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暑期能做什么?这些大学生亮了!

XJTLU 西交利物浦大学
2024-10-01

X J T L U

7月7日,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为期五周的 2023年暑期职业发展训练营(PDP)落下帷幕,1000多名学生顺利结业。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校长席酉民教授表示:“希望通过实训,去锻炼大家的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创造精神。”



相较往届,今年训练营在课程设置方面持续迭代优化。



大一暑期,去看更大的世界

自暑期训练营建立以来,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下设的七所行业学院肩负本学院暑期训练营的课程设置。大一学生主要进入企业参访、聆听行业专家的讲座。不同的是,今年企业参访的次数显著增加,课程更加紧密。



“增加企业参访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制造业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环境,知道不同细分领域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智造生态学院助理教授、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负责人朱雨逸博士表示。


“更多企业的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的参与,也把不同企业文化、高新技术、产品及人才需求分享给同学们。这样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智能制造企业中涉及的人、机、料、法、环等各个环节,有助于将来学生实习或双方需要匹配岗位时更好地协调供需关。”朱雨逸博士补充道。



产金融合学院助理教授、供应链管理专业负责人向梦园博士表示,“走进更多企业,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行业人士交流,更全面了解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也就更好地理解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来自文化科技学院的准大二学生任先钰把暑期训练营看做一个大一和大二课程过度的引导环节。从通识课程过渡到专业课程,任先钰在每周五的参访实践项目中,对文化艺术和历史的认知更加清晰。“每周二的游戏开发课程,非常紧凑,干货满满。”他补充道。


就课程安排来讲,任先钰则认为每周三、周四的前端开发课程的代码教学可以再深入一些。




大二暑期 在龙头企业做项目

大二暑期训练营依然以项目组的形式,将学生组队,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以完成企业设置的任务。今年的暑期训练营有更多的龙头企业加入,让学生就实际问题或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的同学参与暑期职业发展训练营


“芯片学院是第一年开设大二实践课题,邀请行业内四家龙头企业参加,领域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全流程。” 来自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创业与企业港的产业合作经理苏倩表示。


“龙头企业的加入,让学生对芯片行业的全产业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们在四个企业都进行了大量实践活动,了解了芯片的卡脖子问题,并对未来行业发展产生更深刻的思考。”


芯片学院的同学在参与暑期职业发展训练营



大三暑假“真枪实战”中找自己

大三的暑期训练营给予学生进入企业,开展“真枪实弹”实习的机会。


作为产金融合学院初创合作企业的企业负责人,AMT企源研究院院长、西利企源产教融合公司CEO 葛新红女士(下图),见证了暑期训练营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共同培养“能够驾驭未来数智化时代新发展的国际化行业精英”人才的过程。



“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学生人数明显增多。从第一届产金融合学院企业参访的30几名同学到130多名。意味着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的人才培养模式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同学的关注和家长的认可。” 葛女士说道。


“从培训内容上讲,我们可以对接到更多头部企业,比如光明食品、盒马、博世集团。学生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先企业参访和实习,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提供更多探索自我的优质过程。”



本届暑期训练营的另一亮点是创业与企业港首次与芯片学院、智能机器人学院、智造生态学院共同开展了试点活动 —— “PDP1 Pilot”,将三个学院原本的200个小时的实训项目分出100个小时给到创业与企业港。创业与企业港希望通过这100个小时培养学生的个人软实力。



创业与企业港的实践副教授Joseph Seet表示,在“PDP1 Pilot”的100个小时实训中,创业与企业港向同学们讲解企业家思维;将三个学院的同学组队完成特定任务,如此一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演讲技能和团队精神,也进一步完善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跨越学科融合。



除企业参访、项目实践、企业实习以外,学生领袖团队代替了往届的暑期训练营研究生助教团队,让学生通过站在管理层的视角辅助教授们执行暑期训练营。这也是暑期训练营探索个人软实力培养的新方案。


本届学生领袖团队由十五位学生构成。作为其中一员的杨皓迪来自智造生态学院,担任副总裁一职,他表示,“在暑期训练营里我们组织过一次课外活动,从活动构思到场地布置,都是有我们团队亲力亲为。整个活动下来,和大家不断沟通、磨合,让我有机会锻炼自己,学到了如何策划一个活动和带领一个团队。”



“在最开始,我们这些管理者都对管理方式和课程内容有些迷茫和困惑。但是,在我们一次一次改进和合作之后,逐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优化课程出谋划策。当管理者对我最大的改变就是认知层面,比如学会让别人信服,与人社交,以及借助团队的力量完成任务。”学生领袖团队的经理,智能机器人学院的于嘉瑞如是说。



记者:徐浩伦

编辑:寇博

图片提供:市场与交流办公室、创业与企业港、

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文化科技学院、芯片学院

新媒体:李杨、马雅君

监制:胡秋辰


西交利物浦大学关于学校名称、品牌标识使用的声明

这七位,不简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交利物浦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