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子故事 │ 吴雨桐:突围舒适区,为“使命感”放手一搏

XJTLU 西交利物浦大学 2022-09-10

搞社团、拿奖学金、创业、实习、做科研、谈恋爱、申研。这是别人眼中,吴雨桐的大学四年。


搞社团、拿奖学金、创业、实习、做科研、谈恋爱、申研、与抑郁症抗争——这是吴雨桐真实经历的大学四年。


记得小学一年级,老师站在讲台上说:“每一千个小孩里,会有一到两个小孩是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是来为地球做贡献的。”


“当时我有种强烈的感觉,我就是那个小孩。”吴雨桐说,“与生俱来的使命感,这是我自身属性的一部分。


“使命感”,心理学将之定义为“个人对自我天生属性的寻找与实现”。


这份使命感,成为吴雨桐不断前行的动力,也成为她自我怀疑、与抑郁抗争时,内心咆哮的野兽。


今年春,她获得华盛顿大学、乔治城大学等美国知名学府的公共政策硕士专业录取,即将赴美深造。

从传奇到崩塌,我的高中生涯

高中三年,吴雨桐是老师口中的“传奇”。


她的家位于新疆克拉玛依,人口不到七万的独山子区。中学等级森严,教育理念较为传统。



中考严重失误的吴雨桐,高一被分在“平行班”。第一次考试,考到全班第一,她被转到“实验班”;又一次考全班第一,她被转到“火箭班”。


“学校开始大力宣扬,在大会上点名:向吴雨桐学习。校领导见到我会拍拍肩膀:考取顶尖学校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了!”


高三是压力的巅峰期。每逢大考,在之前的几天她就会察觉到身体明显的不适;甚至每到“理综”那场,她会等待头痛的如期来袭。医院查不出任何病因。父母还专程带她去邻市的医院看专业的心理医生,依旧无果。



最坏的情况则出现在高考的最后一场,她手脚发抖,在考场老师的特许下频频去洗手间,她几乎放弃了“理综”。


“走出考场,我的世界崩塌了。我无法思考,无法做任何决定。”


在那个艰难的时刻,是妈妈帮助女儿选择了西交利物浦大学。



“妈妈说他们帮不了我,我们那个地方也没有人能帮我,只有走出去,去到一个更大的环境提升格局,我才可能找到我所需要的帮助。”


“她说她觉得西浦这种自由的环境应该更适合我。”


“妈妈下了很大的决心把我送到了千里之外的苏州。因为这个决定,我至今感激妈妈。”


离开了父母,吴雨桐独自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


站上舞台,从舒适区“突围”


大一,吴雨桐加入“演讲与口才”协会。


她并非擅长或热爱演讲,她其实惧怕公众演讲;由于受到抑郁症状的困扰,人与人之间极为普通的交流对她来说甚至都难上加难,“上洗手间发现没有手纸了,连开口让室友递张纸我都要纠结很久。”


越是怕什么就越去做什么,这是她“自救”计划的开始。



她主动向学校求助,开始每周在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咨询帮助。


“心理咨询带给我的是发泄和纾解,我学会去正视、观察自己的情绪。”


“身体对情绪是有记忆的。如果长期陷在负面情绪里,那么负面情绪就成了大脑的舒适区。我告诉自己,我要打破这个舒适区。”


就从怕的事情开始,她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主动开口说话;第二件事就是演讲。



大一下学期,她经历无数心理斗争,“逼”着自己去竞选“演讲与口才”协会的会长。


“当上会长后,我就开始整夜睡不着觉,脑子里一直在想要怎么发展协会。在给队友下任务时,我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做心理建设。”


几个月过去,她把这个二三十人的社团,带到了二三百人。



“从体态、语言到逻辑思路的打磨,随着演讲能力的提高,我从对自己的全面否定中,逐渐拾回一些自信。”她说。


“我一直想办法自救,从来没有放弃。”


“在这个自我抗争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其中的症结在于我无法接纳自己的全部。对于那些无法达到自我期许的方面,我曾视之为可憎的敌人,誓言一定要战胜它;然而残酷的事实是,如果你将其视为敌人而宣战,你一定会失望的。”



“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开始试着与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当强烈的负面情绪来袭时,我会去倾听、安抚和照顾它。那些我无法剥离的属性,我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它共生。”


“只要你能包容、接纳你的属性,你会发现,它终将成为你的武器。


筑梦西浦,

相信“商业向善”的力量


东吴证券的投行部,大三学生吴雨桐在寒假实习时,接触到一个新三板项目。


将所学的会计学知识应用到实践项目,让她觉得很有意思。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休学一年,能否让我带领这个新三板项目?”


她主动向经理争取机会。在此之前,每当经理交代任务,她的完成度都远超预期,信任感由此建立。



吴雨桐获得了这个机会。


此后半年,作为投行代表,她常驻在客户公司上班,辅助企业在新三板上市。


“每天,我接触到商业的方方面面,我能看到整个商业逻辑和运行模式,包括整个价值链的流程。”


休学一年的实践加深了她对商业的理解和实战技能,也让她感到似乎离自己的使命又进一步了。



吴雨桐所说的“使命”,在她大二暑假组建学生创业团队“筑梦师dreamer”时已显萌芽。


“我相信,商业是可以本善的。我想做社会企业,用商业的力量解决社会问题、为社会创造价值。”她说。


“筑梦师dreamer”正是这样一次尝试。团队将公益与商业相结合,以普通人的梦想为故事原型,打造主题式文创产品。


“虽然那个项目以失败告终,但我用实践去检验了我的想法,经验让我对商业的认识和判断从幼稚一步步走向成熟。”



结束一年的在岗实习,吴雨桐重回校园,继续寻找践行其使命的路径。


在一次学术讲座中,“偶然间,我感到自己被‘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点燃了!”


商业、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所可能结出的许多“善”果,让她兴奋不已。


从“标准化”的经历

到“定制化”的人生

 

大四一开学,吴雨桐遍翻学校所有可能相关领域老师的公开履历,向他们诚恳地发出请求帮助的邮件,希望能从他们那里获得前行的指导和建议。约有7、8位老师给予了她积极的回复。


她谈起自己有关“商业向善”的理念和对于环境可持续议题的兴趣。西浦国际商学院的实践教授Roberto Dona告诉她,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有三大支柱和核心——商业、技术和政策;并建议她在已具备一定的商业背景之后可再增加公共政策方面的专业储备。



曹瑄玮博士将她领进“企业社会责任”的门,而她用自己的实力、努力抓住机会,短短半年多时间就在这一专业圈内建立起一定的个人品牌。


受益于Dona教授的建议,公共政策成为吴雨桐决定深造的方向。


今年春,她获得华盛顿大学、乔治城大学等美国知名学府的公共政策硕士专业录取,即将赴美深造。


(图为华盛顿大学)


“从一个第三者的视角看,我大学前三年所做的大部分事都只能算一系列标准化动作。”


“确实,当找不到方向的时候,你所做的大都只能是随波逐流的模仿;但是,当明确了适合你个人的方向之后,你就将走向一个定制化的人生。”她说。


记者:石露芸

编辑:寇博

摄影:赵宸绪

海报设计:张滢意

新媒体:袁小婉

监制:王婧


更多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招生专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