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日报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市长凌云:绿水青山的合肥行动

2020年,合肥变得更美了,天蓝水清、绿色环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随处可见。”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说。近年来,合肥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改善环境作为重大民生实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合肥落地生根,生动实践。

合肥天鹅湖畔,天蓝水清、绿色环绕。

 01

精治大气,提升“蓝天白云”获得感

谈起蓝天保卫战,凌云说:“去年6月,合肥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十佳城市。2020年,合肥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首次清零。特别是6-8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个月100%。市民‘晒蓝天’‘晒白云’‘晒远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褒奖。”

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合肥人民感受最直观的就是空气质量“双降一升”的改善。“双降”即全市PM2.5、PM10平均浓度已连续7年“双下降”,分别较2015年下降42.4%、33.1%,2020年两项指标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低值。“一升”即空气质量优良率的大幅提升,2020年较2015年提升13个百分点。

合肥街头的绿色与蓝天成为“标配”。

大气污染防治非朝夕之功。2020年,合肥聚焦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等重点污染源,持续向纵深推进空气治理。开展汽车维修行业废气治理、异味整治、“冒黑烟”车辆等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全域全员开展秸秆禁烧行动。在五大领域14个工业行业,抓细抓实VOCs治理工作。大力度开展减排,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减排任务,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合肥与G60科创走廊9城市签订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框架协议,推进合肥都市圈、长江中四角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以区域联防联控,共同守护蓝天。


 02

逐绿而行,绘就宜居生态底色

从环城时代的全国园林城市,到环湖时代的国家森林城市,再到如今的公园城市时代,绿色早已成为合肥的最美底色。“合肥在全国率先推行林长制,‘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人工造林43.9万亩、绿化6000万平方米。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凌云说。

庐州公园。

如今的合肥,闹市区的“翡翠项链”——环城公园光彩依旧,与之相辉映的是:西郊江淮分水岭脊背上的官亭林海——6万多亩郁郁葱葱的林海氧吧;环湖建设的100平方公里“十大湿地”,投资近百亿元,坚持原生态、自然修复、保留原有生物群落;城中,15.3平方公里骆岗生态公园等“十大公园”变身“幸福绿地”;市民家门口,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打造100个小公园、小游园……“我们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要让合肥市民既能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又能徒步山林、漫步湿地”,凌云说。

官亭林海。

同样书写在大地上的奋斗,还有“净土保卫战”。2020年,合肥强化矿山治理,18家尾矿库按照“一库一策”完成治理;实施“绿盾2020”行动,有力守护全市23个自然保护地;加速修复治理重点污染地块,中盐红四方、马合钢、氯碱化工等老工业地块,正结合城市更新工程的实施,从工业“锈带”变身生态“绿带”。


 03

保卫碧水,擦亮合肥“最好名片”“合肥因东淝河、南淝河相汇而得名。大湖名城合肥的魅力之所在,就是怀拥巢湖以及丰盈而密布于城市之间的水道,让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凌云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谆谆叮嘱我们‘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年底,全市15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巢湖水质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稳定在Ⅳ类以上,出湖入江水质持续保持优良。”
巢湖岸边水清岸绿。2020年,合肥启动了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治湖必先治污,合肥坚持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抓“点源”,重拳治理重点污染源,全面提高城乡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抓“线源”,统筹推进入湖河流系统治理,提升入湖水质达标稳定性;抓“面源”,高标准推进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抓“内源”,全面落实巢湖禁捕退捕工作,进一步降低巢湖富营养程度和蓝藻水华暴发风险。“四源同治”,构建起全流域、全方位、全时段水污染防治体系。

巢湖。
“我们将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加快建设美丽巢湖,把‘最好名片’打造得更加动人,让八百里巢湖呈现出一幅碧水蓝天、烟波浩渺、白鹳云集、鱼跃人欢的美丽景象!”凌云说。

(中国日报记者:邹硕)


往期精选

虞爱华:奋力当好全面从严治党“五个示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召开,虞爱华提出这些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是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用创新和实干汇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