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肥将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典型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接下来,如何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日,合肥市出台实施方案,明确了施工图。到2025年,力争所有行政村发展为经济强村。到2035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面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巢湖市庙岗乡尖山湖逸趣园巨幅稻田画。

救助保障



确保各县(市)区至少有1所供养服务设施

在规范低保认定,引导低收入人口劳动自立的同时,今后,特困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由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

  根据不同困难情形,通过发放救助金、救助物资和提供服务救助等方式,实施急难型临时救助和支出型临时救助。

  接下来,合肥市将通过阶段性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发放临时生活补贴、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发放基本生活物资等措施,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合肥市将确保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照护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

老人在振亚养老院手工坊内制作手工艺品。

医疗保障



大病保险倾斜支付,起付线降低50%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路上的“拦路虎”。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基础上,今后,合肥市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倾斜支付,比普通参保居民起付线降低50%,分段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不设封顶线。

  接下来,合肥市还将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救助限额,住院和门诊救助共用年度救助限额。在年度救助限额内,特困人员、社会散居孤儿一般医疗救助比例为90%,低保对象等一般医疗救助比例为70%。

  此外,科学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取消不可持续的过度保障措施,不属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的脱贫人口,平稳过渡到三重保障制度。 

出院患者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医保结算窗口办理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 

公共服务



脱贫劳动力首次参加技能鉴定免费

在公共服务方面,合肥市将实施农村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加大公共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向农村倾斜。

  接下来,合肥市将加强脱贫劳动力实用技能和就业创业培训,发放一定生活补助,对初次参加技能鉴定的费用予以免除。同时,统筹用好、逐步调优乡村公益岗位,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支持相关涉农项目建设及管护时, 优先聘用脱贫人口就业。

  为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合肥市一方面将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优化高血压等主要慢性病签约服务,调整完善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

  另外一方面,还将深化城乡医疗合作,组织全市三级以上医院与县级医疗机构建立共同合作发展机制,加大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防控力度。

经开区高刘街道沈塘村对农民进行蘑菇种植技术培训。

要素支撑



支持脱贫户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兴业

乡村振兴,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要素保障,缺一不可。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还将支持脱贫户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回乡创业兴业,并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回乡到村任职。

  在资金保障方面,合肥市将整合扶贫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等资金,设立财政推进衔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另外,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和使用方向, 重点用于培育和壮大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并逐年提高产业发展资金占比。

  对有较大贷款资金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对象,鼓励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发挥保险在防返贫致贫中的作用,鼓励支持保险机构增品、扩面开发优势特色农业保险,扩大范围、降低费率,提高保障水平, 积极推广综合性保险。


示范工程



探索全国领先全省标杆合肥特色新路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除了要实施农村生态保护提升行动,合肥市还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以及引江济淮生态廊道、环巢湖湿地群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推深做实林长制、 河(湖)长制,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契合、优美自然的乡村环境。

包河圩美磨滩。

  按照环湖、圩区、岗地不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有效治理,着力打造一批圩区水美乡村、岭上生态乡村、环湖大美乡村示范典型,成功探索一条全国领先、全省标杆、体现合肥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文字来源:合肥报业全媒体)

往期精选

合肥四县区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调整,虞爱华书记提出这些要求

罗云峰主持召开市政府第89次常务会议

一季度合肥市消费增速位列省会城市第七

第十四届茶博会将在合肥举办!这份指南请收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