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接近男神,我先把男神生命中的男人扒了一下

2017-02-23 芳州 读库小报

《校对女孩》里的校对部曾经有这样一个规矩,如果你是某位作者的迷妹(弟)是不能校对那位作者的稿子的。因为怕对作者的迷恋而很轻易地就忽略了文中的错误。后来这个规矩被打破了,因为大家发现,正是由于对作者抱有深切的迷恋,反而会更加认真地考证和审阅,深怕自己喜爱的作者因自己的疏漏出现错误而丧失了大家的喜爱。


在读库2017年的出版计划中,有一本暂名《寻找局外人》的新书,他的翻译者就是加缪的一位超级迷妹,本着为男神服务的精神,翻译书、考证内容的过程不仅不艰辛,反而充满了迷妹的乐趣。



翻译一本书,需要彻底地阅读它的每一句,每一词,以及词句之间的言外之意,不可一字无着落,因此,在翻译一本书的过程中,它会浸入译者的生活、阅读、所思所想。


我在试着翻译的书,暂名《寻找局外人》,作者为美国学者爱丽丝·考普兰,可以说是加缪《局外人》这本书的传记:这本独特的书如何写出来,如何在战时的法国得以出版,又是如何影响一代一代青年的。借此机会为男神服务一把,也能顺着这条线索进行深入的主题阅读,将能找到的加缪的书、笔记、评论以及相关资料都读一读,仿佛每天在寻访男神的蛛丝马迹,确实是乐事一桩。


我正在认认真真地翻译着书呢,看到这样一句话:

“我是费南代尔,汉弗莱·鲍嘉和某位日本武士的合体。”据称加缪跟朋友们如此自嘲道。他的美貌一直是朋友们开玩笑的话题。


这位费南代尔Fernandel,是法国1930年代当红的喜剧明星,“简直没人能看着他的大长脸和咧嘴的笑而忍住不哈哈大笑的。”


那,长这样:



我男神加缪,可是以帅著称的。(再放一遍这张百看不厌的照片,啊,为什么这么帅!)



(得,看多了还真有点像……)


同样是男神的鲍嘉,确实气质接近,招牌打扮更是如出一辙:



日本武士嘛……这个跟加缪的灵魂可能比较贴近……感受一下好了。



在大家心目中一直都是至高道德与勇气代言人的加缪,以往的形象只是“鲍嘉+日本武士”就差不多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男神。


《局外人》中有一个重要的情节,即默尔索参加完母亲的葬礼后,第二天即去海滨浴场游泳,遇到玛丽,玛丽提议说去看场电影,“她对我说很想去看费尔南德主演的一个片子”。柳鸣九的译文翻译成了费尔南德。关于这个电影,小说里默尔索是这么评价的:“这个片子有些地方挺滑稽,但实在很蠢


后来默尔索被审判时,母亲丧礼后第二天就游泳、看电影(而且是喜剧)、约会这件事,被当成了主要的罪名,出现了精彩的指控、信仰辩论场面,成为《局外人》情节发展令人信服的一个重要因素。


费南代尔喜剧产量颇高,而据《寻找局外人》一书作者考普兰认为,加缪在写作《局外人》时,看到的费南代尔电影应该是Le Schpountz,此词来自德语,是指存着不切实际梦想的傻瓜。费南代尔在里头演的这个傻瓜,一心想成为大明星,在一次视镜的时候,夸张地用几十种不同的表情、语调重复一句台词,或悲伤,或果决,或戏谑,或愤怒:“一切被判死刑的,终将被斩首。”“一切被判死刑的,终将被斩首。”“一切被判死刑的,终将被斩首。”


“死刑”对加缪是一个重要的母题,这个要展开写也不得了,但是在这里,当这位喜剧演员用夸张的表情重复这样一句话的时候,会对加缪产生何种效果呢?去猜测一下会很有趣。此外,这个乡下佬成功的喜剧故事,对于加缪这样一个远离世界之都、向往成为作家的小城青年来说,可能确实在某一刻产生了某种代入感,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总之,虽然“实在很蠢”,但“有些地方挺滑稽”。


说起来,在1937年左右加缪看到费南代尔的电影时,“他自己也已经演过各种戏了:从最崇高的到最可笑的:马尔罗,陀思妥耶夫斯基,纪德,罗哈斯。1937年,加缪随阿尔及尔电台剧院巡回演出,他演的就是喜剧角色。库特林的《第330条款》中,他饰演拉布里奇先生,此君从自己的公寓窗口光着屁股对着街上的人,来显示对蜂拥至世界博览会的愚众的嘲讽。



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象。以往我们在男神的照片里,虽说也能看到狡黠的眼神,但是这么戏谑的角色,还是跟他帅气的设定联系不到一起呀。不管这个光屁股在舞台上是怎么表现的,还是给我冲击不小,但是我又很开心地承认,这使得男神的形象更加完整和有趣了。(话说加缪在1960年突然去世之前,实际上有真正的电影片约在手,他要是不出车祸没准也成影帝了……扼腕……)



因为要研究男神,顺手把男神的男人们都扒一下吧。


第一个偶像当属安德烈·马尔罗。这位马尔罗也能写厚厚几本传记——作家、文学评论家、疯子和冒险家,革命分子和行动派,年轻时候跑到远东,一边盗运文物一边支持民族解放运动,西班牙内战时期他几乎一人建立了国际纵队的飞行大队,二战时候又在抵抗运动中领导多个游击队,还当过阿尔萨斯-洛林纵队总指挥,更是自由穿梭于不同山头之间的一个游说者和组织者。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的,可能是他根据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经历写成的《人的命运》。(这个马尔罗是个大坑,我已经快成为马尔罗的迷妹了。)


马尔罗在法国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可以看看他们那个年代的老大哥纪德的这段话:“马尔罗对任何人都是有求必应……只要哪里有什么正义的事业需要一名保卫者,需要有人为之战斗,我们可以看到他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他奉献自己,决不讨价还价,他身上有一种我说不出的既英勇而又绝望的东西……他是一名冒险家……‘冒险’这个词随着他而恢复了它的全部最高尚、最丰富、最人道的含义。”


上个照片感受一下:(好的Getty Image我看到水印了,谢谢,我们出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定会去买很多很多图的!)



这张应该就是他在西班牙带领空军大队的时期。


最能代表他“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的气质的,当属这场成熟时期的照片:



我们可以揣测他在加缪心目中是什么地位。加缪还是阿尔及利亚一个不知名的小镇青年的时候,马尔罗曾经去阿尔及尔发表演说,也许加缪在当地杰出青年的代表中跟他见过面。稍后,加缪曾经写信给马尔罗,请求他允许自己改编他的一个戏剧,在阿尔及尔的剧院上演。马尔罗回信:“演吧。”



日后马尔罗是那一代知识分子中少有的从政的人物,他曾出任法国文化部长。


加缪生命中另外两个亦师亦友的重要男人,分别是中学老师让·格勒尼埃,和后来给他提供报纸工作的帕斯卡·皮亚。这两个男人在加缪生命中有多重要,也许我以后可以专门写写,但是目前先认一下脸,就先来看看《寻找局外人》的作者爱丽丝·卡普兰是怎么写这俩人的:


格勒尼埃,不论是写作还是外表都是一位优雅的美学家。他矮小而结实,黑色微曲的头发,性感的嘴唇,眼神宁静辽远,总另加缪联想到东方圣哲。他戴丝质领带,上衣口袋佩戴与之花色相配的手帕。当时格勒尼埃常在安德烈·纪德主编的巴黎《新法国评论》(NRF)上发表文章,他在文学上的专业洞见也常常让他的学生感到钦佩。


而新闻人皮亚,过高过瘦,发际线开始颓败,长长的脖子总是有点向前倾,使得他看起来有点像是一只从壳里伸出脑袋的乌龟,很明显,这个男人花了太多时间伏案看稿。格勒尼埃受过最正规的学校教育,拥有最高的学历证书,皮亚则是个异类:二手书狂人,古旧色情书专家,娱乐场所的招徕者,兼波德莱尔的假冒者,同时还是杂志专栏作家和艺术评论者。皮亚十七岁时,与安德烈·马尔罗一同在玛德琳广场的一家私人图书馆打工,沿塞纳河从摊贩手中搜罗旧书。日后他们仍是朋友。


那,能搜到的照片不多,但基本上长这样:



这就是引导加缪走上哲学自省之路的哲学教师让·格勒尼埃,也是活跃的作家和知识分子。



竟被我找到这么一张,左为马尔罗,右就是皮亚。加缪的《西西弗神话》一书就是题献给皮亚的。


目前就扒到这里。我的翻译进度,《局外人》一书仍在青年作家的酝酿之中。顺带说一下,日后加缪的生命中还会出现一个重要的男人,即生物学家、196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雅克·莫诺。《勇敢的天才》这本书,记录了二人,一个小说家、哲学家和一个科学家一生的冒险故事和友谊。加缪说:我所认识的真正天才人物只有一个:雅克·莫诺。考虑到加缪认识那么多我们仰视的天才,这个雅克·莫诺得是个多杰出的人物啊!


而且俩人还长得这么像?简直是双胞胎!



人家分明长这样好吗?



不过,这段友谊是抵抗运动开始之后的事了,那时候,加缪已经离开阿尔及尔的贫民街巷来到了巴黎的文化圈。慢慢地,我们会到那儿的。


点击识别上图二维码关注芳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