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找差距,再出发——对标先发城市,发挥合肥科教优势,打造“创新之都”


近期,《合肥日报》开辟“找差距补短板  抓落实促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专栏,从经济体量、创新活力、辐射带动力、县域经济、为民服务能力和成效、干部作风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推出系列报道。今天的《合肥日报》头版推出《时不待我,只争朝夕从头越——对标先发城市,合肥创新要在更大舞台上比拼》。文章正视合肥创新与先发城市的差距,指出合肥的科教优势和既有的创新成就,分析合肥在国家战略中的发展机遇,提出“知差距而求新,知不足而求进”,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速奔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核心提示距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还有多远的征途?追上科技创新榜上的先发城市,还需怎样的兼程倍进?创新的合肥,把自己冷静地置于全国、全球创新版图之上,定位、对标、找差距、谋发展。近年来,围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合肥以独有的科教资源优势与创新基因,迸发出强劲的势能,站上求新求变的潮头。 2018年11月5日,一个新的发展大格局跃然纸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合肥身处更高维度的发展机遇之中、更广阔的舞台之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深度融入,用科技创新音符共唱“长三角合奏曲”?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如何发挥主体推动作用,积极推进长三角创新圈构建,角逐更广阔的舞台,充分彰显“合肥担当”?知差距而求新,知不足而求进!对照国家战略赋予合肥的使命,对标先发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迈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须思考更需行动。


“创新天地”在合肥


创新,是合肥最大优势、最亮品牌,尊重科学、尊重创新、尊重实干,也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特质。


从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相继迁入,到如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全面铺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从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现有大科学装置功能持续提升,到聚变堆主机系统、量子信息、离子医学中心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基础研发平台加快建设......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合肥持续不断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国家创新基础平台的梯次布局中,合肥是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是大科学装置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拥有60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64万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400个,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171家,在肥服务“两院”院士123人。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生物医学光学创新团队


在这里,高度集聚的科教资源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大舞台。奔涌的创新浪潮,把机遇推到了有准备的人面前。


 成绩,不断涌现;数据,是最好的证明。


——自主创新指标持续增长。合肥主要创新指标近年来持续“两位数”高速增长,始终处于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


——重大原创成果加速涌现。热核聚变、量子等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中国科大18个量子比特纠缠刷新世界纪录;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全光量子中继器的原理性验证,为构建远距离光纤量子网络开辟了新途径。近三年来,累计22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18年、2019年连续进入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前三名。


——引领性重大平台稳步推进。高水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领域,加快重大战略平台建设布局;深化同高校院所合作,先后与中国科大、清华、北航等院校共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硕果累累。


——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突出创新驱动顶层设计,明确建设“创新之都”的时间表、路线图;改革科技投入方式,出台“合肥版”自主创新政策;强化落实人才政策体系,构建“育才、引才、集才、留才、用才”的人才生态环境。


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效果图


山有脊梁而巍峨,人有精神而挺立。创新从来不会一蹴而就,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创新的征途中,合肥已经并将继续以“九死一生”的豪情砥砺前行。


科技之城的“成长痛”


“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关于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如此形象比喻。


其中要义,合肥深知。


作为全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能力最强劲的区域,科技创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竞逐焦点。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有机遇,更有压力。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前不久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有19个创新集群进入全球百强,深圳—香港第2位,北京第4位,上海第11位、南京第25位、杭州第30位、合肥第90位。与上年相比,深圳一香港位次持平,北京上海分别前进1位、南京前进2位、杭州前进11位、合肥前进7位。


数字,说明成绩,同样也折射差距!


“在看到合肥科技创新不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先发城市,合肥在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不小差距,面临一系列挑战。”市科技局局长黄群英如是说。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欲谋追赶,先知差距。


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孔令刚表示,合肥科技创新的基础和能力较好,尤其是在原始成果创新和重大平台建设方面,已跻身“国家队"。“然而,不能仅仅满足于打造‘国家队’,我们还要建设‘安徽队’、'合肥队’,建设自己的创新主体。”孔令刚认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强,是导致合肥科技创新与长三角先发城市存在差距的一大原因。


差距,表现在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方面。”黄群英也有同样的感受,坦言“成绩不俗,活力不足。


中国声谷体验中心


一组数据更说明问题:合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总数达2110家,但与2018年公布的北京20297家、深圳10988家、上海7668家数据相比,差距不言而喻;合肥科技创新型企业规模较小,“瞪羚企业”、新领军者企业非常少,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挂牌,合肥没有一家入选;在中国161家独角兽企业中,北京74家、上海34家、深圳14家,合肥仅1家。


“差距,还表现在研发投入方面。”黄群英对记者说,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力量仍需加强,例如2019年深圳市科创委一年掌握的科创资金高达120亿元,合肥在这方面也有不小差距。


 提及追赶的紧迫性,安徽创新馆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陈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在其中应占据主体地位。而合肥的现实是, 很多原始创新成果无法顺利产业化,犹如血管堵塞,血液无法汇集到心脏。


如何有效破解这些难题,更好激发企业创新主动性,提升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成为摆在合肥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山万里从头越


当前,合肥正在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全力构建创新全链条格局,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雄关漫漫,关山万里。如何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翩跹起舞?


——突出企业主导,强化政府引导


“必须充分认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孔令刚认为,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应创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要弄清楚每家企业的真正的需求,全面、系统地梳理企业的‘需求清单’,针对性地解决堵点、难点、痛点。”


其实,对于企业主体的培养,合肥已有明确思路——对标沪宁杭、携手G60,突出企业主导,强化政府引导,构建覆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培育更多“独角兽”。


黄群英介绍,接下来,合肥将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池”,启动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加强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抓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创新券等各类创新优惠政策落实力度,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合肥京东方


一一打造“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科技大市场


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让科技成果结出“产业之花”。


强化产学研紧密合作,成为合肥激发企业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此,合肥将加强新型研究院建设、运行和管理,推进“高校院所一新型研发机构一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链的协同联动,提升企业孵化能力。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各类研发机构,遴选组建一批市级技术创新中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开展技术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提升企业、产业竞争力。


4月24日,安徽创新馆开馆,成为合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生动注脚。陈林介绍,作为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身负重任,将充分发挥“汇聚展示、捕捉寻找、研发转化、孵化加速、创新服务”的环形链功能,致力于打造“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科技大市场。


安徽创新馆


安徽云玺科技是一家以互联网云智能印章及云服务平台为核心产品的公司。对于合肥的这些努力,云玺科技董事长童迎伟最有发言权。2016年,凭借优异的路演,云玺科技落户中科大先研院进行孵化,公司在研发道路上迅速走上正轨,“安徽创新馆开馆,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平台。”


——不遗余力强化人才动能,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创新驱动战略关键因素。


任涛,是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的一名研究员,参与国家大科学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相关科研工作,同时兼任合肥中科普瑞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创办企业助推相关成果产业化。


20多年前,科研人员如果想创办企业,只能从院所辞职。如今,在合肥,任涛非但不必辞职,院所对他的科研考核也从论文、专利,转向产品研发公司运营管理。不仅如此,他所在公司的注册、人才招聘政策对接等,政府都提供一站式服务。而这,仅仅是合肥重视、支持创新人才的一个缩影。


对标先发城市,奋力追赶中的合肥仍需不遗余力地强化人才动能——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创业创造人才激励和吸引政策,引进扶持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肥创办企业;发挥企业家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在各行各业大规模培养高级技师、技术工人等高技能人才;新建一批高水平的众创空间,孵化培育创新型小微企业,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在孔令刚的脑海中,还有一个更美好的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指出,“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在他看来,合肥不仅要成为“养人”的天地,还要成为“养业”、“养家”的天地,让“大牛”来了就不想走,成就一番事业,甚至带活一个产业。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站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合肥为创新发展找差距、补短板、谋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活力。我们相信,只要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就一定能为合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加速迈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来源:合肥日报


往期精选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些目标,进度如何?一起来看

重磅!上半年中国城市GDP百强榜出炉,合肥位列……

市长凌云深入包河区、瑶海区、庐阳区现场调度南淝河水环境治理工作

今天,人民日报大篇幅关注合肥这个区的"小事"!

找差距,再出发——对标南京杭州,合肥奋起直追

主办: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安徽新媒体集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