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中生的失踪事件,能够引起如此大并且持续性关注,是以往所没有的。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他失踪得太“离奇”,而且发现尸体的地点又太“魔幻”。如果,在失踪的起始之初,就能够找到他,也就没有后续的一系列“阴谋论”。
能够为胡鑫宇失踪事件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进步。要知道,同样轰动全国的铁链女、唐山打人事件,最后只是一纸通报了事。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江西直面媒体直面网民之行为,值得肯定。只是在这肯定的背后,也有“不足”之处。
先来说新闻发布会上的核心内容:胡鑫宇是自杀还是他杀?通过发布会上情况通报以及问答环节,相信没有人再会怀疑胡鑫宇是他杀。
其实,在发布会之前,绝大多数人就已经有了这个判断。因为种种迹象表明,胡鑫宇就是厌学自行出走,然后自我了断。人们之所以依旧有不满情绪,是在于胡鑫宇的死亡地点,距离学校宿舍直线距离仅有226米。而江西方面,整整找了106天。最后,还是一条狗的功劳。这,怎么解释也无法推脱自己“地毯式”搜寻不到位的责任。
但是,在整个发布会上,关于这点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一答”:……以上情况,也说明我们工作的不足,我们将举一反三,进一步改进工作。
虽然说,粮仓是特殊单位,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但是,即使“难进”,也进去了4次。而且有一次,还走到了小树林的边缘,由于林深树密,最终“功亏一篑”。这方面,是真正应该好好反思的。毕竟,胡鑫宇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失踪者”。同样的,自己单位内的树上“挂”了一个人,整整106天靠找鸡的时候被狗发现,这个单位的工作纪律也是让人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这次发布会,可以说完整地解答了人们的主要疑问。那么,可以为江西方面打多少分呢?如果让我打分的话,给80分。扣的20分,不是还有什么疑问,而是因为流程。
整个发布会的媒体提问顺序是: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大公报—成都商报—中新社—杭州城市互动。光看这,你看不出什么问题来。但是,倘若你从头到尾都看过了,就会发现端倪。
在提问环节之初,新闻发言人还没有说完让谁第一个起来提问的时候,现场的工作人员就赶紧跑过来将话筒递给了人民日报的记者。她,怎么如此清楚谁将第一个提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