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写好一本武侠小说?

2017-06-15 李逾求 黑江湖

原题:怎样写好一部武侠小说?

作者:李逾求  《今古传奇·武侠版》前任社长·主编  东宋世界创立者

声明: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公号立场



怎样写好一部武侠小说?


这个话题可能是我最不愿意也最难回答的问题了,尽管这个题目在做武侠编辑的第一天时就清晰地出现在眼前,而它也差不多是要编辑用一生回答的问题(怎样协助作者写出一部好的武侠小说)。


由于先前未能预料到的大家对武侠创作问题的高度关注,黑江湖决定成立“青城公开课”栏目,该问题是被问及次数最多的问题,无法回避,只好试着给出自己的解答。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需要完美的答案,只需要启发。



1,武侠写作职业化的可行性


武侠写作如果只为爱好,可以做到只为“娱己”的,在小范围内“娱人”,也有较大的可能性。


这是作为“业余爱好者”的立场,作者一旦拥有“职业作者”的意识,必然要考虑市场化前景。


在当前“武侠没落”乃至于“武侠已死”的论调下,武侠写作相对于其他类型写作,是一种风险较大的行为。武侠作者如果不彻底理清这一点,很难全身心投入到武侠创作中去。


武侠值不值得写?


答案要分两个方面:


如果你以娱己娱人的心态来写,以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出版社出一本武侠小说,在论坛上发表一篇小说获得几十几百人的评论,现在写武侠,不是最好的时代。


如果你是以创新武侠,要写一部能够多维度改编,赚很多钱,可以流通全世界的武侠类型小说,现在正是最好的时代。


现在看武侠的人少了,同时写武侠的人也少了,目前堪称为“职业武侠作家”的作家,也许不超过三五人。大部分搁笔或转型了。


它曾经是红海如今是蓝海,所以你的竞争对手少了,但武侠的市场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小,把武侠比作蛋糕,乍看这块蛋糕的大小可能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但之前是单层蛋糕,现在是多层蛋糕。


因为之前几乎只有杂志刊载一个途径(至多加上一个图书出版。甚至彼时于金庸古龙等级别的作家也只能多一项影视改编),现在的武侠可以改编为游戏,影视,动漫……


以我在武侠出版业内多年的从业经验,2000年后,当改编这一块未兴起时,所有武侠杂志(前后累计约20家)、武侠图书(共约几百种)培养出约1000位武侠作家,其中通过武侠获得收入累计超过100万的不超过5人,超过10万的,不会超过20人。


由磨铁推出的《诛仙》是2000年后中国武侠出版中的一个标杆


按照一个很简单的运算公式,按照行情,武侠稿费一般100元/1000字,要达到10万元收入,即要创作100万字。而实际达到100万字创作(并发表)字数的极少,要达到100万收入,需要1000万字。几乎没有。


图书出版带来一部分收入,但武侠畅销书原本就少,许多作为长篇推出的小说,甚至不能够完全出版(因已出版作品不能令出版公司赚到钱,而一般一本书销售8000册以上即可盈利)。


而现在呢,武侠小说影视改编授权费达到1000万级别的,已经不下5人(均以成交数为准),达到500万级别的,已不下于10人,达到100万级别的,不下于30人。


也就是说,一位图书出版卖到10000册、版权收入仅有20000元的作者,可以通过改编版权的售卖,翻100番,达到200万的价值实现。


而且,目前武侠创作还是一个“有价无市”的阶段。当你拿着500万要购买一部武侠版权时,会发现几乎所有可以买到的武侠版权都已经被买走。


市面上仍在呼吁优质的武侠小说。


这个时代,武侠创作已经高度简化为一个命题:


只要你写出一部好的武侠小说。


在以前的时代,你写出一部武侠畅销书,可能最多赚200万版税,现在可以到达2000万版权改编费。


所以,这是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2,基于武侠建立的共识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武侠写作的目的是娱己娱人,首先娱己,其次娱人,把自己的退路彻底堵上,避免文章因为不被认可产生某种孤芳自赏的应激机制:现在的时代还看不懂我的武侠,读者层次太低不能欣赏它的好处等。即你所获得的反馈,必然是由于它自身,由于作为作者的你。


那么,武侠为什么受认可呢?


先划定两个维度:空间维度(能流行,以畅销为指向)和时间维度(能流传,以成为经典为指向)。分别对应趣味和价值。


趣味和价值又分别对应消磨时间和获得滋养。


如图:


空间维度—时间维度

流行—流传

畅销—经典

趣味—价值

消磨时间—获得滋养


小说可以同时满足两个维度,可以成为流行经典,如金庸小说和古龙小说,从消磨时间尺度上,这样的武侠(包括现在很多网文)很多,从获得滋养角度看,其实就很少,以一个很简单的工业标准:


经典是诞生50年(适当下调,30年也可以)后仍可以通过图书再版者。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那么,民国武侠再版者几乎可以视为经典了。以现在的目光来说,这些书都不算很有趣。但有滋养,还是可以流传下来。


我们现在写武侠,如果不能在消磨时间和获得滋养方面同时满足,应该如何取舍呢?


如果你以长篇网文为发展方向,可以偏向前者,如果是要创作适合多种改编的能够流传下去的精品武侠,应该是在全力坚持趣味性的同时,寻求实现作品价值的方式。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后者。



3,好作品为什么好

一页纸上的1000字


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


类似的讨论已太多,这里我们不必旧调重弹,只设立一个便于理解的工业参数:


密度。


也就是,在一页纸(1000字内)作品包含的信息量等。


全球销售3000万册的《分歧者》已改编为系列电影


以全球畅销奇幻小说《分歧者》维罗尼卡·罗斯《死亡刻痕》开篇来看:


缄语花【一种鲜明的意象,奠定了全文的基础:盛大、热烈、狂欢。一部高端、优质的小说,常常是用意象提领的,比如魔戒、魔杖、小李飞刀、伯劳等】总是盛放在最漫长的黑夜。当花苞绽开、花瓣舒展、花束渐渐变成深红色时,整个城镇便陷入了欢庆——这是因为缄语花是国家的命脉,而且,阿珂斯【主要人物登场】想着,人们之所以没有被极寒逼疯,也是拜它所赐【关系:缄语花VS极寒天气】

 

这天正是芳信祭【一个架空幻想世界,要有各种元素来体现这个世界的特质,比较常用的一个就是节日的设计】的日子,阿珂斯穿戴整齐,等着家人一起出门。捂着大衣都有点儿出汗了,于是他想到院子里凉快凉快【没有直接描写,但是显然看得出阿珂斯是位少年】。围绕着大火炉,层层坐落着人家,凯雷赛特家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房子不论远近,墙壁都成弧形向内倾侧——兴许是为了图好运【建筑同样是塑造一个新世界异域感的重要手段】

 

一打开房门,冰冷的空气就刺痛了阿珂斯的眼睛。他连忙扯下护目镜戴好,皮肤上的热量立即在玻璃镜片上蒙了一层薄雾。他戴着手套,笨拙地摸到金属拨火棍,戳了戳熔炉排风罩。那下面的硫黄石没点着时就像一块块黑瘤,烧起来之后才爆出不同颜色的火花,这是因为它们混杂的粉尘各不相同。【类似细节描写,在武侠中一般是直接忽略的,虽然写意与写实没有绝对的高低,但工序的俭省,有时还是说明了武侠的“偷懒”,奇幻对细节的重视明显更大,也因为一个新世界本来也需要用无穷的细节来展示,养成质感】

 

硫黄石互相摩擦撞击,燃起了血一样鲜红的火光。它们并不是用来温暖谁或照亮什么的——它们只是提醒着生命潮涌的存在,仿佛阿珂斯身体里的嗡鸣还不足以佐证似的。这潮涌在所有活物的体内流淌,并以各种各样的色彩渲染在天空之中,就像那些硫黄石,就像那些各回各家的浮艇上的灯光【生命潮涌,新的设定,有新意,也就是之前没有作品提供的东西,使得作品产生了吸引力和价值】。在这片世外仙源,人们认为脚下的星球不过是积雪满盈空旷大地,还从未真正踏上过追寻生命潮涌的征程。

 

阿珂斯的哥哥埃加探出头来:“喂,想冻死吗?快来,老妈差不多准备好了。”

 

去神庙的时候,他们的母亲总是会花上更长时间来准备。毕竟,身为一名神谕者【一部电影中要没有一个废镜头,一部小说中也不应该允许废字。每个字都有它的用处,这里提到神谕者,后面必然还要有情节与之呼应】,所有人都会直勾勾地盯着她看。

 

阿珂斯丢下拨火棍,走进屋子里,摘掉护目镜,把面罩拉到了脖子以下。【这里的情节与前面阿珂斯走出房门戴上护目镜的呼应,也是没有“废字”的体现,同时,这种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稳固的闭环结构,有放有收,也是作者结构感的体现】

 

他的父亲姐姐奇西正站在前门那里,给自己裹上最暖和的大衣——衣料都是一样的,库垭皮,因为必须活剥【服装也很能体现一个世界的异域感,看得出来,作者在向此方面做出的准备和努力】,一般都是灰白色的,还带着冠羽。【主角,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几百字内五个人物都出现,而且很快几百字后就将各人性格描写出来。在一般武侠小说中,主角为父无母,无兄无弟,描写相对简化得多,因为其连载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些工序都俭省了,写作速度提升,难度下降,维度减少,所以武侠发展受限】

 

“那么,都准备好了,是吗?阿珂斯也是?很好。”母亲把自己的大衣扣好,看了看孩子父亲的旧靴子。“看你的鞋有多脏,奥瑟。在某个地方,你老父亲的骨灰都会为它扬撒殆尽的。”

 

“我知道,所以我才着急忙慌地把它们搞脏呀。”父亲咧嘴一笑。

 

“很好,”母亲几乎是啧啧有声,“它们这副模样我挺喜欢的。”

 

“凡是我爸不喜欢的,你都喜欢。”

 

“那是因为就没有他喜欢的。”【人物关系,人物性格也都写出来了】

 

“我们能不能趁着还挺暖和的时候赶紧到浮艇上去?”埃加的声音里微微有些抱怨,“欧力在纪念碑那儿等我们呢【这样不露痕迹的一句,提点了“欧力”这个人物之外,主要还是提出了下一个目标和情节点,读者有清晰的阅读期待】。

 

母亲穿戴完毕,戴上了面罩。他们沿着加热的过道一脚高一脚低地往外走,全都穿着皮毛大衣,戴着护目镜和连指手套。一艘扁圆形的浮艇正悬浮在及膝深的雪丘上方【异域感,交通工具】,等着他们。母亲抬手一碰,船舱的门就开了,大家便鱼贯而入。埃加和奇西得两人四手把阿珂斯塞进去,因为他个子还太小,没法儿自己钻【生动的让人有好感的细节。这也是一种技巧:当你想让读者认同一个人物时,就从他小时候写起,当你想要洗白某个反派人物时,令其回忆小时候所经历的遭遇使其现在作为的作为能够被理解接受,可称回忆杀】。接着便是系上安全带,没什么好说的。

 

回忆杀官方解释:ACGN人物便当之前或者发大招灭Boss时,眼前都会浮现出往昔的景象,称之为回忆杀。《火影忍者》是其中代表。其意义也有延伸,也指回忆往日情景作为颠覆读者认知的大杀器


出发神庙【目标再次呈现】!”父亲大喊着,凭空一挥拳。每当去神庙,他就会来这么一下,好像是为了庆祝无聊演讲和冗长的投票日似的【父亲的性格展现】


再回过头来看过头来整体看:主角是少年阿珂斯,有兄弟姐妹,有同伴,这很可能是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对一个读者来说,读到1000多字已几乎能确认自己是否喜欢这个,是追读还是放弃(很多作者会希望不要那么快地主动“放弃”部分读者,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读者只喜欢鲜明的东西,它不鲜明,就意味着被所有人放弃),发生在幻想世界,这个世界清晰可见又不乏层层递进(也就是它预示了品质和精彩),同时有一群生动可亲的同伴,它发生的时代看上去遥远而陌生,但对家庭的描写迅速拉近了距离,唯一不确知的是,除了这是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但少年成长的故事恰恰不是一定在最初展现最终极的悬念(比如20万字的推理可以一开始展现事实:谁死去,推出悬念:谁是凶手,怎样杀的,谁来找出凶手)。因此,它赋予读者一种安全感,同时呈现出新奇感。它作为一个开篇,将所有应该呈现的全部呈现出来,同时展现了世界的气质,赋予它强烈的质感:每一个字都有它的作用,并且每一个字几乎都不只一个作用,这就是它的密度。


作为立志于写作的读者来说,随意找出一本出色的类型小说,几乎都可以展现出同样的特质。再对比自己的1000字。它实现了多少意图?是否只呈现出信息密度而未呈现该世界观的质感?是否1000字中尽是陈言未去?



4,作家的天赋

讲故事的能力和文字呈现力


作家的天赋体现在哪里?


首先是表达力。即用文字将自己所想表达出来的能力。


表达力又可拆分为讲故事的能力和文字呈现力。


同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讲得口沫横飞,兴高采烈,听的人昏昏欲睡,另一个人讲得冷淡克制,听得人哈哈大笑。讲故事的能力不同,带来截然相反的效果。


文字呈现力是用文字表达自己想要达到效果实现的能力,文字代表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和对想象中世界的感知。比如同样形容一树梅花,每个人的呈现都不同,这种差别,就是各人天赋的差别。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你来描述一树梅花,会如何描述?


我们再设想一下齐白石的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本句诗来自清代诗人查慎行):



不见青蛙只见蝌蚪,但蛙声宛如在耳边。允称高明。


而该立意其实是出自作家老舍。老舍向齐白石求画的信中写道:“蝌斗(蚪)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


如果单单描述一种蛙声,一树梅花都需要如此之多的工序,写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又需要多少呢?没有类似于基因一样的天赋,是很难达成的。


但是,这又带来了一个悖论:


姜子牙80岁拜相,金庸31岁才写出第一部长篇(放在现代社会,31岁已经可以写出1000万字了),一个人的天赋可能被层层压制,直到很久以后才显示出来,在你没有写出很好的作品前,你是没有办法证实自己没有天赋的。


因此,你仍然只有不断地写。天赋不会因为你坚持写作而损毁,只会因你不用而蒙尘。


在小说,尤其长篇小说的领域中,没有天才,只有大师。


没有天生天养的天才,只有勤学苦练的大师。



5,作家的天赋

一页纸上的300个名字


在一页纸上,大概可以写300个名字。稍微成熟的作者,读者和编辑,可以很快从其中选择出男主角,女主角,反派BOSS等,哪怕他从未看过这篇小说。


无论是金庸、古龙,或是其他许多武侠小说,几乎都呈现出同样的特质。我们的很多认知,都是围绕名字建立的。


日本幻想作家梦枕貘在其代表作《阴阳师》中有一个“核心设定”,就是咒,几乎每部几千字到万把字的短篇中,围绕“咒”的讨论都会占据很大比重。而人的名字,是最大的咒。


在小说创作,尤其是具有强烈类型自觉意识的武侠、幻想创作中,人名是咒中的咒,人名也是最集中的意象。想想杨过、郭靖、张无忌、敏敏特穆尔、段誉、楚留香、花满楼、叶孤城、萧十一郎、风四娘……


“我踏月色而来”:楚留香有“盗帅”之名


名字是作者创作理念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是作者审美的集中体现。


很多时候,一位编辑,或一位读者看一部作品,从他书中的人名即可判断出该位作者的审美达到什么程度,满屏的楚、萧、舒、雪、梦、寒等很难显示出这位作者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当然,大俗大雅,每一个在此处很俗艳的名字,到彼处即为大雅,我们也可以举出楚留香、苏梦枕等反证)。


不过,有时候这是作者没有做好普遍的准备,即审美还未达到一定“金线”;有时是作者的确相当均衡且有天赋,唯独在取名这一点上缺乏一定天赋;有时是作者在该部作品中还未做好足够准备,因此书名、人名等,还缺少指向,作者有时已经构思好了大致故事,但书名或人名迟迟未定,就始终难以下笔,这样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比如畅销书《藏地密码》(何马著),该书原名《最后的神庙》,其出版方读客图书花半年时间想到“藏地密码”四个字。这四个字落在纸上时,几乎所有人都可以确认,这本书一定可以大卖。


《藏地密码》原名《最后的神庙》


当你想出主角的名字时,或者书名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不可阻挡。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把名字视为人的审美的集中体现,这种审美可以提升吗?


对此,我持悲观的态度。


审美可能是写作中最大的天赋。在具有该天赋的人中,系统全面的学习和阅历可以提升,餐风饮露可以提升,看到路边的广告牌上一句话,可以马上联想到自己作品的卖点,但是对于缺乏该天赋的人,无论如何用力,可能仍难以达成。


就好像一个有天赋的孩子,小时看到金发美女觉得丑,觉得恐惧,但是慢慢长大后,就会建立起自己的审美体系,觉得的确美,当它看到一场高水准的时装表演时,像享用了一道盛宴。但是对于有的人,看女人永远只有两个标准:丰乳、肥臀。


也许出身于书香世家的作者成材容易一些,但也不是每一位作家老爸都有一位作家儿子。


如果你不懂得欣赏,一定也不懂得创造。



6,写作也是重工业

如何用100道工序对自己提要求


除了天赋之外,必须还要有系统的认知和学习,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小说写作上只有大师,没有天才”。这是可以,并且必须要经过训练的。


写作要建立工序意识。


一般类型小说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看上去并不需要工序,其实是种误区。越是深入浅出,工序往往越多。作为读者,可能只有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作为作者,要有更细致的分解,这种意识,也是专业意识。


什么是工序呢?


完成某个目的所需要的一切手段。


打个比方,你打开水龙头,可以直接喝自来水,但很可能要拉肚子。你可以烧开,成白开水,这是一道工序,但比较乏味。最好的方式呢,层层过滤,每层过滤可以称为一道工序,最后成为矿泉水,它消解了水中的无益菌但又保持了水的甘甜。


围绕工序,我们不妨建立某种简单的哲学:


一样东西,当它有100道工序时,肯定比10道工序好。


如果每个细节是一道工序,那么一个细节之下,可能又是这样100道工序。


注意,工序越多越好,但工序本身不是信息,文字的堆砌,同时也是合并,压缩,删减,取舍,以虚写实,以无写有,它有工笔,也有写意。


工序意识不只是作者应该建立的,同时也是在准备写作的初期就可以建立的。


当我们建立了工序意识,也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有了专业作者的意识。到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地步。


李寻欢遇阿飞


我们再来看看古龙代表作《多情剑客无情剑》的开篇: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李寻欢打了一个哈欠,将两条长腿在柔软的貂皮上尽量伸直,车箱里虽然很温暖很舒服,但这段旅途实在太长,太寂寞,他不但已觉得疲倦,而且觉得很厌恶,他平生最厌恶的就是寂寞,但他却偏偏时常与寂寞为伍。


“人生本就充满了矛盾,任何人都无可奈何。”


李寻欢叹了囗气,自角落中摸出了个酒瓶,他大囗的喝着酒时,也大声地咳嗽起来,不停的咳嗽使得他苍白的脸上,泛起一种病态的嫣红,就仿佛地狱中的火焰,正在焚烧着他的肉体与灵魂。

酒瓶空了,他就拿起把小刀,开始雕刻一个人像,刀锋薄而锋锐,他的手指修长而有力。

这是个女人的人像,在他纯熟的手法下,这人像的轮廓和线条看来是那么柔和而优美,看来就象是活的。

他不但给了她动人的线条,也给了她生命和灵魂,只因他的生命和灵魂已悄悄地自刀锋下溜走。

他已不再年轻。

他眼角布满了皱纹,每一条皱纹都蓄满了他生命中的忧患和不幸,只有他的眼睛却是年轻的。

这是双奇异的眼睛,竟仿佛是碧绿色的,仿佛春风吹动的柳枝,温柔而灵活,又仿佛夏日阳光下的海水,充满了令人愉快的活力。

也许就因为这双眼睛,才能使他活到如今。

现在人像终于完成了,他痴痴地瞧着这人像,也不知瞧了多少时候,然后他突然推开车门,跳了下去。

赶车的大汉立刻吆喝一声,勒住车马。

这大汗满面虬髭,目光就如鸷鹰般锐利,但等到他目光移向李寻欢时,立刻就变得柔和起来,而且充满了忠诚的同情,就好像一条恶犬在望着他的主人。

李寻欢竟在雪地上挖了个坑,将那刚雕好的人像深深的埋了下去,然后,他就痴痴地站在雪堆前。

他的手指已被冻僵,脸已被冻得发红,身上也落满了雪花。但他却一点也不觉得冷,这雪堆里埋着的,就像是一个他最亲近的人,当他将“她”埋下去时,他自己的生命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若是换了别人,见到他这种举动,一定会觉得很惊奇,但那赶车的大汗却似已见惯了,只是柔声道:“天已快黑了,前面的路还很远,少爷你快上车吧!”

李寻欢缓缓转回身,就发现车辙旁居然还是一行足印,自遥远的北方孤独地走到这里来,又孤独地走向前方。

脚印很深,显然这人已不知走过多少路了,已走得精疲力竭,但他却还是绝不肯停下来休息。

李寻欢长长叹了囗气,喃喃道:

“这种天气,想不道竟还有人要在冰天雪地里奔波受苦,我想他一定是很孤独,很可怜的人。”

我们用工序意识来分析这个1000字的开篇。


开篇要实现的目的,一个是明确它的类型,这部武侠是通过什么来确立的呢?首先是“马车”,说明它的背景是古代(那就几乎50%的可能是武侠了),再次是借李寻欢的眼睛说明能“活到如今”不容易,再是仆人“鸷鹰般锐利”,说明是某种极端背景下的极端故事,再有“小刀”,到这里,几乎可以确定是武侠故事了,但是与其他武侠对比时,会发现它还很不够武侠,武侠的类型意识体现得不是特别明显(这是否说明武侠自有限制,固步自封,有时适当“反武侠”反而可能思路更加开阔?),但也足够了。


再次,要通过开篇尽快提出主角,并让读者意识到主角(令狐冲、张无忌等出场晚属于个例),尽快产生代入感,加强读者的阅读期待。


下一道是要展示基本的人物关系:


李寻欢和仆人的主人和忠仆的关系(“少爷”又说明李寻欢是世家子弟,同时是多年关系,类似于《蝙蝠侠》中的蝙蝠侠韦恩和管家阿尔弗雷德);李寻欢与所雕刻的女人显然是一种强于主仆关系的男女(爱情)关系,而且这种爱情极为绵长深远,预示着是一种悲剧关系。通过具体的设计(雕刻、主角设计、埋葬雕像、继续雕刻,展现出一种西西弗斯式的努力),呈现出极强的表现力。但这种关系可能用于展现过去(主角此时已经是中年人);随后,进入下一组关系,坐在马车上的“中年(悲情)少爷”对上了雪地上的脚印,这时脚印主人还没有出现(随后几百字即已出现),但它展示了:


此人可能极为年轻、孤独、意志力强、不易妥协。


此时,这个人与李寻欢这样一位有仆人赶车,有用貂皮做帘子,随意饮酒,懂得享受,具有风流气息的中年男子,就形成了鲜明对比。进而实现堪称或接近于“CP”的关系(非狭义的CP)。


(这个在马车中的开篇,可以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火车上的开篇做对比)


仅仅出现了四个人,已经形成了三组强有力的关系:李寻欢与车夫的主仆关系,李寻欢与雕像女人的男女关系,李寻欢与脚印主人的对比关系。这才刚刚1000字。


再有一道工序,就是主角的人设。中年男子、懂得享受、好酒、世家少爷、个子高、奢华感、有故事、对世间的怜悯、痴情、矛盾……而且最主要的一点,他充满了激情:


他大囗的喝着酒时,也大声地咳嗽起来,不停的咳嗽使得他苍白的脸上,泛起一种病态的嫣红,就仿佛地狱中的火焰,正在焚烧着他的肉体与灵魂。


几乎所有文字都是为了呈现这个意图:让主角登场。


同时,它要呈现出文章的气质。看开篇: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


沿用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对偶,肃杀气息体现无遗。暗示出这是一个史诗般的故事。


(对比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基本上,通过开篇可以确知:


这是一个受折磨的神祇的故事。


李寻欢是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也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1000字要展现如此多的信息量,密度之大可以想见,因此,还要有一道工序,就是压缩,精简,呈现美感,以及深入浅出,也就是“易进入”。这个开篇一般作家也许通过至少3000字才能展现,古龙只用了1000字(设想一下,用你自己的语言写这样一个开篇需要多少字?)。


这是100道工序呈现出的1000字,可以说一字千金不为过。


这1000字几乎也把整部作品和这位作家的全部写了出来,因为这1000字几乎已经展现出该作品和作家的全部DNA。


这就好像一个人看一位中医,也许并不需要使用最精密的仪器做最翔实的检验,只需要望、闻、问、切,即可以得知一个人的健康情况。


一位成熟的编辑通过前1000字判定该作品的水准,是可以得到一个较为精准的区间(由上限和下限决定)的。


一个足球运动员,看他传接球,跑位,或者30分钟场上表现,也大致可以判定许多东西。


但对作者的判定,还需要更翔实的了解和充分的沟通。


作者写作是用100道工序累加起来,深入浅出,体现出来,读者的判定,仍然是好看或不好看,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但是,对于编辑来说,不但要掌握这100道工序,还要再多加一道,101道工序。即作者写作时只关注呈现作品,编辑还要帮助作品呈现出作者,也就是让作者在成熟一部作品时,也成熟自己。


同时,对于笼统的100道工序,其实对于有天才的作者,或者有天才而成熟的作者,很多工序可以合为1道,近乎本能,反而是不必亲自创作的编辑的工序意识更强烈。


但是,作者的创作,可以下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工序意识”,但永远不应该回避“工序极为重要”这一意识,即100道工序的产品总是比10道工序好。


那么,对于写作者,尤其是初学者来说,要如何建立工序意识呢?


有一种最简单的方式,给自己提一个问题,然后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好是通过一本书来解答,尤其是社科书。


比如,机关枪发明后,为什么50年后才在战场上受到大规模应用(这种武器的威力,难道不是10分钟就可以完全展示出来吗),就可以参考约翰·艾利斯《机关枪的社会史》。


比如,经度问题为何在欧洲用200年的时间都未能解决,科学家们做了哪些努力,最后为何是一位钟表匠解决?这就可以参考达娃·索贝尔的《经度:一个孤独的天才解决他所处时代最大难题的真实故事》。


当我们建立这样的意识后,诸如火药为什么在中国发明而在国外大兴等问题,就不会停留在中国人只懂放烟花等层面上了。


这时看武侠,也就不只是停留在“金庸古龙无法超越所以不要写武侠”、“因为武侠现在图书卖得不好所以武侠没落”这样一些浅显的层面上,而有了更自觉地工序意识。


全新的眼界打开后,一个全新的世界诞生了。


沧月《忘川》插图,ENO.绘


这时我们再看一遍也许你之前并不喜欢的武侠流派或作品风格(比如也许你不喜欢女子武侠,不喜欢言情武侠等等),比如沧月《忘川》开篇:


“血薇,不祥之剑也。嗜杀,妨主,可谓之为‘魔’。”


下着雨的初秋之夜,风里有菊和兰草的清香。洛水旁一间小小的酒馆里,人声寂寥,风灯飘摇,只有一人独坐。灯影雨声里,连外面河水静静流淌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那个女子低着头,看着自己手里那本翻得卷了边的古旧书卷。


那是一百年前相剑大师孟青紫所著的《刀剑录》。开篇赫然就是这样一句话。古书上墨迹斑驳,不知道百年来被多少人看过又合上,就如在这一百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的血浸没过那把传说中的剑一样。


她无声地笑了笑,倦倦地将古书合起,握起酒杯,一饮而尽。


——在她的手边,有一把剑正在灯下折射出一道绯红色的光芒。


她握着酒杯的右手有略微的颤抖。一道伤痕从袖中蔓延而出,直至手腕尺关穴。虽然洗过了无数遍手,但指甲上似乎还残存着微微的殷红和浓郁的血腥——她忍不住闭了闭眼睛,想把那种杀戮后的反胃感觉给压下去。


然而,一闭上眼睛,眼前便是一片泼天血红。


半空中有个刚被斩下的头颅还在飞舞旋转,口唇开合,厉声诅咒:“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她猛然一震,睁开了蒙眬的醉眼。


一切幻景都消失了,唯有耳边的风雨声依旧。她用颤抖的手握着酒杯,急急一饮而尽,长长叹了口气——今夜,他大概不会来了吧?


现在,已经建立起工序意识的你,发现了什么?


也许你还是不喜欢这种风格,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你不能否认它的工序远比一般武侠要多,你不能不承认它的“高明”。


这是一位持续写作20年的职业作家(作家有时兼职写作,但看其投入时间精力等,仍可以为职业作家)的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工业化”。


前面提到的金庸、古龙、维罗尼卡·罗斯(《分歧者》是其小说处女作,但事先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等,又有谁不是如此?



7,业余和职业的 


工序意识落实到最后,就是业余和职业的区别。


即职业人很清楚做一件产品所需的工序并且知道如何通过实现工序完成这件产品。业余爱好者往往缺少工序意识,并且不知道如何来完成它。


职业人认为做成一件事/一件产品需要100道工序,每到工序下面,又可以分解出100道工序,在这其中,因为职业间的比较和对工序的了解,产生敬畏之心。


业余爱好者缺少工序意识,往往认为一件事/一件产品的完成,只需要10道工序,在做完10道工序后,就认为再无可改进余地,不过如此,因此产生误判,继而生出自大之心来。一直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上,就很难深入下去,体会到第11、12道以至于100道工序。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本书中写到: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换言之,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大概需要5年时间。如果是编辑,至少5年时间才可以成为真正职业的编辑(考虑到编辑工作的特殊性,与运动员、音乐家等不同,其系统性训练更少,可能5年时间只能培养出职业编辑,要成为“世界级大师”级的编辑,可能需要10年或者更久)。


天才音乐家巴赫


如果是作者,每天写作2小时,每周写作5天,大概是20年时间。


目前,你一共写了多长时间?是否已建立起真正的职业作家的工序意识?


恐怕仍有很多人未能达到。


再想想业余棋手与职业棋手的差距,业余球员与职业球员的差距。


业余棋手与职业棋手之间差了什么?


系统的训练和职业教练。


对于写作者来说,同样如此。



8,每位好作家都需要一位好编辑


天生天养的天才作家是存在的,但一般存在于诗歌、散文等领域,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极少存在天才,只可能出现大师。


不惟大师,任何优秀的小说家,几乎都是被培养出来的。缺少系统学习和专业训练而能成为小说家的,几乎从来没有过。


这种学习,是通过阅读,阅历,想象和写作来实现,这种训练,固然学校中的写作专业可以提供,但绝大多数训练,是通过编辑来实现的。这在经由《天才的编辑》一书改编而成的电影《天才捕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编辑珀金斯与作家托马斯·沃尔夫,二人共同成就了不朽名著《天使,望故乡》


编辑珀金斯,是位发掘出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托马斯·沃尔夫等作家的天才编辑。


(我们再延伸一个话题,如果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都不能脱离编辑的帮助,都能接受编辑对自己稿件的指导和删改,为什么你不能接受呢。)


只是,如珀金斯这般成为编辑标杆名满天下的编辑,毕竟是极少数,编辑自身的服务属性决定了它的“隐身”。


编辑是为作家服务的,时常隐身于幕后,以至于外界对编辑很多误解,认为编辑只是催催稿子,寄寄样书,发发稿费,改改错字,但实际上,编辑发挥的作用很大,以至于文学中的很多盛世,与其说是作家带来的,不如说是编辑带来的(当然归根结底还是作家带来的)。比如日本的漫画杂志《少年JUMP》,比如漫威、DC等,比如国内的《故事会》、《科幻世界》、《今古传奇》、新经典、理想国、读客等,编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些作者可能前期很好,作品忽然滑坡,产量忽然下降,方向忽然迷失,失去创作信心,或者忽然转型,背后往往是:换编辑了,编辑辞职了,编辑转行了,编辑有了新的作者没法在这位作者身上使用全力了。


很多看上去完美无缺的作品后面,都有编辑的专业持久的的,富有激情和系统性的努力:


《盗墓笔记》、《龙族》、《沧海》、《智枭》、《镜》……


江南《龙族》的成功说明了作者与编辑的合力可以大到什么程度


可以说,(几乎)任何一位好作者、任何一部好作品后面,都会有一个好编辑。


至于例外的情况,我从来没有见到过。


但是,编辑自身有足够的职业意识将自己定位为隐身于幕后的职业服务型人员,处在大众关注重心的是作者和作品(也应该如此),读者往往忽略编辑的重要性,业界隐藏这一点,作者如果一时被市场等无意识的共谋推到一个较高的地位时,往往忽略市场、趋势以及编辑等的努力,而将之完全归结于自身的天分和努力。


所以,许多作者越写越差。因为没有人来督促它写得更好,没有人告诉他还有哪些作者作品值得学习参考,没有人告诉它市场和读者是多么善变,没有人告诉他没有底蕴一切将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也没有跟他重温共同的愿景(写出一本完美的,能被全世界接受,不负此生的小说),没有人帮他规范题材,确立方向,没有人跟他树立大纲,确定世界观,没有人跟他逐字逐句修改一部小说,没有人为他写一部小说陪他读几十本书看十几部剧了,也没有人让他永葆敬畏之心。


因为他写红一本书后,跳槽了,签约新的公司,新的编辑对他是大神的待遇(“大神”被就叫久了,一般会真的认为自己是大神),对作品的实质帮助,一般不会有之前的编辑大。之后作者可能再跳槽,再换编辑……


当作者对自己失去信心时,就是对合作公司、读者、市场等抱怨开始时。


100位曾经在编辑帮助下获得成功的作者,同时满足“一直在写”、“越写越好”两个条件的,可能不足3个。而在“不再写作”、“越写越差”的97位作者中,可能有95位是因为编辑的原因。


再举一个例子:


中国球员董方卓当年曾和C罗一起在曼联足球俱乐部踢球,拿到第一笔工资时,董方卓买了一辆百万豪车,C罗请了一位有名的训练师指导他训练。


现在,辗转中甲、业余队踢球的董方卓已经退役,C罗即将第五次获得球员最高奖项金球奖。


两个人差在哪里?


一直在写、越写越好的作者和不再写作、越写越差的作者差在哪里?



9,作者如何自己实现自己

对标体系


现在,由于整个武侠期刊、图书市场都在萎缩,网络文学对武侠也常常持有若即若离的姿态,真正的武侠编辑,或者真正的类型小说编辑极度稀少(如果用5年10000个小时来筛选,就更加稀缺),要找到一位合适的武侠编辑来为你服务,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一个人去看中医,对中医说的每一个字都深信不疑,但一个作者面对编辑的意见时,涉及到否定的可能1000个字的意见每一个字都不会同意。想象为什么海明威、沃尔夫可以改你不可以改呢。


同样,一个人请一位大学生做家教每个月花费5000元觉得理所应当,但当他想要写作时觉得花几百去听一堂课都是浪费,为什么同样是学习,在已经有几十本教材十几位职业教师的教导下仍觉得要请家庭教师,写作时就觉得花20块买一本书或在网上看一个帖子就可以呢。)


正是集体对编辑的不重视,导致了国内类型文学的迟滞。但是,一位编辑的培养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太久,而寻找一位编辑又太难。


这个时候,你依然还是要靠你自己。


写作,首先是要从模仿开始。首先要选好对标体系。


很多武侠作家,都是从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家开始的,随后用自己的雄心,天赋,勤奋,自律等,博采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比如古龙开始是学金庸,温瑞安开始是学古龙,沧月是学温瑞安……所以,选择好对标体系很重要。


如何选择呢?


1,选择你真心喜欢的。只有当你真心喜欢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位作家的创作思路,好像一座空寂的大山上,除了风,只有你和你喜欢的作家。这时,你能体会到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选择成功的武侠作家。商业上的成功和畅销,一位作家才可以称为成功作家。由于信息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作品可以通过网络和图书出版呈现出来,被埋没的作家作品越来越少。一部要立志成为经典的作品,首先应该是要成为畅销书。这个时代不流行只能等到下个时代成为经典的作品已经越来越少了。所以,尽量从畅销书作家中选择。


3,确立对标体系后,还要博采众家之长。只有当你博览群书之后,你才会发现你所作为对标体系的作家的缺陷。你要学习他,不是为了成为他,甚至也不是为了超越他,你是为了看你自己的风景。也就是之前说过的,“不以金古为师,以金古为师兄”。你要有独自前行的准备。这是对作家的最大尊重。


4,首选学习国外通俗作家。一般说来,当你有了一定的知识面后,目前学习乔治·马丁,JK罗琳,托尔金、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大仲马、阿西莫夫、维罗尼卡·罗斯,可能比学习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更具可实现性,因为武侠作为类型文学要获得新的发展,必然要国际化,预判到这一点后,你在策略上占有优势,接下来就是如何实现它的事了。当你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武侠时,全新的武侠已经浮现在你眼底。


5,全方位观瞻作家作品。选择一位或几位这样的作家,多读几遍,围绕作品,把这些改编的电影,电视,游戏等也通一下关,同时去豆瓣、贴吧、知乎等各种各样的评论,与自己的体会相对照,能够不仅从细节,也能从全景了解这位作家和作品的诞生,会极大帮助你建立自我。


6,认真学习一位作家的处女作和代表作。先看代表作,再看处女作,体会作者的进步可以大到什么程度,建立信心,再对比自己正在创作的作品,在哪些方面会延伸出可能性?


以成功的作家作品作为主轴,再去涉猎更多的作家作品,切记避免陷入某位小众作家的趣味中去。那样很容易在吸收这位作家的长处时,连缺陷也一并吸收。


拥有这些就够了吗?显然并不。


你还要看看市场,要有雄心,有野望。



10,什么样的武侠小说能够卖到2000万


写作是纯粹高尚的事,但并不拒绝你设立一个用数字来标识的目标。


写一部能娱人娱己实现自己梦想的武侠和写一部打算赚到2000万的武侠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并没有。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卖到2000万?


首先,这部作品一定有鲜明的世界观。世界观不一定是架空世界、漫威宇宙、黑暗塔、魔戒这样宏大的,也可以是一些细节方面的,比如雷米的《心理罪》系列,也可以认为是围绕着画像、城市等建立起的世界观;天下霸唱的《鬼吹灯》,也不是靠宏大取胜的世界观。


世界观意味着什么?绝对的说服力,全面的改编能力,和最高等级的辨识度。


其次,这部作品篇幅不一定很长,但也肯定不会很短,更可能是系列的形式,而不是连载的形式。大约每部20万字,可以按至少4部来构思这个系列故事。


系列意味着什么?更高难度的写作,作者更强的驾驭能力,更便于图书出版的灵活性和更健康的写作节奏。


再次,强有力的新鲜感。由于武侠、幻想等类型的极端环境、极端人物、极端故事、极端情感,要在极端上下功夫,难度往往较大,但是,故事总是千变万化的,要创造一个具有新鲜感的故事,决非不可能的事。实际上,也正是由于许多作者写了许多既不极端,又不新鲜的武侠故事,而这些又被编辑和市场否决,你写一部具有新鲜感的武侠故事,才更可以跳脱出来。


这种新鲜感从何而来呢?新鲜的人物,新鲜的情感,新鲜的故事,新鲜的环境,新鲜的文字。几乎是无处不在的。


最后,是国际化的,具有普世价值,合乎主流价值观的作品。武侠必须要走国际化的道路(再三重复),武侠也只有在这条路上才能走得通(但武侠的审美还可以是东方的,其情感也可以是东方式的,并不矛盾),无论是从主题上,结构上,情节设计上,等等。一旦武侠开始学习西方,不以西方为敌,而以西方为师时,武侠的天地骤然宽阔起来。



从0开始写起的武侠小说


怎样写好一部武侠小说?


到这里,这个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解答,但又好像全无解答。因为这实在是个太长的话题。


本期目的主要是希望爱好创作者能够对写作建立起全景的意识,并对自身有多了解。


现在,也许你有全景的认识了,武侠小说是否值得写?自己是否适合?应该从何处尝试?


当我们要实现一个意图,完成一件物质或精神上的“产品”时,无非是要了解目的和自身。


之后,是连续不断的,一道一道工序,一个一个细节,一个一个故事,一个一个字。


黑江湖作为立志于要促进中国武侠原创事业的公众号,也希望能通过一篇又一篇的帖子有所推动。为此,特别成立群:黑江湖创作群·青城公开课



该群于今日正式成立、公开。有兴趣创作(也可不限于武侠创作)的朋友均可加入(前提必须是黑江湖关注用户)。


本群为公开课,乃免费、公开课程(非正式)。主要做创作者平时沟通切磋之用,群主亦根据自身时间等回应群友问题,或不定期开始公开课,以帮助创作者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之路。



-END-

猜你喜欢


中国为什么讲不好有『世界观』的故事

武侠:我们为什么要创造一个“新世界”

武侠的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还是背后?

不以金古为师,以金古为师兄 ︱ 致武侠写作爱好者的一封信


致谢

  1. 文章作者李逾求,版权归属作者。

  2.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作者。


【ID:heijianghu121】

原创频道 说书频道 古风频道


四大世界观

东宋|科幻水浒|西游世界|火与刀


专栏作者

武五陵|叶克飞|王怜花|林探惜|边城不浪

言少|茅十七|九日|张佳玮|黑山范遥

春秋不淹|苏君|孔鲤|林白|陈志明|西湘

子羽|小钱|谢烟客|朴素|令狐小跑|青青

江湖这个梦想,就是要大家一起做才有意思



商务合作 | 投稿:123953896@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