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丧文化”总能触碰都市青年的情绪 G 点,从丧茶到逃离北上广,用“丧营销”讨好年轻人,套路只有这 3 个...

2017-05-02 场妹 地心引力工场


今天场妹整个人都很丧,毕竟节后第一天上班,加上杭州这烦人的阴雨天气...


要不是看在钱的面子上,我只想瘫在家一动不动。


说到 “丧” ,场妹觉得它简直是推动商业前进的新型燃料啊!


比如,前几天在上海开业的 “丧茶” 简直火得一塌糊涂。


买杯奶茶都要排 2、3 小时的队,还规定每人限购两杯。




超丧的奶茶命名: “碌碌无为红茶”、“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啊乌龙茶” 等,外加一只草泥马代言人...


场妹此刻内心充满了小确丧。




这次 “丧茶” 快闪店(只开业 4 天),其实饿了么和网易新闻共同合作的一次线下活动。


不在门店配送范围内的用户,可以用 “饿了么” 的 “帮买帮送服务” 进行点单,不过需要支付 100 元排队费...


而对于网易新闻,他们表示希望用这种自嘲而又丧的方式,帮助年轻人“丧着活下去” (意思就是要博取年轻人好感呗)。


不过,这并不是餐饮界第一次尝试,运用 “丧文化” 进行品牌营销。


在丧茶之前,还有台湾的负能量奶茶、日本咖啡品牌 UCC 的 “大人的腹黑语录” 活动、“试物所” 推出的 “没希望” 酸奶等等。




当大部分人还在卖力灌鸡汤,这场 “丧文化” 已经实实在在拉动了 GDP。


今天场妹就带着大家一起聊聊 “丧” 这个话题,它为什么能引发爆发式的集体共鸣,“营销 x 丧文化” 又能擦出什么不一样的火花?



1


从表情包到流行语,“丧文化” 盛行


1、“丧丧的” 表情包和流行语


其实从早几年的 “屌丝” 一词中,我们就已经嗅到 “丧” 的气息了。


2016 年夏天,以 “葛优躺” 为先锋的一场 “比废大战” ,则将 “丧文化” 直接拉到了大众生活的台前。


“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 、“感觉身体被掏空” 等流行语,一时间火爆社交网络。



接下来,各路 “丧表情包” 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比如这只嘴角下垂、表情悲伤的青蛙 sad frog ,用它那随时可以渗出泪水的大眼睛,戳中了全世界网友的心。




马男波杰克、咸鱼、懒蛋蛋、一家之主中的胖男儿等等,都体现着浓浓的 “丧文化”。




2、“丧丧的” 网红和日剧


除了表情包和流行语之外,各种丧网红、丧日剧也是爆了。


这里场妹原本打算用网红 “赵曾良” 举例,他因为在微博上发表各种 “丧丧的话” 而走红。


不过看看粉丝数,加上场妹这只老粉也才 3 万,还是不说了吧


那我们说说微博上的大号吧,微博搜索用户马男波杰克,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相似的账号。


其中不乏多个 135 万、142 万、123 万、113 万粉丝的大号,每天发发负能量段子坐等涨粉,简直人生赢家。



马男波杰克来自一部美国动画片


另外近年来,在国内大火的很多日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四重奏》、《东京女子图鉴》等,也充斥着各种 “丧文化” 的痕迹。


来自日剧《四重奏》


3、丧文化背后,是年轻人的温柔反抗


比起 “越努力越幸运” 这样的正能量鸡汤,似乎 “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悲伤辣么大” 这种充斥着消极主义的丧文化,更能引起年轻群体的共鸣。


相比过去 70、80 一代,我们面临着这个社会对物质追求空前高涨。


同时,更加固化的社会阶层,和逐渐放缓的经济增速,以及房价、城市环境、赡养父母、学历贬值等压力,足以让每个普通年轻人感觉透不过气。


另外,我们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敢于直面自我和现实环境,更乐于用自嘲的方式,减轻自身的压力。


在场妹看来,丧文化的流行,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对于新媒体人来说,这种交流方式,或许是打开我们和年轻用户之间沟通渠道的一种有效手段。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会瞄准 “丧文化” 的原因,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为了讨好年轻人。



2


如何用 丧文化” 讨好年轻人


1、段位一:借势营销


对于这一波 “丧文化” ,最直接的营销方式就是借势。


“葛优躺” 火了,首先是带动着一些列周边产品跟着火了,T恤、手机壳、抱枕(反正场妹是抱不下去的...)




除此之外,咱新媒体人玩起 “丧” 来,也丝毫没有落后。


根据新榜数据,“葛优躺” 刚火的那一周,提到 “葛优躺” 的微信文章就有 196 篇,提到“北京瘫”的微信文章也 50 多篇。


“冷兔”的《【冷兔趣闻】葛优躺沙发原来是这样的...》、“新闻哥”的《...葛优式颓废躺沙发已经火到没边了》等纷纷收获 10w+。


当然,也有利用这波热点宣传赛事的:



皇马的赛事宣传,原谅这模糊到迷幻的截图


还有宣传电影的:




这种 “丧文化” 的利用方式比较简单,只需要借助特定的某个流行元素。


时效性短,参与性比较弱,但胜在快捷粗暴。


2、段位二:内容营销


相比第一段位的营销手段,内容营销显然需要我们多费些脑子,将 “丧文化” 进行内容再创作。


比如 ,2016 年华为联合微博红人画手 “顾异的”,在其《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连载漫画中,来了一次 “有点丧的” 内容营销。




漫画讲述了女汉子与心仪男神一起看电影的故事,然后不小心吃了太多的爆米花...(想看的自己搜一搜)


这种随性、简单粗暴的画风,是不是有够 “丧” 的~


另外,说到 “丧文化” 内容,去年大火的 “彩虹合唱团” 大家还记得吗?


早在 2010 年就已经成立的团队,却在 2016 年突然大火,只因为他们正确运用 “丧文化” 进行了优秀的内容创作。


尤其是《感觉身体被掏空》,用幽默口吻,直指当下年轻人加班痛点(场妹简直痛到哭泣


就连阿里音乐 CEO 宋柯,都在听到这首歌曲后,在朋友圈写下 “想想一年来的生活,老泪纵横” 这样的感触。


3、段位三:用户洞察


对 “丧文化” 最高级的应用方式,一定是基于精准的用户洞察,并为用户的负能量情绪,寻找一个宣泄的出口。


场妹这么说,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新世相的两次 “4小时逃离北上广” 啊!




且不说第二次逃离,究竟是不是黔驴技穷,至少这个活动本身的火爆程度,我们是有目共睹的。


大半年前的那次 “逃离”,场妹印象尤其深刻,一大早新世相推文刚刚发出,逃离事件就开始势如燎原,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


这个活动恰恰是抓住了城市人群内心中 “焦虑、迷茫” 等等的负面情绪,不断将这种情绪进行持续渲染、强化。


在负面情绪被渲染到顶点的时候,“逃离” 似乎成了唯一的出口。


类似的,喜力啤酒也曾发起过 “改行程,送机票” 的活动,旅客只要敢改行程,喜力就会随机提供一个新地址,以及免费机票住宿等等。


其实在整体经济下滑的大趋势下,旅游、民宿等行业的火爆一时,其中的某些原理也是相似的。


除了可以用 “消费升级” 这个概念来解释外,它也是人们对于压力的一种短暂逃离和释放。


负能量无处不在,对于品牌来说,如何洞悉这一群体性的用户心理,成为能否和年轻用户构建紧密联系,博得好感的有效手段之一。



————



丧文化其实也不是什么全新的概念,它和我们最近聊得很多的 “中产阶级焦虑” 等话题有一定相关性。


不管是出于生活工作的压力,还是对自我成长的迷茫,在倡导 “积极进取”、“成功学” 的当今社会,“丧文化”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情绪释放的出口。


不过, “丧” 与 “不丧”, 背后的核心其实还是与用户之间的 “情感共鸣”。


任何一波热点都会快速消逝,“丧茶” 这种模式毫无疑问也会很快过气。


而只有深入探究用户情感的精准把握,才是永不过时的运营套路。


噢对了,网易新闻表示,在这次 “丧茶” 快闪活动之后,他们还将和更多品牌跨界合作,比如 “开一家不醉不归酒馆”


到时候场妹请客啊,我们不醉不归





 没看够,点击阅读原文试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