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不过就加入吧!从《幻兽帕鲁》的史诗级奇迹,谈GenAI内容时代的到来

天空之城城主 Web3天空之城
2024-10-06

这几天一个火爆出圈的新闻, 莫过于日本一家小团队(最初几个核心成员,后扩展至40人)开发的开放世界游戏《幻兽帕鲁》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自游戏发布以来,上线8小时销量破100万,24小时破200万,40小时破300万,3天破500万,其在Steam平台的同时在线人数暴增至今日的200万, 达成Steam史上第二,同时,玩家好评率也高达93%。除了排行第一的吃鸡,把各路大神游戏一一踩在脚下。

之所以说《幻兽帕鲁》出圈, 还因为现在除了游戏圈, 各科技大号都开始讨论它了。能引起科技界的广泛讨论,这对一款游戏来说非常罕见。

《幻兽帕鲁》这事在很多方面都有谈资,例如:开发团队和米哈游有着非常相似的成功路径:依靠一款小游戏的收入支撑,直到最后游戏上线并创造大奇迹。

这个游戏团队前作一脉相承,主打借鉴参考和堆量,用30%的售价,给玩家3A大作200% 的游戏性,以及500%的内容量。然而,游戏同时被网友指控抄袭《精灵宝可梦》等游戏的设计创意,批评其“缝合”式的玩法设计。

又比如说它的“”草台班子”团队创造的神迹:原画是位曾经被上百家公司拒绝的应届毕业生,但能以一般原画几倍的速度完成100多个怪兽的设计;重要的枪械设计师是个便利店打工的20岁年轻人;游戏使用虚幻UE引擎,公司却没有一个人有着虚幻引擎经验,还顺利从Unity迁徙过去了。。。

从昨天开始,一些AI领域的大V也开始关注这款游戏。AI圈子关注这个游戏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在《幻兽帕鲁》 诸多争议中, 最大的争议之一是其游戏资产(尤其是所有怪兽的3D模型)可能通过AI生成和优化。这个团队很可能利用了AI能力构建了自己庞大的3D美术资产。

之所以说“很可能”, 是因为官方并没正式承认过这一事实, 但从这个小团队的规模和游戏内容量(游戏里怪物3D资产比精灵宝可梦的40来个整整多了两倍),如果不是AI辅助生成,很难解释。更不用说有玩家直接挖出其中个别模型的网格点都和精灵宝可梦的怪物基本一致。

有趣的是,尽管有网友对可疑的AI生成内容表示不满,甚至有团队成员收到威胁,但这些负面声音并未影响游戏的受欢迎程度。《幻兽鲁》的同时在线人数每天刷新记录,如同火箭般上升,创造了一个不可能的奇迹。

归根结底,全情投入的玩家并不受“游戏模型是否AI生成”的影响。玩家关心的是游戏是否好玩。

生成式AI(GenAI)在游戏行业其实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引领生成式AI时代的AI绘画模型,如SD或Midjourney,已经融入了每个游戏团队的原画生产流程。《幻兽鲁》可能只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AI辅助美术资源的应用从2D原画和音乐扩展到3D美术资产。

其实可能还有其他AI生成的参与,比如AI游戏文本生成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GenAI生成的内容,可能存在版权问题的讨论,特别是当GenAI基于某些参考内容生成新内容时。例如,《幻兽鲁》中的一些3D怪兽模型被指控与《精灵宝可梦》的模型有高度相似之处。

当然了,作者觉得这只不过是开发团队对工具使用不够熟练导致的瑕疵而已,事实上GenAI基于原内容生产的新内容可以完全看不出模仿痕迹。只要开发团队获得适当的指导,他们完全可以利用GenAI创造出独特而不会被指责为抄袭的3D模型资产。

所以问题的本质,并非GenAI生成的内容是否抄袭 -- AI一定能做到仿照而不抄袭的程度,而是我们作为内容消费者和内容生产者,应该如何面对由GenAI生成的内容?

其实,对于消费者(游戏用户)而言,大家已经在用脚投票了。《幻兽鲁》的200万在线用户告诉我们,玩家只关心游戏是否好玩,而对游戏是否使用了AI生成内容并不见得在意。事实上,在游戏领域,美术设计虽然是吸引玩家的初始因素之一,但随着玩家深入游戏,美术的重要性逐渐减弱。例如,《魔兽世界》虽然是20多年前的游戏,在画面表现上不能与现代游戏相比,但其忠实玩家群并不在乎。

而对内容生产者来说, 有GenAI辅助的生成内容有着毋容置疑的吸引力,‘降本增效’,这个老土的词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AI化生产的效率不需要再重复。对资本而言,能合理降低成本并同时增加企业竞争力的工具简直太美好了。

这里其实唯一纠结的,是曾经高高在上的内容创作者(包括文字,美术,甚至代码创作者码农)的失落。特别是美术设计,这曾经的绝对少数人能力现在被彻底普及了--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文字描述输出一幅高质量的美术作品或者摄影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 GenAI加成的内容生产(先不说“创作”吧)是一次人类内容生产真正意义上的平权运动。无数人得益于GenAI的内容生产,拥有了之前不敢想象的内容生产能力。

必须要明确,我们依然对能创作出卓越作品的艺术家,文学家,导演和游戏制作人等怀有崇高的敬意,并且,这些需要绝顶天赋的艺术+技艺的岗位是很难被取代的 。就拿《幻兽鲁》来说,即便3D美术资产的生产因为GenAI的帮助变得更加容易,但其实让整个游戏“好玩”的核心玩法设计完全是制作人的主观思路决定,这还是AI无法触及的领域。

仍没有任何一个GenAI能打造出原创好玩的核心玩法 -- 靠AI去生成完整的原创游戏还纯粹做梦。

仍没有任何一个GenAI能写出比肩文学巨匠的小说 -- 靠AI只能生成流水化和格式化的内容,或许网文近期被取代是有可能的。

仍没有任何一个GenAI能生成或者剪辑具有艺术成就的电影 -- 靠AI生成视频仍是巨大的挑战,更不用说挑战导演和剪辑这两个领域了。

这里加了一个“仍”字,保留了对未来的敬畏。也许有一天,这些人类内容创作的最高峰也终将被AI取代。

即便如此,当前大量基础性的内容生产,已经可以使用GenAI辅助而获得几倍到百倍的效率提升:比如文字片段,图片,3d资产和代码片段,等等。

我们无须沮丧,历史总是如此。汽车的出现淘汰了马车的车夫,但高超的马术运动依然赏心悦目;工业级纺织机的出现,淘汰了小作坊的织布活动,但作为一项艺术,纺织和刺绣从未消失。机器的参与把无数曾是人工专长的领域转为了大规模工业生产,那些顶尖的艺术家和工匠们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价值。只是作为工业生产方式,人让位给了机器。

而GenAI也是这样的机器,它必定取代人工或者小作坊式的脑力劳动,把曾经只有人工脑力生产的产品 -- 内容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机器流水线产品。是的,流水线产品质量精良,但并不具备艺术独特性 -- 不过,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见得需要后者。

回到游戏制作,或更普遍的内容消费领域,可以断言一句,只要不以“艺术化”为主要内容创作追求,我们完全可以用GenAI来加速生产效率。这是现代化流水线工厂之于小作坊生产,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的较量。

人类穿上机器制造的衣服,并不觉得比手工纺织的更别扭。同样的,面对GenAI生产的内容,消费者也不见得有心理障碍,核心还是消费者追求的是什么 -- 只要通过GenAI生产的内容,依旧能达成内容消费的主要目的:享受一段好玩的游戏,或者一场沉浸其中的电影,至于它背后如何生产出来,有那么重要么?

迪士尼当年抛弃手绘2D原画而使用3D动画,公司动画核心业务断臂而重生。现在只不过另外一次内容革命的轮回。

我们并非在讨论机器创作的艺术性,而是在讨论一种全新的内容生产方式。人力战胜不了机器,同样脑力也比拼不过GenAI。抛弃掉无谓的感伤和纠结,全力拥抱GenAI,是理智的内容生产者的最好选择。

既然打不过,就加入吧!

---

当然了, 类似现在超市里贴有“不含转基因”标签的玉米果蔬, 未来的文化产品或许都会有一个标签:本产品完全人工生成,不包含任何GenAI内容。

最后声明:本文100%手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Web3天空之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