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医宗师郑怀贤的“绝技”人生

孙氏太极拳 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 2023-01-19


中国武术协会于1958年9月成立,是推动本项目运动发展,促进武术运动普及和技术水平提高的全国性群众体育社会团体。首任主席李梦华、第二任主席董守义、第三任主席郑怀贤(任第一届委员、第二届副主席)、第四任主席黄中、第五任主席徐才、第六任主席张耀庭、第七任主席李杰、第八任主席王筱麟、第九任主席高小军、现任主席张秋平。


郑怀贤(1897.9~1981.10 ),河北省白洋淀安新县安新镇北辛街人,中国闻名中医骨伤科专家、武术家、教授,中国中医运动医学的奠基人。在中医骨伤科界也有极高的声誉,被后人尊称为"武医宗师 "。

郑怀贤和夫人刘纬俊合影(李高中摄于1978年)


郑怀贤幼年家贫,只读了两年私塾,就因缴不起学费中途辍学。当时他的家乡白洋淀一带,祭奉火神的习俗很盛行,每年正月十五日是火神庙会,要举行大祭,届时,四乡八镇的的乡民聚集在一起,民间各种社团组织都参加表演献艺活动,有耍拳的,撑旱船的,踩高跷的,场面十分热闹。



郑怀贤表演飞叉绝技

参加大祭的有一种称为“义会”的民间会社,义会,又叫叉会,开路会。“出会”时,由叉会开路,清一色的棒小伙子耍着银闪闪的三股叉,表演着各种令人眼光缭乱的响叉动作,这是最受乡民次欢迎的一项表演节目。郑怀贤十二岁时,在本县北街义会学叉,同时又在北街少林会跟一位外地拳师学北方流行的戳脚翻子拳。由于郑怀贤家中贫穷,想尽快学点本事好挣碗饭吃,所以他练习很刻苦,师傅也乐意教他。学叉,首先要练腰腿的基本功,跪、卧、躺的各种耍叉姿势都要十分娴熟,动作要互相衔接。虽说当初郑怀贤练习的动机是为了挣饭吃,但却从此为日后的研武打下了极为深厚的功底。


“民国第一高手”——国术大师孙禄堂


二十岁以前,郑怀贤一直跟同乡人李而庆在河北各地“跑江湖”卖艺,每到一地,他耍叉的技艺总是吸引了很多人。耍过叉后,李而庆接着就卖药,替人接骨、捏腰等,由此,他又懂得了一些骨伤科方面的医道。20岁那年,郑怀贤只身来到北京,经一位师兄介绍,有幸拜当时著名的国术大师孙禄堂为师。孙禄堂精研形意、八卦、功夫巳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晚年又融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拳法之长,创制了孙式太极拳,是武林中出类拔萃的的豪杰。郑怀贤得此良师指点,从师学艺四年,不仅在形意、八卦、太极诸拳法上深有所得,也学到了孙禄堂老师高尚的武德武风。这段时间对他今后一生事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经孙老师的介绍,郑怀贤31岁时,来到上海,在养止小学任体育教师,这是他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第一次独立地踏上人生道路,靠微薄的工资收入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在上海,他结识了河北同乡肖克卿等人,肖到上海较早,也是有功夫的人,在上海设场教拳,郑怀贤经常和他们在一起练拳习武,有时也应约参加一些武术表演。他表演的飞叉绝技经常轰动全场,当时上海的报纸也曾报道过他的表演情况,对他的叉功大加赞扬,并誉为“神叉”,在这之后,他又先后受聘到交通大学、两江女子体育师范学校、国立上海体育专科学校任体育教师,从事武术体育教学达数年之久。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华国术队合影(右二为郑怀贤)


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上,郑怀贤由于他独特的神叉绝技,而被选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武术队的成员参加了比赛。旧中国的体育水平十分落后,各项比赛均没有取得名次,唯有武术一项轰动了当时的世界体坛。中国武术队在汉堡作公演时,郑怀贤手持飞叉,静定中,突然将叉高高抛起,接着表演了单穿手接披红、铁门坎接倒打紫金冠等一连串高难动作,那柄银叉象被磁铁吸住似地在他身前身后盘旋飞舞,其势如翻江倒海,声震大厅,汉堡市民第一次看见如此神妙的叉技,人人看得眼花缭乱,弄不清那柄普通的银叉何以竞象着了魔似的粘在身上就是落不下来。表演结束后,汉堡市长特地举杯向郑怀贤祝贺演出成功,许多大报刊登文章和评论,盛赞中国的武功,称赞“中国飞叉绝技是人类艺术的精华。”


视频资料:抗战爆发后郑怀贤任军校武术教官


抗战爆发后,郑怀贤从上海辗转来到重庆,经武术界朋友介绍,到成都军校当了武术教官,后又在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更为成都体育学院)兼任武术副教授。在成都期间,有一天郑怀贤在街上碰见一群流氓调戏一名年轻女子,眼看那名女子就要遭殃,他见义勇为,手提飞叉冲入流氓群,起先还以好言相劝,谁知那群流氓见他只是孤身一人,仗着人多,围着他举拳便打。郑怀贤怒从心起,手中的飞叉只一抖,顿时就有三人跌倒在地。其余的见状纷纷跑到街两边的店铺里捞起桌椅板凳向他砸来,郑怀贤左拦右挡,用身体护卫着那位女子,不一会儿,从街的两头又冲来一大帮手持棍棒的恶徒,郑怀贤毫不畏惧,稳稳地立在街当心,对准跑在前面的恶徒就是一叉,那家伙扑通倒地。他冲上前去揄起飞叉一阵猛打,不少恶徒吃了他的飞叉,再也不敢上前,其余的吓得倒退了半条街,一哄而散。在场的群众十分敬佩他的胆量和技艺,送了他一个雅号“郑半街”,从此流氓们只要一见到他,就赶快躲得远远的,再也不敢滋事生非。


郑怀贤在指导他的学生们


解放后,郑老一边行医,一边仍然在成都体育专科学校任教;1954年,受聘担任西南体育学院专职武术副教授。

郑老还长期从事骨伤科的研究,整理出具有特色的正骨和按摩术,著有《正骨学》《伤科诊疗》《伤科按摩》等医学著作;后人根据这些医学典籍研发了一系列中医药制剂,造福一代又一代的老百姓。


曲绵域和郑怀贤在教材编写会上(七十年代末)


在七十年代末,由曲绵域教授负责编纂《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运动医学》一书,特意邀请郑怀贤教授撰写了关于中草药在运动损伤治疗中应用的相关内容;除此之外,郑老还作为编委撰写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骨伤科学》中的筋伤部分。


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原址(右三为郑怀贤)


1958年,成都体育学院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体育医院,郑老受聘担任院长,在教学之余,还经常亲自为受伤的优秀运动员治疗。


纪录片视频:骨医圣手郑怀贤为周恩来治伤记


1963年12月14日至1964年2月4日,周恩来总理在出访非洲等国时,不小心摔倒,受过伤的右手雪上加霜,更为严重。郑怀贤从1964年2月7日到2月12日,一共给周恩来进行了6次治疗,周恩来的手伤就已经基本痊愈。2月12日是这年的除夕,当天下午,郑怀贤给周恩来作了最后一次治疗。周恩来高兴地说:“真的多谢郑老师了,你这次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后天我出访时又能够从容地跟人握手了。”2月14日,周恩来按照预定计划,离开北京,对缅甸、巴基斯坦、锡兰三国进行了为期16天的正式访问。出访期间,周恩来每天都要跟许多外宾握手,但没有再发生伤痛现象。周恩来请郑怀贤治疗手伤获得成功一事传到毛泽东主席那里,毛泽东高兴地说:“我们中国确实有许多外国所没有的优秀绝技,我们应该好好挖掘,造福全人类。”

1970年代郑怀贤与习云太切磋武艺


郑怀贤还十分注意武术运动后备力量的培育,不遗余力地培养青少年中的武术苗子。经他亲手培养和辅导过的武术人才,许多人已成为我国武坛的中坚力也。如我国著名老一代“猴王”肖应鹏,第一部《中国武术史》的作者习云太,以八卦散手刀著称的武坛宿将王树田等人都曾经接受过郑老的教诲。经他间接培养过的武术人才更是不计其数。


新一代的成体运医人在怀贤楼前的怀贤广场上缅怀师爷


晚年,郑老不幸中风偏瘫,行动不能自持,全靠轮椅代步,但他仍坚持行医、讲学、辅导、为发展武术事业竭尽全力。郑老的一生,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运动医学事业的开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郑老的一生,以其自己的绝技,为自己写完了令人崇敬和值得怀念的历史。
(本文选自“孙氏太极拳”微信公众号,特表感谢!)


更多阅读:
寻找二黄
郑怀贤与周恩来的武医情缘
运动医学|曲绵域和郑怀贤交往二三事
成体名师丨骨医圣手郑怀贤为周恩来治伤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