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房屋过户(继承.赠与.买卖)哪种方式最省钱?

点击法律一讲堂关注

来源 | @易辩-陈建亮 法务之家 作者 | 陈建亮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法律讲堂”投稿邮箱:yunlvshi@163.com   交流合作:微信号zsm800418

  

很多父母买房子,大部分是为了将来能够把房子留给子女,但很多人不知道,要想把房子过户到子女名下,其中还需要支付一笔不小的税费。


那么在继承、赠与和买卖等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是最省钱呢?


买卖方式:



赠与和继承方式: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继承过户在这三种方式中的税费最少。


但是如果通过继承或赠与获得房产再出售时的税费又是什么情况呢?


在不满五年的情况下,继承和赠与方式的成本比较高,其主要原因是个人所得税高,此时选择买卖方式转让房产比较划算。


不同方式获得房产所需要提交的材料(以下都需要填报《房地产继承不征契税相关情况说明》或《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登记表》):


(一)司法继承/公证继承:


1、申请人或代理人身份证明:本人无法到场的,可书面委托代理人办理相关手续;


2、不动产权证书或房地产权证书:不动产权证书分别持证的,需要提交所有不动产权证书;


3、法律文书:继承公证书或已经生效的法院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


(二)未通过公证或司法程序继承:


1、申请人或代理人、共有产权人身份证明:继承人本人无法到场的,应委托代理人办理相关手续,公证委托的可不提供委托人身份证明原件;


2、不动产权证书或房地产权证书,购房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户籍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3、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以下之一均可):①被继承人因死亡注销户口证明(户口簿),②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③其它具有法律效力的死亡证明材料;


4、亲属关系证明,即申请不征契税个人与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以下之一均可):①能够证明相关亲属关系的户口簿、婚姻登记证明、收养登记证明、出生医学证明、独生子女证明,②公安机关出具的能够证明相关亲属关系的户籍证明;③亲属关系公证书;



5、代位继承,即被继承人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该子女的晚辈直系亲属申请代为继承不征契税的材料:①已故被继承人子女的死亡证明,②申请代为继承不征契税的申请人与已故继承人亲属关系证明;


6、遗嘱:有遗嘱的还应提交遗嘱,包括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等。


(三)房地产遗赠:


1、申请人或代理人、共有产权人身份证明:受遗赠人本人无法到场的,可书面委托代理人办理相关手续;


2、不动产权证书或房地产权证书:不动产权证书分别持证的,需要提交所有不动产权证书;


3、其它材料:①通过公证程序接受遗赠的,提供遗赠公证书;②通过司法程序接受遗赠的,提供已生效的法院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③未通过公证程序或司法程序接受遗赠的,需要提交遗赠人的死亡证明材料和遗赠的遗嘱或遗赠抚养协议。


(四)房地产赠与:


1、赠与双方或代理人、共有产权人身份证明,如果赠与双方无法亲自到场的,应委托代理人办理相关手续,公证委托的可不提供委托人身份证明原件;


2、不动产权证书或房地产权证书:不动产权证书分别持证的,应提交所有不动产权证书;


3、 通过公证程序无偿赠与的,提供赠与公证书或经公证的赠与合同。


以上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5号《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简化和规范个人无偿赠与或受赠不动产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所需证明资料的公告》和沪地税财行[2011]32号《关于印发<个人承受房屋办理契税业务所需提交资料目录(试行)>的通知》。



 相关文章:(点击可阅读)


有遗嘱,孙子女竟然不能继承祖父母的遗产,99%的当事人不知道其中的法律规定!


房子过户给子女,哪种方式最合适?买卖?赠与?还是继承?


房屋买卖交付后,过户登记请求权是否受诉讼时效限制?


房屋未过户出卖方死亡,继承人有义务协助办理过户手续吗?


房屋买卖未办理过户,征收补偿款该给谁?

◆ 在线咨询律师: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页面跳转可在线咨询律师;同时,您还可以致电全国咨询热线010-56210066,我们会安排【法律一讲堂】特别顾问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总部合伙人张思星律师团队为您提供帮助和解答。另,因咨询人员较多,法律讲堂微官网已开通付费咨询功能,合作律师将优先回复付费咨询。付费咨询的好处:1.问题第一时间通知律师,快速回复,无需排队等待。2.咨询费用第三方平台担保,先服务后收费,确保100%满意,才会付费给律师。3.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超值的法律服务,比去律所咨询更省时、省力、省钱。 敬请理解。


◆ 关注【法律一讲堂】:

长期位居“中国法律微信影响力排行榜”法律服务机构榜首!40万订阅用户共同关注,为您提供最实用的法律知识,结合经典案例,聚焦法治热点,剖析法治难点,解答法治疑点,引导您如何知法、懂法、用法,用法律的武器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长按二维码关注【法律一讲堂】(微信号:yunlvshi)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页面跳转可在线咨询律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