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降息更重要的是什么?
· 全文共 2375 字,阅读时长约 7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结构性问题无法通过扩大总量来解决。
01
下行压力增大
8 月份数据公布,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出口、房地产投资等增速均出现下滑,唯一上行的是基建投资增速。
更值得关注的是以下四大因素:
• 房地产下行周期刚刚打开,房地产投资增速连续 4 个月放缓。鉴于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对 GDP 的贡献率高达 20% 左右,房地产下行对总体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
• PMI 指数在 50 这一荣枯线上下徘徊不定。
• 代表实际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社会用电量增速再度低于 GDP 增速。
• 2012 ~ 2015 年 PPI 曾经连续四年负增长,后来经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PPI 终于显著回升。但最近再度回到负增长区间,这标志着产能过剩压力并未得到根治。
对于下行压力,应有充分的预估和预防。最近几次中央会议都提出“强化逆周期调节”是极为及时和必要的。
“新周期论”情何以堪?!
2015 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钢铁、煤炭、房地产价格在 2016 ~ 2017 年显著反弹,令一些人士再度开始乐观。最具代表性的是某首席经济学家于 2017 年 8 月抛出的“新周期论”,用一贯具有煽动性的语言写道:
“新周期”,与其他新生事物和机遇的到来一样,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最后“来不及”。
在备受争议中,我听到了它坚定坚决,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我深信,经过长达六年漫长出清的黑夜隧道,新周期终将走向王座,荣耀加身。那一刻,所有周期的参与者都将为之动容,先知很可能泪流满面。
事实证明,他不是“先知”而是“后知”。
从 2016 年 4 月高呼“拿着党章冲进 A 股”到 2017 年炮制“新周期论”,此君如此误国误民的“盲目乐观”,不是第一次,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他不是自我标榜的预测大师,而是忽悠大师。
降息降准呼声再起
昨天美联储实施年内第二次降息。
每次经济下行,市场均出现呼吁降息降准的声音。在此次下行中,中央已启动多次降准,但迄今并未直接降息。
降息降准当然会刺激经济,但我们必须谨记:
• 是否降息要兼顾经济增长和价格趋势,目前资产价格依然处于高位,通胀率升至 2.8% 。
• 货币政策刺激的边际效应显著递减。
• 谚语云:你不可能强迫马儿喝水——实体经济回报率递减,缺乏对资金的吸引力,这才是脱实向虚的根本原因——缺的不是钱,而是好的投资机会。
• 当前融资难问题虽然突出,但融资难始终都是结构问题而非总量问题。结构问题靠增大总量无法缓解。
最近,国家金融实验室发布《 2019 Q2 宏观杠杆率报告》,其中有两个趋势值得特别关注:
1. 国有企业债务在非金融企业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这与银保监会去年以来要求银行明显提高民企贷款比的重大政策目标是不一致的。
▲国有企业债务在非金融企业中的占比(%)
2. 国有与民营二元融资结构问题趋于固化:国企负债率下降,而民企负债率被动攀升。民营企业仍然是主要的违约主体。
▲资产负债率比较
民企以 40% 的贷款资源,支撑了中国经济 50% 以上的税收、60% 以上的 GDP、70% 以上的技术创新、80% 以上的城镇就业、90% 以上的企业数量,这显然是非常吃力、艰难、不可持续的。金融资源的结构性错配急需扭转。
如不改变上述金融结构失衡,无论如何降息都难有好的效果。
因此,笔者虽然不强烈反对降息,但并不认为降息可以解决真正的问题,更不能因为降息麻醉而一再延误改革时机。
何以解忧?
唯有改革。
当前,下决心以改革化解一些长期存在的梗阻、扭曲、错配,要比降息重要的多,效果也会更好:
1. 在年初降低增值税税率的基础上,继续坚定推行更大幅度的减税,修复实体经济赢利能力,引导资金“自发地”回流实体经济。
2. 下决心打破“国企预算软约束”,让银行真正意识到国企贷款不是“铁定安全”的,真正用心关注国企的信用风险,停止盲目贷款。
3. 以科创板为契机,加快落实股票发行注册制,打通直接融资通道,大幅度提升直接融资占比。
4. 尽快批准设立民营银行(目前已开业 17 家)。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更有动力和比较优势去服务民企和中小微企业。
5. 为民营银行发展松绑:1)鉴于银行网点饱和的现实,应允许民营银行远程开户,扩大资金来源;2)财政性资金应规定一定比例必须存入民营银行。每年约有三四万亿财政资金存放在银行,体量大、稳定性高的财政性存款成为银行揽储对象!
6. 鉴于民营银行以中小微贷款为主,这一群体风险更高,监管部门在考核时应考虑到客观规律,适当提高对民营银行不良率的容忍上限。
7. 国有大银行钱多用不掉、民营银行却找不到钱,可以采取以下办法“南水北调”:1)鼓励大银行购买中小银行的民企贷款 ABS 产品;2)鼓励大银行将存款以成本定价转让给中小银行,实现宝贵金融资源的有效利用。
8. 银行要“去行政化”,真正落实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化导向。
9. 银保监会对国有银行内部考核进行一次督导梳理,严格禁止对国企贷款和民企贷款损失在内部责任追究上的区别对待,确保落实“所有制中性”。
10. 对于银行不良贷款责任,建立稳定、可预期的考核体系,不搞运动式执法,以解除银行给民企贷款的后顾之忧。
11. 重塑国有银行的市场化激励机制,建立银行高管“长俸制度”,鼓励银行高管持有银行的“限制性股票”,促进银行高管行为长期化、与股东利益一致化。
12. 在市场出清过程中,对于一些陷入困境的中小银行,应该优先出售给外资银行或民营资本,防止大银行过度接盘导致的“马太效应”。
13.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应借助一些典型的案例(正面或反面),清理银行体系的不作为、低级红、高级黑,改变银行管理层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