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翠山死后武当派政治形态(上)

2016-07-16 叶克飞 黑江湖
张无忌 |2003版《倚天屠龙记》剧照



张翠山死后武当派政治形态(上)
文 | 叶克飞



一    张三丰为什么要走技术创新道路

在张翠山死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张三丰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为张无忌疗伤上,甚至在外力无法改善伤情的情况下,他还将武当派赖以生存、发展的九阳神功传给了张无忌。 但后来,在赴少林求助而不得之后,张三丰将张无忌托付给常遇春,前往胡青牛处治伤,自己则回到武当山,选择闭关,由宋远桥接任掌门。 闭关后的张三丰,在八年多时间里研究出了太极拳和太极剑两大绝学。要知道,武当派的起家依靠的是不齐全的九阳神功,源自少林,甚至因此造成了少林武当两派的芥蒂,而太极拳和太极剑,属于武当派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上的里程碑事件。 问题是,张三丰虽然年纪大,但精力充沛,就算铁了心要钻研技术,大可以像以前那样自己呆在幕后掌控决策,由宋远桥处理琐碎事务,不需要完全交权。因为张翠山的死而伤心过度,这个理由其实并不充分——如果真的伤心过度了,那怎么还有余力研究技术呢?为什么偏偏要舍弃权力而转向技术,这里面是有文章的。 咱们先来说说外因,应该说,张三丰带着张无忌前往少林求助,结果吃了闭门羹,这个事情对老爷子的影响很大,面子上多少有点下不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算勉强可以说有,但人家少林不承认),结果就免不了在关键时刻受制于人。这次受挫在很大程度上坚定了张三丰走技术创新路线的决心,在他看来,武当派要真正和少林分庭抗礼,就必须在技术上有可以对抗少林七十二绝技且知识产权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另外,由于张翠山的死,内定的技术接班人突然没了,作为武当派造诣最深的一人,老爷子必须自己勇挑重担。 当然,还少不了内因。张翠山死后,武当派内部出现了一定的失衡,原先内定的权力接班人宋远桥不可避免地会逐步呈现一家独大的态势,而原本打算走“权力+技术”双轨制的张三丰自然不希望看到这一点。于是,他并没有急于给宋远桥“名分”,依然只是个主持全面工作的身份,给予俞莲舟等其他几侠足够充裕的表现机会,这也导致了武当几侠日后的明显分化,比如张松溪成为宋远桥的坚定依附者,而俞莲舟则隐隐然成了“准张翠山”的角色,殷梨亭和莫声谷虽然并非其真正意义上的小弟,但鉴于张翠山的关系渊源,他们已经站在了同一战线上。 这种内部竞争态势,在未激化也未转为恶性的情况下,其实也是张三丰乐于看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内部的权力失衡,牵制住了宋远桥的势力,也为他潜心钻研技术提供了空间。

二    既得利益者更应该夹着尾巴做人

张翠山死后,宋远桥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潜在的竞争对手没了,头顶的太上皇张三丰也闭关研究技术去了,自己虽然还是“有名无份”,但终究大权在握,第二代掌门的位置,已经近在眼前。 在这种情况下,宋远桥该怎么办?其实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比比皆是——领导让你挑重担了,甚至让你主持全面工作了,大家都觉得你就要成为一把手了,你在这个时候该摆出一副怎样的姿态?是高调地接受大家庆祝,迫不及待的大刀阔斧干工作,还是应该低调处理,不见正式任命就不以领导自居? 正确的选择显然是后者,几千年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在官场上混,低调永远是没错的,越是有能力,就越得低调,不然,大家的眼神和口水就能杀死你。 宋远桥这样的道德谦冲之士,在这方面自然做得不错。他本身性格里就有低调的一面,而且,他做二把手多年,管理、承担武当派内部具体事务的时间也很长,这些都是很好的铺垫,有助于他心态上的良性积累——官场上的循序渐进其实很有道理,从副到正,承担责任由小到大,在渐进过程中学习,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如果直接从普通员工跳到一把手,缺乏管理经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心态容易失衡。我就见过这样的例子,有人一步登天成了部门一把手,立马得意忘形,张嘴就是打官腔,处处好为人师,刚愎自用,结果连连犯错,最终被赶下台——他的失败,自身格局小、素质低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则是因为直接被提拔为一把手,心态出现失衡,进而导致缺少管理经验等弱点被无限放大。 但“权力会腐蚀人”这句话确实是真理,现实中能在权力面前淡泊如常的人极少,现代政治崇尚制度约束,也恰恰是因为人本性里的贪欲,而在武侠小说这样的“成人童话”中,真正能无视权力的淡泊之士,要不就是怎么打也不死、去哪里都有人爱的主角,要不就是张三丰这样的一代宗师,大多数人还是不能免俗。 宋远桥也一样,虽然自己一脸低调,并不以代理掌门的名头压人,武当派内各种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但他还是被权力冲昏了头脑,犯了大忌,出了大错,甚至直接导致了自己的下台! 这个错误,说起来也颇为无奈——咱中国人忙活半辈子往往是为了子女,在外面辛苦打拼甚至刀头舔血,都是为了给孩子的将来铺一条康庄大道,多留点家当和资源,巴不得小家伙长大了能少走弯路。可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上了岔道,甚至铤而走险。宋远桥的错,就在于他对儿子宋青书的“有意栽培”。 ——您对儿子抱有期望,这是应该的,可打算把武当派变成你宋家的家族产业,一代代传下去,那可就犯了大忌!
张三丰的回答是“贫道幼年之时,虽曾在少林寺服侍觉远大师,但那是扫地烹茶的杂役,既没有剃度,亦不拜师,说不上是少林弟子。”
 意思很明白,我没做过和尚,没拜过师父,你想让我当你们少林弟子,咱还不干呢!换言之,我张三丰从来没有过少林寺户口。 这是两大门派的官方对话,话不投机,针锋相对。但官方说法这东西,向来真假难辨,很值得研究研究。咱们前面不是已经说了吗?张三丰少年时代的户口确实在少林寺,这是已经被第三方证明过的——觉远曾在杨过等人面前表示少年张君宝是其弟子,由此可见,张三丰确实与觉远有师生关系,只是由于觉远本人在少林系统内地位低微,所以张三丰只能承担一些打杂工作。但不管怎样,他的少林弟子身份是可以确定的。 看完第三方的说法,咱们再来看看当事人的“非官方说法”。俞岱岩遭人用少林的金刚指功夫暗算,张三丰派宋远桥等三名弟子前往交涉,当时就说过一句“本派与少林派之间,情形很是特殊。我是少林寺的逃徒,这些年来,总算他们瞧我一大把年纪,不上武当山来抓我回去,但两派之间,总是存着芥蒂。” 说这话的场合是武当山内部,说话对象都是自己人,虽然有调侃成分,但可以视为真言,由此可见,尽管对外不予承认,但张三丰内心还是承认自己的“少林叛徒”身份的。  
三    儿子太不低调了!

对于中年得子的宋远桥来说,宋青书无疑是他的骄傲。小宋是武当第三代弟子中的翘楚人物,他一出场,就面对殷家三兄弟的围攻,书中提到他“法度严谨,招数精奇”,可见武功不错,而且他“在三名高手围攻之下,显然已大落下风,但仍是镇静拒敌,丝毫不见慌乱”,心理素质也相当出色。另外,小伙子还是个帅哥,“眉目清秀,俊美之中带着三分轩昂气度,令人一见之下,自然心折”——既有内在又有外在,确实是个潜力股。 最重要的,是他的绰号,江湖人称“玉面孟尝”,大家都说他“慷慨仗义,济人解困”,说白了就是喜欢管江湖中的事情。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他的老爹宋远桥,早在张翠山从冰火岛回来时,殷梨亭就曾经提到,“这几年大哥越来越爱做滥好人,江湖上遇到甚么疑难大事,往往便来请大哥出面”。这爷俩,都一个爱好。 前面提到过,宋远桥之所以频繁介入江湖事务,是因为他希望通过寻求外界的认同去巩固内部基础,巩固“第二代领导人”的地位。而多年后,他把儿子也培养成了一个小号的“江湖仲裁者”,整天去行侠仗义,调解纠纷,助人为乐,很显然是希望儿子走跟自己一样的路,通过外界的认同,去巩固“第三代弟子之首”和“准接班人”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宋青书同学的形势貌似一片大好,自己工作表现不错,领导(还是自己老爸)不停在外面为自己有意吹风,外面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都觉得他会是武当派第三代掌门人。比如峨嵋派的尼姑们,甚至包括掌门灭绝师太和见多识广的静玄,都认为“实则宋远桥才是真正的武当掌门,看来第三代武当掌门将由这位宋少侠接任”。 但要注意的是,是什么导致峨嵋众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如果仅仅是宋青书的个人表现,我认为并不足以让大家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张三丰把掌门位置传给了宋远桥,但这并不代表宋远桥有绝对权力去选择接班人,首先,张三丰依然在世,尽管不理俗务,但依然掌握话语权,其次,因为武当七侠年龄差距较大的缘故,即便宋远桥日后年迈,殷六和莫七也还是中生代,正值四五十岁的“当领导黄金时期”,未必轮得到宋青书,何况,武功在七侠中排名第一的二侠俞莲舟和智略第一的四侠张松溪,日后立场都未明,他们掌握着一定话语权,完全可以左右形势。而从宋青书的自身情况来说,虽然天赋不错,也是第三代的佼佼者,但要和上一辈的武当七侠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这么一分析,情况就很可疑了,百岁老人张三丰还在世,宋远桥也才六十岁,来日方长,宋青书怎么就成了第三代掌门的大热门? 原来,一切只因他和殷梨亭的一段对话——“殷梨亭道:‘青书,咱们走罢。’宋青书道:‘崆峒派预定今日中午在这一带会齐,这时候还不到,只怕出了岔子。’殷梨亭脸有忧色,道:‘此事甚为可虑。’宋青书道:‘殷六叔,不如咱们便和峨嵋派众位前辈同向西行罢。’殷梨亭点头道:‘甚好。’” 这段对话看似平常,却让局外人看出了点异样——“灭绝师太和静玄等均想:‘近年来张三丰真人早就不管俗务,实则宋远桥才是真正的武当掌门。看来第三代武当掌门将由这位宋少侠接任。殷梨亭虽是师叔,反倒听师侄的话。’” 换言之,在外人眼里看来,宋青书在自己师叔边上就像个领导。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你在领导边上,不但不请示不汇报,还装领导,这像什么话?书中提到,“她们(指峨嵋派中人)却不知殷梨亭性子随和,不大有自己的主张,别人说甚么,他总是不加反对”,可见殷梨亭并没有对宋青书的尊卑不分有什么看法,但如果他对俞莲舟和莫声谷这样说话,或者这一切被俞莫二人看在眼里,他们会有什么看法?估计心里会暗骂一句,“小样,你老子做个掌门,你还喘上了?” 这样的宋青书,确实不太明智。

四    老爸苦心栽培,儿子偏遇主角

虽然宋青书同学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他有个致命伤——不是主角。 不是主角,这可是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最悲惨的宿命,这会导致他们要死很容易、变坏很轻易,想不栽跟头很难,想要个美女?没门!这不,宋青书同学全碰上了,四处栽跟头,坏得很轻易,死得很惨,倒是找了个美女老婆周芷若,结果直到自己死了,老婆大人还是个处女。 宋远桥的苦心栽培,成了一场空,宋青书最后走上了一条绝路。 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丢脸,是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当时,明教众人已经失去抵抗力量,但凭空冒出来一个张无忌,力挽狂澜,连续挫败几派高手,谁知道他对老相识周芷若手下留情,结果却伤在了对方剑下。 此时,六大派中只剩下武当没有出场面对张无忌,按照灭绝师太的说法,就是“峨嵋派今日已然败落,你若不死,日后再行算帐。咱们瞧武当派的罢!六大派此行的成败,全仗武当派裁决”,换言之,此次围攻光明顶战役的成败,就看武当的选择了。这里的难题就在于,武当几侠是要除恶还是要面子——“众人均想,武当派自来极重侠义两字,要他们出手对付一个身负重伤的少年,未免于名声大有损害,只怕武当五侠谁都不愿。但武当派若不出手,难道六大派围攻光明顶这件轰传武林的大事,竟然闹一个空手而归?此后六大派在江湖上脸面何存?其中的抉择,可实在为难之极了。灭绝师太那几句话,意思说六大派今后是荣是辱,全凭武当派决定,且看武当派是否有人肯顾全大局,损及个人的名望。” 这个时候,武当内部的反应很有意思,五位班子成员“面面相觑,谁都拿不定主意”,小字辈的宋青书却突然冒了出来,他说:“爹,四位师叔,让孩儿去料理了他。” 这里只是个细节,却暴露了很多深层次的东西: 一是宋青书这孩子确实很聪明,“武当五侠明白他的意思,他是武当晚辈,由他出手,胜于累及武当五侠的英名”,作为小辈,他在这个关键时刻看到了问题所在,并且站了出来。 二是他叫的是“爹,四位师叔”,而不是“掌门,四位师叔”,有人可能说了,这没啥问题吧,叫啥不一样?其实不然,这不是在家里,不是在武当内部,而是在外面,当着其他五派的高手们的面,在这种情况下,宋青书作为武当派出席本次活动的代表,应该时刻想着自己是武当派的一分子,要遵守武当的规矩,在组织内,没有父子没有亲戚,只有严格的级别。记得前几年参加过一个楼盘开盘活动,老爹是地产大亨,给了儿子一笔钱,让其弄个小楼盘“学习学习”,结果不成器的儿子在现场致词时,结结巴巴也就算了,关键是介绍到场嘉宾时,没说“XX地产公司董事长”,而是直接说“我爸爸”——谁知道你爸爸是谁?就算知道,你在正规场合能不这么丢人不?换言之,咱在公开场合不能把家里那套随便带过来。 宋青书这一叫,倒不是丢人的问题,而是暴露了一个事实:在张翠山身死、张三丰隐退之后,武当有向宋远桥“家天下”转化的趋势,宋青书作为武当第三代弟子,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这样的重要公共场合,张嘴就是爹,“先爹后掌门”,多少有点武当是自家店的意思。这注定会引起其他几侠的不满。 三是武当几侠对宋青书此举的反应。最具侠义精神的二侠俞莲舟和耿直的七侠莫声谷都认为对一个重伤少年出手“很不人道”,持反对态度。尤其是俞二,他的话“绵里藏针”,“不成!我们许你出手,跟我们亲自出手并无分别”,一方面是点出宋青书也代表着武当,另一方面是“我们许你出手”,隐然有“武当不是你爹的,我们哥几个也能管你”的意味。而莫七的说法则是,“名声乃身外之物,只是如此对付一个重伤少年,良心难安。”在张翠山身死、宋远桥接掌掌门位置后,坚决向领导靠拢的四侠张松溪则表示,“大局为重,我五兄弟的名声为轻”,他显然是站在宋远桥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宋远桥作为武当掌门,一旦为了武当声名放弃摧毁明教,那得罪的就是其他五大派,武当以后在江湖上就不好混。果然,宋远桥的意见是“魔教作恶多端,除恶务尽,乃我辈侠义道的大节。名声固然要紧,但现今两者不能得兼,当取大者。青书,小心在意。” ——武当内部的分化,由此已可窥一斑。而宋远桥准许宋青书出场,除了顾及武当的“外交关系”外,多少也有让儿子承担重任的意思。其实此举其实并不讨好,还得蒙羞,可见宋远桥对这儿子也非一味溺爱,知道儿子要想成器,本领强是一方面,脸皮也得厚。 可就是这桩事情,宋青书搞砸了。

五    孩子,平常心很重要

出场挑战已受重伤的张无忌,是宋青书主动申请的重大政治任务,关系到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成败,关系到武当乃至六大派的声誉,关系到江湖黑白两极的天平。而且,这对宋青书本人也是一个重大考验——玉面孟尝小帅哥宋少侠,堂堂武当太子党,跑去对付一个已无还手之力的重伤少年,这是绝对的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啊,可见他老爹宋远桥是有意培养这孩子的两种能力:一是把江湖当自己家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二是一张厚脸皮,关键时刻甚至可以不要脸。 ——你没看错,凡事都有正反两方面,所谓组织责任感,有时候就是不要脸,当然,是自己的脸。 但在出场前,老宋和小宋千算万算,算到了会没面子,算到了会被人耻笑,但就是没算到这任务会搞砸。别说他们了,别人也不会想到这事情会砸,张无忌都伤成那样了,明教上下完全失去战斗力,上去就是捏软柿子,还有搞砸的道理? 结果,还真砸了。 按理说,宋青书开始的表现还不错,他先礼后兵,对张无忌说,“曾小侠,你若非明教中人,尽可离去,自行下山养伤。六大派只诛魔教邪徒,与你无涉”,这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张无忌主动离去,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没落下“对付一个重伤少年”的骂名,还把问题给解决了。 可张无忌是谁?那可是主角啊!主角可没有干不成的事情,他要铁了心维护明教,那六大派注定讨不了好,只见他大义凛然,非得跟明教共存亡。旁边的小昭姑娘也不干了,挺身而出,摆出一幅“要杀咱无忌哥哥就从我尸体上过”的架势,这时候的宋青书很没风度,他“在小昭肩头一推,将她推开数步,说道:‘妖女邪男,有甚么好东西了!快站起来,接招罢!’” ——这是骨子里的傲慢,换成俞莲舟,就万万做不出来这事情。其实一个人的气度究竟如何,看他怎样对待弱者便可看得清楚,对着灭绝师太一脸谦恭,那是很多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但对一个重伤对手和混迹明教的小姑娘保持谦恭,那必须是有大智慧大胸怀的人才能做到,宋青书终究是个小人物。 而且,在这个紧要关口,他还吃醋了!“他(宋青书)心中对眼前这少年竟蓄着极深的恨意,这倒不是因他说自己粗暴,却是因见周芷若瞧着这少年的眼光之中,一直含情脉脉,极是关怀,最后虽奉了师命而刺他一剑,但脸上神色凄苦,显见心中难受异常”,他心下明白,“自己倘若击死这个少年,周芷若必定深深怨怪,可是妒火中烧,实不肯放过这唯一制他死命的良机”。年轻人争风吃醋,本是平常事,但在这个关键时刻,肩负重任,小男生的心思实在应该放一边去。 至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失去平常心的宋青书不但没有完成组织交待的任务,还出了个大丑。他瞥见周芷若关心张无忌的眼神,又酸又怒,于是来了一招迅猛无比的“花开并蒂”,结果被张无忌用乾坤大挪移反施己身,值得一提的是,“倘若他出招稍慢,那么点中了自己左肩缺盆穴后,此后两式便即无力使出,偏生他四式连环,迅捷无伦,左肩缺盆穴虽被点中,手臂尚未麻木,直到使全了花开并蒂的下半套之后,这才手足酸软,砰的一声,仰天摔倒,挣扎了几下,再也站不起来了”,换言之,就是如果他不因为争风吃醋而恼羞成怒,始终持之以礼,点到为止的话,就绝不会丢这个人,结果一较真,就自己点了自己的穴,还扇了自己两个耳光,“两边面颊高高肿起,每一边留下五个乌青的指印”,然后摔了个大跟头,这人真是丢大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挫折本来是最好的成长良药,但对于气量不足的人来说,挫折也可能让他们走上一条邪路。知子莫若父,宋远桥“见他两边面颊高高肿起,每一边留下五个乌青的指印,知他受伤虽轻,但儿子心高气傲,今日当众受此大辱,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本来就气量偏狭,再受这么一个大刺激,江湖著名太子党、前途无量的大好青年宋青书,就这样走上了歪路。

六    老人家的固执(1)

在张翠山死后,宋远桥开始掌握武当大权,儿子宋青书也迅速上位,成为第三代弟子之首。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宋远桥,已经年过五旬,到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 这个年纪存在几个隐患,前文已经提到,比如精力问题、比如几个少壮派师弟的威胁,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性格问题。 那位说了,宋远桥这样的得道之士,还有性格问题?当然有。人年纪大了,就容易固执,现实中也存在这个问题,很多人抱怨领导咋那么固执呢,明知道不可行,明明已经脱离了时代,却还是一条路走到黑,其实出现这种情况,除了领导自身有话语权之外,随着年纪渐长的固执也是重要因素。不止领导年纪大了会这样,父母也多半如此,老人对权威的维护,往往伴随着固执。 那位又说了,张三丰不是挺豁达的么?百岁老人呢,人家可一点也不固执,事事懂变通。但张三丰有参考价值吗?没有,他老人家不单只是一代宗师,还是一代寿星,一百多岁活得像年轻小伙子一样,此外,还是一代人精,人情练达,胸怀宽广,说白了,那是一代完人。可咱们都知道,完人是不存在的,老张于《倚天》,就非人而是神,并不具备参照系功能。 在光明顶上面对张无忌时,宋远桥就暴露了他的固执,尽管俞二等人认为出手对付一个重伤少年有违江湖道义,但宋远桥坚持认为武当面子是小,剿灭魔教是江湖大节,不可因小失大,并准许儿子宋青书出场对付重伤的张无忌。 其实这个固执的选择也客观上说明了武当政治路线的改变——在张三丰时期,武当飞速发展,七侠侠名远播,但地位相对超然,而在宋远桥掌权期间,不仅仅他本人热衷于插手江湖事务,武当的社会参与度也极高。这一方面与武当自身的壮大有关,另外也和宋远桥的自身选择有关,早在张翠山失踪的那些年,他就常充当江湖仲裁者,而儿子宋青书小小年纪,就闯出了“玉面孟尝”的绰号,“孟尝”二字,也是指他在江湖上结缘甚广。 在这种状况下,在宋远桥父子的心里,如果对自己的身份下定义,那恐怕“武当门下”只能排第二,“江湖大侠”才排第一,换言之,武当只是他们身上的一层皮,或者是寄身之处,融入江湖,获取江湖上的名声和隐权力更重要。 说回宋远桥的固执,他不同意俞莲舟等人的意见,坚持要对付重伤的张无忌,并答应宋青书出阵,无疑是意图强化武当的社会参与度。但可惜宋青书偷鸡不成蚀把米,出了个大丑,宋远桥立刻变了风向,说“今日之事,武当派已然尽力,想是魔教气数未尽,上天生下这个奇怪少年来。若再缠斗不休,名门正派和魔教又有甚么分别”,可问题是,之前让人去缠斗的,恰恰是他宋远桥——你是不是看到了现实中许多领导的影子? 这种固执如果只是人上了年纪的性格变化,问题倒也不大,但如果“配合”了自己的私心,问题就大了。这就好比现实中的官员,年纪大了固执还只是耽误事,但要是掺杂了私心,想着给儿子留点家产或者谋个位置,那往往会出大问题。 比如后来,张无忌在万安寺营救群雄,让群雄从塔上跳下,他运用乾坤大挪移神功解救。可大家一看,这塔高成这样,跳下去准保摔死,个个不肯相信张无忌。这个时候,作为与张无忌关系最密切的武当派,应该及时给予他支持,而作为武当在场的最高领导人宋远桥,则应该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人,但他并没有这样做,显然,他固执地不肯相信张无忌,结果站出来的是二侠俞莲舟。而在俞莲舟脱险后,宋远桥的表现更是私心毕现,他不顾张松溪和莫声谷二人尚未脱险,反倒叫儿子宋青书速速跳下,联想当年俞二和张五海上重逢,一起回武当的经历(小张无忌被玄冥二老劫走,殷素素追赶,而张五却是先关心受伤的俞二,然后才去追赶),宋远桥此处的表现很难体现出武当七侠的“深情厚意”。

七    老人家的固执(2)

宋远桥对自己的宝贝儿子宋青书很爱护,这是人之常情,但也是个麻烦事儿——俩直系亲属呆在一个单位,老子是一把手,儿子肯定成了既得利益者,平时师兄弟不敢得罪他,老人家传授武功时保不准也会开小灶,按理说,这得回避,但武当派自己没啥分支机构,也不能把小宋整去少林或者昆仑,只好维持现状。 如果宋远桥只是给儿子开开路,行点小方便,问题也还不大,谁还没个以权谋私的时候啊?像武当这么规范的门派,搞点小动作不会影响大局,何况宋青书条件也不错,值得培养,私下开点小灶、刻意提拔一下,也属正常范围内的组织行为。 但如果宋青书堕落了呢? 一个刻意培养、提拔,甚至被外人看作是准接班人的人才,突然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品质问题,还是不可原谅的弥天大错,那可是会毁了一盘棋的行为啊! 结果,宋青书还真堕落了,他偷窥峨嵋派女生寝室,被小师叔莫声谷发现,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把师叔给害了。按理说,偷窥这事情可大可小,要是跟莫声谷说几句好话,承认错误,大可以被定性为行事不慎,没有掌握好串门的时间,还走错了路,算不上大事,但最后的演变却出人意料,莫声谷身死,宋青书就此成了武当逆徒,再也回不了头。 这里面涉及的内幕很多,比如武当的派系斗争,比如宋青书的处世之道,比如张无忌回归后对武当内部的影响,这些我们会留在下文分析,现在要说的是,宋远桥的态度是怎样的? 在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和殷梨亭四人寻找莫声谷的过程中,明显出现了两派意见,宋大和张四怀疑张无忌对师叔下了毒手,俞二和殷六则认为事实未明,不可妄下定论。 要知道,此时的张无忌风头正劲,他在光明顶上力拒群雄,随后成为明教教主,并让明教重新团结,走上抗元正轨,而且在武当山上解救了被暗算的张三丰,成功营救了六大派群豪,在黑白两道上都闯出了大名头,十分争气。相比之下,宋远桥率领的围攻光明顶的大部队栽在了赵敏手上,出现了重大责任事故,是得被问责的,儿子宋青书在六大派面前丢了脸,星光立时黯淡,要说他们对张无忌有点意见,那是不可能的——但凡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受到影响,肯定是要闹情绪的。 固执碰上了情绪,宋远桥终于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失败。 在这场关于莫七安危的师兄弟辩论中,武当七侠第一次出现了“一切写在脸上”的分化,也就是暗战变成了明战。首先是张松溪挑起事端,说“‘门户有变,亟须清理。’咱们武当门下,难道还会出甚么败类不成?莫非无忌这孩子……”矛头直指张无忌,殷梨亭则立刻反击,表示“无忌这孩子决不会做甚么败坏门户之事,那是我信得过的”。 这是宋大俞二两派各自的“小弟”的一次交锋,随后大家便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却是一向冷静的宋远桥,他颤声道:“四弟,我心中一直藏着一个疑窦,不便出口,若是没讲出来,不免对不起咱们故世了的五弟”,这个细节很值得推敲,首先是说话对象只是“四弟”,也就是四侠张松溪,没有俞莲舟和殷梨亭啥事,而且直接把已故的五侠张翠山搬出来,直指张无忌。 要知道,作为此时在场的武当派最高领导人,宋远桥的每一句话都是很重要的——领导不能乱说话,君无戏言,这道理咱都懂,而宋远桥在真相未明(尤其是莫声谷到底出了什么事还未知)的情况下,竟然直接怀疑张无忌,而且言辞间对二侠俞莲舟这一派也充满漠视(以武当七侠原先的表面融洽关系,这种漠视已经可以与敌意划等号了)。 张无忌无疑只是个引子,从根本上来说,这是武当内部的权力斗争,是有意将武当变为宋家江山的宋大一派和坚决捍卫武当原有体制的俞二一派的斗争。宋大要为自己的儿子宋青书铺路搭桥,就必须压制风头越来越盛的张无忌,而俞二要捍卫武当原有体制,就必须压制宋青书,张无忌无疑是一个制衡的最好武器。 这场斗争并没有持续多久,便分出了胜负,宋大输了。

八    老人家的固执(3)

宋远桥输了,而且输得很惨。 为什么,因为他儿子宋青书不争气,跑去峨眉派女生宿舍偷窥,不但不争气,还闯下不可弥补的大祸,打死了知情的师叔莫声谷。 而且,更糟糕的是,这事情还没能隐瞒——他和陈友谅雪地中争辩,被洞中的武当四侠抓了个现行,听了一清二楚。 此时的宋远桥,面临着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危机,往张无忌头上栽赃未成,还给竞争对手们知道了自己的儿子才是祸害。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第一时间大义灭亲是最好的选择——宋青书犯下这等弥天大错,政治生命注定完结,小命也肯定保不住。既然这孩子是死定了,还宋远桥就不如来个大义灭亲,以此保住自己的政治生命。 这里必须要说的是,大义灭亲其实是人类道德中最阴暗的一面,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往往鼓励大义灭亲甚至互相举报,以致道路以目,但在黑暗的政治斗争中,大义灭亲屡见不鲜,尤其是当政治极度黑暗时,包括大义灭亲在内的互相举报总能成为现象,你身边的人也许就是你出卖的人,这样的时刻,人性早已泯灭,取而代之的黑暗极权。 但从政治学角度来说,大义灭亲是很常见的一种自保手段,所谓“丢卒保车”,便是这道理。此时的宋青书,唯一的政治价值就是成为保车的那个卒子,让老爹宋远桥所受的影响尽量降低。 但一直对宋青书极为溺爱的宋远桥,在此时延续了以往的错误,而其派系的四侠张松溪,一招缓兵之计看似聪明,实际也把宋家父子推向万劫不复。 当时,宋远桥怒不可遏,宣称要清理门户,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么宋远桥本人的政治生命尚不至于完结,可张松溪却劝道:“大哥,青书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来,武当门中人人容他不得。但清理门户事小,兴复江山事大,咱们可不能因小失大。” 这个因小失大是啥意思呢?张松溪的说法是“听那陈友谅之言,丐帮还想假手青书,谋害我等恩师,挟制武林诸大门派,图谋江山。恩师的安危是本门第一大事,天下武林和苍生的祸福,更是第一等的大事。青书这孩儿多行不义,迟早必遭报应。咱们还是商量大事要紧”。 这个理由看起来还真充分,张三丰老爷子不知道宋青书叛出门户,要是被暗算了,那可就大件事了,而作为武林泰山北斗,张三丰老爷子出事,也是武林的浩劫苍生的不幸。 所以,张松溪认为,在张三丰不知情的情况下,武当四侠“须得连日连夜赶回武当……咱们眼前第一要务是维护恩师金躯。恩师年事已高,若再有假少林僧报讯之事,我辈做弟子的万死莫赎”。 这选择看起来确实很正确,但问题是,以张三丰的武功,宋青书等人要对付他,只有暗算一途,只要有人回武当通知一声,老爷子有了提防,就不会出什么漏子。而且,跑回去护卫张三丰,只是治标不治本的选择,事实上,只要击杀宋青书,自然就切断了祸根,即便想放长线钓大鱼,看看陈友谅想搞啥阴谋,那跟踪宋青书,伺机而动也是最好选择。换言之,武当四侠完全可以兵分两路,一方面派个人回去武当报讯,让张三丰老爷子小心提防,另一方面追踪宋青书,或者把这叛徒给灭了,或者通过他看看陈友谅要折腾点啥。张松溪作为武当智囊,非得让大家立刻赶回武当,表面上看是为了恩师安危着想,实际上却是暂时放过了宋青书。咱们都知道,这些大案要案,暂不查办往往是最好的平息方法,等风头火势一过,事情就有了所谓的余地,张松溪显然是在打这个主意,因此想出这么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来糊弄大家。 宋远桥呢?他来了个顺坡下驴!这个看起来不错的选择,彻底断送了他的政治生命!

九    老人家的固执(4)

宋远桥是怎么顺坡下驴的?只见他先是圆睁双眼,怒道:“你……你说清理门户之事还小了?我……我生下这等忤逆儿子……” 结果听张松溪一忽悠,他立刻觉得言之有理,还剑入鞘,说道:“我方寸已乱,便听四弟说罢。” 结果,武当四侠就放弃了捕捉宋青书,而是返回武当山。 宋远桥的顺坡下驴,其实容易理解,毕竟宋青书犯下这种不仅仅断送政治生命、甚至罪不容诛的大错,对于自己是极大的打击,回武当山坐镇,有利于近距离接触内部人员,稳定局面和人心,这年头官员听到什么风声,第一时间就是回单位稳住形势,人要是不在单位,出了什么事很难挽回局面,就是这个道理。但他忽视了一点:宋青书这档子事不是一般的事情,不是你回武当山往办公室一坐就能把问题给解决了的,而问题不解决,拖是毫无意义的。宋青书叛出师门,杀害师叔,已经无从遮掩,顶多是暂时封锁消息,这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作为掌门需要承担责任,而且犯事的还是自己的儿子,更是难办,唯一办法就是第一时间大义灭亲,然后回武当山引咎辞职,说不定张三丰还会进行挽留,从轻处理,让他留职察看。 也就是说,宋远桥的选择,虽然临时保住了自己的掌门之位,但在关键问题并未解决的情况下,他不但无法挽回局面,位置也是朝不保夕、苟延残喘,这个选择,无疑是错误的,这也使得他此后的所有努力都变得无济于事。 比如说后来张无忌和周芷若大婚,宋远桥奉师命前来道贺,人员安排就非常讲究,他把非自己派系的俞莲舟和殷梨亭带上,显然是惧怕他们留守大本营,说对自己不利的话,做对自己不利的事,而让铁杆小弟张松溪留守,也有稳定大局的意思。而到了再后来的屠狮大会,宋远桥更是选择自己留守,出来参与其事的则是俞莲舟和殷梨亭。 但这些努力只能暂时拖延,却不能挽回局面。宋青书在屠狮大会上助纣为虐,结果被俞莲舟施以辣手,打成重伤,后来被抬回武当山。而此时的宋远桥,已经无法扭转局势,请看他的表现—— 他“听说儿子在外,铁青着脸,手执长剑,抢将出来。张无忌等均觉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一齐跟到了大殿。张三丰也随着出来。宋远桥喝道:‘忤逆不孝的畜生在哪里?’瞥眼见宋青书躺在软床之中,头上绑满了白布,连眼睛也遮没了,长剑挺出,剑尖指向他身上,但手一软,竟是刺不下去。霎时之间,想起父子之情,同门之义,不由得百感交集,回过剑来,疾往自己小腹上刺去”。 此时的宋青书,虽然还未死,但已经仅剩一口气,而且武当派也不会允许这逆徒活下去,宋远桥现场的表现,不可能挽救宋青书的性命,而自杀的行为,则有苦肉计之嫌。 但此时,宋远桥已经错过了挽回局势、博取“留职察看”处理的机会,他没有第一时间追捕宋青书,对这起重大责任事故进行拖延,必然要被问责,结果,张三丰出手,击杀重伤的宋青书,然后表示:“此事你(指宋远桥)确有罪愆,本派掌门弟子之位,今日起由莲舟接任。你专心精研太极拳法,掌门的俗务,不必再管了。” 至此,宋远桥被罢免,彻底丧失了在武当派内的话事权。而张三丰让他“精研太极拳法”,表面上看是给他一个技术职务,但要知道,武学本非其最大长处,张无忌已经精通太极拳,而浸淫武学的俞莲舟作为接任掌门,也肯定会钻研此道,且他的资质高于宋远桥,因此,宋远桥在技术领域也完全没有话事空间。

十    顾全大局的俞二

有一种升职叫做水到渠成,哪怕,你没有野心,根本不打算上位,但大任也会落在你肩上。 比如才高却低调的俞二侠俞莲舟。 在张翠山死后,俞莲舟显得更加低调,很少有独当一面的经历,更多是跟随大部队行动,比如光明顶之役。直到后来宋青书出了问题,他才有独当一面的机会,比如带着殷梨亭参加屠狮大会。 这既与俞莲舟的性格有关,也和武当内部的形势改变有关。 先说说武当内部的形势,当初,张翠山作为张三丰钦点的技术接班人,隐隐然有与宋远桥分庭抗礼之势,但却在回归武当山不久后身亡,以致张三丰大受打击,退居二线,宋远桥包揽大权。这时,亲张翠山一派的俞莲舟,其政治选择就很关键了,而且他又是武当七侠中武功最高的一人,作为实力派,他的态度会极大地左右武当的局势。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其实屡见不鲜,比如在一个单位里,一把手要退了,两个副职存在竞争关系,都想上位,关系不融洽,你作为骨干的中层干部,亲近其中一方,但不幸的是,你亲近的那方在斗争中失败了,被调离本单位,另一方成功上位,这时,你该怎么办? 我给出的选择是:为了单位,顾全大局,为了自己,也顾全大局。 “顾全大局”其实是我相当反感的四个字,这个中国特有的政治哲学名词,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尔虞我诈、虚伪不堪,但不幸的是,在政治斗争中,这四个字是如假包换的保命工具、进步阶梯,懂得这四个字,不但可以在政治斗争中无虞,还可以打开自己的提升空间。举个“纯洁”的例子,你和某同事关系不睦,但为了工作这个大局,求同存异,忍气吞声,甘受对方的气,甚至被人打了左脸还把右脸伸过去,挨完打还笑着说痛快,最后把工作圆满完成,虽然一时心里憋屈,但领导肯定会觉得你孺子可教,能够顾全大局,印象分肯定大增。当然,从组织学上来说,这虽然虚伪了点,但确实是很正确的选择,可在政治斗争中,顾全大局往往遭遇异化,比如你的领导在工作中出现了决策错误,拉着你说:“小子,那个谁谁公开反对我,说我决策错误,但咱单位不能乱,你得顾全大局,站在我这边,一切求稳定”,然后你乖乖站在领导这边,单位最终风平浪静,但谁来为错误买单?这种异化的顾全大局,在中国官场生态中极为常见。 说回俞二。俞莲舟的风骨,咱们都知道。这可是武当七侠中唯一堪得上“侠之大者”四字评价的一位,才高、低调、谦逊、没有野心、处处容人,是偶像级人物。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在单位里搞搞震,阴谋与他无缘。张翠山死后,武当大权落在宋远桥手里,俞莲舟采取的就是顾全大局,静观其变。 此时的俞莲舟,其实势力很大,他是二把手,业务能力(武功)在班子成员中排第一,而且还承接了张翠山的政治遗产——殷梨亭和莫声谷这两个“小弟”。这样的实力其实足以让宋远桥忌惮,但俞莲舟并没有公开与之分庭抗礼,而是默认了宋远桥的接班。 俞莲舟的这种态度,使得宋远桥松了一口气,武当在后张翠山时代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要留意的是,与此同时,俞莲舟及其派系的小弟(殷六、莫七)只是选择了“整体支持”,而非“整体投诚”,并没有使得武当出现“大一统”局面,而是相对保持了对当权派的制衡作用,这一点在后面会重点分析。 这无疑是俞二的最好选择,既顾全大局,不使武当陷入乱局,又保持了原则性和自身的独立性。

十一    武当的微妙变化

俞莲舟对宋远桥的服从,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崆峒五老之一的宗维侠趁人之危,上去“欺负”已经深受重伤的殷天正,向来光明磊落的俞莲舟不愿殷天正一世英雄,如此丧命,忍不住上前阻拦,在对方一意孤行,还摆出“六大派盟誓”的情况下,俞莲舟尽管很难插手相助,却还是说了一句:“此刻任凭于你。回归中原以后,我再领教宗二先生的七伤拳神功”,这是为了江湖道义,不惜与崆峒翻脸。 但宋远桥说了一句“二弟,由他去吧”,俞莲舟立刻归队,选择服从。当时,六大派群雄都在场,俞莲舟在这种公开场合选择了顾全大局,无疑在六大派面前进一步确立了宋远桥的权威。 而这种服从,随着六大派被陷万安寺,起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是宋远桥在武当派内主导地位的改变。六大派远征光明顶,结果被张无忌出面搅黄了,徒劳无功,率队出征的宋远桥肯定没面子——要知道,这次远征,武当派除退居二线的老领导张三丰之外,可谓倾巢出动,武当七侠除了逝世的张翠山和瘫痪的俞岱岩,全部到位,第三代弟子中的翘楚人物宋青书也随队出征,以这样的班底,结果一无所获,可谓大触霉头。更糟糕的是,在归途中,落单的殷梨亭受了重伤,险些丧命,而宋远桥带领的大部队则被赵敏旗下高手暗算,被囚禁于万安寺。 前面说了,这可是重大责任事故,宋远桥是第一责任人。 而与之相对的,是张无忌的大出风头。首先是光明顶上的解围,力战六大派高手,让俞莲舟等人欣喜“五弟有后”,紧跟着是万安寺解救群雄,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六大派与魔教的恩怨,再加上在武当山上搭救张三丰,学得太极拳和太极剑,简直是排忧解困专业户,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毫无疑问,他的出场比老爹张翠山更拉风,更具威胁。让宋远桥父子变得暗淡无光。 作为当年张翠山最坚定的伙伴,俞莲舟无疑是欣喜的。时刻以武当大局为重的他,其实很清楚宋远桥一家独大对武当的未来是不利的,起码,一个开放性门派不能成为宋家自己的玩具,尽管武当的现有势力分布和人员结构,使得宋青书的接班可能并不大(下文会详细分析),但宋家父子确实有这样的倾向。而俞莲舟作为武当内部原先唯一能够对宋家父子构成威胁的人物,又毫无野心,加上以大局为重,所以他的态度是服从但不盲从,关键时刻予以制衡,避免彻底的一家独大无法收拾。 因此,张无忌的出现,恰恰是俞莲舟所期望的。张无忌带来的武当局势的微妙变化,也是俞莲舟乐意看到的。

【未完待续】下部同日发出


醒目:自即日起,叶克飞先生《金庸政治学》以专栏形式刊载于本公众号黑江湖,敬请关注。如有意购买纸质图书者,可于当当、京东等地购买,支持正版。
END
说书频道 | 栏目@叶克飞 | 作者来自网络 | 图片开屏·小黑 | 责编



黑江湖微信:heijianghu121信箱:123953896@qq.com
黑江湖,最古风,新武侠由开屏影视工作室独家创立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