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子故事 | 创业兄弟情:不曾忘却仰望星空, 首先学会脚踏实地 XJTLU graduates story series

2017-06-02 XJTLU 西交利物浦大学

2014年底,大学刚毕业的李炜帆(下图中)加入吴相书(下图左)的智能家居创业项目时,胸中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豪情。几个月后,他们一起经历了冲上云霄的时刻,那时他们的创业项目“云居”一举获得1500万投资,而他们一时间也成为苏城各家媒体笔下的“创业新贵”、“有为青年”。然而,初尝成功的喜悦还未及三个月,他们又结伴从云端急速跌落,遭遇了“断崖式”的创业危机。 他们是如何从低谷的泥沼中爬出?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从“断粮”的绝境做到数百万营收?


Yifan Li (pictured below, centre) and Xiangshu Wu (left), who graduated from XJTLU in 2014 and 2011 respectively, have their own smart home hardware start-up. Their business has gone through many challenges, but is now progressing into a multi-million RMB enterprise.

从云端跌落,遭遇“断崖式”打击

“那几个月,公司没有什么收入,即使有活干,但纯粹就是为了生存,没什么奔头,不知道未来在那里。”李炜帆回忆起那段“断崖式”的黑暗日子。


2015年9月,投资人承诺的资金仍没有到位的迹象,没有钱投入进一步的产品研发,智能家居的市场还继续停留在概念大于实质的状态,他们只能靠接零活和创业大赛赢得的经费勉强支撑。到临近春节时,在苏州阴冷的冬天里,团队剩下的6个人蜷缩在一间小会议里,白天打零工,晚上打Dota。


李炜帆2014年毕业于西浦计算机与软件科学专业,大学期间参加过校级及省级的创业大赛并小有成绩,毕业时手握着爱丁堡大学的硕士录取通知。那时,他决定休整一年来决定是创业还是继续读研。


吴相书比他大三届,2011年毕业于西浦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大学期间活跃于社团活动,创办西浦天文社并联合苏州多所大学联合建立苏州大学天文社团联盟。后赴利物浦大学攻读硕士,学成归国任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博世。他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捣弄自己感兴趣的硬件项目,2015年初在其主导的智能家居项目与投资人签署投资协议后正式辞职创业。


“西浦对我来说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可以说西浦改变了我。”吴相书说,在西浦做社团,搞创新,撮合团队,一切从无到有,“那段经历深入到我的血液里,自研究生毕业后就一直想要做点事情。”


李炜帆在休整的那年里还一直参加着省里的创业大赛。在大赛上,吴相书看中了李炜帆的软件开发技能和身上的那股冲劲,随后说服他加入了智能家居团队。


那时的李炜帆对这个项目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一年内能推向市场。“不光是为了赚钱,还有那种自己做出的东西受到市场认可的成就感和荣耀感!”


然而现实向他们展露了残酷的一面,表面上兄弟们一起联机打游戏嗨翻天,但一闲下来就不免感到挫败、迷茫。“那次可以说是‘断崖式’的打击,比较黑暗的一段时间。”李炜帆说。

“活着才有机会做自己的东西”

为了先活下去,当吴相书提出公司先转型做软件外包业务时,团队成员反弹很大,其中就包括李炜帆:“当时心里非常抵触,原本对自己期望很高,做那么高大上的东西,突然一下转做软件外包,摔到了行业鄙视链的底端。”


吴相书耐心地做成员的思想工作,“活着才有机会做自己的东西。”


“我知道大家心里的那道坎,有时候需要逼迫一下。”他所说的逼迫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实在是没钱了,想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得学着妥协。”


另外一位核心成员袁宾奇(三人合照右)放弃了在思科的高薪工作加入创业团队,在面对公司的这一重大调整提议时,他也有不甘心不情愿,但并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创业至少有个奔头,我们做开发的多少都有一种产品情结,希望能有一天在市场上看到自己的产品。”


没有放弃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说是因为相书。“我们都被这家伙‘洗脑’了,他总能给大家一种希望。兄弟们一起奔前途,这也是大家共同的期望。”

所有经历的一切

都是在为那个成熟的时机准备着

他们重新从软件外包做起,2016年大力发展软件业务从而为公司贡献稳定的现金流,解决生存问题。去年下半年,他们开始涉足硬件,“硬件的‘坑’要比软件多得多,譬如量产、出货……陆续交了不少学费,但这些都是绕不开的。”吴相书评价说。


有了利润,有了经过市场验证的对自身技术的信心,有了一手实战经验练就的一双“毒辣”的眼睛,他们还会考虑投资或技术入股一些看好的项目,创造更多红利。


“创业路上有千万种‘坑’,我们都需一一踩过。回想当年的我们,就是一群不懂事的小孩儿,当初智能家居的失败是必然的。”


“现在看来,从低处慢慢锻炼,再往上走,直到现在公司做到小行业里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还是挺好的,走得更扎实、心里更有谱。”吴相书笑着说。


移动电源共享平台“小斑充电”、电商平台“菜小生”、智能化充电管理系统“充电藤+”……李炜帆对这一年多来经手的项目如数家珍,谈及公司做外包转型时的激烈反应,他面露略带羞赧的笑容,打趣说:“那时候特别理想主义,比较天真,后来让现实给教育了,要说变化,就是现在成熟些了吧。”

“但是不踏出第一步,就永远没有机会。出来边走边看边找机会,也会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去看待‘成功’。 ”


无论是吴相书、袁宾奇还是李炜帆,他们都会反复提到“等待机会做自己的项目”。


“我们心里那个‘智能家居梦’并没有死,总有一天我们要做自己的项目,现在以及之前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为那个成熟的时机准备着。”李炜帆说。


更多学子故事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学子故事2017”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