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肥,逐“品质之城”而行!

合肥城乡建设 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 2021-08-19


对品质的追求,合肥从未停歇。在城市版图外延扩张的同时,合肥更加注重城市“里子”的精耕,不断破旧立新为城市功能和品质升级注入新动力。如今,在合肥的街头走一走,可以切身感受到“风光不与四时同”,城市在改造中不断破茧获得新生。


01

路网拉开框架

支撑起城市空间格局

路网的建设和不断优化

是城市变迁最直观的写照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

一条条逼仄的水泥路

到新时代

“上天入地”立体化交通网的构筑

合肥在空间格局上不断拉大

在时间距离上不断缩小

合肥天鹅湖夜景。







1986-1992年

从1986年开始

以寿春路改造为起点

合肥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

成立了由时任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的

合肥市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指挥部

在路网方面

对老城区的道路进行打通和拓宽

新建了

马鞍山路、寿春路、

蒙城路、花园街(阜阳南路)

改建了

蜀山路(现长江西路)、金寨路

蚌埠路(现长江东路)、长江中路

至1992年底

初步形成了老城区方格网式路网格局

1993-1999年

合肥市重点打通城市出入口干道

建设环路和立交桥

先后拓宽改造了

美菱大道、阜阳北路、合裕路

打通了一环、二环、蒙城路

在一环路相继建成了

五里墩立交桥、美屯立交桥、金屯立交桥

至1999年底

初步形成了“二环九射”加方格网的路网格局

上世纪90年代初合肥长江中路。作者:宋业国

2000年

随着城市路网骨干基本成形

道路建设的重点是

打通“断头路”和各分区之间联系的通道

使城区内部交通和对外联系更加畅通

经提升改造后的长江路实现了机非分离,双向八车道沥青路面。

2008年

合肥首条高架

金寨路高架的建成通车

缩短了城市南北往来的时间

从此

合肥市快速路网的建设按下“快进键”

金寨路高架桥从中科大“绕身”而过。

从铜陵路高架、阜阳北路高架、方兴大道、长江西路快速路、繁华大道与集贤路“中国结”式全互通立交到如今正在加快建设的“畅通二环”工程;从文忠路隧道、天鹅湖隧道到如今轨道交通形成“四线运营、九线共建”……合肥以上跨架桥、入地造隧、互通衔接的立体式建设模式,逐渐奏响快节奏的城市乐章。

今年合肥将持续推进打通断头路治理拥堵点公共停车场建设三项专项行动。计划续建、新建打通南屏路等46条断头路,计划改造胜利路与寿春路交口等20处拥堵点。同时,以老城区以及停车难区域为重点,建成杏花公园地下停车场、东一环路P+R停车场等,计划建成5000个公共停车泊位。

合肥包河苑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02

小街巷改造”

扮靓居民回家“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路网构建起城市的骨架

为城市空间格局的不断扩大

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那么,藏身于城市深处的一条条小街巷

就是一幅幅

最具人间烟火味的民生画卷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居民家门口的小街巷饱受道路破损、排水不畅、路灯不亮、乱倒垃圾、占道经营等问题的困扰,部分历史名巷蕴藏着的人文典故也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为做好老城更新,提升基础设施,传承城市文脉,延续新老居民对历史人文的记忆,2012年,合肥市启动了小街巷改造工作。

撮造山巷的重生。

义仓巷对古时粮仓文化元素的重塑。

从操兵巷、义仓巷到撮造山巷,再从红星路漫步于四牌楼,环绕老城区走一圈,在一砖一瓦中、在融入历史印迹的文化墙上、在一件件老物件装点的街头小品中……旧时光无处不在。偶尔遇到一位白发老者,端坐在老树斑驳的树影底下休憩,享受着城市中心难得的幽静。




截至2021年6月底,合肥通过修复破损路面、改建雨污水管线、更换照明路灯、提升街头绿化、增设景观小品等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共改造小街巷149条,扮靓了距离居民家门口“最后一公里”。同时,在改造中深入挖掘历史典故,赋予小街巷以新的内涵,让整个城市记得住乡愁,促进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03

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

改出居民幸福生活

一直以来

城中村是城市的一道“伤口”

大建设实施以来

合肥不断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民生工程

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城中村

以“新”换“心”

使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步得到提升


墙面粉刷了、绿化提档了、空中“蜘蛛网”理顺了……老旧小区改造除了外修颜值,在内练“气质”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增设停车位和休闲健身场地,完善平屋面防水保温,完善道路、楼道照明系统,疏通地下管道等,群众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建成于1999年的蜀山区名君家园小区,共有440户居民。因年久失修、缺乏管理,小区存在基础设施陈旧、车辆停放不规范等问题,被列入合肥市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通过对建筑、排水、道路、绿化等13项内容进行改造,如今,小区内的车位更规范,道路更通畅,电梯也装上了,绿化也上了一个档次。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33个,惠及12237栋,40.72万户;建成使用电梯304部,在建电梯208部;“十三五”期间,推动了52个城中村和危旧小区华丽转身,改造出一个个民有所居的“共美”样板。




04

提升精品街区和道路

美化城市公共空间

以城市有机更新为着眼点

开展精品城市建设

重点关注

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地区

和生活街区的更新改造

精细化打造人性宜居场所


按照“建一条,成一条”的原则,选取有代表性、有条件实施的项目实现有序更新,现共完成半边街、银屏街、罍街等6处特色街区,芜湖路、黄山路等10条精品道路改造提升项目。2020年以来,已完成长江中路精品道路项目改造更新,正在开展淮河路步行街区改造、长江东路精品道路改造。

红星路精品街区突显的旧时光和慢生活。

改造后的淮河路步行街街区一角。

其中,长江中路的改造提升,以“完整街道”理念为统筹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考虑交通、市政、建筑、景观等各专业,提升街道人性化水平。优化道路断面,增加人行道宽度;提升市政设施,强弱电杆线入地;对沿线77栋建筑进行分级分类立面提升改造,形成清新大气、体现历史、融合现代的街道形象。

同时,见缝插绿,增设路中央花箱分隔带,利用绿化带分离慢行系统,营造“人在花中行、车在花中行”的花境;个性化设计城市小品,实施夜景亮化增加长江中路文化氛围。

长江路上能变幻七彩之光的花瓣形路灯。

长江中路改造提升工程沿线街景的打造。

05

打造重点片区

发挥典型示范效应

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重点片区的改造

是旧城改造的一个缩影

长江180艺术街区。

“十三五”期间,在总结“十五里河片区”开发经验基础上,合肥市启动中央公园片区、淝河片区、东部新中心、运河新城等片区建设,打造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城市重点片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作为合肥市的老工业城区,瑶海区被列为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首批21个试点城区之一。一批老工业企业通过技改升级,并孕育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其中,长江180艺术街区就是通过对恒通机械厂部分老厂房的改造利用,打造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的合肥市夜间经济核心集聚区。此外,规划建设中的马(合)钢遗址片区力图打造工业遗址公园及文化创意廊道。


06

地下生命线安全运行

守护着城市“脉动”

藏在地下的管网

是城市的命脉所在

是旧城改造看不见的“里子”工程


目前,合肥市完成了涵盖燃气、供水、热力、排水、通信、电力、工业,广电等八大类26种、4.4万公里市政管线的精准普查,进一步摸清了城市“家底”。同时,将89.2公里地铁隧道、47座地铁车站、4.3公里人防坑道等地下空间同步纳入合肥市地下综合管线地理信息系统。“十三五”期间,新建、改建污水管网1711.6公里,新建、改建雨水管网2304.7公里。为有序管理地下管线,经过试点建设,目前,合肥市建成地下综合管廊56公里,入廊管线超300公里,在财政部、住建部组织的国家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绩效评价中,我市位列第二批15个试点城市榜首。试点外,目前,我市综合管廊开工建设中央公园内大连路在内的7个项目,总长15.36公里,另外还有6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设计,总长度约15公里。

此外,合肥市逐步建立起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和地下管线数据库等信息化监测预警平台,通过智能化远程监测,对地下燃气、供水、热力、排水等管网加装“千里眼”和“顺风耳”。“地下生命线”安全有序运行,源源不断的为这座城市输送水、电、气等生活必需品,高品质激活城市的“脉动”。

07

倾心治水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除道路、建筑和保障城市运行的

生命线等硬件

构成城市更重要的

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些关系互融互生

从而使得城市在更新中永存


在拥抱八百里巢湖的合肥,这种关系更多体现在倾心治水中。近年来,以“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通过黑臭水体治理、南淝河治理和巢湖综合治理等行动,合肥致力于打造“城湖共生”的和谐画卷。



作为母亲河,南淝河国考断面实现稳定达标,一带碧水穿城而过,干支流141.3公里河道清淤完成,“水清岸绿景美”逐步实现,为城市增添了灵动的韵律。住建部认定的9个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大蜀山下,蜀峰湾南湖碧波荡漾,成为全国人居环境的范例。


城区建设、提标污水处理厂15座,规模达248.5万吨/日,较2015年末增加136万吨/日。完成4919个雨污混接点整治和620个老旧小区阳台排水问题、705个洗车业排水问题整改。


08

重拳拆违

拆出城市晴朗空间

加强精细化管理

是不断巩固提升旧城改造成果的重要举措

而不断涌现的违法建筑

是影响城市风景的“毒瘤”

是城市肌理上的“牛皮癣”


重拳拆违,是民之所向。在2005年“大拆违”之后,时隔15年,2020年11月, 合肥再次掀起全市范围内的拆违风暴,开展违法建设治理专项行动。此次专项治理集中行动时间从2020年11月2日起至2021年12月,治理范围是城区和开发区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内,侵占公共场地、影响公共安全、损害公共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市共拆除违建35441处,面积约452万㎡。

“拆”是为了更好地“用”。拆违后腾出来的土地和空间,通过分类管理,集约节约、综合利用,或依法收储、重新规划,或开辟公共停车场,或变身居民休闲场所,或见缝插绿。在破立之间,留下的是城市更加晴朗的空间。


城市品质

在一路一桥的匠心筑造中

在一砖一瓦的精心雕琢中

不断升级


(来源:合肥城乡建设)

往期精选

专题研究这项重要规划!虞爱华强调三个“要体现”!

“链长制”为合肥发展注入“芯动力”!

这半年的合肥之变

合肥市荣誉市民授予范围拟扩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