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手册开放申领中】《让参与更容易--流动人口社区协作者指引》

善导公益发展 协作者后花园
2024-08-24


2020年开年之际,善导又写出了一本手册!


《让参与更容易--流动人口社区协作者指引》,全书160页,善导主笔,与五家合作机构、数十位流动人口机构的核心员工/社群骨干共同工作,世界范围内的识结与本土行动验,成为社区工作者的协作者地图。


《让参与更容易--流动人口社区协作者指引》


迁徙越来越普遍,生活越来越孤立,社区的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支持和信任


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指的是只要我们团结,我们所产生的力量是无可估量的,能让我们克服单独一个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自古以来,我们的团结来自于血缘关系或者同属于某个家族的身份。因为有了血缘关系,我们更容易产生信任;因为有了信任,我们更容易“同心”、合作解决问题。后来,流动的人多了,在家族之外,“老乡”又成为了我们彼此信任的一新的纽带。所谓“熟人好办事”,血缘、同乡、同学等让我们感到的安全和信任的关系,是我们长久以来所依赖的合作基础。


然而,今天,我们迁徙越来越普遍,在哪里找到工作,就定居在哪里,我们所能得到的来自家族和老乡的支持越来越有限,身边更多的是来自不同地方的“陌生人”。而怎样在一个由陌生人组成的邻里社区中与他人建立信任?在一种各自平等而独立的前提下进行合作?这是一种我们传统中少有、近几十年也很少在学校学到的新的生活方式。这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孤立。有很多传统上不靠金钱而是靠信任和社区相互支持来满足的需要,诸如被照顾和关爱、被接纳、归属和安全、面对挑战、困境或临时性任务等等,无法再通过这些传统方式得到满足。因此,不管我们赚多少钱,我们总会感觉到一种生活的紧张、无力和不安感。尤其是对于我们中间的那些被称为“流动人口”的朋友来说,在缺乏对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之时,这种孤立带来的压力是更大的,它让我们难以感觉到自己有力量去面对生活,难以提起精神去提出自己的主张、去经营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绝大部分的潜力在这样的状况下都发挥不出来。


另一方面,对于整个流动人口社群的需求来说,服务于流动人口的公益组织所能提供的服务只能是杯水车薪 ;而其中的一些组织所努力做的倡导(例如公共服务均等化)又必然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从倡导行动到政策落地。那当下怎么办?一代人的成长和幸福怎么办?


重新重视“团结”,带着协作者的视角,激发个体和社区的潜能


我们可能需要重新重视“团结”,并且为团结赋予新的意义。让相互独立和平等的个体之间产生信任、建立认同、互相支持,以充分发挥每个人乃至社区的潜能。而这个过程中最为艰巨的任务就是让陌生人之间产生信任,让我们从孤立的个体变成敢于信任他人的人以及可以被信任的人,从而在面对挑战的时候能感觉到有力量、有支持。


“协作者”是带着这样的视角的工作者。协作者不是去代替别人解决问题,而是有意识地去创造一个过程,让人们可以以集体的方式一起参与进来,自己发现问题、汇集智慧、解决问题,并且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创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团结、提升个人和集体的力量感。这个过程是不容易的,但协作者的努力就在于创造或者确保参与的机会,并且让参与的过程变得更容易和顺利一些。


怎样去创造这样的参与过程呢?在全世界范围内,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对第三世界地区的扶贫工作开始,到后来的城市社区、边缘社群、乃至企业和政府等组织,人们发展出来的参与式工作方法越来越多样、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另一方面,即便没有这些成型的方法和工具,我们也能看到很多有意识的社区工作者,靠着自己的直觉、“土法子”以及日常生活中这种赋权的意识,也做出了卓越的工作成效。

这本手册,期望汇聚已有的知识结晶与行动者经验,作为社区工作者的协作参考地图


这册子想要做出的努力,便是把这些世界上的知识结晶和本土行动者的工作经验连结在一起。


  • 一方面,我们深入到流动人口社区组织中,了解他们的工作方法把一些自然而然的、甚至是下意识的方法提炼成有意识的方法和工具;

  • 另一方面,我们根据本土社区工作者的需要,选择了一些在世界上其他地方行之有效的参与方法和理念,并放在具体的工作中去检验和调整,以增加它的可用性。


我们希望这本书像一幅地图,帮助社区工作者把自己心中所想象的理念和身体所积累的经验变成具体可触摸的东西,从而让工作者内心更踏实、方向更清晰、手法用起来更自在。



 手册框架介绍与章节试读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让参与更容易--流动人口社区协作者指引》目录


本书的第一章,我们将简要地回顾我们对参与的理解以及“协作者”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介绍的是协作者这个角色用怎样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工作以及工作对象,这是因为一个人怎么看事情决定了他怎么去做事情。




第三到第六章具体的协作工作介绍。促进社区参与是一个连续的、植根到日常生活中的过程,但为了让我们的工作可计划可把握,我们常常把这些工作中的其中一些部分分解为一个个活动,比如培训、活动、讨论或者访谈等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看成一个个“工作坊”,即在一个设定的时间内(通常短至半个小时、长至一周)、在一个共同的空间内支持一群人有目的地共同做一件事情。在这过程中,工作坊强调没有权威、平等参与、共同创造知识或共同决策。协作者的重要工作是设计和带领这样的工作坊


第三章协作者的基本能力,这是协作者发挥作用的基础所在。有了这些能力,即便协作者没有任何工具、物资和场地的条件,他仍然可以工作。



第四章列出的是协作者指导自己工作思路的一些原则和思考框架,它们将帮助我们思考怎样把事情做对。



第五章将落实到怎样针对一个具体的事件进行流程设计


第六章将分享一些我们在设计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

搭配有14节微课视频,便于更直观地学习了解

(册子内附各节视频二维码,协作者后花园微课专栏、腾讯视频等平台可见)


第七章,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个具体的案例,看协作者是怎样把上述这些理念、流程和方法付诸应用的。我们选择这些案例是因为它们在工作场景和讨论主题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们都不是完美的例子(事实上也不存在完美),在这些案例里有成功的部分,也有呈现我们一般会遇到的挑战,所以每个案例除了这件事本身,还有来自观察的协作者的反思。



最后,第八章将会分享三个最多人提及的棘手场面,分享我们可以怎样理解这些场面和怎样回应其中的挑战。当然,我们会遇到的问题肯定比列下来的更多,但我们的智慧也总比问题多。 



感谢香港乐施会对这本书的资助,让我们有机会走进田野,去观察和学习这些社区工作者的智慧以及思考在这些社区里具体面对的问题,也让我们有机会沉下心来整理知识。


我们也特别感谢过程中我们一起工作的四个卓越的流动人口工作组织:广州市番禺区小金雁社区公益服务中心、东莞市大岭山友维工友公益服务中心、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深圳市砥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他们在各自细分领域的经验和思考让我们深受裨益。还要感谢的是借助协作者培训的机会与我们交流的、来自数十个流动人口公益组织的核心员工和骨干志愿者,是他们让我们对社区工作的现场有了更多的感知,不断超越我们的认知天花板。


谨把这本手册作为对这些卓越的流动人口工作者们的致敬。面对Ta们,我们总会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局限,因此,这本书也自然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作为读者的你把它作为一个对照的载体,最终长出自己的方法和力量。



 欢迎这样的你来申领我们的纸质版手册 


  • 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议题领域,有意愿将协作运用于未来工作;

  • 期望推动自下而上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社群发展的公益行动者;

  • 流动人口社区工作者优先;


  • 乐施会城市生计主题项目合作伙伴,将由乐施会负责派发,而不需填写表单申领;

  • 资料数量有限,我们也期望让册子的内容可以更广泛、更好地被应用起来;因此,我们将先按收到的申领表格的数量、综合考虑申领人的服务领域、过往经验、需求、实践计划等等因素,限量派发;

  • 同一机构的工作人员,申领数量不超过2本;

  • 除流动人口社区工作者外,正在活跃实践的O计划协作共学小组,以及善导公益发展的月捐人(月捐人福利),也可优先申领。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阅文”

填写册子申领报名表



 部分内容的电子版将在专栏连载 


  • 我们计划在公众号“协作者后花园”、"善导公益发展官网"等平台设置专栏,将册子内的部分内容进行分类连载;

  • 如有别的平台对册子的文本内容或者微课视频感兴趣,期望申请转载/发布、或沟通相关合作,也欢迎与我们联系(善导公益发展人工服务号:微信号 vbusvbus)


版权说明:

本指引由乐施会资助编印,并不代表乐施会立场。本指引为广州善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原创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善导所有。未经允许,不得翻印。如需转载相关内容,需注明作者及出处。


当中提到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只是我们抛出的一块“砖”,借以引出读者经验中的“玉”


善导相信,直接工作在社群一线的伙伴们,在参与的理解、创造对话的过程中,有着更丰富而实在的经验和思考


我们更希望作为读者的你:

  • 可以带着你的经验,与这本书进行对话:

  • 我个人的经验是怎样的?

  • 我有不一样或不同意的思考吗?

  • 还有哪些方法和工具,更适合我们的社群?

  • 我可以带着哪些经验、知识和视角,进入到这些经验的对话中 ?


我们也希望你,借着这本书,和我们一起:

  • 反馈你在阅读中的困惑;

  • 贡献你的经验;

  • 共创工具箱和案例。

当你阅读和使用本书的时候,如果你有一些愿意和我们分享的想法,欢迎扫描以下的二维码,或发送邮件到我们的邮箱(info@v-bus.org),期待对话与交流,读者们的经验可以更多相互借鉴,流动起来。



如群二维码已失效,欢迎添加我们的人工服务号:展展(vbusvbus),再邀你入群。

添加时请备注:让参与更容易-姓名,如:“让参与更容易-嬷嬷”。




——本指引的资助方——



——本指引的合作伙伴——









——更多协作干货——

欢迎识别/扫面二维码

关注协作者后花园


——支持我们——


善导近5年培训了超过500名各地区/议题的协作者,期待未来联结更多伙伴,共同践行参与、公正、平等、多元、赋权等公益行动者理念。如果您认同我们,诚邀您参与每月小额捐赠计划,您的支持将帮助我们未来更好地发展和陪伴协作者社群伙伴、催生本土知识和前沿实践、支持资源稀缺的协作者学习与行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协作者后花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