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突破壁垒 水泥窑协同处置产业化布局亟待加快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类废弃物的产生量与日俱增,“垃圾围城”形势严峻,固体废物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不断显现。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鉴于水泥窑具有高温煅烧和强碱性气氛等独特先天优势,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各类废弃物,能有效抑制处置过程中二噁英等二次污染物的产生,处置彻底,实现固废全量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减少资源能源消耗,节约土地,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低,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因而协同处置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

 

       业内专家表示,水泥行业既是传统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户,更是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产业。作为水泥生产大国,我国水泥行业每年消纳各种固体废弃物达6亿吨以上,为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推广、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政策支持亟待细化、强化。

 

       处理各类废弃物的有效途径

 

       利用水泥窑开展协同处置,不仅在生活垃圾处置方面已显现优势,还能够有效处置河流漂浮物和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的毒性飞灰残渣,并在工业危险废物、污泥等废弃物的处置方面效果显著。因此,利用水泥窑开展协同处置已成为处理各类废弃物的有效途径,也是水泥工业拓展绿色环保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

 

       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现已掌握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有毒有害废物、工业废物等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典型技术路线。以华新、金隅、海螺、中材国际、华润等为代表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在生活垃圾处置方面,华新、中材国际采用预处理后分选入窑,海螺、华润采用预气化入窑,金隅采用分质处置入窑等技术路线,都各具特色;天津中材、华新、金隅等在污泥处置方面不断创新,取得积极成效;金隅、天津中材等在危废处置方面技术领先;华新在处置三峡库区漂浮物、金隅在处置垃圾焚烧飞灰等方面独树一帜,技术装备水平处于国际领先。除上述企业外,葛洲坝、拉法基、红狮、台泥等水泥企业也陆续开展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作,有力带动了行业协同处置产业的发展壮大。

 

       2016年,“二代水泥”技术装备研发攻关项目“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与应用”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就是行业技术装备研发和实践应用成果的重要体现。

 

       为保护环境,促进水泥窑协同处置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建材行业在加大技术装备研发的同时,注重发挥政策、标准的导向、引领作用,努力为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环境。

 

       ——政策导向更加明确。近几年来,在工信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和行业协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水泥窑协同处置已从国家层面纳入了鼓励发展的范畴。2014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住建部、国家能源局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的意见》,将水泥窑协同处置列入重点支持领域;2016年,在工信部发布的《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支持利用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污染土壤和危险废物,并将其列入重点推广工程;2016年底以来,住建部先后颁布了《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等纳入《规划》之中,强调要逐步限制原生垃圾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填埋,鼓励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置模式;要求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理、飞灰减量化等试点示范。

 

       ——试点示范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15年6月,工信部等六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工作的通知》,就优化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加强工艺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健全标准体系和完善政策机制等方面提出要求,确定了10家试点示范企业。力图通过试点示范工作,科学、客观地分析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解决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面临的技术、装备、标准、政策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奠定基础。

 

       在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中,已有12家水泥企业入围,其中半数以上企业已经开展或正在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作。

 

       在行业的努力争取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获得了来自国家或地方不同程度的各类资金补贴。部分企业的协同处置项目在垃圾污泥处理劳务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所得税“三免三减半”,节能环保设备抵免所得税等方面获得各种优惠政策,为协同处置产业的推广、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标准规范逐步健全完善。近年来,以标准、规范为抓手,水泥窑协同处置产业获得健康发展。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呼吁、配合下,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制定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查指南(试行)》等指导性文件,发布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以及《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物设计规范》等一批标准、规范,有效保障和规范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水泥窑协同处置线约80条,占水泥生产线比例的5%左右,其中生活垃圾处置线43条、年处置能力约500万吨;污泥处置线24条、年处置能力约195万吨;具有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资质的企业30家,核准年处置能力约152万吨。目前,在建和拟建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还有90多条。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全社会认同度的不断提高,得益于技术装备研发的不断进步、提升,得益于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引导、支持,也是全行业共同努力的结果。

 

       制约因素亟待突破

 

       水泥窑协同处置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积极成绩,发展前景广阔,但总体分析、评价近年来工作,推广、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相对于垃圾焚烧发电有明确清晰的优惠支持政策,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支持政策尚显笼统,各地支持程度不一,没有专项、统一的政策尺度可依,导致部分水泥企业处置废弃物经济补偿不足、亏损运营,难以为继。

 

       除政策支持的力度还存在不足,技术装备研发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无止境,还须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基础理论、针对不同组分废弃物的技术工艺、提升原燃料替代率技术、协同处置对水泥生产安全稳定性影响和水泥窑系统对各类废弃物的适应性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一步组织开展协同处置在能耗、环保、排放、绿色生产一体化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和完善工作。

 

       水泥窑协同处置推广力度有待加强。目前,已投产运行和在建、拟建的协同处置生产线占水泥行业生产线总比还较低,尚不足10%,距《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占比达到15%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当前水泥行业的一项极为重要工作就是要进一步提高行业和全社会对水泥窑协同处置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这是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策支持要不断细化强化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通过实施“新三步走”战略,实现两个百年发展的宏伟目标。在刚刚召开的中国建材联合会五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会长全体会上,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提出:要用两个百年目标鞭策提升建材行业“十三五”规划,提速超越引领战略步伐的要求。水泥窑协同处置是建材工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提速、提档,确定新的更高目标,加快发展。

 

       中国建材联合会呼吁要进一步发挥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优势和潜力,加快水泥窑协同处置布局和产业化、规模化进程。到2020年,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生产线占比要达到15%~20%,协同处置各类废弃物生产线达到300条左右。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进一步提升、优化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技术装备,达到“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研发”的指标性能要求,原、燃料替代利用率大幅度提升,能耗、环保、排放、绿色生产等方面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体系。

 

       ——试点示范工作要取得更大突破。协同处置企业的实践和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加强,运营模式逐渐成熟。建成30条左右美化城乡环境、产城融合度高的优秀典型示范工程。

 

       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陈国庆坦言,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政策支持要不断细化、强化。促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不断创新,扶持优惠政策更加清晰明确,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在法规、政策、标准等方面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支撑体系。

 

       政策的引导支持是水泥窑协同处置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实践表明,凡是政策导向明确,优惠支持政策落地的地区,其协同处置的发展状况就较好。因此中国建材联合会要在总结成功地区、成功企业经验的同时,深入分析水泥窑协同处置推广发展中在政策方面存在的共性、关键性问题和矛盾,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措施和办法,群策群力,形成合力,锲而不舍地加以推进,努力将其转化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出台的具体政策,加快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发展、推广进程。

 来源:中国工业报

近期会议通知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工作委员会

                                                                 物 再 协 危 字[2018] 1 号

关于召开“第二届危险废物处置产业

融合创新发展大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家固体废弃物分类和处置规定,危险废物作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受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危险废物偷排、偷放和非法转移等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提升监管能力水平,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不懈狠抓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

为协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新时代环保形势下的要求,提高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规范化建设和运营水平,实现危险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促进危险废物产业上下游融合,助力产业升级,实现创新发展,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工作委员会、无忧固废网联合行业权威机构于2018年4月13-15杭州召开“第二届危险废物处置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大会”。会议将邀请国家相关部门危险废物政策研究、处置技术、运营管理、设备应用等领域资深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出席,共同探讨解决行业难题,推动危险废物处置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欢迎相关单位或组织积极报名参加。

一、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8413-15日(13日报到)

地点:浙江杭州

二、会议主题

新形势 新机遇 新发展

三、会议初步安排

时间

会议内容

413 注册报到

09:00-21:00

注册报到

414 第二届危险废物处置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大会主会场报告

09:00-16:00

危险废物管理新形势

-《环境保护税法》解读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建议

-危险废物管理政策标准新进展

-国家危险废物管理思路

危险废物产业新机遇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危险废物处置产业环境法规风险规避

-危险废物处置行业第三方服务模式探索

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技术新发展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展望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进展

16:00-17:00

对话: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创新发展

415 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专题论坛

09:00-17:00

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危险废物专题论坛

-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环境监测及安全要求

-工业窑炉协同危险废物处置流程与管理经验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国内发展现状和趋势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预处理和投加技术

-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关键设备选型

09:00-17:00

危险废物处置新技术发展专题论坛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危险废物处置中的应用

-新型膜技术在危险废物处理中的应用

-工业污泥低温脱水技术

-高温等离子体技术

-微波处理技术

-新型固化稳定化技术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设计及设备选型

09:00-17:00

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专题论坛

-重金属废渣综合利用与安全处置技术要点分析

-废润滑油及废油泥处理技术研究

-电镀污泥综合利用技术

-废酸资源化技术

-废电路板贵金属回收技术

-废催化剂、活性炭的再生利用技术及产业化

-飞灰综合利用技术

-抗生素菌渣综合利用技术

-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设计及设备选型

09:00-12:00

危险废物投融资专题论坛

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工作委员会 

无忧固废网            危险废物运输联盟

五、参加单位

1.危险废物监管、生产、经营、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等从业人员;

2.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技术研发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

3.危险废物处置、收集、转运、在线检测等相关设备制造企业;

4.投融资机构;

5.相关媒体。

六、企业服务

1.本次会议将遴选国内外优秀企业上台演讲(行业无不良记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设备,不少于2个成功案例且稳定运行),结合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展示最佳适用技术及设备。企业自愿申请(一项技术或设备只选择一家),详情咨询会务组。

2.为更好地搭建供需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将设置30个左右展位,企业自愿申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设备),详情请咨询会务组。

3.冠名赞助、协办单位、支持单位、晚宴赞助、企业专场活动申办和实物赞助请联系大会组委会商洽。

七、收费标准

A(参会费用):(含会务、学习资料、场地、午餐)

B(展位服务):参展单位可免费2位参会名额。

:无忧固废网高级会员企业参会享8折优惠,并有1个免费参会名额。

联系人:靳璇(主任)

 15699815609(微信号)

 010-80456638

邮箱:jinxuan@51gufei.com

会议详情请识别二维码咨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