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组织十年历程中看,协作如何为每个人创造改变的空间?|伙伴分享
微辣相信每个青年都能创造积极改变。成立八年,致力于凝聚青年力量,创新有效地解决真实的社会问题。目前核心战略是发展公益青年社群,推动大学生公益行动,同时在广东深度探索基于地域和领域的青年公益生态深造。截至2018年12月,微辣青年累计开展38期青年营,覆盖超200所高校,累计服务大学生超10000人次。其中,深度支持超1000名青年,超40名全职公益(不完全统计),孵化2家公益机构。
我当时好奇地问协作者,这个培训过程是怎样带来改变的?
2013年开始成为微辣第一批的全职。我参加的青年公益成长项目里的协作者要离开广州,我们开始不得不承担起他们的角色。我也加入他们团队作为实习生,围观他们工作场景,学习不同多元手法。
那时,微辣状态在非常快速成长时期,我们抓住了很多实践协作的机会。培训现场有观察者,每次都复盘交流,有伙伴陪在身边给予反馈与支持。我们也学习很多新东西,在团队里学习到一个东西,都会分享给其他人,没有能力说清楚的话,就送其他同事也去参与学习。有了共同学习,让我们能有共同话语去对话交流。
微辣的价值里,人是最重要的。那怎样实现人的重要,通过聆听与表达,那协作恰恰创造了这样的空间。
2015年招募30-40名实习生,为实习生提供培训,学习如何作为协作者支持营员陪伴孩子,学习协作工具方法、理念,支持他人、一起共同去行动等。我们与实习生组成共同体,支持营员进入到公益一线场域去探索,共同关注社会议题。
日常工作就是实践场域:如人际互动、团队例会、机构月会
我们把协作放在所有场域:会用ORID(焦点讨论法)做个人总结、反思等;轮流承担例会协作者,结束后给与会议协作者有效反馈,时时刻刻实践协作。
将权力交给共创的场域:如大小项目的反思会、项目共创会。
把权力交到每个人:微辣名字、愿景、架构、反思会等,都与实习生、全职团队一起共创、参与的。微辣是相信每个伙伴,微辣是由每个伙伴共创出来的。
营造了彼此支持、信任、默契、安全、共创的场域,每个人都从场域中受益,乃至影响至今
社群凝聚力、归属感空前
海庆:在业务发展上,协作是微辣前六年的核心支柱。但同时遭遇了一个挑战,也是此前的盲点:外在的行业变化、内在对组织生存的认知。
我们“被动地选择”了追求效率和规模,我们开始慢不下来对话与共创,不知不觉开始落下协作(参与)。但同时,此前生长出来的参与共创的文化又让我们身心抗拒过于关注效率的模式。因而,由此形成的张力在此期间也被归咎于“协作”。
能够回应“控制”的,不是“人人均分权力”,而是每个人都拥有必要的权力,每个都有力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此,无需过度追求“共识”;很多时候,没有原则性反对意见,即可形成决策。
现在我们找回到协作新的生命力,未来也会在青年社群开展协作共学O计划,也继续开展青年协作营。
问:新手协作者如何把参与的精神传递给身边的同事、工作伙伴?
海庆:想起微辣说的创变圈,最里面是自己、家庭/团队、社区/社群、社会/自然。刚学习协作,觉得这个很好,很想回到团体里马上应用,但也容易碰壁。
媛:刚开始实践总有不安全感,需要有伙伴在现场,始终有这样一个角色在背后关注着你,支持着你。我与木头(海庆)是非常好的工作坊带领搭档,互相补位配合。有伙伴在现场,就会不害怕。我曾经在工作坊遇到一些小意外,我急需寻找木头(海庆),我是能自己处理的,但木头(海庆)他在,就感受到信任与踏实,不需要他做什么。伙伴的内在支持是非常重要,让我们安定。
我们一起复盘、互相反馈。团队内建立反馈的氛围,不管反馈是积极还是消极,让我们站得更踏实,现场更有体感,有信心做下去。
问:支持组织中的良性发展,除了协作,还有什么?
海庆:首先,我们要清楚,期待与组织内的伙伴有什么样的关系?
公益组织在运用协作,是非常有自身特色的。我当时学习商业协作(引导)后,没有被商业价值与模式影响,更知道如何结合微辣情况使用。我想,主要是我在学习协作前,有那两年播放种子的过程,有了一些自己对协作、参与、关系等理想中的想象与期待。我知道要去哪里,协作的工具方法、价值理念是路上遇到的垫脚石。
文字:JOJO、英俊
排版:英俊
图片:海庆、媛提供
如果你也想加入
采编/记录/排版志愿者团队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