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眼病的常见病原体及送检指征
1
感染性结膜炎
送检指征
流行性、难治性、复发性或常规治疗无效的感染性结膜炎;疑为新生儿感染性结膜炎、淋菌性结膜炎及衣原体性结膜炎。
实验室检查
结膜刮片、培养或核酸检测。
常见病原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其他α‑溶血性链球菌、肠杆菌目、不动杆菌属、棒状杆菌属、腺病毒(儿童 3、7型;成人 8、11、19型)、单纯疱疹病毒(1、2型)、柯萨奇病毒A24型及肠病毒70型等。A~C血清型沙眼衣原体可引起沙眼性结膜炎,D~K 血清型沙眼衣原体可引起包涵体性结膜炎。
2
感染性角膜炎
送检指征
角膜中央或周边>2 mm浸润病灶,基质出现溃疡;感染迁延不愈或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有接触镜配戴史、污染水源入眼或角膜手术史,出现角膜溃疡。
实验室检查
由于角膜病灶取材量少,标本应立即进行涂片染色镜检或床旁微生物接种;除常规角膜刮片和培养外,还可选择进行病原体核酸检测。
常见病原体
细菌性角膜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隐形眼镜)及肠杆菌目细菌等感染为主;非典型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较为少见,一般见于创伤后或屈光手术后的患者。
病毒性角膜炎以单纯疱疹病毒(1、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A24、肠道病毒70感染为主,另外埃博拉病毒和虫媒病毒感染(寨卡病毒、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毒)可引起轻度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常发生于植物外伤或有眼表慢性疾病的患者中,常见的丝状真菌有镰刀菌、曲霉菌、丝孢菌属、拟青霉属、支顶孢属和弯孢菌属等;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可出现念珠菌、隐球菌引起的角膜炎。
寄生虫性角膜炎罕见,以棘阿米巴原虫感染为主,另外还有微孢子虫、变形虫及蝇蛆幼虫所致的角结膜炎。
3
感染性睑缘炎
送检指征及实验室检查
睑缘充血、睫毛脱落,睫毛基底部见小脓疱、鳞屑或袖套样物质;
对于经验性治疗无效的前部睑缘炎患者可进行睑缘分泌物培养(需氧及厌氧培养同时进行);
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或眼部红斑痤疮患者,睫毛有袖套样改变时,需进行睫毛螨虫显微镜检查,涂片和培养有助于发现病原菌。
常见病原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皮肤杆菌、酵母菌(皮屑芽孢菌)、毛囊蠕形螨(睫毛根部)、蝇蛆幼虫及阴虱等。
4
感染性泪道炎
送检指征
急慢性泪囊炎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并发角结膜炎或眶蜂窝织炎特殊类型泪小管炎且常规治疗无效。
实验室检查
分泌物涂片细胞微生物学检查、泪道分泌物微生物培养。
常见病原体
放线菌科属(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最常见)、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等。泪道真菌(曲霉
菌、链格孢霉、念珠菌、枝顶孢属)感染较罕见。
5
感染性眼内炎
送检指征
疑为感染性眼内炎须进行病原学检查;玻璃体注药或手术前的标本采集。
实验室检查
房水、玻璃体涂片细胞微生物学检查;房水、玻璃体微生物培养;房水、玻璃体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检查。
常见病原体
外源性眼内炎常见于术后感染和眼外伤(特别是白内障和青光眼术后),常见病原体包括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肠杆菌、非发酵菌、需氧芽孢杆菌、曲霉菌、镰刀菌、暗色真菌等,表现为多病原体混合感染,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易造成急性感染,痤疮皮肤杆菌是慢性感染最常见原因,警惕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眼内感染,假单胞菌与丝状真菌少见。
内源性眼内炎多来自血源性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分枝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肠球菌、乏养球菌、颗粒链菌、流感嗜血杆菌、韦荣球菌、普雷沃菌、念珠菌等。
视网膜炎以病毒感染为主,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EB 病毒等。
虹膜、睫状体和/或脉络膜的炎症可与细菌来源(伯氏疏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分枝杆菌、钩端螺旋体、巴尔通体)、病毒来源(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或寄生虫来源(弓蛔虫、弓形虫、盘尾丝虫、囊尾蚴)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有关。刚地弓形虫是脉络膜视网膜炎的元凶,是感染性后葡萄膜炎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感染性眼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2 年1 月第 45 卷第 1 期 Chin J Lab Med, January 2022, Vol. 45, No. 1
推荐关注
关注唯菌论,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