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6952件PCT国际专利申请,“恐怖”的华为!

吴征高低 企业专利观察 2022-11-02

作者:吴征



2月1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按惯例公布了的上一年度全球PCT国际申请统计数据。中国以6.95万件继续保持第一,华为以6,952件位列企业第一,亮眼数据无疑为北京奥运平添了不少“助力”。

华为也成为WIPO在PCT国际专利申请历史上第一家年度申请量超过6,000件的企业,超出第二名高通公司(3,931件)三千多件的水平,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前两名差距最大的历史

华为自被美国制裁之后,PCT年申请量不降反升,在2017年突破4,000件2018年突破5,000件后(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家超过5000件的公司),一直保持高位,2021年一下从2020年的5,464件大幅增加1,500件6,952件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冬奥会任子威1,500米“兔子战术”,在其它选手还按部就班溜节奏时,起步就加速。

华为的这个战术有没有效果?目前从2021年的数据来看,似乎已经有些效果了。

高通过去二十年非常稳的年均在1,000-2,000多件的PCT水平,在2021年一下由2020年的2,173件,大幅增长到3,931件,几乎翻了一倍,这在高通的历史上是头一次。

一起不淡定的还有三星和LG,之前与高通类似,都是在1,000-2,000多件区间徘徊的水平。但近两年已经提高到3,000左右了,像2021年排在第三的三星3,041件(与2020年的3,093件基本持平),排在第四的LG2,885件(与2020年的2,759件基本持平),这与2019年三星(2,334件)和LG(1,646件)已经有大幅提升。

数据来源:WIPO;制作:企业专利观察

为何是这四家企业冲在前头?

其实看看去年发布的5G标准必要专利SEP排名就能够知道原因。华为、三星、高通和LG位列前五位。而这个5G SEP排名实际上是各家七八年前甚至更早的布局成果。

  图片来源:statista  
现在这四家开始发力,意味2030年才商用的6G标准争夺战或许已经打响了。而PCT途径更长的公开和选择进入国家的时间,对于一个七、八年后才商用的技术,标准制定中不断变化的对专利调整的需求,显然更有吸引力一些。
实际上,这些头部玩家正在用广撒网的方式提前预置一些专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专利最后是被淘汰而毫无价值的,但是为了下一个周期继续保持领先,这是不得不做的工作。
实际上通信行业与制药行业有些是相似的,企业都要承受研发或押注失败的投资,但是这部分失败的投入是否应该算入专利垄断药价格过高或是专利许可费率过高的理由在美国也是有争议的
另一方面,6G时代,SEP过度声明问题会不会依然存在,从现在各家“摩拳擦掌”的申请专利的态势来看,似乎是在所难免了,专利的“通货膨胀率”在未来十年将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点。
其实,与华为近7,000件PCT相比,我更关注高通的近4,000件PCT,从增幅来看,高通无疑是过去一年在PCT专利投入上变化最大的。
华为在一些业务被制裁后,正在大力拓展其它业务,包括云、汽车、数据中心能源、光伏等,而华为的专利申请目前基本归口到“华为技术”这个名下,也就是说,虽然华为是一家企业,但是旗下的业务已经涉猎太广了,这7,000件PCT应该还是挑选出来的,否则1万件都打不住。
所以,从华为正在从通信这个主航道向其它业务领域进军来看,刨除掉为6G等预研的一部分专利,目前这个数量实际上也是说的通的。
但是这个数量对于其它企业来说,是足够“恐怖”了,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未来四五年,华为在很多领域的专利位置将会向着“垄断进军了”,这也将为其带来更多的商业收益。
如果说华为在用“兔子战术”,在创新上继续在国内领跑了,至于国内企业会不会跟进,还有待各家企业对未来的判断,以及对知识产权和研发的重视程度了。
像小米雷军喊出五年1000亿的研发投入,可能与华为相比(欧盟公布的2021年研发投入中,华为以1217亿排名第二),还是有差距的,当然这与两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不同有关。不过,更多的研发投入,显然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企业的必选项了,不进则退。
同时,从两家的现在看未来,预判未来几年的全球许可格局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没有足够强大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很难产生质变。
另外,与华为相比,高通的业务领域可能比目前的华为要更聚焦一些,所以我才会说高通这4,000件PCT的威力或许一点都不比华为要弱。而且高通对信息产业全球格局定位的能力要更强,在智能手机时代之后,高通的战略纵深已经走向智能汽车、物联网IoT。
而IoT芯片要成为高通手机芯片之后又一大市场,从今天我们另一条微信的报道中也可以看到,高通已经在用实际行动在搭建这个知识产权生态链了。
所以,从目前全球PCT申请的格局,大概就能看到未来四五年后全球许可人和实施人的位置差异。
但要注意的是,PCT只是专利申请的一个途径而已,还有巴黎公约途径直接进入各国的专利申请。如果算上这个途径,比华为更猛的企业还有存在的。
例如在PCT榜单上一直并不算靠前的三星,以及基本不见踪影的IBM公司,在美国的年度授权量都在6,000-9,000件左右,这一记录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这也说明这两家公司每年的申请量也至少是在这个量级以上,才有可能年年都保持这个授权量。在这个授权量榜单中,华为目前每年2,700件左右排在第五,估计随着华为近几年PCT的增多,未来几年在美国的授权量,华为有望一直保持在第3的位置。

数据来源:IFI Claims;制作:企业专利观察

在这场专利军备竞赛中,华为已经凭借强大的研发投入走在了前面,更关键的是华为的专利许可业务已经变成了赢利点,从实施人的角色,通过十多年的专利积累,变成了权利人,这又会大大增强其专利实力。

这无疑会在与美国的科技竞争中,为中国增强一个有力的砝码。但是中国如果仅凭一个华为在创新和专利上冲在前面,显然还不够,好在从2021年的PCT榜单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中国企业,以及不断在上升的排名。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当中国更多的企业都还在把专利投入当作一个负资产,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时,本能的就会抑制知识产权的进一步扩张

这和美国的公司是截然不同的,在美国支持强专利保护一派中,像高通、大型制药公司等,其能够通过专利许可获得收益为下一代研发买单,形成持续的研发投入。而支持弱专利保护的一派,像苹果、谷歌、Amazon等,他们更多的是要为专利付费,但是凭借市场优势获得的商业利润,足以弥补其专利费支出。这样形成了一个“有进”、“有出”的良性商业循环。

但是中国目前99.9%的企业都是实施人(被许可人),即使申请了很多的专利的企业,也没有几个真心愿意为知识产权付费的,这就是从知识产权就可以看到的,中国的创新结构不合理的一面,创新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就会抑制创新。

因此未来十年,中国一方面要营造为知识产业付费的良性环境(是基于市场自发而非政府主导),让华为、中兴这些在专利申请和标准制定上“先富起来”的人,真正的做到凭借专利让“兜里”也富起来,才有可能带动更多的人意识到“创新原来真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而不仅仅是一个“负资产”,才会更愿意去创新、愿意去申请专利、愿意去主张专利,从而实现专利货币化。

另一方面,应该理性看待真正握有好专利的权利人,不分大小,尤其是注重对中小群体的权利保护,避免知识产权政策资源过度向已经拥有优势地位的大企业倾斜,合理看待非专利实施实体NPE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发展空间,也要习惯、甚至培养一批NPE向华为、中兴、阿里巴巴、腾讯、宁德时代、字节跳动、甚至一些大热的车企去主张权利。

最后,也要适当关注像华为这样快速崛起的专利巨头,未来是否会正当使用手中专利的问题,就如同我们现在一直在“批评”国外权利人“滥用”专利一样。知识产权与反垄断越来越受到关注。

未来,到底什么样的模式是一种适合于中国国情,适合于中国崛起的权利人和实施人的合理状态,可能是下个十年中国知识产权最热的话题之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