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看病难,合肥这样干!
合肥一直在行动。
远程会诊,让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名医工作室走进社区,军民可以在家门口看名医;夜间门诊开设,让上班族看病更方便……
近年来,合肥市卫生健康系统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对“症”施策,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让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打造智慧医院
重塑就医模式
看病难,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看好医生难”。患者若都冲着大医院的名医而去,大医院怎能不人满为患?
令人欣喜的是,这个难题或能通过科技寻找到答案,智慧医疗让市民有所“医”、有“良医”。
合肥市滨湖医院导医队和导诊机器人“晓曼”。
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院区智慧医院影像远程会诊中心,医生正在使用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很早之前,医院就引进这一系统,目前已应用于肺癌诊断,通过从肺部CT影像中检测出肺结节,并对结节位置、大小、属性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建议,诊断准确率达94%。”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建议,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将CT影像上传云端,由该系统做出判断,并在云端向基层医院返回辅助诊断结果。通过远程人工影像辅助诊断,大大减少了读片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基层医院的误诊、漏诊概率。
在该院综合远程会诊中心“云诊室”内,滨湖医院的专家与庐阳区杏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医生正在为社区慢病居民“云会诊”;而另一边,该院医生则同上海华山医院专家开展疑难病例的“云端”讨论。
对上可以与全国知名医院、知名专家联合会诊,提高诊疗水平;对下可以指导基层医院医生开展基层诊疗,让基层患者不用辗转大医院也可以看到“大专家”。这“一上一下”,全面推动了分级诊疗的实现。
紧密型医联体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对此,李阿姨很是感激,“早就听说咱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市二院的医联体单位,没想到这么方便;而且,享受的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价格,很惠民。”
这里所说的医联体就是“瑶海区——市二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的一体化服务。
2020年年底,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城市医联体集团瑶海区大兴分院正式挂牌,通过专家下沉、信息互通、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服务,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资源和技术优势。
如今该医联体构建了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形成了有序的分级诊疗就医秩序,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选择了就近就医。
在包河区常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呼吸与过敏病名医工作室”里,妈妈带着女儿前来看病。
在荣光生的耐心讲解中,焦急的妈妈终于心情放松了一些。该中心是市三院的医联体协议单位,优质的名医工作室下沉到社区,让这里的群众看病不用跑远路。
荣光生作为名医工作室领衔人,每周三都会来到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半天。
名医工作室下沉社区。
“让名医下沉社区,一方面方便了群众就近看病,让群众在基层社区也能享受到与大医院‘同质化’的治疗水平;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次传播科普知识的好机会,与治疗相比,提前预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荣光生说道。
“在社区看病,免收居民挂号费。如果是社区家庭签约医生看诊,还能省去诊疗费。”市三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把专家坐诊信息发布到社区网格,通过多途径宣传,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不用来回奔波。
开设夜间门诊
改善就医体验
夜间门诊。
据悉,首批开设夜间门诊的科室都是平时挂号最“紧俏”的科室,包括焦虑抑郁门诊、儿童青少年门诊、网络成瘾门诊和情感障碍门诊,有些门诊平日甚至“一号难求”。夜间门诊每周一至周五每晚5:30~8:30开诊。为方便患者就医,该院夜间门诊还开通了相关检查,包括检验、心电图、CT、心理测试等。
正如王女士所感受到的,夜间门诊的开诊,进一步打通了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上班、上学和看病两不误。而这些,只是医院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去年,该院还压缩了门诊楼行政办公区,腾出空间扩大诊疗区域,调整了诊室设置,提升了门诊服务能力。同时,全力推进心理康复楼改造工程,高标准改造了4个病区,建设了设备齐全的物理治疗中心和患者康复中心。经过全新改造的心理康复楼已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启用,患者住院和康复条件明显改善。
(来源:合肥日报)
往期精选
▶学好党史必修课,汲取力量开新局!虞爱华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