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大渠道”密集表态,拜登政府对华在释放什么信号?

补刀客 补壹刀 2021-02-05

执笔/刀剑笑


美国新政府到底想就对华关系释放什么信号?


刚刚过去的一天,拜登政府高官或候任要员们延续过去一周的态势,继续密集发表有关中国的表态。但国际舆论的普遍反应,是他们说得越多,政策信号反而越混乱了。


如何判断美方这些涉华表态的虚实?我们又能否借此拼凑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轮廓,弄清它到底想干嘛呢?


有美国问题学者梳理这些表态,发现它们大致出自“三大渠道”。不同渠道,也决定着相关表态的性质。


1


拜登政府官员的记者会,算是外界观察目前华盛顿对华政策倾向的第一个渠道,相对官方。


但光从这个渠道看,信号还很模糊,甚至有些矛盾。


美东时间27日,布林肯正式就任首日。美媒密切跟踪着新国务卿第一天上班的动态。


早上,美国务院准备的欢迎仪式有些简单,因为防疫要求,只有大约30名员工在场,还都带着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布林肯现场发表讲话,不算短,但并没引起多大关注。



有的美媒把讲话“浓缩”得只剩两句:强调全世界都需要美国的领导;承诺修复与全球伙伴的关系。


这样的内容,显然提不起记者们的兴趣。


到了下午,布林肯再次露面。媒体终于等来更具信息含量的新闻:新国务卿首谈对华关系。


美中关系“可以说是今后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这不是什么秘密。”在作为国务卿的首场记者会上,布林肯说,“这段关系出现一些对抗的面向,也有互相竞争的一面,但双方也有合作的空间。”


虽然在记者追问下,布林肯再次表示认同所谓“中国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但还是有媒体认为,新国务卿首次正式涉华表态,比过去谈了更多与北京合作的一面。


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为例,布林肯进一步解释,说美中关注许多相同问题,两国需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也希望我们能追求这一点,这符合大背景下我们的外交政策”。


美国首席外交高官,在记者会这样的正式场合,强调围绕相关议题的对华合作符合美国外交政策......布林肯表态一出来,立刻占据了美国甚至一些国际媒体的头条。


但这并没能使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变得清晰。


同样是在27日,白宫发言人普萨基在记者会上也有一番涉华表态,就被认为“火药味”更浓。


普萨基称,拜登政府将保障美国电信网络不受存在国家安全威胁的外部运营商影响,还承诺与盟友合作以确保对方的网络安全。



更关键的,她直接点名华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有外媒说,普萨基的话,让外界开始了解拜登政府打算如何对待这家中国电信供应商了。


但仅凭这种表态,就能判断整个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走向吗?


事情显然不是那么简单。


不光布林肯和普萨基在同一天释放“复杂”信号,就连白宫发言人自己,也在短短几天内发表了让一些人感觉“有些跳跃”的言论。


就在两天前,也是在白宫记者会上,普萨基称拜登政府正以“耐心”方式处理对华关系。


当时,这被认为是在暗示新政府还需更多时间,就具体的对华政策进行重估和取舍。包括如何对待华为,一时还定不下来。


2


除了记者会,拜登政府要员在国会提名确认听证会上的表态,也是外界关注的一个信息渠道。


27日,托马斯-格林菲尔德出现在参院提名听证会上。不出所料,面对国会议员围绕中国问题的轰炸,这位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提名人发表了相当强硬的对华表态。


她称“将在联合国积极对抗中国的影响”,挑战“中国在联合国推行独裁议程的努力”。



有人回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过去的履历,发现2019年10月时,这位美国资深外交官还曾在一次演说中,对中国在非洲推动“一带一路”表示认可。


两年多后,这番表态成了几位参议员质疑她的把柄。这位候任驻联合作代表忙不迭地往回找补,说她“对中国人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一天天真的想法”“常公开谴责他们。”


更早一天,26日,美国候任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在提名确认听证会上的涉华表态,也成了舆论焦点。


跟托马斯-格林菲尔德以及布林肯、耶伦等拜登政府其他重要阁员遭遇一样,雷蒙多遭到克鲁兹等一众共和党参议员逼问。


这也成了共和党对华鹰派试图绑架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缩影。


在被问及如何与中国竞争时,雷蒙多立即展示了强硬:


美方将会“打击中国和其他国家削弱美国制造业的不公平贸易做法”。她还指责中方“违反竞争原则,向美国市场倾销钢铁和铝”。



但这还无法满足克鲁兹们的要求。


提问变得更加具体,“你能否承诺华为将继续留在名单上?”但对这个问题,雷蒙多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说她将“评估相关政策”。


一些媒体评论说,候任商务部长拒绝承诺将华为保留在美国的贸易黑名单上,这引发了美国对华强硬派的反弹。克鲁兹补充说,他希望新上台的拜登政府不要对中国“手软”。


第三个渠道,就是迄今为止跟相关盟国的各层级通话。


27日,日本首相菅义伟与拜登通上了电话。跟前几天美日的外交、安全部门官员通话类似,双方再次提及《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适用于钓鱼岛。


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合作等,也被解读为针对中国的意味浓厚。


同一天,国务卿布林肯在与法国、德国和菲律宾外长通电话时,也都提到了中国。



美国务院的通话纪要显示,布林肯对法德外长都强调“共同应对中国挑战”。但至少德国外长马斯并不完全赞同这个“建议”。他在事后接受采访时说,与中国脱钩并不明智。


跟菲律宾外长洛钦通话时,布林肯直接提到南海问题。


他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南海,宣称美国保证会与那些“面对中国压力的”东南亚国家主权声索国站在一起。


这番表态,被一些美媒认为是迄今为止,拜登政府在南海问题上最明确、最强硬的立场。


3


汇集三个渠道的密集涉华表态,能拼凑出拜登政府大致的对华政策选择吗?


一位美国问题学者认为,这些信号都还不具备实质性或决定性。


新政府要员们在国会听证会上的对华表态,日后能有多少会转变为施政措施,还不确定。


那些硬话,很大程度上是说给美国国内听的,更确切地说,是说给国会议员中的对华鹰派听的。为了顺利获得任命,候任阁员们一定会照顾国会中的那股反华情绪。



跟相关国家通话鼓噪共抗中国,也没实际的政策参照意义。


加强民主联盟围堵中国,已是拜登政府早就公开宣扬的政策底色。在这方面,大多数中国人早就不抱幻想。


倒是类似布林肯那样在官方记者会上的表态,稍微透露着新政府在对华问题上的一些真实想法。


在国会听证会上说了太多强硬表态,但正式成为华盛顿首席外交官后,布林肯释放“部分合作”的意愿,这合乎他自己以及总统拜登迄今为止在中国问题上“平衡”表态。


只是共和党鹰派咄咄逼人,不断在公开场合敦促拜登政府保持对华强硬,这样的大环境形成制约作用,使拜登政府不敢轻易对华示好。


27日还发生了一件事,美财政部推迟“中国涉军企业禁投令”。



去年11月特朗普发布行政令,禁止美国人投资五角大楼黑名单上的所谓“涉军”中国企业。这项禁令本该今年1月28日生效,但拜登政府27日宣布将生效期推后至5月27日。


小心翼翼。不少学者谈到拜登政府迄今为止在涉华问题上的言行,都用到了这个词。


总体对华表态强硬,但涉及到具体议题、具体领域的实际政策,又暂时保持“模糊”,这一方面是因为新政府各部门还没完成政策协调,这个过程需要至少两个月时间。


另一方面也因为,无论拜登还是布林肯都是美国外交老手,跟特朗普政府众多意识形态死硬派的“超级强硬”不同,新政府虽然暂时缺乏推动对华“有限合作”的氛围,但未来也会想办法在对华关系中展现出“灵活”和“务实”的一面。


美国新政府释放的信号依然杂乱,我们该怎么判断?


昨天,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接受央视专访时说,对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要“听其言观其行”,看清它的虚实,看懂它的意图。“对于现在的一些动向,我们还要再看一看。”


崔大使说,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有耐心是好事,“希望美方能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回顾反思最近几年的对华政策,找到问题症结,采取积极、建设性、向前看、符合当今世界实际的对华政策。至于强硬不强硬,这是态度问题,我们要看的是政策实质。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回顾:


“疫苗混战”全面爆发,富国的操作绝了!


越南定下大目标:25年后成发达国家


鲜为人知!抗美援朝竟有十几位邱少云、四十多位黄继光!


什么叫“国之重器”?“巨浪”-3就是!


台北代表在美国“历史性突破”?不,这是一场历史性碰瓷!


报应来了!这28个伤害过中国的人,现在轮到他们疼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