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学报2022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名家论坛
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与长效机制
王鉴,谢雨宸
[内容摘要] 乡村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指乡村学前教育系统的内生发展,它不仅与城市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而且要突出乡村生态与文化特色,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跨越式发展,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政策逻辑确立了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要重塑乡村学前教育质量观、完善乡村学前教育资源分配制度、深化乡村学前教育特色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创建“家园社”三级联动体系,最终形成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乡村教育;学前教育;教育资源;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 王鉴,男,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谢雨宸,女,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助教。
[原刊信息] 王鉴,谢雨宸.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与长效机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01-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文化之基
孙成武,孟宪生
[内容摘要] 自近代以来,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先进分子的不懈探索和推动下,中国文化相继实现了从传统文化到近代资产阶级文化、从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到新民主主义文化、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转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通过领导文化建设,不断开辟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局面。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变革和转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文化建设事业的胜利发展,不仅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先进文化
[作者简介] 孙成武,男,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宪生,男,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刊信息] 孙成武,孟宪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文化之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0-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道路之基
张泽强
[内容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一再证明: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百年来,党通过开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为实现中国梦扫清了前进障碍;通过开辟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通过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领导人民开创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关键词] 新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者简介] 张泽强,男,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原刊信息] 张泽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道路之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9-25.
历史学研究
“固旧式”与“新气象”:1929年上海日报公会观察团的东北“发现”
——以赵君豪《东北屐痕记》和严独鹤《北游杂纪》为中心
杨慧
[内容摘要] 随着上海日报公会观察团1929年5月的东北之行及其相关报道和旅行书写的问世,长期为南方媒体上穷兵黩武和粗野无文的“刻板印象”所遮蔽的东北,终于有机会显现自身。当此“东北易帜”完成不久而“中原大战”山雨欲来之际,“东北”不仅是左右中国政局走向的胜负手,更是侦测救亡图存之时代主题的潜望镜。而赵君豪和严独鹤各自以“旧文学”形式记述此行的长篇游记《东北屐痕记》与《北游杂纪》,最早和最为深入地向南方读者介绍了“新东北”形象。通过观察、倾听和交谈,他们尝试理解东北社会建构自身价值与意义系统的资源与方式,从其“固旧式”的文化传统中发现了防维边圉和寻求现代的“新气象”。这种对于东北苦难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际情势和顽强的斗争精神的体认与尊重,或许正是两者的旅行书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而所谓“旧文学”的历史地位也应该得到重新审视。
[关键词] 《东北屐痕记》;《北游杂纪》;“固旧式”;“新气象”;东北
[作者简介] 杨慧,男,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原刊信息] 杨慧.“固旧式”与“新气象”:1929年上海日报公会观察团的东北“发现”——以赵君豪《东北屐痕记》和严独鹤《北游杂纪》为中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26-37.
器以藏礼:汉碑文化意蕴概述
——以曲阜汉碑为例
陈培站
[内容摘要] 碑刻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器物。作为书写记录的媒介载体,碑刻不仅承载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礼乐文明,而且是“器以藏礼”的重要表征。以曲阜汉碑为例,从“器以藏礼”这一礼制造物的视域来探究汉碑作为礼器生成的观念,揭示汉碑作为儒家的象征物——礼器在公共空间里所蕴含的儒家德政、孝悌、忠诚等观念,从而昭示出儒家思想中人生价值追求、伦理观念、生命智慧与美学理想。
[关键词] 器以藏礼;汉碑;礼器
[作者简介] 陈培站,男,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刊信息] 陈培站.器以藏礼:汉碑文化意蕴概述——以曲阜汉碑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38-44.
哲学研究
“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总体性”
常江
[内容摘要] 阐释马克思思想本身及其所揭示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生成发展的历史图景,虽然难以避免相关研究者的“视差之见”,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某种“外部反思”或“思想熔断”现象,但正像人既是“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又是“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一样,“具体总体”地把握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理应持有的思想态度和逻辑定位。因而,应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实现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变革的基础上,遵循“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思想与现实相关照的“历史的内涵逻辑”,以及文明反思、社会批判和人性革命相结合的“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及其方法论原则,对马克思“人的观点”“实践观点”“社会观点”“发展观点”予以具体总体的把握,揭示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思想整体性与具体性及其当代意义。
[关键词] 现实的人;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总体性
[作者简介] 常江,男,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刊信息] 常江.“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逻辑——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总体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45-53.
意见“doxa”与知识“epistēmē”的张力
——论柏拉图辩证法思想的前后期差异
陈士聪
[内容摘要] 人们容易把柏拉图的“辩证法”看作一个单纯性质的概念,然而基于意见与知识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柏拉图辩证法前后期有着明显差异。柏拉图前期为了批判智者派把意见与知识混淆,强调意见与知识的对立:意见是变动的、杂多的,知识的对象——理念(eidos)是静止的、不变的。后期辩证法反思前期辩证法的观点,而得出:意见对于知识的获得有着重要意义,真意见即知识;同时,理念是运动的、变化的、内在蕴含矛盾的、相互之间充满联系的。
[关键词] 理念;意见与知识;辩证法;柏拉图
[作者简介] 陈士聪,男,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院副教授。
[原刊信息] 陈士聪.意见“doxa”与知识“epistēmē”的张力——论柏拉图辩证法思想的前后期差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54-61.
语言文学
我国汉语习得研究现状分析
(1984—2019)
——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
金晓艳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选取了1984年至2019年我国汉语习得领域发表在CSSCI上的相关文献,经过文献的筛选与数据预处理后,从文献增长态势、研究机构规模、高被引作者、专业研究的前沿热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汉语习得的研究经历了从长期萌芽到快速发展的过程,研究的主要机构是高等院校,核心研究者群体已基本形成,但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已形成偏误分析统率之下,偏误、习得、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策略、教学建议等为热点的研究圈。
[关键词] 汉语习得;文献计量分析;文献增长;发文机构;文献作者;研究热点
[作者简介] 金晓艳,女,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原刊信息] 金晓艳.我国汉语习得研究现状分析(1984—2019)——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62-68.
英、汉语空间量度词空间义的视角化研究
刘桂玲
[内容摘要] 空间量度系统一直广受关注,以往研究聚焦空间量度系统、隐喻义及跨语言对比研究,忽略了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空间多义性。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词义中包含类型、方向、维度含义,真实语料显示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在空间义类型、方向性和凸显维度数目方面都发生了泛化,因而呈现出多义性和丰富性:有些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兼表距离义、位置义和维度义;描述垂直方向无生物位置和量度的空间量度词参照面发生平移和旋转因而发生空间义泛化,但是垂直于参照面的方向特征得以保留,这说明方向特征在垂直维度中是核心特征;有些空间量度形容词描述维度数目发生泛化,兼表三维义、二维义和一维义,这是视角化差异造成的视点不同而形成的多义性。这三种类型的空间义泛化是通过视角和视点的切换,借助意象图式转换,根据语言使用者的交际需求产生的,体现了语言使用中的选择和主观性。
[关键词] 空间量度词;空间义;英语;汉语;视角化
[作者简介] 刘桂玲,女,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
[原刊信息] 刘桂玲.英、汉语空间量度词空间义的视角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69-74.
萨满造型艺术语言特征分析
宗世英,王礼华
[内容摘要] 萨满造型艺术融汇了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信仰与装饰审美,蕴含着北方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与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诠释着北方民族丰富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从萨满造型语言直观的阐释方式、有意蕴的视觉修辞、程式化的视觉符号、丰富的象征性视觉语言以及装饰性的审美特征等方面分析萨满造型艺术的语言特征,通过造型艺术形式内涵的发展演变,可以感受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探究北方少数民族萨满造型艺术的精神导向和审美特性。
[关键词] 萨满;造型艺术;语言特征
[作者简介] 宗世英,女,长春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王礼华,女,日本大阪电气通信大学教授,博士。
[原刊信息] 宗世英,王礼华.萨满造型艺术语言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75-81.
辛弃疾与陈亮交游考述
邱阳
[内容摘要] 辛弃疾与陈亮作为辛派词人群的主要成员,因心系故国、力言恢复中原而成为南宋以来爱国志士的精神楷模。辛陈二人之交游行迹及相互酬唱被历代学者文人津津乐道,然由于文献遗失,学界对二人定交、铅山之会、考亭之会等重要交游事件之发生时间争议颇多。结合前贤研究成果,通过史料考辨,可以推定辛弃疾与陈亮初识于孝宗乾道六年(1170);第二次会面于江西铅山,事在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第三次会面于福建考亭,事在光宗绍熙三年(1192)。
[关键词] 辛弃疾;陈亮;铅山之会;考亭之会
[作者简介] 邱阳,男,长春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硕士生导师,博士。
[原刊信息] 邱阳.辛弃疾与陈亮交游考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82-88.
法学研究
数据时代开启消费者保护多元共治新格局
陈兵
[内容摘要] 从互联网走向物联网极大推进了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在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数据技术深度融合的场景下传统的从生产到消费的科层式结构出现了变化。当前,以数据为核心的消费(者)主导模式正在形成。从“互联网+”到“区块链+”,去中心化和扁平化已经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样态和行动路向。在这一过程中,以消费(者)数据为核心和中心的消费者社会已经到来,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倾斜保护的消费者保护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产消者及其团体的出现和发展促使传统消费者保护模式改革,具体体现为“科学合理增减政府治理消费者保护的功能和职权”“鼓励和推动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共同参与彼此权利保护”“构建以政府为引导,消费者(团体)和经营者(团体)为中心的多元合作保护”等。以“主动之举”避“被动之困”,充分释放法治创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实现数据时代消费者保护的良法善治。
[关键词] 数据时代;消费者保护;多元共治;新格局
[作者简介] 陈兵,男,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天津市领军人才。
[原刊信息] 陈兵.数据时代开启消费者保护多元共治新格局[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89-96.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现行规制综述及立法趋势分析
王鸿
[内容摘要]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在世界范围内所引发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究其原因,是法律规制远滞后于技术发展。本文概述了在世界各地由人脸识别引发的社会问题,进一步突出立法规制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紧迫性。本文通过基于人脸特征的分析,阐述了人脸识别信息的敏感性,同时表明其泄漏对个人可造成的危害程度;从比较法角度,分析研究了我国、美国及加拿大对人脸识别技术现行的法律规制及立法趋势,以期从法律规制角度,因地制宜解决现存问题,并对未来人脸识别技术的合法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脸识别技术;法律规制;立法趋势;个人信息保护
[作者简介] 王鸿,女,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科研助理,蒙特利尔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刊信息] 王鸿.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现行规制综述及立法趋势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97-101.
合规视野下民营企业刑事风险防控探析
徐博强
[内容摘要] 刑事合规以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为基本内涵,着眼于预防,与当下的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平等发展、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相契合。加强民营企业合规管理有利于维护民营企业权益,保障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刑事合规所关注的刑事犯罪风险整体上可以概括为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及刑事犯罪牵连风险。民营企业刑事合规管理体系应从识别与评估风险、建立制度体系、创建组织架构、完善运行机制入手,着力构建。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合规管理,塑造以合规为核心价值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 民营企业;刑事合规;企业刑事责任;犯罪预防
[作者简介] 徐博强,女,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原刊信息] 徐博强.合规视野下民营企业刑事风险防控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02-110.
经济学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东北地区规模经济发展战略AHP-SWOT分析
刘瑾,高同彪
[内容摘要] 为准确识别我国所处外部经济形势,特别是区域经济不稳定因素,分析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基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框架,从SWOT四个方面分析东北地区规模经济发展。为了解决SWOT分析缺少定量分析过程的不足,将层次分析法(AHP)应用到分析过程中,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框架,通过对各因素的重要度分析和一致性检测,分析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的关键因素,并据此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 规模经济;东北地区;SWOT分析;层次分析法(AHP)
[作者简介] 刘瑾,女,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高同彪,男,教授,经济学博士。
[原刊信息] 刘瑾,高同彪.新经济形势下东北地区规模经济发展战略AHP-SWOT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11-127.
“创造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创造的教育”的本质内涵与实践旨归
于 伟,张敬威,苏慧丽
[内容摘要] “创造”是历史聚焦下的核心词汇。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能力愈加重要,“创造的教育”则是依托于历史的聚焦与未来的挑战应运而生。创造的过程是逻辑与非逻辑辩证统一的过程,根据创造的发生机制可以完成对创造的引导与创造性的培养,师范大学“两代师承”背景下“创造的教育”的实施相较于一般的创造教育更具价值性与复杂性,因为其不仅需要培养未来有创造能力的教师,还要培养具备创新性人才培养能力的教师。“创造的教育”应回归学习的过程性,使学生对创造与探究具备更为深刻的理解;强调重视主体的内生动力,使学生愿意进行创造并形成创新的人格;同时还应指向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多样可能性中更好地适应与发展。
[关键词] “创造的教育”;“两代师承”;师范类大学;未来
[作者简介] 于伟,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敬威,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苏慧丽,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原刊信息] 于 伟,张敬威,苏慧丽.“创造的教育”的本质内涵与实践旨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28-134.
新时代创新型教师:内涵、特征与培养
李广平
[内容摘要] 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与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保障。新时代的创新型教师应自身具有较高的创新素养与能力,能够担当“创造性教学”和“为创造力而教”的双重使命,需要具有创造性的人格特质、独立的教育见解与批判反思能力、深厚的学科理解力、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为创造性而教的能力。创新型教师的培养,需要以创新型教师的特征养成为目标,优化学科理解能力与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促进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强化过程教育,聚焦创造能力培养。
[关键词] 创新型教师;创造性教学;为创造力而教;卓越教师培养
[作者简介] 李广平,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刊信息] 李广平.新时代创新型教师:内涵、特征与培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35-140.
专业认证理念下师范生教育实践体系重构和质量改进研究
——基于东北师范大学的实践探索
王向东,魏民
[内容摘要] 教育实践贯穿于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当前,师范生教育实践质量改进面临“全程化监控难”“有据化改进难”“系统化积累难”三大难题。为破解这些难题,应立足专业认证视角,探索师范生教育实践质量监控路径。具体包括:监控内容上,构建“融合型、一体化、分阶段”课程体系和“模块化、焦点化、创新型、进阶式”实践任务;监控保障上,从“功能多元、空间优化”等方面对实践基地进行优化;监控手段上,研发支持过程监控和资源累积的数字化平台。
[关键词] 师范类专业认证;教育实践;体系重构;质量改进
[作者简介] 王向东,男,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师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魏民,男,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博士。
[原刊信息] 王向东,魏民.专业认证理念下师范生教育实践体系重构和质量改进研究——基于东北师范大学的实践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41-147.
教育学论坛
新农科背景下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职责
——以“普通植物病理学”和“菌物学”课程为例
李 玉,刘淑艳,孙文献
[内容摘要]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新农科建设为涉农高校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涉农高校专业课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认真履职尽责,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普通植物病理学”和“菌物学”课程为例,从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开展综合评价等方面对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职责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明确专业课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使命与担当。
[关键词] 新农科;课程思政;职责;普通植物病理学;菌物学
[作者简介] 李玉,男,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农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淑艳,女,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农学博士;孙文献,男,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农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原刊信息] 李 玉,刘淑艳,孙文献.新农科背景下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职责——以“普通植物病理学”和“菌物学”课程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48-153.
新时代我国引智政策建设的历史回溯与未来展望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张瀚文,杨颖秀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智政策建设经历了从自由萌芽到有序生长的垦拓探索期、从单极指导到多元规范的建设发展期、从工具理性到人文本位的深化完善期与从条块分割到相对聚合的系统提升期。其历史演进逻辑在彰显时代性特质的基础上,呈现出明显的渐进式发展趋向,同时也受到外部机制性动力因素和内生结构性动力因素的多重影响。展望未来,新时代,我国引智政策体系的完善亟须进一步强化立法供给,均衡政策资源配置,同时主动促进“内智”与“外智”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引智政策;历史制度主义;历史进程;未来走向
[作者简介] 张瀚文,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助理研究员;杨颖秀,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刊信息] 张瀚文,杨颖秀.新时代我国引智政策建设的历史回溯与未来展望——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54-161.
家庭德育:任务、优势、策略
任晶惠,赵志军
[内容摘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人的品德胚胎于家庭之中,家庭德育是整个德育体系的根基。面对家庭德育处于被淡化、弱化、边缘化的现实状况,本文阐述了家庭德育的责任使命、主要任务,家庭在孩子品德教育上的独有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提出了增强家庭德育有效性的具体策略,旨在补齐家庭德育短板,为孩子长远发展立德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和造就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家庭;德育;任务;优势;策略
[作者简介] 任晶惠,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赵志军,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原刊信息] 任晶惠,赵志军.家庭德育:任务、优势、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62-167.
高质量视域下基础教育新设学科评价探索
王萌萌
[内容摘要]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教育评价是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十三五期间,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基础教育新设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其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和表现水平进行了界定,但在十四五期间如何深化评价改革仍然有待探索。本研究依据高质量核心素养评价框架,探讨了新设学科深化评价改革的理念和实践路径。结果表明,与传统评价不同,新设学科评价符合高质量核心素养评价的本质特征、采用真实的情境任务、包含丰富的支撑信息、具备衡量多样化表现水平的评价标准。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设学科评价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契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 高质量;评价;新设学科;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 王萌萌,女,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原刊信息] 王萌萌.高质量视域下基础教育新设学科评价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6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