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高法: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具有行政行为,不能复议或者诉讼,对其不服,只能在三日内申请复核

点击法律一讲堂关注

来源 | 行政诉讼案例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法律讲堂”投稿邮箱:yunlvshi@163.com   交流合作:微信号zsm800418



▲ 北京九稳律师事务所

裁判要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否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意见》规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证据使用。因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依据上述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亦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一条: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当事人逾期提交复核申请的,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同一事故的复核以一次为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书(2020)最高法行申3931号
再审申请人(一审起诉人、二审上诉人)林仲亨。
再审申请人林仲亨因行政复议一案,不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粤行终1528号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现已审查终结。
林仲亨以原审法院裁定不予立案系适用法律错误为由,请求:撤销二审裁定,指令一审法院予以立案。
本院经审查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否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意见》规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证据使用。因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依据上述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亦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
本案中,林仲亨不服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高速公路五大队(以下简称广州交警高速五大队)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向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广州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首先,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是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其次,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广州市政府亦明显不是广州交警高速五大队作出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广州市政府对林仲亨的复议申请未作出处理,不会对其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一、二审裁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四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第十项的规定,对林仲亨的起诉不予立案,并无不当。林仲亨的再审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综上,林仲亨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再审申请人林仲亨的再审申请。
审判长  耿宝建审判员  李光琴审判员  寇秉辉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九日书记员  闫 冰





 往期文章,点击阅读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法律适用与权利救济
高院2022判例:交通事故发生后弃车离开现场并于次日投案自首,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如何给予行政处罚?
警示:酒驾、醉驾成本清单!提醒所有人

张明楷:交通肇事后,虽留在原地但不救人,应认定逃逸!(最新)
最高检指导性案例:无证醉驾摩托车,汽车驾驶证能否被吊销?

建议收藏!最高院:关于认定驾驶员是否构成“肇事后逃逸”的6个指导性案例 | 附:关联规定
中院二审改判!驾驶员肇事逃逸,如仍要求保险公司承担商业险的赔偿责任,显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具有不良的社会价值导向!


中院二审明确:驾驶员饮酒驾车且逃逸,保险公司无须在交强险范围内对驾驶员予以理赔,否则将纵容违法行为的发生,引导错误的价值取向!


二审改判明确:如果驾驶员交通肇事后逃逸仍然支持在商业三者险范围内赔偿,无异于鼓励违法犯罪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


最新判例!驾驶员肇事逃逸,如何利用其被抓时的血液酒精检验结果计算其逃逸前的血液酒精含量?


交通肇事后,离开现场到底算不算逃逸?


最高院公报案例:交强险情形下保险公司对肇事逃逸者无追偿权!


点击下面图片可进入小程序进行咨询

◆ 关注【法律一讲堂】:

近60万订阅用户共同关注,为您提供最实用的法律知识,结合经典案例,聚焦法治热点,剖析法治难点,解答法治疑点,引导您如何知法、懂法、用法,用法律的武器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长按二维码关注【法律一讲堂】(微信号:yunlvshi)

新书推荐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法律一讲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