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者手记:调整方向,重新出发
编者按:本文作者小倩在今年5月参加了善导协作者进阶工作坊,之后在社区中尝试着给精神康复者的家属们开展改善沟通、促进交流的小组。在开展第一节小组后,她反思到自己在环节设计上的失误和现场气氛把控上的不足,于是她调整方向,对小组活动内容进行优化。从此文中可看出协作者小倩在这一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我在今年5月初参加了协作者进阶工作坊:以培力为目标的正念协作,当时就一直在思考:怎么给社区中精神康复者的家属开展沟通学习的小组。
我开始抱着理想化的设想(家属天然就愿意学习如何改善与康复者的沟通),想直接挑战高难度操作(邀请和康复者相处冲突较多的家属参加,其中有三个都是平常不与康复者一同参与到中心活动的家属)。
结果当然是碰了一鼻子灰,后面进行了修正,活动顺利了很多。原本我想直接展示修正过的版本,但我想我的失误或许也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背景
社区里有一批长期照顾精神康复者的家属(50-60岁),同工发现,家属面对康复者时较少留意到康复者的需求和情绪,也常因为生活琐事发生口角冲突,彼此之间有不满的情绪。家属知道需要改善冲突,但往往没有头绪怎么做,于是采取避免冲突或者迁就康复者的方式来相处,但这种做法只是在逐渐消磨家属的积极性。
社工想邀请家属过来一起探讨在家庭生活中与康复者有效沟通的方法。
原先设计
一共有四节,每一节2小时
时间
第一节
第一节
照顾康复者前,家属需要做什么?
第二节
如何与康复者沟通服药话题?
第三节
如何与康复者一同复诊?
第四节
如何和有退缩行为的康复者一同出门?
选取其中一节来做详细描述
第一节流程设计:
1.相互认识, 表达参加小组的期待。
2.写下与康复者相处中最需要改善的情况和加以评分。
3.两人一组分享自己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4.总结分享
5.了解精神疾病的症状、对日常相处的影响和有效的应对方法
6.社工总结本节内容。
之后我尝试着进行了第一节小组的开展,但是过程并不顺利,没有取得我预期的效果。
活动现场
1.多数家属是更加关注与康复者健康直接相关的信息,例如应对药物副作用的方法、医疗信息、政策信息等,对与康复者的相处中存在的冲突不太愿意直接谈及。
2.组员还不够熟悉,无法轻易谈论自己与康复者相处的困难,于是开始分享与康复者有关的负面经历,激发了其他家属的回忆,大家纷纷开始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整体氛围变得很不愉快。
3.家属开始讲离题的内容后,我立即了调整内容的重点,让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以求互相支持。没想到后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小组,大家互相交换自己熟悉和信任的医疗信息。
4.真正谈到沟通相关的内容时,只有家属一方面的表述,他们叙述时更多将沟通不畅的责任归咎于康复者身上,认为是康复者不听话或者是康复者因为症状无法改变而不想深入再谈。
4.我随即让家属停下来,提醒大家过来是想看看怎么生活得更好,希望家属能尝试用新的角度来看待康复者、采用新的方式来与之相处。部分家属开始沉默,部分家属表示认同,但是觉得困难重重,小组气氛陷入低落之中。
反思
1. 前期需求调查没有做好,小组内容不是家属最想要的,家属有其他诉求。
2. 过快进入深入的议题,家属没有准备好,导致家属心情不愉快、有抵抗反应。
3. 家属将沟通不畅的责任归于康复者一方时,我内心很不认同,有很大的抗拒感,但是不知如何提醒大家改变应该是双方的,只好更改流程。
活动的现场场地照片
修正之后的第一节
1.开始圈圈
介绍自己跳舞时需要他人注意的地方,互相了解期望。
2.空间游走,询问的问题逐渐深入,从“早上吃了什么”到“对小组的期望”。
3.分成两组分享自己的期待。
4.热身
带领大家感受自己的身体(呼吸,皮肤-房间温度,肌肉-伸展四肢,身体-心跳,脉搏)
舞动身体的一部分和其他人打招呼,让组员逐渐习惯无语言环境,与其他组员一起舞动,帮助大家进入状态。
5.握手圆圈
一位组员演示,一人舞动,另一人跟随,重复此过程直到所有组员都参加过。
部分组员需要用更多语言指示,家属明白之后,会引导康复者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家属和康复者都有一会做主导或者跟随者,康复者也可以投入进来尝试。
6.通过提问回顾
(1) 刚才跳舞时,你和搭档喜欢怎么跳舞
(2) 搭档跳舞的时候,是怎么感受和配合的
(3) 跳舞时最喜欢的瞬间有哪些,为什么
有些问题需要康复者用更简练的语言回答,他们的表达可能不太清晰,我给组员一段书写时间,然后粘贴、再读出来,这样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
参加者现场书写并粘贴的便利贴
在修整后第一节尝试的时候,我感觉好很多,小组的整体氛围是轻松安全的,大家更愿意投入进来,状态和心情也更舒适。
总结和解决方法
1. 希望家属和康复者可以互相理解,但我只邀请了家属,很可能创造了单一的环境,无法听到康复者的反馈。
在修正之后,邀请家属和康复者共同参与,也邀请了与康复者相处相对较好的家庭。
2. 希望家属减少直接批评康复者,但是最终引发的是其他家属的负面情绪,导致更多的批评,家属之间相互认同和比惨(这是我感受到最坑自己的设计了)
在修整之后,提出的问题全部删掉困难和负面用词,采用更正面的问题,例如怎样能更舒适,尽量选择使用肢体表达的环节(共生舞)
3. 家属间彼此还不熟悉,一开始就让他们讨论困难、病症等压力很大的话题,他们会难以开口,也难以给予对方支持。
在修正之后,直接向大家表明这是放松自己的机会、当自己是来跳舞的就好,这让大家放松心情、更易投入,自我觉察的部分则在其他环节(共生舞的体验环节、和舞伴的相互配合)中逐渐引入。
结语
我想这次很重要的体验是,发现准备好的计划很难进行时,要允许自己停下来调整方向,甚至重新起航。要感知参加者对议题的感受,适当调整体验方式和活动,也许能让参与者放下自我防御,更好地参与进来。在建立好安全空间之后,再尝试做出一些走出舒适区的事情。这些经验,需要我们用更多时间去不断地摸索。
原文作者:黄小倩
编辑:Chilli
排版:Chilli
图片来源:小倩
作者
黄小倩
广州市家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线社工,专注于精神康复领域的服务近四年(2014年09月入职)。近年乐衷于研习协作技术、共生舞、一人一故事。她利用业余时间,同时参与了“O计划凿孔共学小组”、“共生不错舞团”、“有弯有直”剧团,探索不同的理念和手法,与社群相互学习、对话、发声。
本期话痨
你在带领小组活动的时候,有遇到过相似的情景吗?欢迎在文末留言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学习更多。:)
更多相关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协作者后花园【思想者】系列。
「协作者后花园」是「善导公益发展」(微信ID:v-bus1205)开辟的一片属于协作者的园地。在这里,我们不会有太多关于协作课程的招募信息,而是透过分享活跃在不同领域的协作者的行动、思想和理念,推动协作者社群的发展。
我们希望这片园地是属于所有协作者的,每个人都有参与到其中的方法和可能性,所以欢迎来稿(联系微信人格号vbusvbus)、留言或其他方式与我们互动,我们一起共创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思考、经验及知识交流之地。
来稿
请邮件发送至 info@v-bus.org(备注:协作者后花园投稿)
或者直接挑逗善导人格号:善导公益发展(江湖人称:展展)~
期待你的来稿分享,共创集体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