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能源价格冲击看中国低碳转型
乌克兰战争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3月初,原油价格飙升至每桶140美元高位,这种情形上一次出现还是在2008年。虽然此后油价从峰值回落,但目前仍处于高位,助长本已高企的通货膨胀,伤害全球消费者利益,损害经济增长。面对这一冲击,各国都在重新评估优先要务,并将加强韧性置于首位。粮食和能源安全问题再次凸显,迫使各国政府重新引入化石能源补贴,扩大国内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生产,似乎是将遏制气候变化的努力放在了次要位置。
这些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为保持公众对长期目标的支持,短期的战术性后退可能是要付出的代价。但加速气候行动的经济理由依旧充分。对于像中国这样有国内政策空间支持以采取行动的国家来说,坚持推进低碳转型并继续争取尽早达峰的关键理由有三个。
首先,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减少对石油、天然气进口的依赖,这有助于中国提升抵御全球化石能源价格波动的能力。仅去年一年,中国进口的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价值就达3657亿美元,占其GDP的2%以上。中国对化石能源进口的依赖使其经济容易受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国内资源,而中国又是风机、电池储能等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的主要生产国。
其次,虽然较高的能源价格可能会在短期内助推全球化石能源供应,但从长远来看,能源价格走高及波动性加大将使能源进口国进一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这或可推动个人和全球层面的能源系统减碳行动,增加全球对低碳技术和替代能源的需求。面对这一全球性转变,中国可以凭借其技术能力,通过提前预判和率先行动而受益。
第三,能源价格攀升使中国以投资和工业为主导的增长模式面临挑战,凸显了加速结构性变革和经济再平衡的重要性。能源价格高企将使中国更有必要降低经济对传统投资和重工业(例如钢铁和水泥生产)的依赖,这些重工业在中国GDP中所占的比例很高,但却面临收益递减和生产率增长低下的问题。中国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放缓已经指向了这一方向。因此,能源价格上涨可能会推动中国经济向依靠创新和服务业拉动增长的模式转型。
即使政策制定者正专注于减轻近期能源价格急剧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当前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为低碳转型做准备,并降低转型成本。例如,能源价格上涨将激发更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但前提是投资者相信这一趋势会延续下去。这就是为什么对碳定价及其他中国经济减碳政策的预期轨迹提供可靠的长期性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引导有助于投资者预期未来的价格上涨,也有助于推动清洁能源投资,而无需立即监管或提高碳价。当前的高能源价格正是提供这种前瞻性引导的时候,因为市场价格激励已经指向了正确的方向。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支持必要的经济调整,而不是减慢调整,以对价格信号的作用加以补充。政府为了促进增长,可能会采取额外的刺激措施,这可以为一批绿色投资项目提供资金,建设和消纳更多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中,化肥价格上涨可能会引导农民减少化肥的过度使用。然而,如果仍然实行基于投入的补贴政策,这种转变就会受阻。相反,面对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农民的补贴可以与向有韧性的生产方式转变相挂钩。实地研究表明,动物粪便可以有效地替代化肥,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实现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为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加大对农业推广的投资。
最后,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可能会给贫困和脆弱家庭带来更大的伤害。同样地,相比提供普遍的价格补贴,建立一个更健全和更有针对性的社会安全网,更有利于保护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提供这种有针对性的保护可以确保价格信号不会被削弱,且结构性变革不会以贫困和社会不平等加剧为代价,这些变革是向更加绿色和更具创新性的增长模式转型所必需的条件。
尽管当前的能源价格冲击使近期经济前景面临更大的逆风,但这也增加了中国加快能源转型的理由。政策制定者应当着眼于长期目标,并利用这一机会做好准备。
本文于2022年6月2日首发于中国环球电视网
作者: 芮泽,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艾卡思,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宏观经济、贸易与投资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