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确定:785020元(全国统一价)

点击法律一讲堂关注

来源 | 法务之家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法律一讲堂”投稿邮箱:yunlvshi@163.com  交流合作:微信号zsm800418


2019年1月21日上午10点,国家统计局召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2018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完成。


九、居民收入消费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支增速快于城镇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快于人均GDP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69,比上年缩小0.02。(数据来源: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1/t20190121_1645752.html)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共有三个项目:


1、 丧葬补助金:6个月的上年度本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因此,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9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  39251元×20=785020元


法律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工亡的认定:


认定工亡一共有九种法定情形(《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规定):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8、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9、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不得认定工亡的情形(《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


1、故意犯罪的;


2、醉酒或者吸毒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相关文章:(点击可阅读)


工伤认定:43类证明材料汇总!


人社部:关于“过劳死”是否纳入工伤的答复


员工早退途中出车祸,算不算工伤?有答案了!


人社部:对关于修改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建议的答复

◆ 在线咨询律师: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页面跳转可在线咨询律师;同时,您还可以致电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10-56210066,我们会安排【法律一讲堂】特别顾问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总部合伙人张思星律师团队为您提供帮助和解答。另,因咨询人员较多,法律讲堂微官网已开通付费咨询功能,合作律师将优先回复付费咨询。付费咨询的好处:1.问题第一时间通知律师,快速回复,无需排队等待。2.咨询费用第三方平台担保,先服务后收费,确保100%满意,才会付费给律师。3.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超值的法律服务,比去律所咨询更省时、省力、省钱。 敬请理解。


◆ 关注【法律一讲堂】:

长期位居“中国法律微信影响力排行榜”法律服务机构榜首!40万订阅用户共同关注,为您提供最实用的法律知识,结合经典案例,聚焦法治热点,剖析法治难点,解答法治疑点,引导您如何知法、懂法、用法,用法律的武器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长按二维码关注【法律一讲堂】(微信号:yunlvshi)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页面跳转可在线咨询律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