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们需要自然灾害数据来拯救生命和指导灾后恢复
(2023年2月6日,救援人员在土耳其阿达纳省的废墟中搜寻幸存者。图片: ©穆拉特摄影师/Shutterstock官网)
鉴于这场可怕地震的摧毁范围之广,其破坏性尤为严重。但不幸的是,像这样的灾难远非罕见。在过去10年间,自然灾害已导致全世界近50万人死亡。
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在未来几年预防许多此类自然灾害,但我们可以通过拯救生命和提高灾后恢复工作的实效,减轻灾害的影响。为此,我们需要及时且经济高效的高粒度数据。
以下是我们确保在危机情况下获取自然灾害数据的三种方式:
1、必须双管齐下兼顾基础数据和前沿数据
政府数据,例如普查、调查、民事登记和行政系统的数据,继续为关键灾情统计数据提供基础。同时,私人实体产生的新技术和数据源,如手机使用、社交媒体活动、在线查询、众包平台和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时间,提高准确性和精确度,这一点在紧急情况下极为重要。
为了建立有效的数据驱动的减灾系统,我们需要调整私人数据的用途,将其与公共数据结合起来使用,以便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
我们有过此类成功案例。例如,2014年美国加州纳帕地区发生地震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从推特中提取与地震灾难有关的语义,并与地理位置数据相匹配,快速评估地震灾难的规模和影响。同样,一家私营企业提供的移动位置数据也被用于了解墨西哥城和孟买以往的灾后人口流动模式和恢复趋势。
对于整合不同类型的数据可能产生的结果,我们还只是触及了表面,但迄今为止取得的结果令人印象深刻,迫使我们继续这些探索。
2、需要投资建立集体 “数据准备度”
创新数据源、云平台以及这些技术实现的快速高效处理相结合,使地方、国家和国际政策制定者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到几小时内从可靠的、客观的第三方数据中了解自然灾害的波及范围和规模,估计受灾人数,并了解全球任何地方的情况。这在分秒必争的危机局势下至关重要。
去年夏天,世界银行发展数据局被要求对印度阿萨姆邦和梅加拉亚邦的洪灾进行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损失评估,当时洪水尚未消退。我们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和一些基于公开代码的云处理,能够在两个小时内对受灾面积和人数进行量化,帮助指导制定快速和适当的行动方案。
这在很大程度上始于所谓 “数据准备度”投资,数据准备度指的是数据收集和传播系统、数据治理、数据使用和数据素养以及灾害发生前的基础信息准备。为了能够做好更广泛的数据准备,我们需要形成新的创新协作,并联合起来投资加强各国的数据能力和数据系统,使其能够更好地预测和应对灾害。
3、围绕自然灾害数据所做的努力需要以价值、公平和信任作为基础
我们在探索如何通过集体伙伴关系使用新数据源进行减灾和保护最脆弱群体时,需要深刻认识到加强数据治理和防止数据滥用的必要性。
只有当各国能够使用和重复使用公共和私人数据,并利用其协同效应创造更多的价值时,才有可能建立起运作良好的数据驱动的减灾系统。我们还需要确保每个人和每个国家都能平等地从数据中受益。建立对数据系统完整性的信任也同样重要,为此要对包括网络犯罪和歧视在内的潜在危害时刻保持警惕。
从根本上说,我们需要在价值、公平和信任的原则指导下,努力建立《2021年世界发展报告:数据改善生活》所说的“数据的新社会契约”。
由于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准备好拯救生命和生计,特别是在低收入国家。面对这种非同寻常的挑战,需要作出非同寻常的集体响应。掌握了对的数据,我们就能把事情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