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城说|新春访谈:听听规划圈的“罗辑思维”怎么说

飞羽 城乡规划 2021-01-15

“罗辑思维”要上市了!

2017年12月31号,

罗胖第三次“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办。

当晚,

可容纳1.8万人的会场爆满,

人们屏声静气,

只为听一个人5小时的跨年演讲,

这场景足以让人震撼。

不可否认的是,与互联网紧密相连的

知识分享时代早已到来……


2011年,正在同济城市规划专业读博的朱玮

试水推出专业网站“国匠城”

发了第一个帖子

《城市规划原理里面经典的英文著作有哪些》。

2013年底,朱玮博士毕业后

开通了“国匠城”微信公众号

2017年10月,朱玮推出“国匠城”APP。

6年过去了,“国匠城”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逐渐从一个学习交流平台

拓展到专业搜索、行业日报、

案例分析、课程直播

甚至智能服务等相关领域

已成为规划圈内较大的知识分享与服务平台。


这6年来

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

新知识潮流日益冲刷着传统行业

知乎、罗辑思维、分答、一条等知识分享平台有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

无论是出于自我价值提升还是个人兴趣爱好

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合乎时代节拍的知识分享

而朱玮的脚步,恰好暗合了这样一种节拍。

为了解“国匠城”创始人的心路历程

《城乡规划》杂志近期采访了他。


为答谢大家对《城乡规划》杂志微信公众号的支持与厚爱,春节假期间我们将在后台精选10条最佳留言,给这10位留言朋友各送出一份2018年《城乡规划》全年6期杂志的新年大礼包。欢迎大家对我们杂志和微信公众号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城乡规划》杂志:“国匠城”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代表了您的什么理想?
朱玮大学期间给自己的网名取名叫做“国营匠人”,因为始终觉得规划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融合协同能力的群体,一方面能够把“国”的政策和发展趋势解析、判断,另一方面能够用“匠”心落实到图纸和实施中,而且能够把二者相融合。

当然这个“国营”二字出自古代经典著作《考工记》里面的“匠人营国”的一个倒装,也是对传统规划师状态的一种自嘲和无奈。

“国”、“匠”、“城”实际上是解析城市规划行业的时候绕不开的三个词,做这个平台的时候,想在名字里能够尽可能的描述这个平台的内容和属性,所以选择了这三个字。

说到理想,国匠城网站标题里面写了这么一句话:“我们追求的不是理想城市规划,而是城市规划理想”,其实是想表达一种规划行业对“人”的“美好价值观”的追求,上溯到周礼考工记,或者霍华德田园城市,每一个规划行业的思想者都在强调“城市规划理想”,例如公平发展、安居乐业、生态永续等,这些都是规划师对于城市发展理想的追求,我们想拥抱这种普世的美好的价值观,并加以传播。在这之上我们再去追求“理想的城市规划”,甚至走出规划行业产生新的可能。


《城乡规划》杂志:您在读博士时,为什么会想到创办一个规划专业网站呢?

朱玮:在规划行业读博士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会有很多思考的时间,挑选一件自己能做、喜欢做、必须做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规划行业的知识传播当时渠道还很有限,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做网站的主要目的还是传播规划行业知识,打破既有知识传播体系,而行业恰恰需要这么一个平台。实际上在这之前个人做过很多互联网尝试,包括考试、工具、电商。曾经做过微博里面的最早的“长微博”工具,也接到过新浪微博的电话,说增加了审核的难度,让我多注意。当然那些都没做起来,只是逼着自己把服务器运维、编程、前端、产品设计都学了。


《城乡规划》杂志:从网站到微信公众号再到App,您都遇到了哪些不同的挑战?是如何应对的?

朱玮:挑战的确不同阶段都不相同。网站阶段最头疼的就是技术稳定性,后来阿里云发展起来,运维就解决了。微信公众号的挑战是价值观的挑战,是博眼球、追热点还是发干货,需要有底线。APP方面的挑战是落实“奥卡姆剃刀”原则,尽量控制我们的知识传播欲望,做一个简洁的接口,这一点做的还很不够,APP我们会继续优化。

另外,在所有阶段包括学术直播、知识分享,都有一个相同的挑战,就是产品设计和交付,像是我们做每周热点分享,从文章到视频、到配套社群、到社群工具,看似呈现的是一个简单的样子,但这背后我们改了无数次。而学术直播方面,每次直播的呈现也是一个产品的设计。每一个平台每一个内容的微调,都可能出现新问题,如何能够让用户满意,顺利把内容产品化交付,是最大的挑战。我们的应对方式就是多反思,多磨合,多接地气。


《城乡规划》杂志:您现在是全职运营“国匠城”这个媒体平台了,那如何实现盈利呢?

朱玮:国匠城是一个与规划行业紧密相关的第三方平台,里面的内容比较多,媒体只是一部分。盈利模式非常简单,无论行业如何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的“知识需求”是持续存在的,而作为规划师和相关行业人员,对于“城市”的“知识供给”也是持续存在的。我们的盈利就是通过知识社群的分享,提供增值服务,让专业化的知识需求和供给都得到满足。具体来说就是三条:服务知识社群、提供公共产品、赋能知识服务。


《城乡规划》杂志:作为“国匠城”品牌旗下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和App,发展侧重点是否会有不同?服务的用户有什么区分?

朱玮:作为大家的习惯来说,网站更多是主动访问的,公众号信息是被动接受的,尤其是信息泛滥的时候,更多信息来自朋友圈,而APP则是需要更加精准和纯粹的服务。未来发展重点基本上是网站工具化,微信社群化,APP知识化。服务的用户暂时没有做太多区分,因为我们希望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三方面的人员都可以用到我们的产品。


《城乡规划》杂志:一路走来,您从中收获了什么?

朱玮:对个人能力来讲,磨练了自己,收获最大的是规划思维方法,城市规划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现象的认识不可以偏激,也不可以片面,需要结合发展背景和环境,对未来做出综合的判断。在国匠城运营过程中,每天面对不同的困难,都要用一种规划人的思维来进行应对。另外规划师对于框架的完美追求,导致了细节上不接地气,这是规划师的缺点,一路走来,基本上这一点得到了改善。另外,更多的收获来自支持我们的会员,认识了非常多的朋友,这么多年行业的起起伏伏,大家一起成长,感谢每一位支持我们的朋友。

《城乡规划》杂志:你们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呢?
朱玮:国匠城发端于知识分享,未来的归宿也应该是知识社群。目标作为“规划圈的罗辑思维”?还是规划圈的“得到”?我们想最好还是不立这个标志。简单来说,我们的目标就是两句话:服务专业知识社群,提供专业知识产品。如果在前面加一个限定的话,我们希望未来能从“城市规划领域”,走向“城市领域”。我们已经开启了“知识分享合伙人”的计划,帮助大家做好产品、交付、赋能,期待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实现城市规划理想。


朱玮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博士

读博期间创立国匠城

面向城市规划者、城市研究者、城市管理者

提供知识服务

目前已成为规划圈内较大的

专业性知识社群与媒体平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国匠城”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

踏踏实实做好知识分享的服务工作

也必将会迎来越来越多的掌声。

“天空没有飞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说出你与城市的故事,让世界倾听,

《城乡规划》杂志,伴你同行。

欢迎在后台给我们留言,

谢谢!





联系电话:021-65103620

电子邮箱:urplanning@vip.sina.com
微信ID:城乡规划URP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