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录 | “跟着夏老师逛玉林菜市”之“交易的理由”

明月村的夏老师 新的练习簿
2024-08-29

玉林菜市 ©张小猫

【写在前面】
现在我生活在玉林,以玉林为生活和研究的基地,开办自然书写工作室,设计了名为“跟着夏老师逛玉林菜市”的常设性社会化学习课程。本课程将延续“我想认识我的食物”系列读书会的主旨,以食物为媒介来认识世界和理解自身和寻找同类。
在活动中,我们会一起走进菜市场这个联结产销两端的中间体,在亲身行走的过程中去体验和发现“地方”,看见“他人”和参与“社会”,系统学习 观察、记录、表达 的基本方法。每期课程持续四周,共有“空间”、“人物”、“色彩”、“交易”四个主题,每周日上一节课,每四节课为一个周期。
因为精力有限,每一期逛菜市活动只能辅导4-6名参与者(如是儿童,年龄在6-12岁为宜)。逛菜市的活动时间是每周日上午10:00-11:30;行走路线为玉东园-玉林菜市-玉东园;活动费用是300元/次。本活动可亲子参与,家长如有意愿跟随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指导方法,需参与志愿服务并缴费150元。
本活动特别欢迎关心食物、土地、生活与个人成长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尝试自我书写的成人参与,活动费用为200元/次。
请在衡量好时间安排和预算之后再添加我的微信号xiajishuyuan进行详细咨询。谢谢理解。
PS:本篇如有赞赏,将转给记录者张小猫和卢华。


说说成交的理由 ©夏莉莉

我为什么要买“姑娘”?

文/卢华

我到一个地方就喜欢先去逛那里的菜市场,但是到成都半月,我还没有主动去逛过菜市场。我说不清到底为什么没去,也许是因为自小时候从新疆回了四川,对四川的菜市场已经没了新鲜感。从重庆搬到成都,有种川军出川却吃了败仗的感觉,虽然我出生之前重庆还属于四川。

到成都的第二个周末,和参加莉莉老师的工作坊,我们三个大人一个小孩一起去逛玉林综合菜市场。我每天下班都会路过这里,只看外围的游摊,因为进去要扫码,很烦人。水果很便宜,生鲜灯照着,卖相非常不错,虽然买回去常常是伤痕累累,但是并不影响味道,而且爸妈开了十几年水果店,我吃的也常是这种瑕疵品,所以有的时候我觉得卖相好只是一种小小的虚荣。

我们从玉东园出发,我在这的童年秘密档案馆工作。我很享受在这里工作的感觉,慢慢搭建这个小空间,每天见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大多只来一次,天天都是“只如初见”。

我们这期的主题是交易,只能买一样东西,要货比三家,然后得说出买那样东西的原因,进菜市场我们就分头走了。我没吃早饭,看到有卖油炸糕的,我就不顾我们的规则了,先买来吃了再说。油炸糕外面炸的有些硬,像是锅巴的口感,从头吃到尾都能吃到甜的刚刚好的红豆沙馅,虽然油大,但吃到最后也没觉得腻。

吃饱了得干正事,眼睛就在每个摊位上来回跳。成都的菜市场有些像云南,居然在菜市场里面卖花,只不过云南有吃花的习惯,成都这些就是观赏用。在菜市场里卖花,会不会说明成都人的生活格式应该是“柴米油盐花”?太“资格”了。

还是不太一样,成都的菜市场和我老家隆昌的确实有差别。凉菜摊除了常规的卤菜,还有一种没见过的“糯米藕”,甜口的,整节藕是红色的,应该是用红糖水煮过?藕孔里塞着糯米,不知是脆藕还是面藕,脆的应该挺奇怪的,那应该是面藕,我觉得这大概不是本地菜。

最后我还是走到水果摊面前了,这是我最熟悉的档口。我看上了菇鸟,这种果子名字很多,灯笼果、姑娘、洛神珠,应该是一种茄科植物。外面一层韧韧的叶衣,拨开之后果子露出来,像是椰子螺里面的美乐珠,一口一个。第一次吃它就觉得很好吃,我把吃它的体验形容成一种饱和度比较低的橙色,甜味很较淡,口感不算脆,也不是沙,有点说不上来,一口一个,吃了之后会自然地有点高兴的感觉。

有两家在卖菇鸟,有一家便宜两块,卖二十三一斤,因为他们家的菇鸟是卖剩下的,老板想快点清货。实际上这样的情况下这些菇鸟大概率已经放了很久了,风味和质量都打了折扣。老板直接捧的,没让我选,我没说什么,我完全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因为我妈卖东西的时候也是这样,我说买十块,她称了十五块的,我做出最后反抗,只要了十块钱的。

后来我们会合,年纪最小的yjy买了冰糖,因为她之前吃过冰糖觉得很好吃,把调味料当作零食,对我来说这倒是一种复古的行为,因为长大之后见过太多种商品糖,虽然我并没有一次吃到爽,但我已经不愿意吃糖了。莉莉老师和猫姐买的东西都很筋道,很会生活。我介于yjy和她俩之间,没那么会生活。

从玉东园到菜市场要走个一两百米,来的路上我们碰到一只小橘猫,闭着眼睛缩在路边,面前摆着些火腿肠碎片,不像是吃过的。它很瘦弱,身上也脏,看起来像是得了严重的病。我很担心在外面碰见病猫,一个是我没什么救助能力,也不想假装看不见;一个是家里还有两个毛孩,我怕传染给它们。好在大家说等买完菜回来再看看能不能救它,我暂时避过了。回去的路上它已经不在了,路人说是已经被人抱走了,我终于算是摆脱了心里的挣扎。

我们一起吃菇鸟的时候,我发现它还是坏了一个。




每个成交都有理由 ©张小猫

我为什么买这棵萝卜?

文/张小猫

周末和夏老师逛玉林菜市。今天的探索菜市场的主题是“交易”。买一样东西,要求货比三家,给出买它的理由。

上午11点,菜市场人头攒动。我直接上二楼蔬菜区。

打算买根红皮萝卜。现在是本地萝卜大量上市的季节,价格便宜,农药使用相对少,运输距离短。平常喜欢凉拌红皮萝卜。切丝,码盐,挤水,加各种调料,最后切几根香菜拌在一起,好吃又简单。

蔬菜区,萝卜品种有红皮萝卜,白萝卜,青皮萝卜,胭脂萝卜,樱桃萝卜。数量最多的还是红皮萝卜。价格在2元到3元一斤。四川人喜欢拿红皮萝卜做泡菜,好几个摊位还专门切下萝卜皮售卖。价格2.5元—5元一斤。

二楼的摊位的菜,基本上是从批发市场上来的。对蔬菜了解程度不一。像图三的摊主直接说,除了辣椒,都是本地的蔬菜。有的摊主则分不清本地和外地蔬菜。

摊位的生意好坏,跟位置,陈列摆放,摊主本人有直接关系。楼梯和电梯口,人流相对多,菜摊的生意会好一些。

每一家的蔬菜陈列,可能没有什么色彩搭配,但是整齐摆放,显得很有气势。成都的菜贩都很勤奋,青豆、豌豆、胡豆都要剥米米。莴笋头、青菜头、儿菜头削去老皮。土豆、芋头去皮。豌豆尖掐最嫩的部分,码在筐子里,好称。

现在流行的啥子预制菜,你看菜市场早就这么做了。菜理得巴巴适适,恨不得帮你把菜炒好了,直接端回去。

因为要记录购买过程,我掏出一个小本本写。走到最远一头的摊位,老板看我问价不买,直接说情绪不好,喊我走开。

最后我买了红皮萝卜。因为在2到3元的均价里,她家的红皮萝卜卖1块3一斤。其实我不止是因为便宜才买。最重要的是,这个摊位呈现的状态很好。

我选了两根萝卜,1块8。老板用塑料袋给我装,我说不用了。付款的时候,还跟她聊了几句。问萝卜为什么要比别家便宜一些,她说,进货渠道不一样吧。据我观察,其实是萝卜状态不一样。这家的萝卜大小不一,卖3元的萝卜个头比较均匀。

买完萝卜,站在旁边观察了一下这个摊位。摊位在楼梯口第一家,人来人往。她的菜摆放不如别家好看,但是价格要便宜一些,顾客很多。老板一边称菜,一边跟顾客聊天。遇到客人有整理蔬菜要求,另一个人迅速帮忙。两个人的配合忙而不乱。

我发现,菜市场里凡是生意好的,都跟流动、灵活、态度有直接联系。最后促成购买,价格不是唯一因素。所有的行为指向都是自己。它和你的经历,喜好,认知有关。

就像我买的那根萝卜,是从小到大的食物记忆。“萝卜丝丝下稀饭”,说起,该煮饭了。晚上吃啥子喃?

PS:感谢夏老师的带领。这么多年第一次细致观察菜市场。很有意思。也欢迎加入“食物书写”的队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的练习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