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八种情形不予通过验收!《关于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

 危险废物全过程污染控制大会通知

时间:5月21-23日 

地点:杭州

会议将深入探讨和分析危险废物产业政策、技术发展趋势,并就废酸、废盐、废催化剂、废活性炭、废包装容器、含重金属污泥、等众多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以及危险废物等离子技术、协同处置技术、

危废集中收集试点运营管理、助力碳中和对危废行业影响等

演讲、展位、会刊彩页、资料入袋、火热招募中

靳璇  15340185730

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理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监管职责,落实建设单位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完善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机制,切实优化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我部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请于2021年5月25日前书面反馈我部(电子文档请同时发至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生态环境执法局  刘明峰  电话:(010)65646287  传真:(010)65646289  邮箱:zfjbgs@mee.gov.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安门大街82号  邮编:100006  附件:1.《关于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2.《关于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1
关于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理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监管职责,落实建设单位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现就完善建设项目(不含海洋工程、核动力厂和研究堆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机制,切实优化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提出本意见。

一、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一)夯实属地监管责任

请各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切实加强对行政区域生态环境部门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工作的监督指导,督促建设项目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按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0年版)》要求,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层级职责,全面加强对市域内所有列入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和处理处罚工作,确保生态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措施严格落实,指导监督企业依法开展竣工自主验收;加强对跨市域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的抽查,协调建设项目所跨区域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建立协作会商机制。

(二)建立事前参与机制

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完善环评审批程序,在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技术评估和审查过程中,根据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大小,邀请项目所在地省级或地市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参加现场踏勘、技术评估会和建设项目审查会,共同研究提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防治措施,明确后续属地监管内容和各方责任。请各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参照我部环评审批程序,在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技术评估和审查过程中,建立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事前参与机制,合理确定参会范围,也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的方式,避免增加企业负担和行政成本。在环评批复文件中,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将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作为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的主要责任部门,并在审批完成后及时将环评文件及批复文件移送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涉及污染物区域削减、煤炭替代、产能置换、居民搬迁、栖息地保护等要求的应同时移送所在地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并明确有关责任和完成时限。

二、切实规范现场监督检查内容

      (一)聚焦“三同时”监管重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三同时”监督检查时应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重点对现有法律法规中有明确法律责任的具体行为进行检查。重点关注初步设计文件中编制环境保护篇章、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情况;建设单位施工合同涵盖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内容并配置相应资金情况;建设项目实际开工时间超出环评文件批准之日五年的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情况;建设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环境保护设施设计要求的一致性,发生变动的,建设单位在变动前开展环境影响分析情况,重大变动重新报批环评文件情况(重大变动按现行分级审批规定报有审批权的生态环境部门认定);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与主体工程施工同步实施情况;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污染情况;有关国际条约的履约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遵守情况;环评批复中环境监理要求的落实情况等。

(二)统一自主验收监管内容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按照“合法性检查为主、合规性检查为辅”的原则开展自主验收监督检查。重点关注是否存在不应通过验收的八种情形,即环评要求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或使用,超标超总量排污,发生重大变动未重新报批环评文件,建设过程中造成的重大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未完成整改,纳入排污许可的项目无证或不按许可证排污,治污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被处罚的违法行为未改正完成,验收报告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或验收中弄虚作假等。同时,还应对验收程序的规范性、内容的完整性、信息公开的合规性,以及政府和有关部门承诺措施的落实情况等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三、不断优化监管方式

(一)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管机制

       请各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完善行政区域“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指导督促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及时将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及全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信息平台新录入的已通过自主验收的建设项目纳入监管对象信息库,按区域、行业、规模、要素等科学分类,将“三同时”和自主验收检查列入“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统筹制定现场检查计划,严格按照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抽查检查。对有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环境风险高的项目应提高抽查比例。对生态环境部审批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部批项目),在项目开工建设后至投入生产或使用1年内,至少应完成一轮监督检查工作。

(二)建立重点项目抽查机制

每年下半年,生态环境部组织相关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对上一年度已开工的部批项目和上一年度下半年及本年度上半年已完成自主验收(已颁发排污许可证)的部批项目开展定期抽查。重点对化工、石化、危废处置等可能引发较大环境风险的项目,公路、铁路、输变电等线性工程,水利水电、煤炭、金属矿采选业等生态敏感项目,涉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等国际关注度高的项目,以及其他媒体曝光频繁、社会关注度高、信访投诉量大、已发现相关问题线索的建设项目进行抽查。各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对国家级和省级审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抽查。

四、持续提高监管效能

(一)优化信息共享机制

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进一步优化环评与执法信息共享机制。环评审批机构在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批复后或接到上级移送环评文件及批复文件后,及时将相关文件等移送环境执法机构,环境执法机构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涉及环评管理问题的,及时反馈环评审批机构,切实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管理效能。

(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及时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信息、环评文件受理和审批过程中收集的公众意见、项目建设及调试阶段受理的群众举报和投诉意见进行梳理,系统总结项目建设及运行过程中潜在的环境 风险点,作为重要线索,纳入“三同时”及自主验收检查重点关注范围。

(三)探索第三方辅助执法机制

请各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执法智库建设,鼓励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本级预算中合理安排经费,邀请行业专家、技术专家或第三方咨询机构辅助开展“三同时”和自主验收监督检查,从专业角度对建设项目工程内容以及生态环保措施的批建一致性、达标排放的技术可达性、生态环境影响的可控性进行评判,为精准发现环境违法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四)依托信息化平台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充分运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统一申报和审批系统、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全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信息系统等相关数据平台跟踪掌握建设项目建设、投产、验收进度,不断强化数据分析,探索建立源头异常发现、问题初步识别、检查需求推送的智能模型,智能、精准、高效的开展“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督检查。

五、加大惩戒力度

(一)依法处理处罚

请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检查中发现“三同时”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未经验收擅自投产、自主验收过程中弄虚作假、未按要求向社会公开验收报告的,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将建设项目有关环境违法信息及时记入诚信档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开。

(二)加大督政力度

对建设项目环评批复中载明的由政府和有关部门承诺实施的区域削减、煤炭替代、功能置换、居民搬迁、栖息地保护等与建设项目配套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进度缓慢或不落实的,建设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部门应及时向上级生态环境部门报告,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利用约谈、限批、通报等手段,督促 属地 人民政府切实按其承诺内容落实相关主体责任。经督促,相关政府承诺仍不落实或落实不力,问题突出的,可纳入中央或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请各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每年12月底前将行政区域内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部批项目“三同时”和自主验收监督检查情况、发现问题及处理处罚情况报送生态环境部。

附件2

《关于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理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监管职责,落实建设单位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完善建设项目(不含海洋工程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机制,切实优化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我们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如下。

一、起草背景

2020年我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环办执法〔2020〕11号),进一步明确了属地监管责任,要求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对本行政区内所有已取得环评批复的建设项目(各级生态环评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三同时”及自主验收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同时要求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每年12月底前将我部审批建设项目“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督检查和处理处罚情况报我部,我部将实施组织抽查。为督促各地进一步加强对建设项目“三同时”及自主验收情况的监管,2020年7月印发《关于部分建设项目竣工生态环境保护设施自主验收相关问题的通报》,对我部2018-2019年验收效果评估发现的程序不规范、报告质量差、公开不规范等普遍性问题进行了通报,并要求11省(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对21个建设项目典型环境问题线索进一步核查,对查证属实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二、出台意见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从各地落实情况看,各地落实情况参差不齐。因此,我部对各地“三同时”和自主验收监管情况进行了抽查和督促。

2020年11月-12月我部联合19个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对“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审批的35个重点建设项目 “三同时”及自主验收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发现25个项目存在问题(问题率高达71.4%),究其原因,既有建设单位未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问题,也有政府承诺事项进展缓慢问题,还有属地生态环境部门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问题。

(一)  企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不够一是部分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未严格按照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污染防治措施、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擅自变更生产工艺及规模。二是部分建设单位在自主验收过程中程序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结论可信度低等把关不严问题较为普遍。(二)  政府和有关部门承诺事项进展缓慢情况较为普遍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部分建设项目办理环评手续时政府和有关部门作了大量承诺,但项目落地后政府和有关部门承诺实施的区域削减、煤炭替代、功能置换、居民搬迁、栖息地保护等承诺事项存在不兑现或不如期兑现情形。(三)  属地生态环境部门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落实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不足,“重事前、轻事中事后”的现象依然存在,未对建设项目设计、施工、验收、投产或使用中落实环保“三同时”及各项环境管理规定情况认真逐一开展监督检查,违法行为查处不及时、不到位问题大量存在。有的项目投产多年未开展竣工环保验收,存在“久拖不验”情形,属地生态环境部门未及时依法督促建设单位整改到位。因此,对建设项目“三同时”及自主验收情况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督促和指导,要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理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监管职责,落实建设单位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确保“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管落到实处。三、主要内容《意见》坚持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结合的原则,从五方面提出十二条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管的要求。第一部分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强化建设项目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的属地监管责任,督促建设项目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按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0年版)》要求,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层级职责,全面加强对市域内所有列入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处理处罚工作;鼓励和推进建立建设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及生态环境部门的环评深度参与机制,明确涉及污染物区域削减、煤炭替代、产能置换、居民搬迁、栖息地保护等所在地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关责任和完成时限。第二部分切实规范现场监督检查内容。要求按照“合法性检查为主、合规性检查为辅”的原则开展检查,进一步明确了“三同时”及自主验收检查重点。重点对现有法律法规中有明确法律责任的具体行为、是否存在不应通过验收的9 种情形进行检查。第三部分不断优化监管方式。要求各省完善辖区“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强化对部批项目的属地监管,明确我部对重点项目开展定期抽查。将“三同时”和自主验收检查列入“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统筹制定现场检查计划,严格按照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抽查检查。重点对化工、石化、危废处置等可能引发较大环境风险的项目,公路、铁路、输变电等线性工程,水利水电、煤炭、金属矿采选业等生态敏感项目,涉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等国际关注度高的项目,以及其他媒体曝光频繁、社会关注度高、信访投诉量大、已发现相关问题线索的建设项目进行抽查。第四部分持续提高监管效能。要求各地优化环评与执法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探索建立行业专家、技术专家或第三方咨询机构辅助执法机制。一是环评审批机构及时将环评文件移送环境执法机构,环境执法机构发现涉及环评管理问题的,及时反馈环评审批机构,切实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管理效能。二是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及时对公众参与信息、公众意见、项目建设及调试阶段受理的群众举报和投诉意见进行梳理,系统总结项目建设及运行过程中潜在的环境风险点,作为重要线索,纳入“三同时”及自主验收检查重点关注范围。三是鼓励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本级预算中安排合理经费,邀请行业专家、技术专家或第三方咨询机构辅助开展“三同时”和自主验收监督检查,从为精准发现环境违法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四是充分运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统一申报和审批系统、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全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信息系统等相关数据平台跟踪掌握建设项目建设、投产、验收进度,不断强化数据分析,探索建立源头异常发现、问题初步识别、检查需求推送的智能模型,智能、精准、高效的开展“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督检查。第五部分加大惩戒力度。一手抓对建设单位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一手抓政府承诺事项不落实的督促和问责。对检查中发现“三同时”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未经验收擅自投产、自主验收过程中弄虚作假、未按要求向社会公开验收报告的,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对建设项目环评批复中载明的由政府和有关部门承诺实施的措施落实进度缓慢或不落实的,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利用约谈、限批、通报等手段,督促属地人民政府切实按其承诺内容落实相关主体责任。经督促,相关政府承诺仍不落实或落实不力,问题突出的,可纳入中央或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


编辑:环保365(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生态环境部


危险废物全过程污染控制大会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完善危险废物环境标准体系,加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生态环境部将逐步完善我国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相关污染控制标准。新修订的《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实施,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污染防治要求。

为协助企业更好地适应新标准,交流危险废物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和设备,提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的规范化运营水平,无忧固废网联合行业权威机构于2021年5月21-23杭州召开“2021危险废物全过程污染控制大会”。

会议将结合国家危险废物宏观政策背景,邀请政、产、学、研以及业内的权威专家,聚焦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标准的落实,深入探讨危险废物全过程污染控制,推广环境治理最佳可行技术与设备,并为所有与会者提供高质量、高价值的技术设备交流平台,助推行业发展。会议有关事宜如下,诚邀贵单位派员参加。

一、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1年5月21-23日(21日报到)

地点:杭州

二、会议主要议题

模块一: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标准篇

1. 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

2. 我国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相关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进展

3.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解读

4.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解读

5. 水泥窑协同处置等污染控制标准进展

6. “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基本思路

模块二: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合规运营篇

1. 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

2. 危险废物名录与鉴别

3. 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

4. 危险废物治理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

5. 危险废物治理行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6.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7. 危险废物信息化监管与数字化管理

8.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运行评价

9. 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试点运营管理

10.“碳达峰、碳中和”对危废行业的影响

模块三:危险废物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与设备篇

1. 工业副产盐无害化与资源化新技术

2. 电镀污泥和冶炼废渣中金属的回收技术

3. 废活性炭的再生与高值利用技术与实践

4. 废酸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实践

5. 精馏残渣的综合利用与处置技术

6. 废催化剂中有价金属回收新技术

7. 含油污泥工业连续化综合处理成套工艺及装备

8.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高温熔融技术与设备

9. 危险废物集约模块化新型填埋技术与实践

10. 废漆渣资源化利用技术

11. 危废焚烧余热利用及烟气无害化综合治理解决方案

12. 危废行业的高效脱硫技术与设备

13. 危废贮存库恶臭废气的高效收集系统

14. 危险废物焚烧烟气中二噁英控制技术

15. 危废治理行业废气污染调查与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

16. 危废行业VOCs源头预防、全过程控制治理案例

17. 高浓度含盐废水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

18. 高抗生素残留发酵类废水高效深度处理技术

19. 协同处置水泥窑炉大气污染深度治理问题探讨

20.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气NOx超低排放最佳治理技术

21.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22. 危险废物运输新技术装备深度融合应用

23. 危险废物信息化、智能化运营监管系统

24. 危险废物智能仓储系统

模块四:化工行业污染控制降本增效

1. 炼化企业生化剩余污泥催化减量和无害化新技术

2. 生物增效技术在炼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3. 化工废水处理工艺优化

4. 污水深度处理循环利用在化工企业的实践应用

5. 化工企业废气污染控制常见问题及对策

6. 农药企业节能减排措施

7. 化工行业固废处置降本增效案例分享

8. 化工危废减量化及自行利用项目案例分析

9. 化工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制造案例

(二)供需对接

此次会议将精准对接危险废物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和设备信息,推广最佳环境实践、设备及其项目,解决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和污染控制技术设备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助力企业发展。

问题征集:本次会议面向全行业征集危险废物全过程污染控制相关技术或装备需求,以及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关心的热点、焦点,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和业内精英现场答疑解惑。

技术、设备征集:本次会议面向国内外征集危险废物全过程污染控制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及示范工程案例,经专家委员会筛选后汇编成册,面向参会代表发放。

企业展览:为更好地搭建供需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共设置30个企业展位,展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并与客户面对面交流互动,实现精准匹配供需。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无忧固废网

支持单位:河北清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参加单位

1.危险废物监管、产生、经营、收集、运输、处理处置企业;

2.危险废物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研发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

3.危险废物全过程污染控制设备、在线检测等相关设备制造企业;

4.环境检测、咨询服务、设施运营、投融资等第三方服务机构;

5.相关媒体。

、收费标准

A类(参会费用):2800元/人(含会务、学习资料、场地、午餐)。

B类(展位服务):10000元(含2个免费参会名额)。

C类(演讲报告):详情咨询会务组。

冠名赞助、协办单位、支持单位、晚宴赞助、企业专场活动申办和实物赞助请联系会务组商洽。

、联系方式

无忧固废网  

     联系人:靳璇  

    电话:15340185730(微信同步)  

    邮箱:jinxuan@51gufei.com



历届会议现场


详情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