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团队协作案例|如何做一场既“高效”又有“参与感”的年终回顾?

Editor's Note

去年年末,协作者洪图(Heaven)在【好公益平台X启发时刻】直播间分享了在【团队复盘】过程中的经验和实操技巧。

下文呈现分享精要版:第一部分为从协作者视角分享复盘会的目标、流程和关键节点。第二部分就组织在复盘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作了解答。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好公益平台 Author 洪图


临近年终岁末,对于许多公益伙伴们来说,不论是响应资助方或者合作伙伴的要求,还是回应我们自己的需要,“年终回顾”都成了眼下工作中最紧迫和最不可或缺的一环。

 

以下是洪图分享的音频纯享版,点击如下音频,即可收听原汁原味的分享。(注:因时长限制,本期音频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下载分享PPT)

(上:洪图的分享)

(下:精彩问答)

 

提到“复盘会”,有些伙伴会不自主产生心理上的排斥,认为复盘等同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其实不然,复盘会不仅是对机构过去一年的回顾,也是团队宝贵的共学时刻。
 
既然“复盘≠清算”,那么复盘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洪图指出,机构复盘会一般有两个重要目标:
1,整理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
2,总结过去一年“团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变化

在复盘会进行的过程中,协作者会通过“问题”来构建“流程”,通过工具来创造参与。通过充分讨论“发生了什么事情”和“团队进展如何”,每一个参会成员都可以真正参与到复盘会中。
 
传统复盘会上,不同部门“各自为战”,只关注自己部门的信息。而有了协作者的参与,参会者可以打破局部视角,从“局部”(自己的部门)看到“整体”(整个机构)。

为了打破复盘会略显“严肃紧张”的气氛,协作者可以通过“热身”(Check in)环节帮助大家进入放松和专注的状态中。同时,协作者应该及时收集参与人员的期待,帮助每个人了解当天各个环节的议程是什么,目标有哪些。

正式的复盘会有四个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第一步:在公共空间创造一堵“回顾墙”,用来收集信息,展示过去一整年发生了什么
  • 过去一年,机构做过的主要“事情”(如大事件、重要行动等)
  • 这些“事情”产生了什么样的成效
第二步:与会人员把列出“事件”和“成效”的便利贴放上“回顾墙”,不同部门通过不同颜色的便利贴进行区分。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回顾墙上呈现出的是整个机构的重要信息,而不再是每个部门的零碎信息。
 
第三步:邀请各个部门的成员,分别讲述自己团队的事件和成效,然后邀请大家自由查看“回顾墙”上的各种细节。

借助视觉和听觉,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充分了解和消化上述信息。

第四步:协作者进一步引导和发起讨论。

协作者应该关注到,大家在看到这样的信息呈现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反应?有哪些发现和疑问?今年机构主要的成就是什么?主要的挑战有哪些?个人有什么学习和收获?

洪图指出,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常常有两个视角: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 
 
大家有时会抵触复盘,是因为复盘会常常把重点聚焦在“问题”而不是“成功经验”上,从而让大家忽略了自己的优势和力量。洪图所介绍的“协作者”视角,能够帮助大家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看待挑战。成功的复盘会不应该削弱团队士气,而应该让团队带着经验与思考继续前行。
 
这也是为什么洪图认为复盘会应该用欢乐的“庆祝”来结尾,大家应该“庆祝”过去的一年自己所做出的努力和获得的成果,最后真诚得分享自己对复盘会的看法和收获。



以下问题和困惑是机构在做复盘时常常遇到的。洪图从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出发,一一作了回应并分享一些实用小技巧。
 
问题1:很多伙伴会认为第一步(收集信息)会花费非常多的时间。从协作者的角度,为什么事实性信息的回顾和梳理对于复盘那么重要?

在进行判断、决策之前,我们需要对信息进行全局性的梳理。虽然大家常常认为自己“已经熟知”事实,但实际上每个人的视角都是有限的,信息往往不是流通的,大家很难互相理解。只有建立了一定的全局性共识,讨论才有了进行下去的基础。繁琐的工作容易让我们丧失对于其他部门、其他同事所做事情的好奇心。但是大家同在一个机构,有着共同的目标与方向。保持对其部门、其他团队成员的好奇心,就能让复盘会不那么枯燥无聊。
 
问题2:如果在复盘会上,伙伴们全都聚焦在细节上,从而忽略了整体。这时该如何让大家从“局部”看到“整体”呢?

协作者需要把控讨论的节奏,在邀请每个人分享的同时,提醒大家避免穷尽所有的细节,因为太多细节会扰乱节奏,让大家错失重点信息。此外,协作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把重点信息捕捉出来,及时分享给所有人。当大家陷入过度的细节讨论时,协作者可以用“停车场”把部分问题“放在一边”。让大家“从局部看到整体”的过程中,协作者需要创造沟通的渠道,让大家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整体有什么关联,自己的工作会如何影响到其他部门和整个机构的工作。
 
问题3:遇到负责人“唱独角戏”,独自占用大量时间的问题,应该怎么办?如果大家在讨论中陷入对问题的回应和评价中,应该怎么处理?

机构负责人发言占用较长时间是很常见的现象。协作者一般都得到了机构的充分授权,因此有义务提醒负责人在顺序上最后发言,或者是尽可能简单发言。在讨论偏离方向,或者陷入细节的时候,协作者需要判断目前讨论到什么程度,以及目前的环节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如果讨论偏离了目标,或与目标关联性不强,协作者可以先做记录,然后做出调整。协作者意识到问题之后,还可以主动做出示范和引导。许多协作者会在复盘会开始之前就做出一些预案,准备一些提醒的标志。
 
问题4:协作的过程中,如何调动大家的活跃度?

静默本身并不可怕,而是我们在消化信息的过程,可以是一个宝贵的时刻。有时候静默的产生,是因为提问者/发言者没有架设好问题的基础,抛出了一个大家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这个时候,协作者可以通过一步步的问题引导,帮助大家搭建通向思考“脚手架”。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静默都是有益的。有些静默是习惯性的、是长期积累造成的结果。协作者应该判断团队到底处于什么样状态下,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一些技术和技巧来化解问题。例如,协作者可以给大家派发便利贴,让大家在聆听的过程中及时记录、提前准备,创造出一些表达的素材;或者让大家走动起来,打破尴尬的情形。
 
问题5:协作的过程中出现冲突怎么办?

冲突的情况其实是很常见的。
 
作为协作者,我会先做一个观察,看看持有不同观点的两方或者多方有没有充分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如果发言者已经开始重复表达、出现情绪越来越高昂的情况,我就会适时介入,尽量让大家的情绪先能够稳定住。但是如果发言者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情绪激动,我会先观察ta到底有没有充分表达,因为激动的情绪一定说明ta要表达的事情很重要,要不然他不会那么激动。此外,陷入到分歧的两方或多方往往会“关起”耳朵,听不进、无法理解对方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把不同意见、不同观点做一个信息的梳理,呈现出情绪之外的核心内容:大家到底在争论什么,为什么这个事情那么重要,双方是不是在讨论同一件事情。
 
在双方无法自动达成一致、陷入情绪对抗的时候,协作者可以通过重新建构一个视角,重新帮助大家建立链接,回到聆听的状态。协作者需要听到大家背后的诉求,然后把情绪化的语言转化成大家都能听明白的话。
 
问题6:如何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好的协作者?

学习“协作”的路径有很多,可以关注“善导公益发展”,关注“IAF国际引导师协会”,参加课程等。但问题在于学习之后你能不能把知识和技巧带回真实的场景和场域中进行实践。
 
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你才会对自己作为一个协作者的角色有更多的感知,你才能意识到自己在协作实践中的问题。以我自己为例,有些时候我下判断很快,也有些时候我不是很好的聆听者。通过这些感知,我也会不断提醒自己。
 
“协作”的许多关键的技能,都是需要刻意练习的。比如说“倾听”“尊重”“包容不同的观点表达”等,并不会随着单纯“学习”的过程自然而然地产生。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学习和成长模式,当你学习了如何“协作”,然后付诸实践的时候,你会意识到自己在哪方面遇到了瓶颈:可能是技术方面的瓶颈,也可能是你的内在状态。所以我认为“先学后用”,然后在实践中反思自己,提升自己的状态。


欢迎扫码回看整场直播

【好公益平台X启发时刻】是中国好公益平台与悦享新知合作的系列在线直播分享,每个月末最后一周周四晚进行直播。关注好公益平台伙伴在规模化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挑战、探索、思考和成长。希望通过分享、交流,促进平台伙伴间,以及更多关注规模化的实践者、资助者间,经验分享、联结、交流和相互启发。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协作者在现场分享PPT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协作者后花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