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决策案例:战略梳理会
编者按
2015年5月22-23日,麦田计划举办了一个2天的战略会议,会议邀请了不同层面的麦田代表,包括理事会成员、麦田计划的决策成员、麦田教育基金会秘书处(也就是麦田总社)成员、地区召集人代表及项目的代表,共五十人,就麦田战略方向进行了集体探讨。会议厘清了麦田教育基金会与麦田计划的差异,明确了战略方向,为麦田的转型的和发展创造了基础。我们把这个重要的节点呈现出来, 以看到以协作的方式是怎样规划、带领一个会议的。
01
背景
麦田教育基金会由麦田计划发起并注册,是麦田计划走向正规化和专业化的重要一步。然而当麦田教育基金会成立并形成以总社全职团队为核心的工作团队之后,麦田教育基金会和麦田计划出现定位、归属、管理权限不明的情况,引发了日益增长的矛盾;而面对日益专业化的公益领域,麦田计划自身要走向何方,也是一个越发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由创始人牵头,借麦田计划一年一度的年会之便,展开了一次为期两天的战略会议,并邀请外部专业协作者进行流程设计及现场带领。
02
参加者及目标
理性目标
以麦田过去十年的经验为起点、从机构发展的角度对麦田未来的发展开展想象,形成未来方向的初步共识;
体验目的
一方面,参加者在过程中扩展视野,具备更多“机构发展”的视角;另一方面,对主力推动参与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的种子的工作角色有新的理解和认可。
03
目标解释
麦田有很强创始人领导的文化、同时又强调自己是一个以志愿者为基础的组织。当麦田希望形成一个未来的重大决策之时,它同时也希望调整自己的文化,让志愿者真正参与到机构的决策之中,因此麦田选择这个方向性决策并不是从外部(专家)产生,而是从内部、以集体协商的方式生成、追求一个广范围的参与和对结果的认同;
但是仅有变革意愿是不够的,麦田也看到,广范围的参与意味着不同层次的人需要同台对话,其中在见识、视角、关注点的差异涵待处理;另一方面,文化的改变会受到来自一些人的误解或不认同,这也是集体决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张力。 因此,沟通和教育也是这个过程非常重要的价值所在。
吉安麦田——彩虹口袋上课场景
04
方法及过程
日期 | 时间 | 目的 | 流程(仅呈现主要议题) |
第 一 天 | 09:30 (60分钟) | 彼此连结,设定会议基础 | • 种子(会议召集人)作开场介绍 • 相互认识 • 处理期望,介绍议程 |
10:30 (70分钟) | • 梳理过去的经验 • 帮助参加者调整到机构发展的视角 | • 时间长河:集体梳理麦田大事记 • 种子补充分享麦田计划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0分钟) | |
休息10分钟 | |||
11:50 (40分钟) | 梳理个人在机构中创造的价值—铺垫共建的基础 | • 作为麦田一份子,过去我们为机构创造了哪些价值? | |
午饭及午休 | |||
14:30 (60分钟) | 梳理机构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我们是谁) | • 过去的10年,为我们储备了什么? • 资源 • 能力 • 知识 • 我们擅长什么?有哪些我们必须坚守的价值或信念? | |
15:30 (60分钟) | 从现在的视野跳出来,从更大的社会结构层面理解议题 | 对于“贫困地区儿童教育问题”这个议题,我们现在是如何理解的? | |
16:30 (90分钟) | 从问题回到机构:选择路径 | 结合议题及麦田的能力所长,未来期望从哪个路径来推动问题的改变? | |
晚餐 | |||
第 二 天 | 09:30 | 回顾 | 第一天成果简要回顾 |
09:45 | 长期目标共建 | 按照选择的路径讨论: • 10年后,议题上(服务对象上)发生了什么改变? • 10年后的麦田,是怎样的? | |
午休 | |||
14:30 | 如何达成长期目标 | • 达成长期目标的路径设计(1年、3年、5年的关键点),如何实现? • 回到个人:我的位置在哪里,我可以贡献什么? • 下一步行动要怎样做? |
05
产出及成效
(1)战略会议的关键产出:
麦田计划三年目标:推动分社/团队开展城市流动儿童服务项目,帮助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社会生活;打造麦田品牌项目;建立深度助学体系;提升志愿者能力;引进专业公益机构进行深度合作;探讨并初步形成麦田的“教育观”。
(2)由创始人根据战略会议现场讨论资料整理的后续产出:
麦田使命:和孩子一起成就未来
在全心服务贫困山区儿童及城市流动儿童的同时,麦田每一个志愿者、资助人一起成长、一起收获、一起成就自己的梦想。
麦田价值观:孩子优先、诚信是本、包容为重、平等至上
麦田教育观:每个孩子都可以乐享教育,成为自由、独立并具备公益视野的个人。
(3)持续的共识推动:
战略会议后,麦田明确定位为一个“做教育”的组织,并由创始人莫凡根据会议整理了第一版的麦田教育观。麦田在后续不断地对这个教育观的关键词进行集体的探讨,以持续推动志愿者社群对麦田以及其希望带来的教育有共享的理念。
(4)新的决策机制建设:
自从2015年战略会议之后,麦田计划在其后的每一年都在年会前安排两天、面向各地区召集人的培训和研讨会,以集体共创的方式完成一些麦田公共事务的决策,包括:
2016年形成了作为志愿者行为规范的《麦田公约》;
2017年,为了持续赋权地方团队及厘清地方团队和总社的互动关系,共同讨论形成了“召集人职责说明”,明确了作为枢纽的“召集人”的角色。
专职在战略工作坊后继续在例会上讨论战略议题
06
经验反思与启示
第一次把所有人召集在一起共创未来计划,最大的价值往往在开启先例、打开空间,以及提供一个可以不断优化的基础模型。以下反思来自协作者洪图,记下这些反思有助于再次开展此类战略梳理会。
(1)如果参与者之间经验差异较大,团体形成共同的图景需要更长时间
要产出为团队所认同和拥有的未来战略方向,团队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图景,也就是各自眼中的麦田要汇聚成一个大家共享的画面。我们需要根据团队的差异的大小来评估需要用多少时间。
差异包括两部分,一个是背景、位置和经验的差异。在讨论过程中,由于参加者各自的背景差异太大(来自不同地域、项目、在麦田的职位),要把复杂的团队信息有序抽取出来并把信息拼成整体需耗费更多时间。
另一个是参加者在理念和价值观上的差异度。有职员认为麦田应该是一个“做教育”的机构;有参加者认为麦田应该是做“深度助学”,而大部分的志愿者则认为麦田应该是“助学”组织。这些抽象的词语需要被仔细聆听和厘清背后的具体想法,否则我们无从从中发现连结。
下一次再开类似的战略梳理会,可以在整体会议前,帮各个项目/区域先进行局部梳理并形成相关文本资料,并在发放给现场所有参加者,以提升现场梳理的效率,同时又可以帮助参加者对麦田现状有更全面和直观的了解。
(2)需要做足够的导入支持以让参与者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麦田所关注的“山区儿童”及“流动儿童”领域,大部分会议参加者只具备服务的视角,缺乏议题分析及外在环境变化趋势分析的能力,因为当时的麦田志愿者长期主要扎根在助学工作上。这个差异需要一定程度弥补,否则这些志愿者就很难从原来的视角里面跳出来,从议题的角度去看机构未来的发展。
若选择由这些核心志愿者来参与到麦田的发展计划制定中,需要在前期对志愿者提供支持以弥补这个差异。例如,对核心志愿者提供一些关于机构发展/管理、公民社会及相关议题的培训(也可以利用行业内相关的在线视频学习课程),并且在这些学习过程中加入对麦田自身的行动及其意义的反思,为后来关于方向的讨论做准备。
(3)运用结构性的决策过程兼顾参与广度和深度
上述建议(1)和(2)都是探讨在只有一次会议的机会下,我们可以怎样做让这一群人达成有效的结果。而对于一个拥有一定规模的组织来说,我们往往可以通过一个有次序的、多次的决策过程来兼顾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例如,我们可以按照决策权限分次召开会议,这样同时需要处理的信息可以简化,并可以更聚焦有效的讨论,既确保不同位置的人的想法都可以被呈现,也兼顾各方的权责对等。如:
各团队核心志愿者的会议:从一线服务的角度,梳理出项目调整及机构发展的建议;并选举出3-5名核心志愿者进入到战略小组的讨论会议中。
战略小组讨论会议:战略小组由全职团队以及这些被选出来的志愿者组合而成。小组根据机构现状,及从议题角度,综合核心志愿者提出的建议,讨论出机构未来发展方向的设想及制定计划;并反馈给各团队,进行咨询。
理事会会议:对战略小组的报告展开讨论、修正及决策。
外部焦点小组:如有需要加入外部视角,可以加上外部访谈,或针对合作伙伴或服务对象开展一次会议,从外部视角了解麦田的意义和价值。
战略落地工作坊:如有需要加强战略落地,可以与各地团队开展战略落地会议,就如何理解战略以及如何结合具体工作展开讨论和产出具体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