯一让人怀疑的,是长期稳定得不可思议的盈利从何而来。然而每每有人问起,他总是重复自己的那句名言:别问,别说。


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他是骗子,他将把全世界一半人拖下水。


可惜,有些玩笑真是开不得。


2008年12月,金融危机蔓延,投资者人心惶惶,纷纷要求赎回资金。在一位客户赎回70亿美元后,他实在扛不住了。于是他向儿子坦承,自己其实一无所有,他一直都在用新投资者的钱用来支付给老投资者,20年来,这一切不过是谎言……


儿子告发了他,于是美国史上金额最大的“庞氏骗局”欺诈案浮出水面:70岁的麦道夫,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诈骗650亿美元。汇丰等30多家机构和一些富豪损失惨重,巨额投资全都打了水漂。



最终麦道夫当庭认罪,被判150年监禁。前一秒还是万人追捧的英雄,转眼就成了罪孽深重的骗子。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美国顶级的投资机构、审计机构乃至美国证监会,竟然都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骗局。麦道夫轻松地把世界玩弄于鼓掌之间,骗得团团转,而且一骗就是20年。


野心


麦道夫的惊天骗局虽然震动世界,但在华尔街,像他那样从一开始就铁了心行骗到底的人或许并不多见。更多的情况是,在资本市场的巨大利益诱惑面前,一些商界精英也难免浮躁,有的大公司急于实现跨越式发展,想要抄近道,结果反而倒在半路上。


安然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掌控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安然在全球拥有3000多家子公司,巅峰时期旗下有20000名员工,营收高达1000亿美元。


然而这个“华尔街宠儿”却在2001年轰然崩塌。由于爆出假账问题,2001年11月底,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随后安然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价值高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原来,安然为了吸引投资者,在财报中虚报数字,数额之大让人瞠目结舌:1997年-2001年,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而且高层官员控制了安然很多合伙公司,安然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以此隐瞒公司资产负债表上高达130亿美元的债务。


除了假账和高层腐败问题,击倒安然这位巨头的深层原因是它的急功近利。公司高层主管们追求的目标是“高获利、高股价、高成长”,核心就是高盈利。为了不断抬升股价,维持高增长的神话,安然的业务不断扩张,从传统的天然气和电力,一路扩展到风力、水力、投资、木材、广告等领域,2000年又跟风投资盛极一时的宽带业务。几番折腾,2001年的安然终于在资产负债平衡表上拉出6.18亿美元的大口子。


之后几年,环球电讯、世界通信、IBM、思科、施乐、摩根大通银行等一批企业巨擘纷纷承认存在财务舞弊或违规,美国资本市场掀起轩然大波,一批大的上市公司遭投资者抛弃,宣布破产。



那些巨头都有令人惊叹的成长史,它们曾经创造商界神话,业务飞速扩张,在许多人看来,他们似乎已经“大到不能倒”。而那些企业领军大佬也一度踌躇满志,一呼百应,仿佛有花不完的钱,调动不尽的资源。


可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我们一次次发现,原来很多大楼的地基不那么稳当,大鳄们的尾巴也未必都那么光鲜。


是他们都骗了我们吗?这真是一个骗子当道的时代吗?


与其说他们都是虚伪的骗子,倒不如理解为,资本繁荣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野心家。当野心家的宏大计划与自身能力相匹配,公司就能不断成长;当彼此失衡,就会出现危机;如果严重失衡,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窟窿,窟窿补不上便有可能崩盘,或者被动地变成庞氏骗局。


野心,或者说得好听点,梦想,与骗局有时真的只有一线之隔。


必然


当然,资本市场里的纷纭乱象,恐怕也不能全部归罪于企业家的道德缺陷和野心膨胀。在时代的格局性变化中,我们往往能发现某种广阔的背景和规律。


首先,从1980年代开始,美国社会财富快速扩张,促进了资本的流动,企业并购越来越频繁。资本池塘里的很多大鱼为了变成超大鱼,不断吃掉小鱼,甚至一些发展势头不错的小鱼,也兴致勃勃地对大鱼下嘴了。结果是,要么吃得太快消化不良,要么一口没吃成胖子,反倒有不少撑破了肚子。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一些大公司搞大型并购当年的财务报表很好看,账面上一片光明,但三五年之后就出了问题,就是因为之前并购时从战略、资产到团队都没有做好充分整合,埋下了祸根。安然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遭遇了产能过剩,工业产值不断降低,不少大型金融企业宣布破产。原来的市场已十分有限,企业就必须要寻找新的发展领域,但一方面既不处于扩张的有利风口,需要资本支持,另一方面还处在产能过剩的结构调整时期,所以这一段出问题有其内在原因。


所以这个阶段的各种乱象,实际是一个社会从产能化成长向资本化成长方向过渡的必然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个阶段注定会出现。


最后,并购重组和产业换代时尤其需要完善的资本、货币市场,需要成熟的金融机构和监管政策。如果国家金融市场和宏观政策的成长滞后于市场的需要,监管存在明显漏洞,无论是出几个真骗子,还是野心家们不小心沦落成骗子,就不令人意外了。


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立法推进了金融监管改革,从过去的分散监管、伞型监管变为统一监管,把美联储打造成一个“超级监管者”,并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监测和处理威胁国家金融稳定的系统性风险,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及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还设立了新的破产清算机制。应该说,监管改革立下的新规矩,给野蛮的资本游戏场又围了一圈篱笆,资本秩序逐渐得到梳理。游戏场上的乱象,最终还要通过完善规则、明确底线、增加透明度来治理。


偶尔翻翻美国二三十年的故事,真是蛮有意思。那个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那个时代里的英雄、骗子和野心家,都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


往期精彩回顾:


"民主”的嫁衣裳,把这座古城带进了坟场


竟然还有一个国家比“巴铁”还铁?


谁再跟你说中国将领导世界,记得拿盆凉水泼过去


该揭一揭三哥身上的那些疤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