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可能是中国唯一一个在《战狼2》首映当日就预测票房会超越《美人鱼》的人

2017-08-15 红拂 李逾求 黑江湖

原题:《战狼2》的成功是武侠类型片的成功

作者:红拂  李逾求

声明: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公号立场



《战狼2》7月27日晚8点首映,本公众号主编,也是中国第一架空武侠世界东宋世界创造者,《今古传奇·武侠版》前任社长·主编李逾求观看首映过后,第一时间发布了对电影的预测:



同时,将该条朋友圈转发到微博中,对《战狼2》作出推荐:



随后意犹未尽,紧跟着发布了第二条朋友圈(注:“下午茶李宗明”即李逾求):



微博发布后,立即引发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质疑,某知名科幻作家表示:



某耽美作家表示:



第二天,7月28日,又发布了第三条朋友圈,阐述自己为什么看好《战狼2》:



至8月14日,《战狼2》票房已达46亿,远超《美人鱼》的33.9亿,毫无疑问地登顶中国票房冠军宝座。


尽管与李逾求估计的35亿超过许多,但要知道,影视公司“北京文化”为《战狼2》设定的票房保底收入是8亿元,就如之前微博评论一般,绝大多数业内人士和影迷都不敢相信《战狼2》的票房能超过15亿。



再结合《战狼2》票房飙升之后,业内普遍的反应,认为所有大数据都宣告无用,电影市场无法预测,就越发能展现出这个预测的精准性。我们甚至可以说,当时的李逾求,是中国唯一一个相信《战狼2》票房可以登顶的人。


因为他不但预测到票房的登顶,而且将如何登顶,为何登顶,全都预测得非常精准:


1,《战狼2》票房会超《美人鱼》,登顶中国票房。


事实已经证明:√


2,极端情景、极端人物、极端感情、极端故事(注:朋友圈中的“极端关系”应为“极端故事”的笔误)的“四极端”,是武侠的法宝,也是类型的法宝。


该总结发表于黑江湖2017年6月7日的推送:


不以金古为师,以金古为师兄 ︱ 致武侠写作爱好者的一封信


这一条难以被证实,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四极端”,《战狼2》的故事也的确符合:√


3,《战狼2》的成功是武侠等类型片的胜利。


绝对的正邪不两立,绝对的“大场面”,绝对的功夫和打斗,各种兵器……√


4,《战狼2》给了观众一个英雄梦。


对比之前《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成为全民偶像,国人一直在期盼着“英雄”的诞生,冷锋恰好满足了这一点,但它比“许三多”更锐利,更直接。吴京与冷锋几乎画上了等号:√


5,《战狼2》给了观众一个大国梦。


谁不盼国富民强,谁不愿大国崛起?吴京手裹国旗穿越交战区成为电影最动人的一幕:√


6,如果说《美人鱼》是“全家欢”电影,《战狼2》就是“全民欢”电影,它吸引的不只是一个向往做英雄的男人或一个想要英雄做男友的女人,而是一对对情侣,一群群哥们,一家家人,一个个阶层,最终会将许多平时不看电影的人拉回到电影院。


这一点,从电影居高不下的上座率,票房和观众组成来说,已非常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


7,它算是一种新类型,在《战狼1》和《湄公河行动》的铺垫后,这部片子爆发的加速度不能被忽略。


《战狼1》票房5.5亿,《战狼2》票房11.8亿,到《战狼2》票房,有明显的上升势头,用“加速度”来预计显然更有前瞻性:√


以上几条,全部得到了验证。虽然《战狼2》最终票房将远远超过最初预计的35亿,但已无疑是国内对《战狼2》最精准的预测了,尤其在预测背后,有一个强大的体系支撑。


而所有这些经过证实的预测,最终指向的,又是一个终极预测:


中国故事,大有可为。


为此,小编特别邀请本公号主编李逾求谈谈是如何预测到《战狼2》的高票房的,并畅谈为何在当前武侠下行的情况下,如何仍对武侠具有较高的信心。


在几番推辞后,主编终于被一句话说动:


《战狼2》的成功是武侠等类型片的成功。所以,谈《战狼2》就是谈武侠。



我是如何预测《战狼2》电影票房的


我是如何预测35亿票房的?


首先,就是我必须要对这个片子有了解,也就是,我首先要观看这部电影,不要人云亦云,因为它又要与《美人鱼》、《速度与激情》等比,所以,又必须事先要看其他电影。这样下来,就是要对电影保持长久的投入和热情。猜测是一刹那,背后其实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和准备。如果没有看《战狼2》这部电影,无论如何,我是不敢开口的。


其次,是要注意受众的反应,一个是豆瓣,微博,朋友圈,知乎等,去掉水军的成分后,里面仍有相当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豆瓣评论,有些读者犀利的评价,是专业人士无法写出的,它只能来自观众,来自生活,来自花钱消费而满意或失望的受众的切身感受。当你观看首映时,你是无法获得过多信息的,你的信息只能来自于影院本身:观影人的性别组成,年龄组成,观影反应:什么时候观众笑了,什么时候鼓掌,什么时候忘记吃零食,什么时候去抓爆米花,什么时候观众开始离场……等等。看电影首先不是一种娱乐,而是一种消费,观众是“花钱”进场,所以一定要获得“满足感”。做电影不是要给予受众以满足感,而是要给以“惊喜”。



这些受众反应要学会总结,整理,不断归纳到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中。我之前曾经担任过中国武侠第一刊《今古传奇·武侠版》的编辑和主编,从第一天入职,到离职,八年多时间,每天都要阅读一张又一张评刊表,了解哪些文章更受欢迎,一个拥有这样基本信息的读者为什么会喜欢这一篇,不喜欢那一篇,每一篇文章都要在心里画像,画几百次,每一位读者也要为他们画像,也许几万个,这样不断的画像之后,最终会形成“直觉”。最终一本杂志上市之后,你会基本预测出每篇文章的好评率,以及每期杂志的退货率和实际销量等。


直觉不太可能是通过学习来获得的,只能你不断地“临场”,不断地画像,才有可能建立。


直觉最终会形成你的判断力。


判断力,这是要说的第三个方面。


很多人认为判断力很容易,只要不是天秤座,没有选择恐惧症,一般决定一个东西好不好吃,吃不吃,吃什么,是很容易的,但其实不然。


判断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困难的,只要你是负责任的人。你说一个东西好,一篇文章,一个设计,一张封面,你不是只说它好,你要表达的同时还是它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还能不能更好。判断是全面而且立体的。



习惯于做判断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一般很强,而且,判断有时是你的工作,是你的本能。比如你是一本杂志的编辑,要去网络,其他杂志上发现好的,可以为我所用的作者,写武侠的可能有几千人,但你时间有限,很难每篇作品都看,也不可能每篇都看完,你就要有快速决断的意识:这篇文章后面的作者大概多大年龄,什么性别,什么成长背景,学历,婚否,可能会喜欢哪些作者,对武侠创作的投入程度,是否可以配合修改……是否值得投入时间精力来培养,是马上放弃还是再观望一段时间,或是再看该作者另外几篇文章找找感觉,或是先放一段时间,理清自己的感觉……如果你是一本杂志的主编,要考虑的因素更大,比如这篇文章质量足够,但风格过于小众,是否有必要推出,如果推出,应该搭配其他何种风格作者作品,作者空歇期太长,是否将质量不算太好的作品提前发出鼓励作者,插图风格近期是否偏柔,是推出一位上限有限但作品质量均匀的作者还是推出一位作品缺陷明显但是上限更高的新人作者,某大神作品质量直线下滑难以改善,选择何种时机停载该部作品,面对该作者粉丝的抗议通过什么方式化解……


每天都要进行许多次的判断,慢慢地,判断力和取舍力会成为你的核心能力。


第四点,就是还是要有“天赋”,要有点你在这一行与你在别的一行不一样的东西,或者你在这一行与别人在这一行不一样的东西。我的天赋可能是“猜”、“测”不断验证之后的“推测”。


比如以前读书时,常常去逛书店,一本书拿在手里,掂量掂量,打开书本,心中马上会冒出一个数字,就是这本书的定价,往往完全准确,很多时候,误差最多在1块。那时其实还没有印张、轻型纸等概念,主要还是平时看书的训练,和一点点的别的东西在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这个,要有“兴趣”,有“热情”。


后来迷上星座,花了不少时间看这种帖子,渐渐形成认知,后来猜测陌生人的星座,简单聊几句,常常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有时去驾校学车,一起的学员七八个,大致一猜,第一次猜对的能有一半,其余大多三次以内都能猜中。后来有一次在网络上做这样的测验,让陌生人清空自己全部QQ资料后,加我QQ,我再来猜,根据简单的几句,打招呼的方式,聊天的内容等,猜中的几率也很高。


再有就是杀人游戏,以前主要是办公室同事在玩,做警察或平民时,猜杀手,双杀手的,往往第一次至少都能猜中一位杀手。为什么呢,因为熟知各人之间的关系,知道谁被杀多半是谁下的手,肯定不会是谁下的手,以及学习过身体语言密码,能看出哪些人有异常。不过说起来,这还是要看热情和兴趣。



再有就是猜票房了。其实几乎每部电影上映时,都会第一时间去看首映,去临场体会,然后猜出一个数字,大多发布在朋友圈中,准确率也不低,比如每次预测一部电影票房后,就有一位朋友预测另外一个数据跟我打赌,结果每次他输。


不过像《战狼2》,这样跨度比较大,而且如此信心坚定的,这应该还是第一次。为什么能猜得准呢?还是前面说的,综合起来的原因,兴趣,热情,不间断的学习和总结,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直觉”和判断力,可以说是“天赋”,但我想,天赋的比重可能不是很大。


可能是因为,我爱书,所以对书的定价有直觉;我爱星座,爱杀人游戏,爱电影,所以能与它建立一种直接的联系。“兴趣”和“热情”的比重更大。


当然,这其实也不只是“猜测”,因为这还可以视为一种“游戏”,更重要的是,如果形成了这样的认知,比如我是影视公司,就可以在票房保底的数字上建立对自己有利的规则;如果我是投资公司,基于对《战狼1》的认知,对吴京和这个类型的信心等,看到剧本时,就会争取更大投资额;如果我是演员,哪怕零片酬也会参与,更不会开机前一天要求加价……所以,猜票房是小道,但学以致用,玩也可以致用,用到正事上,还是可以产生价值。


更多时候,做出的判断可能是这个合作方值得不值得信任,这个项目可行性有多高,这个项目有没有前景,这位作者值不值得投资。


本质上,这些也都是相通的。



很多做电影的人,预计电影票房的从业者,其实心里是把观众当小白,把中国电影市场当垃圾看待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认为可能会作出一时的准确的判断,但长久来看要做出正确判断,是很难的。


最后一点,最重要的,我觉得也是一个人终其一生要建立的,还是自己的“体系”。


自己的系统。


建立自己的系统,像是首先有一根碳棒,然后吸引电子,开始发电。系统不可能一下建立,很多时候,是先大致有一个意识,比如一个类型故事从业者,他要建立自己的系统,可能是:故事为王。那么,围绕着这一点,几乎所有相关的一切都会逐渐附丽过来,被吸引过来,不断吸收,斧凿,挤压,磨砺,过滤,提炼,升华……像是一个生态系统。


10000个小时投入进去,100000个小时投入进去,你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因为你是建立的“故事为王”的体系,那么,它将不只是对杂志故事适用,它也适用游戏故事,电影故事,电视故事,动漫故事;


它也不只是对某一种故事适用,它对幻想故事,悬疑故事,言情故事,武侠故事,推理故事,历史故事等一样适用。


很多时候,我们都相信能者皆能,一个人做一件事做得很好,做其他事也会很好,其实就是,这个人有了自己的“体系”。他会很清楚地知道从A到达B需要投入多少时间,精力,智慧,工序,细节……它的判断建立在这上面,一般也不会偏差到哪里去。



可能主要是基于以上这些,当我在电影院看到《战狼2》时,理智的一方面告诉我这部电影还有一些不足,但更多的理智,直觉,判断力告诉我,这部电影给予了绝大多数人一个从未看到过的一个“新世界”,因此它具有强烈的普适性,因此它最终必将会吸引很多从未到过电影院的观众来观影——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中间也许曾进行过一些自己也不能察觉的专业范畴的分析,比如它的节奏,场面,动感等,但是,最终会直接形成直觉,一个数字。


这就是我在第一时间内预测《战狼2》,会超过《美人鱼》,登顶的原因。



至于现在《战狼2》票房已经达到46亿,则也说明了预测的不准确性,也说明了,中国电影的市场多么广大,深邃。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票仓,将越来越实至名归。


这时,我们就可以回到前面所说的:


中国故事,大有可为。


而所有的“中国故事”中,哪一种最好,最有潜力呢?


我的答案是:


(泛)武侠故事。



中国故事的中心是武侠故事


现在说起“武侠”,很多人的反应可能是“现在还有人看武侠吗”,其实,武侠现在比以前的影响力更大了,武侠的受众更多了。只是,武侠是以武侠的“体”,“精气神”去呈现,而不再是依靠武侠的“形”。


就比如《战狼2》,其实本质上,还是一个“武侠故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它的“套路”。


本质上,这是一部“动作片”。武侠的本质,也是“动作片”。二者是同根而生。


必须要打,为此必须要给“打”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擂台赛,黑市拳也有吸引力,但是票房不易做大,格局略小,要打,必须要真刀真枪,硬桥硬马的打,这就必须要有“正邪双方”。


邪恶必须强大,正义必须最后击败邪恶,证明邪不胜正。


很多时候,一部武侠片,动作片最大的难题,不是设计正派主角,而是设计反派BOSS。想想《蝙蝠侠》、《超人》等超级英雄漫画电影中,最成功的也许还不是蝙蝠侠和超人,而是小丑、章鱼博士、毒藤女、稻草人、贝恩等。



所以,要设立怎样的反派?


罪犯是一种,但是还是格局太小,不易做大。那么,放到奇幻的语境中去,反派可以是伏地魔、半兽人等脑门中写得很清楚的反派,但那几乎是另一种电影语言了;也可以放到古代的背景中去,放在一个漂泊不定的江湖中,反派恶事做尽,被正派收拾,这很好,但这样的故事太不新鲜了;那么,也可以是异族入侵,反抗异族,比如随后上映的《龙之战》,但那利用历史同时也被历史束缚,低迷的票房也说明了这一点。


怎么办呢?故事放在现代背景中。因此可以加入枪炮等升级版的“倚天剑屠龙刀”,更有现代感,更有新鲜感。


最大的难题,可能就是“反派”了,反派怎么设计?


放到国外去,让海盗,雇佣兵等做反派,反派必须坏事做尽——这就是我们在《战狼2》中看到反派几乎什么坏事都做的原因。



这时,正派出场就有了理由。


反派越邪恶,越强大,正派就必须更强大,更有“英雄主义”,更能反败为胜。


基于此,一个在武侠框架上的《战狼2》已经建立起来了。


极端情景,极端人物,极端情感,极端故事。


正是武侠“四极端”。


当然,这部影片的成功还有其他许多原因,许多因素,但本质上,也许还是因为,它是一个被我们不断唱衰的“武侠故事”。


再看看《美人鱼》、《速度与激情》、《变形金刚》,对于正邪对立结构的建立,是不是都异曲同工?


这就是我对武侠有信心的原因。


中国电影未来只会越来越好,市场越来越大,它未来的使命也很简单,一是“赚美金”,二是进行“文化输出”。


作为好莱坞的“对立面”,好莱坞推出的主要是以超级英雄电影为核心的幻想电影,中国电影必然也会推出某种类型作为拳头打出去。



是什么类型呢?


它仍然是幻想电影(《战狼2》这样类型的电影也会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在幻想电影的大类型中,它必然是武侠电影。


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幻想电影主要是基于中国神话,但中国神话公认的松散,不成体系,或者,至少还未有足够有说服力的“大众神话”体系出现,因此,它就很难形成一个拳头:西游、封神、聊斋,会是几大宗,目前已有显示,但还不够。


那么,这时就必须有一种足够成熟的细分门类来承担,则就只有武侠:在中国国内是建立在“江湖”默契之上的,已然式微的武侠;在国际上,武侠是以“功夫+幻想”双核驱动的中国式、东方式幻想,李小龙,李连杰,成龙,李安,已经给中国的武侠(功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又有了吴京。



那么,什么样的武侠能够进行文化输出,赚美金呢?


一种全新的武侠。不再是建立在暧昧的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江湖”,它必须是建立一种全球人都可以理解的“世界(观)”上,换言之,它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架空或半架空的——而这并不妨碍它展现中国文化之美。


这种武侠,可以是古代,可以是现代,如果是古代,它的聚力点是“东方美”,如果是现代,对外国受众来说,聚力点是“对照”:现在的中国城市与欧美的有什么不同?这也是一种世界观。


就好像宝莱坞电影对印度各大城市的展现一样。


无论是“东方美”还是“对照”,呈现的都是“异域感”,西方对东方感兴趣,中国才可能赚美金,输出文化。中国越强大,对西方的吸引力也就越大。本身这都是一回事。


老老实实,坐下来,创造一个世界,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正邪双方,邪恶力量强大,正义力量弱小,但百折不挠,最终正义战胜邪恶。


其实,现在最卖座的电影故事,与以前卖座的电影故事,与几百年前的史诗,几千年前坐在篝火边,山洞里,口口相传的故事,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


没有任何不同。


因为人类并没有发生进化,人的内心,眼界也没有发生进化,人们需求的始终还是一样的东西。


这是常识,但正是这些常识,被我们忽略太久,以至于我们要重新经历千辛万苦,才能找回它。


这可能是《战狼2》给予我们的真正启示。



李逾求简介

李逾求:男,本名李宗明,1981年12月生于山东临沂。毕业于某理工科大学某工科专业,惯于以理性思维切入创作。


自2004年进入《今古传奇·武侠版》编辑部工作,从实习编辑做起,至武侠杂志社社长·主编,编发作品沧月《镜·破军》、《忘川》,凤歌《沧海》,方白羽《千门》、《智枭》,时未寒《山河》,步非烟《云天之外,木兰花开》张嘉佳《少年十三点》,晴川《少年韦帅望》,张敛秋《华夏之赜》,疯流财子《千门八将》,陈怅《量子江湖》,盛颜《三京画本》作品,图书出版累计约500万册,影视、动漫、游戏改编等授权费累计约8000万,约占据武侠影视行业改编项目的50%。


2012年离职,于武汉东湖湖畔创造武侠幻想架空东宋(Sunasty,宋纳思地)和该世界下长篇武侠幻想小说《化龙》。


2015年北上北京,就职于腾讯文学小说阅读网,就任全版权运营总监。


2016年,创立开屏影视文化工作室,签约30余位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创立武侠古风微信号黑江湖,并出任数部武侠影视剧策划、武侠游戏策划。



-END-

李逾求文集


怎样写好一本武侠小说?

中国为什么讲不好有『世界观』的故事

不以金古为师,以金古为师兄 ︱ 致武侠写作爱好者的一封信

武侠:我们为什么要创造一个“新世界”

武侠的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还是背后?

东宋:四部电影和一则新闻

《金刚:骷髅岛》:我们应该以什么姿态面对巨兽?


致谢

  1. 文章来自红拂、李逾求,版权归属作者。

  2. 插图作者董绍华、杜丹艺等,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作者。


【ID:heijianghu121】

原创频道 说书频道 古风频道


四大世界观

东宋|科幻水浒|西游世界|火与刀


原创作者

方白羽|夏洛|晴川|记无忌|时未寒

冰临神下|北陈|张敛秋|武箭|盛颜

杨叛|佟婕|沧海君|阿菩|赵晨光|展飞

耿雪|骑桶人|雪舟子|宋阳|喵古拉

赤酒|乔小公子|闻笛|雷池果|末期风

小莫|苏三|沉舟|李逾求

江湖这个梦想,就是要大家一起做才有意思



商务合作 | 投稿:123953896@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