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人学霸Facebook总部跳楼:多年以前的亚裔学霸们,毕业后都过得如何?

棕榈大道本科申请 加拿大之声 2020-02-19




汉加君:近日,一则#荒谬!为惨死同胞求死亡真相,清华学霸遭脸书无理开除#(可点击查看)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关注。


拼命工作却遭辞退,华裔员工陈秦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引发了无数唏嘘。


家人说,他工作极拼命,最近半年日夜忙项目,加班到夜里一两点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回家只待了半天又要去加班。


匿名同事说,他接手的项目本来差点烂尾,是他努力挽回,“大家都觉得他很不简单”。


然而,Facebook针对陈秦跳楼这件事,发布的声明却是:我们很遗憾。


为此,大批华人聚集在Facebook硅谷总部,抗议其对中国员工在办公室跳楼身亡一事敷衍消极的处理态度。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场,华人们高举写着“我们有权知道真相的牌子”,并且高声呼喊:


“Justice For Qin”(为陈秦伸张正义)!

“Chinese Lives Matter”(中国人的命也是命)!


(陈秦Linkedin页面)


翻看陈秦的履历,足够让大多数人羡慕:曾经的高考状元,浙江大学本科毕业,南加州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曾在美国多家互联网巨头中任职。2018年入职Facebook,成为一名全职高级软件工程师……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社会精英选择用跳楼的方式结束生命?这背后又反射出亚裔群体在美国怎样的生活?


今天汉加君和大家分享一篇《纽约时报》的旧文,文章反映出得一些亚裔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01

亚裔隐形人

有时候,我会向自己在玻璃窗上的影子投去一瞥,然后惊讶于自己的所见:漆黑的头发,斜长的眼睛,像煎饼一样平坦、黄中带绿的皮肤,类似爬行动物的漠然表情。我曾竭力让自己相信,这张面孔和其他任何面孔一样美丽。


但这样想的时候我又觉得这张面孔很陌生。这是我的面孔,我没法否认这一点,但这张脸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有时候,我怀疑我的这张脸在其他美国人眼里显示出的是:一个隐形人,很难在一堆和他相似的面孔中将他辨认出来。一个站在人群中颇为显眼但毫无个性的人。


一个美国文化貌似非常推崇但实际上是在鄙视与剥削的偶像。不只是那些“擅长数学”、会拉小提琴的人,也是一大群被憋得不行、被压得要死、被虐得快残了的循规蹈矩的半机器人,在社会与文化层面都没什么重要性。但我对这一切都感觉厌烦之极!


几个月前,我收到一封来自年轻人杰弗逊•毛的邮件。他先是进了史岱文森高中,最近则刚刚从芝加哥大学毕业。现在他更清楚自己高一的时候要做些什么了:“学习上只要有一半的努力就够了,但在其他方面要做得更成功。”


史岱文森是美国竞争最激烈的公立高中之一,完全依据考试成绩招生。这就是结果:仅占纽约人口12.6%的亚裔在这所学校中占据的比例高达72%。


在史岱文森念到大概一半的时候,一种隐隐约约的不悦感开始侵蚀毛的内心。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一群“没有名字、没有面孔的亚裔小孩”中的一员,这些小孩不起眼得“就像房间的装饰物的一部分”。


他一直埋头苦学,朝着史岱文森学生们共同的目标奋进:哈佛。但是大约在他毕业班刚开始的时候,他开始怀疑这条通往学业成功的路是否是唯一的、或者最好的路。


“你忍不住会觉得肯定还有其他的道路,”他边吃米粉边解释,


这就像是我们这群人被按着头和彼此较劲,而中西部的孩子却可以做着少得多的功课,还可以在车库玩玩乐队什么的——如果他们的智力还可以,在学校也还算努力的话……


02

“自在于我,还有好几代远”


我们见面几周后,毛让我和他在史岱文森的密友丹尼尔•朱联系。朱去年从威廉姆斯学院毕业,他的诗歌还赢得了一个创意写作比赛的奖项。他从18000美元的奖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到中国旅游,但现在他回到布鲁克林的唐人街和他父母住在一起。


朱记得他在威廉姆斯的第一学期时,他的辅导员会时不时地把他拉到一旁问,觉得一切都好吗,有没有遇到什么烦心事。“我还在适应这个地方,”他说,“我不是完全开心,但也不是完全沮丧。那时,他新交的白人朋友也会说出相似的话。“他们会说:‘丹,有的时候,有点难看出你在想什么。’”


虽然朱有着一张好看的面孔,但将他的行为定位为保守不算个错误。他声音轻柔,没什么音调起伏,面部表情也很少变化。他把这一切归咎于家庭气氛。


如果你在一个中国家庭长大,你不会怎么说话,你会闭嘴听你的父母叫你做什么。


在史岱文森,他完全处于一个亚裔的圈子, 和谁交朋友是由你乘哪条地铁线决定的。但当他到了威廉姆斯之后,朱慢慢地意识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在新英格兰走动的白人总是面带微笑。“呆在这样一个地方,每个人都变得很友善。


他决心要开始多微笑。“这是我必须积极练习的一项技能。”他说,“就像你在商业中进行一笔交易时,把钱交给对方———然后你微笑。”他说他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是任重道远。



我正在试着清空18年的中国式教育。在威廉姆斯的4年有帮助,但是还不够。”他的父亲,一位IT经理的遭遇让他很在意。“他是办公室里最优秀的程序员,”他说,“但他的英语说得不太好,升职的时候就永远没他的份。


“我想成为在某方面特别擅长的人,那样我在社交方面的缺陷将不再重要。”他告诉我。


朱是一个聪明、勤奋、文凭无可挑剔的在美国出生的年轻人。他对于凭借自身能力赢得世界尊重这一点充满信心,但他怀疑自己永远无法感受到那种在威廉姆斯的白人同学身上看到的自在。那种自在,他说:“我觉得离我还有好几代远。”



03

职场天花板:亚裔=苦力?


上个世纪90年代,当詹姆斯•洪还是伯克利一名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时,他到IBM公司参加了一系列的面试。一位年长的亚裔研究员看了看洪的简历,问了一些程式化的问题。然后,他一言不发地站起来,走去关上办公室的门。


“听着,”他告诉洪,


我会很坦白地跟你说。我们这一代来到这个国家,是因为我们想给你们这群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用尽全力,离开家国,来读研究生,那时连英语都还说不溜。如果你得到了这份工作,你将会和我们这一辈遭遇同样的‘天花板’。


“他们只当我是一个亚裔博士,而永远不是做管理的料。你将会得到一份工作,但是你不要接受它。你们这一代必须比我们走得更远,否则我们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这位研究员提到的正是一些人所说的“竹制天花板”——一种隐形障碍,用于维系美国大公司金字塔状的种族结构,在其中,许多亚裔位于金字塔底层,少数位于中层,而几乎没有人位于高层,掌控领导权


这是亚裔美国人生活中苦涩的一部分:众多名牌大学的亚裔学生发现,他们所熟悉的精英即领导的制度在毕业后便陡然终结。如果每个美国常春藤盟校毕业班学生中亚裔占15%至20%,如果常春藤盟校是美国社会领导人的孵化器,那么推论说亚裔将在公司领导层中占据相应的比例应该是站得住脚的。


然而,统计数据反映了完全不同的事实。最近一项调查显示:


亚裔在美国人口中占大约5%,但在企业管理层中仅占0.3%,在董事会中占不到1%,在大学校长中占约2%。在财富500强企业中,仅有9名亚裔CEO。


在一些亚裔集聚的特殊产业,情况也大体相似:


硅谷中1/3的软件工程师为亚裔,然而在圣弗朗西斯科湾一带的25所最大型的公司中,仅有6%的董事会成员是亚裔,仅有10%的公司管理人员是亚裔。


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


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终身聘用的科学家中有21.5%为亚裔,但实验室或分部主管中只有4.7%是亚裔。



在一个名叫Yellowworld的网站的评论区中出现过这样一条简洁的感慨,概括了这个现象:


如果你是东亚裔,你需要上一所顶尖的大学才能获得一份高薪工作。但即使你获得了一份高薪工作,那个全家都是普通州立大学毕业的白人可能不知不觉就爬到了你上面,仅仅因为他是白人


“竹制天花板”一部分阴暗叵测的本质在于,它看起来并不是由公然的种族歧视引起的,这种数据上的不平衡更有可能是由无意识的偏见导致。比如,没有人会肯定地说个子高的男人天生就是更好的领导。


也许这只能归咎于传统的亚裔成长环境。要成为领导需要个人主动,需要思考一个组织可以采取怎样不同的工作方式,需要搭建人脉关系、自我推销和自信的主张。如果断言任何亚裔都不擅长创造性思维或不愿承担风险,显然是种族主义的观点。


但如果说一个在教育上向来注重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灌输的群体,在整体上不大可能造就很多倾向于挑战当权者、或打破传统行事方式的人,那么这只是对一种文化现象的观察。



Sach Takayasu曾是IBM纽约市场营销部升迁最快的成员之一。但是大约7年前,她觉得自己的晋升慢了下来。


我超额完成任务,工作很长时间,但这样的努力就算再多也无助于我向上走。


她说,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参加了由一个名叫“亚太裔领袖才能教育”的机构举办的研讨会。


Takayasu在2006年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课程培训。最初的练习中有一项是由小组教员请大家列表展示他们所认同的亚裔价值观。学生们的回应包括:光宗耀祖,孝敬父母,克己慎行。接着教员让同学们列出心目中的领袖要具备的品质,然后提示他们注意到:两个表格鲜有交集。



法律教授兼作家蒂姆•吴在加拿大长大,母亲是白人,父亲是台湾人,这使他在白人与亚裔如何看待彼此的问题上能够获得有趣的见解。


 “人们很自然地认为亚洲人天生适合做‘辛苦的工作’”,他说,接着他定义了“苦力”,也就是中文里代表“辛苦工作”的词。这是一种古怪的自我选择现象,亚裔员工总是向那些最艰苦繁重的工作部分迁移。


相比之下,他遇到的白人律师总是擅长把自己描绘成高人一等,超越“苦力”。白人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直觉:要给人一种他们只会去做真正重要的工作的印象:你就是一个四分卫。这种傲慢却是亚裔不曾被灌输的



在搬到纽约后不久,有人告诉我,要成功,你必须了解什么样的规则是你要打破的。如果你打破了错误的规则,就完蛋了。因此,最简单的就是遵守所有的规则。但这样一来,你就把自己困在底层。真正的诀窍在于懂得哪些规则不是为你制定的。


这是一种由规则来管理的规则打破游戏——在规则手册并未提及,但是在内在的文化意识中代代相传——这也许是我听过的对于竹制天花板如何在现实中运作的最好解释。



看完《纽约时报》的文章,再结合华裔员工陈秦在Facebook的遭遇,汉加君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习惯了默默坚持、无私奉献,习惯了做一个小小的螺丝钉,觉得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肯定会得到相匹配的报酬。


但这种想法似乎在美国行不通。说起对亚裔的印象,大多数外国人会用到“勤奋”、“刻苦”、“努力”、“认真”这些词语,很多外国公司都很喜欢亚裔员工,因为亚裔员工认真、踏实、肯干、效率高。


但是这些并没有给亚裔带来更好的待遇、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就像IBM的研究员说的,他们只把我们当做学霸,而不是管理型人才,就像朱的父亲,即便是最好的程序员,也不会得到晋升的机会。


叹气》》

大家都在看

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

【罚哭】中国留学生微信里买5折机票,结果....


【重磅】限制中国留学生签证?加移民部长这样表示~

GPA4.0!成绩优异的中国留学生,竟因为此被海关直接遣返了


15年前的旧照,促成哈佛华裔女孩一段奇特缘分

紧急!FBI对美大学发警示  中国留学生要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留学生入境加拿大带大白兔奶糖,被海关当做兔肉,拉入黑名单?

那些年,在贵族国际学校读书的中国学生,后来都怎样了?


来加拿大读书,改变人生!这些华裔明星全都在此上过学

孩子:我老了,该走了,轰动整个朋友圈。都看看吧!


做人,自己手上要握7张底牌

狗狗每天6点出门,天黑准时回来,主人好奇跟出去,泪流满面


章泽天辟谣成绩差  从"学术角度" 聊聊 为何承认她优秀那么难?

他从辍学小伙计奋斗成巨富  却散尽家财  59年不穿绸缎,培养了40000人才


【泪崩】这只患上肾病的加拿大野猫,看哭了全世界千万网友…

什么脾气,就什么命


这一杯温热的热巧克力

房地产业困难时期的温哥华


来加拿大读书,改变人生!这些华裔明星全都在此上过学

拒绝做"虎妈" 她用什么方法养育了两个硅谷CEO和一个大学教授?


在加拿大养孩子  能省多少钱?

孩子出国留学  家长要不要陪读?孩子的回答出乎意料~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vanwestca@gmail.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