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满月召唤来对话:“理解儿童”,可以多问一点吗?
●六月满月召唤特别企划●
01
前情提要
“满月召唤”是善导在每个月圆之夜召集的
主题性对话实验,以对话圈等对话工具为引,谁都可以加入,谁都可以发起。
关于满月召唤,请戳:
第一季满月召唤发生于5-7月,围绕“理解儿童“主题展开。
主题海报
主题:用问题理解问题
——理解儿童,可以多问一点吗?
线上对话人:二师兄 茜茜 大燕 熊猫 颖诗 晶晶 结香 03
线上听众:35位可爱朋友
时间:2021年6月24日
19:30-21:30
02
关于主题
什么是“用问题理解问题”?
当我们尝试理解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脑中充斥着问题,等待着被答复、回应、甚至被辩驳、被反问。
问题抛出如同小石子落入水面,荡起波澜、荡起涟漪。
有的时候,问题激起的震荡与回应让我们更能看清楚一个人的全貌;有的时候,问题期许的不是回应,而是沉默和片刻悬置。
这一次,我们抛出石子,探索对话是否可以在基于问题的互动中生成。
以“不理解”为话题尝试“理解”
当我们从“理解”的角度来谈论“理解儿童”时,脑中浮现出建议、做法、经验……倒过来想,当我们谈论“不理解”,情绪和真实的感受渐渐浮出水面。关于“不理解”的感受是我们共有的,它带我们打破、穿越年龄与身份的膈膜,让我们愿意走出自己的角度,尝试去理解另一个鲜活的人。
03
在那个满月的夜...
Check in
想象自己是平时和你最常接触的小孩(工作契机认识、子女、亲戚、社区里和你打招呼的……)
🔸 介绍自己:我是A,B(你本人)和我是什么关系;我喜欢…… 我讨厌……
🔸 “在我眼中,B平时都在做什么……ta的工作是做什么的“
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好几位小朋友......
🔷 “我是小曾,二师兄是我的表姐。我喜欢手机游戏,讨厌家长会叨叨叨,家长老觉得我不干正事... 在我眼里,我表姐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我也不知道她在做什么,只知道她在广州工作,好像是在跟学生一起玩。”
🔷 “我是俊俊,颖诗是我的小行星姐姐。我喜欢踢足球、动手做东西,喜欢做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我很讨厌别人跟我啰啰嗦嗦,讨厌别人跟我说不。在我眼里,颖诗平时都在给我们上很多课程,带我们到村子里找秘密基地。”
🔷 “我是小包子,熊猫是我的舅舅。我喜欢画画和跳舞,讨厌做作业。在我眼里,熊猫的工作是经常要给别人讲课;他挺忙的,但有时他会陪我画画。”
……
共写:理解“不理解”
在这个部分,对话人和听众们在石墨共写文档上写下了自己对于“不理解”的描述。
听众西瓜同学为大家的回答做了如下划分:
A. “话语”
“你要控制自己”、“你要平复一下”、“你现在懂些什么”、“你还太小了,长大就明白blahblah”,总是说“不要”,“这是大人的事,你不用管”,你就是……
B.具体情况
a.做事不商量:报各种兴趣班;不冷,但还是要求要穿衣服
b.对于需求不理睬:不让踩水坑,玩泥巴(亲近自然的需求);让一放学就回家(玩耍的需求);
c.偷看孩子的日记;说很多话,但孩子不太想说话;不断提醒孩子答应会做的家务,讨厌被反复提醒
d.总是把孩子跟别人比较
e.不听完就评判
f.戳破小谎言和小吹嘘,帮小朋友做很多自己能做的事
……
C. “不理解”背后的原因
“至高无上”的立场;当孩子说“不要”的时候,不知道孩子要什么,听不懂孩子想说什么;想要控制与“教育”;成人以为自己知道;不相信
……
对话小剧场
小剧场玩法图示
在这个部分,我们尝试了一个有结构的提问式对话。
主题
请你带着这个小孩的角色和身份,分享一个作为那个小孩,一件不被理解的小事(如:偏见、受阻的愿望、试图理解我的人……)
形式
每个故事分享完后,其他人可以带着自己的身份去提问、追问、orid 等等、带着各种意图的提问(5*3=15min),分享的小孩来回答。
3 个小孩的故事- 5 分钟一个人(15min)
🔸 第一轮:5 分钟故事+5 分钟一问一答
🔸 第二轮:5 分钟故事+5 分钟每人提 1 个问题,问题全部提完后,小朋友选择 3个进行回答
🔸 第三轮:5 分钟故事+5 分钟每人提1个问题,问题全部提完后,小朋友在讲的故事基础上进行 1 小段陈述。
有3位小朋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 小m讲了自己和朋友玩耍时,朋友要回家了,自己很不开心,但大人不理解的故事;
🔷 小z是高中生,家长只看得见自己在玩耍,看不到自己的努力,想考个好大学,脱离家庭的束缚;
🔷 qq讲述了自己在游戏中不被同伴理解,生活中不被大人理解的故事。
基于这些故事,小伙伴们有如下提问:
🔷 当你遇到不理解的时候,你获得什么支持了吗?
🔷 这些负面的评价对你来说有什么影响?
🔷 你是恨家长还是恨自己?
🔷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 你觉得手机对你来说有什么用途?
🔷 你和家人有什么愉快的经历吗?
对话圈:如果我不被理解……
在经历了有结构的提问式对话后,我们又尝试了用不太有结构的“对话圈”来延续这场对话。
对话圈图示
对话开始流淌……
河流绵长,这里只截取片段
checking圈
🔹 如果我不被理解,会感到很挫折。会想“ta怎么不能理解我呢?”,会想怎么才能表达清楚呢!
🔹 如果我不被理解,我会觉得很憋屈和委屈,觉得世界上没有人懂我。很孤独吧!
🔹 我可能不会再尝试去交流。反正也没人理解我,我就理解自己吧。
🔹 如果我比较小,我做了尝试但大人不理解我,我会做一些相反的事情来让ta们看到我的需要。可能ta们会更生气,但起码ta们看到我了。
🔹 会以更多我觉得很厉害的地方去证明自己。
交谈圈
🔹 为什么我要等着别人理解我呢?有一种情况,不是等着,是做过了尝试之后的不理解。如何界定这两者?
🔹 我们尝试站在小孩的角度去谈“不理解”,更多的视角是“利己”的,“你们要来理解我”,而不是我自己主动试着让别人去理解我自己。我们可以试着去培养小孩“利他”的习惯。
当我觉得自己希望被人理解的时候,我会觉得特别没有力量。我为什么没有力量呢?
🔹 我不觉得孩子被动,只是在那个年龄阶段用ta可以做到的方式去表达,不一定像成年人一样理性地表达自己需要什么。可能在ta的生命过程中,ta学到的就是我此刻很难受,但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我还没有办法为它命名。但难受是本能,有的孩子会哭,有的孩子会有行为上的表现,我会觉得这样也是一种主动,在ta能做到的范围内。在一个人学会利他之前,ta是先利己的。先有过自己的情绪是被理解和释放,自己的情感是被接纳的,才能够做到去理解别人、接纳别人,去利他。如果一个孩子的情绪没有被肯定和接纳过,教ta去做利他的事情,我觉得ta不能真正地学会。
🔹 从华德福人智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生来就是自私的,自私是个中性词。到了一定年龄阶段(11岁)才能发展出利他的特质。在发展出利他的特质之谦,需要建构出稳定的内在。
🔹 当孩子去尝试被人理解的力量没有那么足时,功课是不是应该大人去修?我们如何给ta一个安全的表达空间?首先要有充分的表达,才有理解的发生。也可能大人读懂了,不觉得这是一个需要理解的问题,导致一个不理解的状态。
🔹 我和妹妹在同一个家庭里,我们都有被父母不理解的时候,但状态很不一样。我会想到的是,我的特质和妹妹的特质是不一样的,大人在陪伴和支持我们的过程里面,他们没有去从孩子生长的特质去支持的时候,其实ta的内在力量有点难去生长出来。刚才大燕谈到,自己需要被理解,是没有力量的。我就在想,那个阻碍ta去有力量的东西是什么?阻碍ta去表达自己的是什么?我们大人做一些什么可以支持ta去生长出这样的力量?
🔹 “理解”这个词有点大。有个问题我想抛出来:我们大人之间是可以相互理解的吗?大人和大人之间是怎么理解的?现在很多大人去表达、沟通、学习情绪管理的需要比小孩更大。
🔹 很多情况下,在一个团队或在一个朋友圈子,大家是在没有互相完全理解的情况下,你还是要一起生活或者共事、把事情推进下去。有个前提是,这两个人或这一群人已经努力过非常多次了。每回我都在表达我的诉求,对方会说“嗯,我理解”。有很多这样的尝试,好像越想互相理解,越逼着自己去理解对方,内伤可能就越多。很多次这样的努力之后,就会觉得“算了,理解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那我们就先放下理解不理解。我有的时候也会觉得不是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完全理解对方,我们才能相爱。好像有不是“理解”这个框架内的东西,它可能是有“爱“,可能是别的东西,能让一群人在一起。
🔹 让我想到最近的一个感悟:大人和孩子被理解的需要其实是一样的,孩子的方式确实会被动一些。可能ta会在某个重要的家人这边希望家人能够理解,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满足不了,那我跟ta之间的张力就会很大。我可能就会对ta产生非常多的情绪。在上大学之后就会离开家人很远。因为你没办法理解我,所以我没办法那么爱你。成熟的成年人可以这样去看:我有这样子的需要,对方可能满足不了我、理解不了我,那我再来看这样子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满足。我不一定就是要找你那一个人,而是去扩大自己的支持系统,去保持和你很重要的人之间的爱的关系。
🔹 我们谈理解的时候可能是理性的,当孩子说ta不被理解的时候,可能ta在表达的是“我不被爱”。有什么可以支持ta去生长出这样的力量?会不会是我们大人真正地去用自己的情感去和孩子工作,让孩子确信那个爱是在的。有这个基础,细节没有做得那么好,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
小复盘
🔸 刚才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 你有怎样的感受?
🔸 大家的真实工作场景中是否有这样的方式?
🔸 它和你去理解一个人有什么关联?
🔸 对于“用问题对话/用问题理解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理解?
🔷 用问题去理解一个人:我们经常听到人不被理解的时候会去给建议,理解一个人对陪在身边的人来讲,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寻的过程。探寻的过程对于希望被理解的人可能是更有效的。
🔷 如果我们的问题是带着好奇和关心,用这样的方式和他人对话,这样会帮助我们更加理解对方,而不是说我的问题是希望你给我怎样的答案。带着答案去问问题,就会是不平等的,因为对方没有对话的空间。
🔷 从大家的分享里可以收获一些很真实的情绪。今天是第一次扮演表弟,给他发了微信,稍微换一下位,对他的经历会有更多体会。
……
Check out
请各位对话人们问听众们一个问题吧!
今天晚上你会觉得是温暖、有力量的吗?
怎样才能使自己保持好奇?
你觉得自己有可能和这群人成为朋友,提问聊天的,可以在文字框打“1”
今天晚上的对话让你联想到了之前哪一段经历?“如果可以用提问,那该多好!”
你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月亮圆吗?
04
对话圈:一种可能性的实践
对话圈是我们近些日子以来在探索的对话方法。其实圈子对每个人都并不陌生,“人类自然地以圈子的形式聚在一起,如围坐在篝火旁,进行深度交谈,有时仅仅是在宁静的空间里单纯地聚在一起”。对话圈勾勒出了围圈对话的三个原则、三种实践与三种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它进行调整。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以下载我们整理的6月满月召唤的全流程,在这里我们诚挚地邀请你拿着它,根据自己对“对话”的理解,做出自己的变形,发起你的主题对话圈!
有所实践后,欢迎来本文末留言或在O计划群与我们交流:)
《对话圈概述与方法》摘录
在本次活动结束时提到的关于“理解儿童”的问答小程序,请戳这里👇
本文编辑 | 03
排版 |03
感谢前来对话与聆听的小朋友们!
点一下阅读原文下载【六月满月召唤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