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 2021中德可持续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一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交织影响,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全球行动迫在眉睫。北京时间9月24日下午,作为实施《浙江大学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Z4G)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德可持续发展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成功举办。论坛会聚中德两国政产学研代表30余人,围绕气候变化、新能源材料、绿色发展政策、校企协同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共探合作路径。
何莲珍向与会人员致以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何莲珍强调,面对共同的挑战,中德两国高等教育机构需作出更大努力。浙江大学历来重视全球开放发展,同时紧密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期待充分发挥对德交流优势,携手兄弟高校及各利益相关方,以对话促共识,化共识为行动。
方军指出,可持续发展事业是中德两国共同的关切和责任。中国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落实2030年议程,包括去年提出的“双碳”目标。中德在经贸、创新和教育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合作潜力巨大。方军表示,中国将继续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相信论坛将为两国关系长远发展注入新动能。
贺德满表示,中国在经济增长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浙江大学正是展现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生动窗口。德国将可持续发展视为重要议题并积极响应联合国相关目标。面对新冠疫情冲击、科研范式革新、能源系统转型等诸多挑战,德方期待与中国深化合作,携手寻求解决方案。
Enno Aufderheide深情回顾了六年前的浙大之行,充分肯定洪堡基金会与浙大的密切联系。他表示,洪堡基金会大力支持中德学者在气候变化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同时承诺于2045年实现基金会碳中和目标。他呼吁全球科学界成员从自身做起,担负起可持续环境建设责任。
施露丝表示,DAAD致力于推动学术国际化,树立全球责任感。DAAD将努力成为气候中和型组织,在提倡绿色出行的同时,积极促进学者间交流合作。施露丝指出,随着中德两国在学术和跨文化层面的交往不断深入,双方亟需共同努力,为应对全球挑战作出更大贡献。
开幕式后,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德国水技术中心、于利希研究中心、弗劳恩霍夫材料回收和资源战略研究所、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分别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公共政策等维度交流最新研究成果。
分论坛一由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曹龙主持,聚焦气候变化给沙漠、高原、森林、沿海城市等不同区域形态带来的挑战,分析气候变化与全球自然灾害和水资源形势的互动机制以及相关启示。
分论坛二由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姜银珠主持,围绕碳中和背景下能量转换与存储技术展开深入讨论,包括钙钛矿材料光催化性能提升策略、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技术现状与应用潜力、大功率储能器件材料与器件设计、拓扑材料的热电性质、半赫斯勒热电材料设计等。
分论坛三由浙江大学公管学院副院长谭荣主持,围绕低碳与全球气候治理、碳氮监测管理、基于自然的政策工具、多主体协同和跨国合作等作政策研讨,并分析了中德气候政策异同及合作机遇。
圆桌对话
卓斯乐认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需要从道德层面转向知识和行动层面。朗盛化学充分发挥产业特色,通过科研大赛、编程马拉松、奖学金、企业实习等形式,与高校携手培养青年学子的可持续行为习惯和商业思维。
周如鸿介绍说,上海高研院以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通过联合研发基金等途径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促进学术力量与产业需求对接。他强调,地方合作与全球网络对于可持续发展而言同等重要,彼此不可或缺。
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上海高等研究院联合承办,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协办,得到了教育部国际司、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的支持。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学者学生报名参会,线上直播触达人次逾10万。
来源:浙江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please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