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还能这么干。”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在朋友圈刷屏了。53个故事中,第23个故事里,他用“链长制”“芯屏汽合”“集终生智”谐音梗串起了合肥故事——一座目标明晰、布局有序、精准招商的城市。
与此同时,他还用标准的罗式风格进行了点评:目标清晰了,手里的清单就短了。清单短了,在每一个对象上下的功夫就深了。不过在合肥,“原来,还能这么干”的故事远不止他说的那些。
2021年的最后一个傍晚,夜色微凉, “合肥-韩国仁川”货运包机降落新桥国际机场。货运包机并不是新鲜事,这趟飞机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所转载的是光刻胶等电子化学品类。此趟航班的成功执飞,也标志着合肥成功打通日韩方向空运进口通道,长效解决京东方、晶合、维信诺等重点企业日韩方向原材料(光刻胶等)进口问题。这个故事的背后,还隐藏着两封企业“求助信”,“写信”的分别是京东方和晶合。“三家工厂全年空运进出口货量约1700余吨,其中进口原材料占据约八成,主要自日本、韩国等地。”在“求助信”中,京东方表示,目前合肥区域制造型企业生产所需危化品空运进口完全依赖上海口岸,得先从境外空运至上海机场,报关操作完成后陆运至合肥,如遇特殊节点对危化品运输管制限制,将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此模式下,运输成本高、时效性差,一旦运输受限有可能导致企业生产断线,直接的经济损失很大。显示产业,这是合肥的优势产业,京东方、晶合等重点企业的物流痛点,集中在境外直航合肥货机少且合肥机场不具备危险化学品操作和仓储的条件等方面。只要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条件,合肥就去创造条件!一方面,合肥会同安徽民航机场集团,对接海程邦达、四川航空、韩国仁川航空等,推动开通合肥至日韩的航空货运航线;另一方面,新桥国际机场积极完成“危化品暂存区”的建设和验收,满足日韩航线开通保障条件。对企业而言,接下来的消息无疑是最好的新年礼物:这趟包机不仅将定期运营,还会开通“东京-仁川”航段,实现“东京-仁川-合肥”航班联程运营。2022年第一天,合肥出租车驾驶员谢先生来到合肥经开区车管所,为自己的出租车办证。从这天起,他的出租车实现了 " 两权合一 "(即车辆经营权、车辆所有权统一)。
“两权合一”这个事,还得从合肥巡游出租车的历史源头说起。在合肥9402台巡游出租车中,公司化经营车辆 2642 台,个体经营车辆 6760 台。上路经营,管理得先行。14年前,合肥将当时的个体车辆经营权确定给车辆实际出资人(即 " 车主 "),将车辆产权相关证件登记在巡游车经营企业名下,实行公司化管理。近年来,公司与车主之间" 法律地位模糊、责权利不清 " 等矛盾纠纷时有发生,部分车主提出 " 两权合一 "诉求。合肥对巡游车行业经营管理工作作出相应调整,《关于规范市区个体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应运而生。与之前不同,新意见明确:个体巡游车车辆产权可自行选择登记到车主或现有企业名下,建立自主经营、委托管理、组建公司三种共存的经营方式。新意见一出台,立刻成为“的哥”“的姐”争相点赞的热门话题。比如,的哥李师傅愿意继续登记在现有巡游车经营企业名下,因为大公司信誉好、服务到位,抗风险能力强,挂靠在公司下有安全感;车主王师傅则将车辆产权相关证件、道路运输证登记到自己名下,从此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大家为《意见》点赞,称之“恰逢其时”。殊不知,支撑这份《意见》出台的是3700多条来自一线的建议。抱着“不怕麻烦”的态度,合肥多次专题调度,对内容进行会商完善,然后完成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性审查等程序,将选择权交给“的哥”“的姐”。在情感的天秤上,付出与收获永远成正比——你将谁放心上,也会被谁放心上。
这两天,长丰县下塘镇安费塘社区的百年棠梨树下热闹了起来。村民代表李东、李西、联合三个村民组的数十位党员和普通群众搬好长条凳集合到此,认认真真地为自己也为其他人好好谋划“新年开门第一事”。一边“绘图”一边“算账”一边“答疑”,参与会议的代表们说着说着便喜上眉梢,围观者也跟着兴奋起来,繁杂的社区事务也逐渐有了头绪。安费塘社区,2800多人,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和水产养殖龙虾为生。过去,社区的事可不好办,因为劳动力外出产生了严重的“三留守”问题。许多村民认为家里的“户主”不在家,对社区的大小事务基本上不参加。另外,一些居民的诉求和意见常得不到有效的回应,也不愿参与。现在,社区搭建了“线上议事”平台,利用微信和钉钉等线上软件举行视频会议,让群众无论身在何地,都能了解并参与“家里”的事。为落实协商成果,每次议事协商后,社区协商委员会都将及时形成的协商草案提交参会人员讨论通过,“棠梨树下议事会”因此而来。解铃还须系铃人,基层治理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基层自治的力量。近日,民政部公布了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全国497个村入选,长丰县下塘镇安费塘社区成功入选。在合肥,社区大事小事从过去的居委会“拍板”,到如今的居民共同协商确定,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转变成为撬动基层民主、居民自治、服务标准化的“杠杆”。把群众的事交由群众自己商量着办,还有啥事办不好呢?
“折一架纸飞机,轻哈一口气,掷向天空,这可能是生活中最容易的飞行。想象一下,若是这架纸飞机变得智能,有了自己的动力,可以规划飞行航线,可以自主避开障碍,甚至自动返航降落……”“当飞行遇上了智能,如同机器人获得了飞行的能力,从而诞生了无人机……”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一本教材,如此记录了合肥校园内为“摘星”所做的努力。这本教材的两位作者,一位是安徽肥东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工作者蔡冬冬,一位是合肥八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老师胡波。两人长期辅导学生参加机器人、无人机等竞赛,教材的案例都来自教学和竞赛实践,而无人机飞行程序大多由学生进行测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作者和孩子们自愿利用数十个节假日学习无人机,他们反复测试,确保每个程序都能让无人机成功完成任务。2020年年初,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围,全国多地开始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依托中国电科38所、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已组建起专业的航天装备研制队伍,具备航天产品设计、制造、集成、测试、服务能力;——拥有四创电子、北方雷科、若森智能等知名企业,以及北斗导航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近10家研究机构,具备卫星通信、导航终端研制、生产的能力;——拥有覆盖广泛的各类信息服务,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讯飞数码、航天宏图、北方雷科、四维图新等为代表的企业已形成基于空天数据的应用生态。要在空天信息产业做到万里挑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今,在天地信息网络(安徽)研究院的“天仙星座”计划中,首发星“巢湖一号”已完成整星环境试验,将于2022年一季度搭载火箭发射入轨。通过自主研发卫星降低成本,然后批量将其送入太空,形成大规模的‘星座’,向地面提供具有性价比的卫星服务。2022年,“天仙星座”将在合肥实现“多星连发”。如今,一个更为宏大的梦想正在描绘——力争到“十四五”末,形成100亿元左右规模的卫星制造产业、300亿元左右规模的卫星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产业、500亿元左右规模的“通导遥”数据综合应用及配套产业,全产业链总规模力争达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